乐植·乐享·乐创·乐美

2024-01-06 07:10:14陶崇发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劳动课程

陶崇发

【摘 要】劳动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被正式列入课表,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乡村小学,校本资源丰富,学校以“场域规划、活动推进、学科融通、项目研究”的形式,科学合理开发,以种植劳动为基础,将日常生活劳动、传统工艺劳动、公益服务劳动融为一体,有效落实劳动课程。

【关键词】劳动课程 科学开发 校本资源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列出各年级的劳动任务群: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3个单元10大任务群。学校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任务群科学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课程。

学校地处乡村,充分发挥乡村小学优势,结合学校实际,将校本资源与劳动任务群有机融合,有效落实劳动课程。下面,笔者就学校的一些做法进行简要概述。

一、场域规划,建设“乐植”基地,开展农业生产劳动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列出了“农业生产劳动”任务群,建议学校要充分利用绿地、空隙地带、阳台等安全空间,通过建设校园“小苗圃”“快乐农场”等,指导学生开展农业生产劳动。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对劳动场域进行整体规划,分层管理,为学生开展劳动提供了实践场域。

(一)开辟“四园一舍”,保障劳动场域

学校在校园西侧的空地开辟“四园”,分别为“欣辛菜园”“青勤果园”“畊耕茶园”“纭耘花园”,为学生提供了观察农作物、开展种植实践的劳动场。“一舍”为“开心农舍”,是一个带有农家特色的木质小屋,屋内陈列了与种植相关的农具,并配图和文字加以介绍,供学生参观学习,了解农事农俗。

“四园一舍”的开辟,为学生开展劳动提供了必要的场域,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

(二)配置班级种植箱,确保人人参与

学校的教室走廊较宽,为确保学生都能参与种植,学校为每班配备种植箱,放置在走廊外侧,根据年级要求选择种植内容。班级对所种植物开展研究,围绕所种植物进行班级文化布置,与德育活动融合,形成每班一植物、一班一特色的班级文化。这样,学生观察和管理的时间更加充裕和随机,利用课间分小组在走廊上观察蔬菜、花卉,進行浇水、松土。学生既参与了劳动,又得到了放松,课间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三)建立校外种植基地,拓宽种植路径

为了加深学生对农作物的了解,促进学生体验浸润式农业生产劳动,学校与周边农场合作,建立校外种植基地,按年级分批次带学生走进农场,感受乡土气息,体验农民生活。目前,校外劳动基地有茶园、花卉苗圃场、农业科技园等,供学生参观学习和集中劳动,如插秧、采茶、大棚种植等劳动,有效拓宽了劳动教育路径。

二、活动推进,开发“乐享”美食坊,落实日常家务劳动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日常生活劳动”单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低年级学生要学会清洗碗筷等餐具,学会择菜、洗菜;中年级学生要学会切菜,制作凉拌菜和拼盘;高年级学生要学会做2~3道家常菜,参与择菜、洗菜、烧菜、装盘的全过程,学会使用电饭煲、电磁炉等家用电器……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以种植劳动为基础,依托“乐享”美食坊,以活动推进的形式落实日常家务劳动。

(一)“美食我加工”,以点带面,宣传激励

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开展“美食我加工”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乐植”基地采摘新鲜蔬菜和果实,利用美食坊中的电磁炉、电烤箱等电器,将其加工成各种美食。学生在美食加工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劳动技能,还学会了各种器具的使用,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在“美食我加工”活动中,社团学生并不固定。教师会让各班表现优秀、进步显著的学生轮流走进美食坊,参加美食制作,体验劳动乐趣,以点带面,让更多的学生向往美食坊,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今日我当厨”,分工合作,全员参与

“今日我当厨”活动,中、高年级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轮流走进美食坊,进行饭菜制作、清洁卫生等家务劳动。在开展活动时,首先,劳动教师示范了1~2道家常菜的制作流程,教学电磁炉、电饭煲的使用方法;然后,学生4人一组,分工合作,淘米、煮饭、择菜、洗菜、切菜、炒菜,最后装盘,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在“今日我当厨”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煮饭、做菜,还将清洁卫生、整理收纳等日常生活劳动涵盖其中,培养了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与习惯,扎实推进劳动课程的落实。

(三)“家务我承包”,由校及家,学用联通

家庭是学生劳动实践的舞台。学校开展“今日我当厨”活动,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饭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今日我当厨”活动结束后,学校紧接着开展了“家务我承包”活动,学生将在校学到的做饭烧菜、清洁卫生、整理收纳等技能一一在家中实践。

