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中专业课教师的优势与实施路径*

2024-01-05 07:43沈朝萍管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专业课育人思政

沈朝萍 管文

1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 212134 2 江苏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 江苏镇江 212013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强调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能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和教学质量。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1]。专业课教师不应也不能只是个“教书匠”,而应充分意识到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的显著优势,自觉担当,主动作为,切实落实课程思政改革的深化。

1 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显著优势

教师在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如果说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掌舵者,那专业课教师就是教育之船的领航人,共同履行“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专业课是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渠道广泛;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与学生的接触频繁、密切、具有专业情感共鸣。因此,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要准确定位,努力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科学盘活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资源,切实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1.1 专业课教师具有广泛的思政育人受众基础

第一,专业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据的比例较大,学生也更为重视这些课程。高校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形势与政策教育等课程外,专业课程是重要的育人载体。专业课程不仅蕴含的育人元素丰富实际,在学生的所有课程中也是属于课时占比最大、授课时长最长、课程数目最多、课程门类最广泛的,而且专业课多以小班形式授课,学生学习效果也比较好。因此,在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优势。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有独特的历史背景、专业背景和行业前景,不仅受众基础广泛,使学生学习接触对象多样,而且借助于丰富的专业课程平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避免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学习倦怠,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广泛的思想政治影响力,有效地提升“三全”育人效果。

第二,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关系相对较为紧密。一方面,因为高校专业课程比重较大、课时长,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机会较多,育人机会多,育人时间长,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相似,共同话题多,学生更容易与专业课教师产生思想共鸣,受专业课教师思想的影响潜移默化,因此,专业课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至关重要。

1.2 专业课教师具有优越的思政育人实践条件

第一,专业课知识与实际联系密切,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基础。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使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具体化,更接地气,就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教学形式新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要抓住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等关键环节,督促专业课课程思政工作的落实与改革,督促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目标。

第二,专业课深入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反哺于专业课教学。现代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活跃,接受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思政工作越来越难做,仅靠思政课,无法合理有效地满足思政教学相关目标。结合课程思政理念,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可以以行业模范做案例,通过行业模范案例的介绍,企业操作规范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敬业的精神。同时,随行业产业的变化做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调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更便于培养行业荣誉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如果说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政育人的掌舵者,非思政课的专业课教师就是高校育人的领航员,两者共同担负起“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责任。

2 专业课教师领航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2.1 全面营造思政育人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2]。高校应当建立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并稳定运行,高度重视专业课课程思政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尤其是在教师队伍协同机制和资源配置上,合理统筹分配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所需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等,形成思政育人合力。高校党委正确领导各相关部门带头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课程思政方案,给予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重点关注与支持,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的热情和信心,营造“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政育人环境[3],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专业课教师党支部以“书记项目”为抓手,深化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规范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守好三尺讲台,课堂讲课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加快课程思政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接地气、入人心,充分发挥关键课程的育人作用。同时专业课教师党支部要发挥其组织领导作用,以思政育人为抓手,运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等形式研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思考和讨论如何融通支部各党员教师“课程思政”知行合一,支部引领做好党建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建“课程思政”样板支部。

从思政育人的效果来说,除了立足第一课堂,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课程思政,还需要改进第二课堂,并拓展第三课堂,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对第一课堂主题进行延伸,开展形式多样且内容充实的专业实践活动,尤其要丰富内涵,突出政治方向、上升思想高度、增强启发功能,例如对于飞行器维修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以实践教学为载体,组织实践教学环节,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劳动教育,在此过程中能够实实在在地渗透航空“6S”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教育,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实现趣味性与思想性的统一[4]。专业课的第三课堂,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假期到岗见习、实习等,使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得以践行,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劳动意志、习得行业规范、提升思想高度,逐步成熟进步,达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

2.2 综合提升思政育人能力

一是专业课教师需要提升思政素养。首先,专业课教师要加强思政育人的责任意识,不可将教书与育人分割开,更不可区分对待,而应当做到教书与育人并举,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驾齐驱。其次,专业课教师要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情感,并主动学习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汲取时代和社会的养分,深刻理解和把握事业、时代和形势,做新时代有大格局、大情怀的专业课教师。最后,专业课教师要身体力行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提升专业课教学的效能以及思想性和人文性,做到“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从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当下一个“周其林”。

