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通,李拥军
1.邳州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邳州 221300;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江苏南京 210009
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作为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一种介入疗法,诊疗过程中常用的方式有股动脉入径、桡动脉入径、尺动脉入径等,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经桡动脉穿刺,这种方式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操作期间不需要卧床,可以减少压迫等问题的发生,操作起来更加地便捷[1-2]。此穿刺入径方式在其他操作中也被广泛地推广,例如血压侵入性监测、子宫动脉栓塞、经动脉化疗栓塞等[3]。桡动脉入径既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还能够降低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4-5]。但常规桡动脉入径易出现并发症,反复穿刺行PCI 诊疗会使动脉发生闭塞现象,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6]。本文随机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6月在邳州市中医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7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经鼻烟窝远端桡动脉穿刺行PCI 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本院行PCI 治疗的7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 例。对照组中男14 例,女21 例;年龄45~75 岁,平均(58.84±9.19)岁。观察组中男16 例,女19 例;年龄47~78岁,平均(59.16±8.9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PZZY-LL-2023-043)。
纳入标准:①穿刺部位可以触及有效的动脉搏动;②术前桡动脉超声检查呈阴性;③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超声检查提示桡动脉严重钙化者;②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对照组:桡动脉入径行PCI。让患者取平卧位,将右手的手臂伸展,掌心朝上并固定。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后,在右手桡动脉搏动处穿刺。
观察组:经鼻烟窝处桡动脉穿刺行PCI。患者平卧手术台上。左侧鼻烟窝处桡动脉穿刺患者:将左上肢自然放在腹部,右手放置在右侧腹股沟。行右侧鼻烟窝处桡动脉远端穿刺患:右臂自然放在身侧,手指放松。手术医生站到患者的右侧,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之后,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确认。通常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通过Seldinger 法于动脉搏动最强处进行穿刺,穿刺针选择20 G 穿刺针和0.025''导丝。穿刺期间尽量不要穿透血管的后壁,这样可以减少与大多角骨骨膜的接触,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在穿刺的过程中医生也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和直径。
①穿刺次数、穿刺时间。②手术时间、造影剂使用量、X 线曝光时间。③术后动脉压迫时间、住院时间。④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法对评定患者疼痛情况,共10 分,0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微疼痛;4~5 分为轻度疼痛;6~7 分为中度疼痛;8~9 分为重度疼痛;10 分为极度疼痛。⑤并发症包括桡动脉出血、局部血肿、动脉痉挛、动静脉瘘、桡动脉闭塞。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穿刺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穿刺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穿刺情况对比(±s)
组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穿刺次数(次)1.35±0.171.46±0.212.4090.019穿刺时间(min)2.28±0.352.14±0.411.5360.129
两组手术时间、X 线曝光时间及造影剂使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组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手术时间(min)17.61±3.5117.21±3.440.4820.632造影剂使用量(mL)77.25±9.0174.62±9.851.1660.248 X 线曝光时间(min)2.87±0.422.75±0.381.2530.214
观察组术后动脉压迫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动脉压迫、住院时间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动脉压迫、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术后动脉压迫时间(h)3.28±0.674.15±0.854.756<0.001住院时间(d)6.42±1.337.89±1.574.227<0.001
两组NRS 评分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RS 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NRS 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NR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治疗前5.18±1.225.24±1.280.2010.842治疗后1.49±0.311.95±0.365.728<0.001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PCI 主要选择股动脉和桡动脉入径,桡动脉入径属于经典入径,穿刺经验非常的丰富,而且临床的穿刺成功率也是非常可观的[7]。与股动脉解剖情况对比,股动脉位置的比较深,会对患者的血流速度造成影响,再加上术后会进行制动,会影响整体的止血效果,甚至还会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8-9]。年龄较大者,动脉穿刺的方式更加显著,而且安全性也比较高,在术后可以更好地规避各种并发症[10]。但常规桡动脉入径也存在一些缺点,反复的桡动脉穿刺行PCI 诊疗就会导致患者动脉发生闭塞,危及生命[11]。桡动脉远端走形在鼻烟窝内便于医生更好地操作,鼻烟窝管径相对细小、动脉压力小,所以被医务人员所接受,相比常规的穿刺入径,这样的方式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舒适度[12]。
本次研究中,两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 线曝光时间及造影剂使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动脉压迫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术后观察组NRS 评分为(1.49±0.31)分,较对照组的(1.95±0.36)分更低(P<0.05)。说明经鼻烟窝远端桡动脉穿刺行PCI,不会对手腕及手部的活动度造成影响,而且患者对于穿刺的部位也容易接受[13]。另外,在术后动脉压迫上,远端压迫止血的效果更好,缩短患者不适感的持续时间,这与动脉管径的大小有关[14]。再加上术后无需进行制动,患者可以自由的活动,利于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疼痛程度也会随之减小[15-16]。另外,观察组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提示鼻烟窝远端桡动脉穿刺行PCI 治疗在此方面存在优势,多次穿刺会导致动静脉假瘤、血栓的形成,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1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较对照组的22.86%更低(P<0.05)。在陈小丹等[18]研究中,采取经鼻烟窝处桡动脉远端穿刺法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与采取经桡动脉穿刺法的对照组19.2%相比更低(P<0.05),这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经鼻烟窝处桡动脉远端穿刺法的有效性,说明大多患者对经鼻烟窝处桡动脉远端穿刺法持认可态度。
综上所述,经鼻烟窝远端桡动脉穿刺行PCI 治疗,可以减少穿刺次数,缩短患者的动脉压迫时间、住院时间,减轻疼痛感,且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