三、学科融通,打造“乐创”工艺园,传承传统工艺劳动

将劳动与学科融合,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之一。教师发现劳动任务群中“传统工艺制作”与美术手工制作有很多相通之处。于是,教师选择符合学校实际的传统工艺作为劳动项目,把美术教室打造成不同特色的工艺园,通过美术学科落实传统工艺劳动课程。

(一)七彩纸绣走进美术课堂

纸艺作为传统工艺劳动,在美术学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教师结合纸艺,开发出折纸、剪纸、染纸等特色项目,并将其命名为“七彩纸绣”,让纸艺走进美术课堂。学校用纸艺作品将部分教室装饰成富有特色的工艺园,让学生走进教室就能感受纸艺的魅力,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学校还邀请了当地纸艺传承人作为校外辅导员定期来校给师生讲课,开展活动,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让“七彩纸绣”绽放光彩。

(二)葫芦工艺融入课后服务

葫芦的种植是学校的一项特色课程,葫芦工艺也是一项传统的工艺。每年,学校都会种植葫芦,美术教师发挥学科优势,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带领学生对收获的葫芦进行创意制作,开发出葫芦彩绘、葫芦烙画等项目。

课后服务为师生葫芦工艺创作提供了时间保障,葫芦工艺也丰富了课后服务活动内容,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三)簸箕画描绘多彩节气

簸箕画是一种传统绘画方式,就是以簸箕为画纸,进行绘画创作。美术教师依据学校开展的种植劳动,将二十四节气的不同特点融入簸箕画创作之中,立春、夏至、秋分、冬至……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簸箕画作品,五颜六色,特点鲜明,描绘出多彩的节气。

学生在创作簸箕画前,需要提前收集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与特点。在对应节气当天,学校举行此节气簸箕画的展示,以及与此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全校师生在欣赏传统工艺的同时,加深对传统节气的了解。

四、项目研究,开展“‘乐美丰收节”活动,弘扬公益服务劳动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中、高年级学生参加1~2项公益服务劳动,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参与校园“护绿”活动,担任学校、社区解说员和志愿者,有主动服务他人、服务学校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依托种植劳动,根据季节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成熟时间,以项目研究的形式开展“‘乐美丰收节”活动。学生可以将收获的产品进行销售,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丰收什么?怎么收?怎样宣传?如何销售?销售所得如何处理?学生可以将这些内容都列入项目研究。

(一)职业体验,销售丰收产品

学校举办“‘乐美丰收节”活动,以项目研究的形式设计销售方案,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销售自己种植和加工的农产品。学生变身销售员,吆喝、叫卖、称重、收银,体验销售员职业的辛苦与快乐,感知敬业、奉献的精神。

(二)志愿解说,介绍研究成果

在丰收节活动中,学生不仅要销售农产品,还要介绍与农产品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成果。学生以项目研究的形式对农产品的生长特点、栽种方法、营养价值等展开研究。每个班级从栽种、管养,到采摘、加工,劳动过程中的收获、感受、研究成果等以展板的形式进行展示。每班选出2~4名解说志愿者,向前来参觀的师生进行解说。

(三)公益服务,成立“劳动基金”

学校将丰收节销售所得,放入“劳动基金”。师生研究“劳动基金”管理方案,参与管理过程,如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帮助周边的孤寡老人、用于公益活动、购买种子和肥料等,让“劳动基金”服务学生、服务劳动,体现劳动的价值。学生在参与公益服务的过程中,学会管理和使用“劳动基金”。

作为乡村小学,校本劳动资源丰富,学校对现有资源进行科学开发,有机整合,以种植劳动为基础,将日常生活劳动、传统工艺劳动、公益服务劳动融为一体,家校联合,有效地落实了劳动课程。

注: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乡村小学劳动生活日课程”(课题号:XC-c/2021/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课程
“孝雅”文化导向下的劳动课程建设与实践
家校合作,在劳动中品尝生活滋味
劳动教育的意义、落实及融合式整体设计
中国教师(2020年11期)2020-11-23 01:53:08
新时代学校劳动课应“有型有色”
STEAM教育融入小学劳动课程的实践探索
农村学校劳动课程开设实践
家长·中(2020年6期)2020-07-13 23:11:29
从“也傍桑阴学种瓜”到“幼儿的劳动教育”
探析低年级语文习作课程与劳动课程整合
基于物型课程理念构建“山水田园”劳动课程
江苏教育(2020年1期)2020-02-26 15:42:51
构建家务劳动课程,让学生爱上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