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玉,韩冬,黄铭,张雷,孙炜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江苏无锡 214122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是指心电图具有典型ST 段抬高,伴有典型且持续超过20 min 的缺血性胸痛,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水平升高且呈动态变化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其病理基础主要为冠脉斑块损伤引起的急性闭塞性血栓[1]。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STEMI 的重要治疗方案,其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的严重狭窄病变,纠正心肌灌注不足[2]。然而,一些研究发现,虽然PCI 提高了STEMI 患者的再通率与生存质量,但难以完全改善患者的心肌微循环状态,PCI再灌注率仍高达30.9%~69.4%,不仅不利于心功能恢复,且存在较高的再梗死风险[3-4]。因此,STEMI患者PCI 术后的药物干预十分必要。他汀类药物是PCI 术后二级预防治疗的主要药物,具有稳定斑块、降脂作用,但其单独应用的效果仍有欠缺[5]。血栓通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扩张血管,以及通脉活络、活血化瘀的功效[6]。本研究随机选取2021 年2 月—2023 年1 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接受PCI 手术的80 例STEMI 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栓通的应用获益情况,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本院急诊接受PCI 手术的80 例STEMI 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 例,研究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46~77 岁,平均(62.52±5.18)岁;发病—就诊时间4~12 h,平均(8.08±1.85)h;冠心病病程为2~14 年,平均(7.08±1.06)年。对照组男20 例,女20 例;年龄44~77 岁,平均(62.50±6.02)岁;发病—就诊时间4~12 h,平均(8.02±1.89)h;冠心病病程为2~13 年,平均(7.02±1.0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STEMI 参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2019 年)》[7]中的标准诊断;发病12 h内成功实施PCI 治疗;首次发病;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家属对于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恶性肿瘤者;肝肾功能异常者;合并严重心源性休克、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与肥厚型心脏病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搭桥指征者;合并糖尿病者;既往有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者;患者对治疗药物有过敏史。
两组患者术后予以抗凝、扩血管、保护心肌等药物治疗。对照组术后使用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20163270;规格:20 mg),睡前口服,20 mg/次,1 次/d,持续治疗4 周;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血栓通(国药准字Z20030017;规格:0.5 g),口服,1.5 g/次,3 次/d,持续治疗4 周。
①治疗前与治疗4 周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心功能予以检测,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②治疗前与治疗4 周后,采集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 的速度离心,时间为10 min,半径为8 cm,血清分离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检测,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itrie oxide, NO)与内皮素(endo thelin, ET)。③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指标包括心慌、头晕、皮疹、恶心呕吐、肌肉疼痛,以上指标发生率之和计为不良反应发生率。④随访6 个月,追踪随访两组患者此期间的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指标包括再发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以上指标发生率之和计为MACE 发生率。
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描述,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研究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治疗前55.02±8.5655.12±7.890.0540.957治疗4 周后47.05±6.0850.65±5.782.7140.008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治疗前46.65±6.5446.49±5.980.1140.909治疗4 周后37.52±5.0240.60±6.002.4900.015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48.65±7.8548.79±6.980.0840.933治疗4 周后61.52±8.0255.63±7.803.3300.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内皮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研究组NO 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 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内皮功能比较(±s)
组别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NO(µmol/L)治疗前43.65±5.0243.44±4.980.1880.852治疗4 周后73.65±6.0065.56±6.705.689<0.001 ET(pg/L)治疗前81.45±8.4081.39±7.470.0340.973治疗4 周后61.85±7.7168.63±8.023.854<0.001
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随访6 个月,研究组MACE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STEMI 是急诊科常见病之一,临床针对本病以恢复心肌血液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缩短心肌缺血范围或预防梗死扩大,保护与维持心脏功能为主要治疗原则,且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处理严重并发症,降低猝死风险[8-9]。PCI 是STEMI 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虽然可以恢复损伤心肌的氧供与血供,但治疗过程中易导致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加之植入支架时会剥脱、撕裂内膜,损伤血管内皮功能,所以具有较高的再梗死风险[10-11]。
血栓通是在中药三七中提取制成的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包括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e 等,不仅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且可以扩张冠状动脉,促进梗死心肌侧支循环形成,提高冠脉血流量,恢复心肌血氧供应,继而保护心肌细胞[12-13]。学者李辉等[14]将98 例STEMI急诊PCI 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栓通治疗,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为(61±9)%高于对照组的(55±9)%,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37±5)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为(47±7)mm 低于对照组的(40±6)mm、(50±8)mm。本研究发现,治疗4 周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为(61.52±8.02)%高于对照组的(55.63±7.80)%(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7.05±6.08)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为(37.52±5.02)mm 低于对照组的(50.65±5.78)、(40.60±6.00)mm(P<0.05)。结果说明,血栓通能够调节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抑制心室重构,继而改善心功能,为疾病预后提供有利的保障。
NO 与ET 由内皮细胞合成分泌,二者在血浆中的浓度反映了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其中NO可以舒张血管,ET 则属于缩血管物质,二者作用相反,互相拮抗与制约,当STEMI 发病后抑制了血浆中的NO 分泌,并导致ET 浓度持续上升,促进了病情的进展[15-16]。本研究发现,治疗4 周后,研究组NO 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ET 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血栓通中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由血管紧张素介导的ET 释放增多与NO 释放减少,调节二者的动态平衡状态,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同时,PCI 术后患者仍存在较高的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17]。杨巍等[18]对55 例STEMI 急诊PCI 术后应用了血栓通治疗,结果显示本组MACE发生率为5.45%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的18.18%。本研究随访6 个月,结果发现研究组MACE 的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可见,血栓通中三七总皂苷具有促纤溶、抗血小板聚集、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利于改善机体的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状态,调节微循环,保护再灌注的心脏,继而抑制了再灌注损伤,降低MACE 的发生风险。此外,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栓通并不会增加用药不良风险,安全性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血栓通在急诊接受PCI 治疗的STEMI 患者中具有较为满意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其心功能与内皮功能,降低MACE 概率,安全性较为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