二是专业课教师需要提升专业素养。首先,只有专业课教师对本专业、本行业具有饱满的专业情感,与学生实现情感共鸣和升华,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感情倾向,尤其在专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给予正能量的引导甚至是榜样的示范效应,无形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实现有效统一。其次,专业知识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专业课教师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才有底气教育学生。专业课教师将专业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切实地将理论知识具体化,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知识素养,增强本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具有开阔视野和博大情怀的专业课教师,其本人和教学内容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欣赏,学生能够找到精神归属,而且开阔的视野能够使得专业知识与社会文化无缝衔接,充分发挥专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浸润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相反,如果只单单照本宣科,缺乏实践支撑的说教,学生是排斥的,育人效果定会大打折扣。

三是专业课教师需要提升教学能力。首先,专业课教师要主动报名参加关于教学能力提升的定期培训,尤其是针对专业课教学课程思政能力的培训,并将所学知识用于课程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合理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中去,真正落实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以“授人以渔”,正确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其次,专业课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拓展思维,优化育人方法,要“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3],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比如,教师用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不仅能够避免枯燥乏味的训导,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增强“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教师可以巧用文学艺术等教学手段,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动画或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不仅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甚至还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师还可以寓教于行,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实验课、实训课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社会责任感甚至职业使命感等。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都需要重视示范公开课和示范项目的申报,以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教科研能力。高校将各学院中的专业课教师进行分组,使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备课来开展示范课堂,构建“赛课”系统,打造高校“课程思政金课”;高校通过设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课题研究,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研一个课题,并设置资助资金,以鼓励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精品课、“课程思政”金课堂等方式来调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使专业课程思政落地有声。

2.3 科学盘活思政育人资源

一是鼓励专业课教师精选或编写蕴含思政育人元素的教材,夯实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基础。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的内容选择、设计与编排会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改革的质量和全面素质教育的进度。专业课教师队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结合教学实际,精选、重构编写教材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将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与知识体系有机融合,并选择合适的出版社,确保所用教材严谨、可读、进步。同时,主动利用新信息技术,不断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制作与供给,开发服务一线教学的问题库、案例库、素材库和在线示范课程库等资源库,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形成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资源的示范引领。

二是提倡专业课教师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保证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的科学性[5]。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团队需要集中备课,结合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年轻教师的新信息技术,挖掘并磨合出合适、实际且与时俱进的思政育人资源,将专业职业素养、行业模范、先进案例等渗透于教学各环节、各资源库,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政治素养和课程思政水平。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需要与思政课教师协同备课,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引下,充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规律,挖掘出更有深度/更有落脚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或专业背景等有机融合,合理地落实到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专业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可邀请思政课教师参与并对专业课教师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把关、讨论,来提高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度,此举也有利于思政课教师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素材和智慧支撑。

三是加强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合作与研究,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的能力。一方面,开展教学合作,各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在教学实施的交流探讨过程中既能够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又能够帮助专业课教师找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和切入点。另一方面,开展教学研究,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教学改革课题-思政专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或教学案例等课题研究。以此为契机,建立常态化教学研究机制,综合各学科特点开展专业课思政建设研究,探索专业课思政建设的运行机制以及如何把握课程思政育人的关键环节,加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促进共同进步,从而推进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

2.4 协力健全思政育人制度

为保障专业课课程思政落地有声,需要各部门在高校党委领导下“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协力建立并健全规范的评价与考核制度。

首先,建立课程思政评价制度。本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教学过程中是否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合、学生的思想道德或职业素养等是否有效提升等方面着手,建立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多维评价体系,倒逼专业课教师主动充实思政理论知识,提高思政育人水平。

其次,建立课程思政激励制度。高校职能部门主动修订相关管理文件,明确教师课程思政评价制度实施办法,并将课程思政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的考核范围,施以多奖金、高绩效等物质激励,树典型、评先进等精神激励,评职称、优先晋升等职业激励,切实从教师的发展出发,多方位激励教师高效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的落实与进展。

最后,健全课程思政培训制度。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要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除了要进行类似于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常态化培训,还要对专业课教师制订师德师风培训以加强德育素质、教学能力培训以优化德育方法、专业发展培训以提升德育自信等针对性培养计划,建立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成长档案,使之随时掌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最新动态。

3 结束语

专业课教师应当在高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其思政育人的显著优势和主要作用,深度盘活专业课课程的思政育人资源和融入点,在不断的实践中谋求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专业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