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4-01-05 07:14杨红莉曾宪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24期
关键词:理工科立德思政

杨红莉 曾宪阳

1 南京工程学院数理学院 南京 211167 2 南京工程学院工业中心 南京 211167

0 引言

教育部在2020年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一方面为当前各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指明了课程思政体系的研究方向,也为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理论格局。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是人类文明史上发展的必然,社会文明程度越高,对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要求也越高[1-2]。时代发展的需要,数学类专业课程不仅要囿于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还要聚焦于对研究生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的铸造。研究生数学类课程同样肩负着这种“道德”培养的重任。基于此,本文结合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数学类课程特别是数值分析课程教学实践,拟对课程思政理念下研究生数值分析课程的构成要素进行探讨,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合理融入思政元素,以人才培养为最终目标,以期为研究生乃至所有理工科学生数值分析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其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图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图

1 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的思路与方法

1.1 理念先行:为理工科课程思政奠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4]。课程思政是近年来国家对学校教育提出的一个新命题。在讲授课程方面不同于思政课程,本质上是一个理念。课程思政体系将价值塑造、行为规范、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育部在2020年5月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特别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和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背景、国内外形势及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把党的思想方针决策渗透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听讲时潜移默化接受价值观念的熏陶。在理工科课程教学中有效实施课程教学思政,把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行为规范、灵魂塑造及价值塑造等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是当前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最根本的任务之一。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双一流学科水平的本科、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1.2 人文精神:为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奠定理念

数学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一般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数学类课程教学中,思政教学的根本性质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发展大方向。因此,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以此为核心指导,思政的课程教学创新要秉持“以学进德”为原则,“以课程教学为经,思想政治教育为纬”[5],充分发掘数学类课程中内外富含思政教育元素的精髓,让知识传授、思政元素二者零距离对接融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在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重点指出: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国内学者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诸多成果。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教学观,是将政治思想教育融入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科研根本任务;进一步将课程教学提升至思想政治教育高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相关建设需要更多地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从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角度坚定学生的信念,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思想融于教学中,使学生能在课堂学习、课后实践中自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将思政教育和课程建设、学生发展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使命精神。

1.3 立德树人:为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奠定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中心环节,把课程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6]。总体来讲,课程思政教育就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培养人才,立足专业课程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强调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践行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对学生还要有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实现价值引领,特别是促进教学与思政的协同发展及同向同行。

理工类课程反映了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和运行机理,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目前来看,我国的教育侧重于传播科学知识,而在教学中培养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方面较为薄弱。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特别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并且不可分割。特别指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现代化建设,将价值观镶嵌于课程知识传授及学习能力培养中,激励学生自觉塑造准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这是人才培养应有之义,更是必备的内容。应该认识到,理工科各专业在相关课程建设中应与课程思政教学同向并行,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应对高等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趋势。

1.4 考核机制:为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完善机制

与专业课程相比,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和方式较为新兴,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及方法还处在初级阶段,考核目标也不够清晰准确[7-8]。课程教学思政体系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实践中实施途径多样化,考核内容及标准等没有进一步落实完善,课程思政最终教学效果及评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制约。但课程思政只有通过进行考核分析、实施效果评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持续改进,课程教学思政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因此,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分析、考核评价及持续改进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及归宿。主讲教师应当发掘授课内容中可融入思政教育的关键节点,围绕这些关键节点深入发掘思政元素,然后将这些思政元素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在课堂上得以展现,这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以上论述,本文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的思路与方法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思政思路与方法结构图

2 课程思政的健康可持续化发展

课程思政的可持续发展是指课程思政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准确看待教育教学过程与课程思政教学之间的联系,遵循实物发展的基本客观规律,建立和谐社会发展运行大环境,使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保持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活力和生命动力,不断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因此,课程思政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重要力量[9-10]。在课程思政教育中,不仅能传授科学知识与文化技能,而且还可以为这些技能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及社会支持。笔者相信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也是未来国际社会所需要的。在经济、生态和所有社会平等的前提下,学习如何做出决策的过程也是可持续发展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而以未来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思维能力的培养,恰恰就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教育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是杰出的,联合国大会宣布在先前的十年中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并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在其间所有相关级别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其国家的教育战略和行动中。课程思政应以此为契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展学生与教师、父母和社会之间的思政体系合作,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实践和经验的相关认识,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水平。

3 结论

文章结合笔者理工科数学类课程思政的实施,提出挖掘思政元素、确定实施形式和考核反馈持续改进,同时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探索。分析了在教学中课程思政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分析、持续改进及课程考核评价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方向和针对性的举措。

猜你喜欢
理工科立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