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超 洪星光
摘 要 古诗词是语言艺术的典范,语言含蓄凝练,古诗词的意境教学更是有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然而,在一线教学中,古诗词意境教学的“教”和“学”存在诸多难题。文章以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古诗词特性出发,通过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旨在对高中古诗词意境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古诗词 审美能力 意境教学
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生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可以感悟古人情怀,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
一、古诗词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一直以来都是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已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实现古诗词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最大化,就必须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统编版初中语文课本的显著变化就是课文总篇目有所减少,但是课文中古诗词的比重增大了,这样的变化让中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多接触古典诗词,有助于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对教师来说,不能只是简单地教会学生诵读和默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断地领悟和运用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中国优秀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传递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它所蕴含的人文资源和精神养料是任何文学作品都无法替代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古典诗词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首先,古诗词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古诗词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感,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感悟其中的意境,从而去理解诗人浓郁的情感。
其次,古诗词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鉴赏能力包括对古诗词语言、意境和人物形象的鑒赏。同时发挥想象去构建意境而描绘的画面也很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语言把诗的画面描绘出来,从而去体会其中的情感。
最后,古诗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学生积累的古诗词达到一定量后,就能将一些优秀的古典诗词运用于写作当中,使自己的文章更加优美。
2.拓宽知识面
学习古诗词不仅是欣赏文字的美,更是走进历史、了解文化的途径。以李清照为例,她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其词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她的一腔愁绪和深情却离不开她个人的经历和社会背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一生,包括她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以及情感经历。通过深入了解李清照的人生历程,学生可以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她所表达的情感,更好地理解她的词作。
通过拓宽知识面,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古诗词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同时,拓宽知识面也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和欣赏古诗词时,能够更全面地把握其中的文化内涵,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人生如一场修行,有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自在,有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苦难,也有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国情怀,更有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品格。可以说古诗词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文化精华,通过古诗词教学将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的实践探索
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历史和文化内涵。本部分将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的实践方法与策略,从理论层面到实际操作层面,全面解析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和创造古诗词的意境。
1.意境理论
中国诗歌历来把追求意境作为最高的境界,关于诗词的意境,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认为情景交融是意境的表现特点,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点,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他对意境理论给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和高度的评价。意境是读者自由想象出的一种诗意空间,是意象的再升华。意象是具体的,而意境是空灵的,从意象到意境是从有限的物象上升到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2.高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的策略探索
第一,注重诵读教学。我国自古以来都很重视诗词的吟咏诵读,在浅吟中跟随王湾走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在低唱中体会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无可奈何;在引吭高歌中感动于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情壮志。课本上诗词文字只有在声情并茂的吟咏诵读声中给予其温度,才能让其内在的美沸腾起来。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增加文化知识,提高写作水平,丰富精神世界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讲解诗词必要的诵读知识和方法技巧,如语速、重音、平仄、节奏等。同时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教学,抓住早读时间让琅琅的读诗声充满校园。并且创新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诵读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有感情朗读大声朗读并及时的进行朗读指导。课后可以举行一系列的诵诗会活动和比赛,既激起学生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更有利于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第二,运用意象思维还原画面。美学上讲到意象思维的本质是一种图景思维,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思维方式。于漪教师曾经说过:“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众多意象组合起来的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意象思维转化为教学思维,将难以理解的古诗词意象转化为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学生可以通过画面来感悟古诗词的意境,从而更好地去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观念。
第三,由意境领悟情感。诗言志,诗缘情。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借助意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感受古诗词美的意象和意境,以及美的情怀和底蕴。学生通过古诗词可以感悟自然,感悟生命,感悟人生。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古诗词皆为历代名家名篇,内容包罗万象。教师能在“意象”和“情感”之外,给学生播下一颗“感发”的种子,使学生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激励,这对以后古诗词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生于华夏,长于中国,自当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只有走近了古诗词,才能真正走进了语文,因此语文教师要更重视古诗词教学。笔者立足于高中语文教材,分析了当前古诗词教学的一些不足和原因,最后提出了关于古诗词教学和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希望对语文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本文系江苏省普通高中“诗教”课程基地建设、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诗教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D/2021/02/822)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江苏省盱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