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珊珊
【摘 要】啦啦操是一项在音乐伴奏下体育与艺术高度融合,彰显团队高度协作意识的运动项目。背景音乐是成套啦啦操创编成功与否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作用显著。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本身在啦啦操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啦啦操音乐在制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通过总结归纳得出:啦啦操的音乐对该项目运动的一般参与者、竞赛运动员,以及成套作品的创编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梳理出啦啦操运动在音乐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思想上重视啦啦操创编中的音乐制作环节、加大音乐制作的经费投入、提高啦啦操运动从业者的音乐素养、在创编过程中合理选择啦啦操音乐设计制作与动作设计的顺序,以及组织啦啦操从业者进行音乐制作软件培训学习等建议。
【关键词】啦啦操 音乐 创编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9-0062-06
啦啦操起源于部落社会,作为原始祭祀的仪式活动内容之一,主要是为了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到了现代社会,啦啦操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式足球运动之中,赛场之上,它发挥着协助、呐喊、助威等气氛渲染作用。随后,啦啦操运动进一步流行于美国校园文化运动之中。到了2021年7月21日,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给予ICU(International Cheer Union国际啦啦操联合会)完全承认的国際地位”。至此,啦啦操运动才进入奥运会这个大家庭,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通过网络查询,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的官方网站对啦啦操项目的发展介绍可知,现代啦啦操运动是在21世纪之初才被传入我国。2006年,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在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之中组建了啦啦操分会。2008年,第一届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在江苏省江阴市举办。2014年1月,经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批准,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在首都北京正式成立。次年,教育部全面出台了“一校一球一操”政策方案。到了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共同颁布了《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啦啦操运动应作为体育课后服务活动课程之一。至此,啦啦操运动项目在中小学校园大课间活动中得到了全面普及和发展。
啦啦操本身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一项艺术与体育高度融合,彰显团队高度协作意识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一项在音乐伴奏下,融合健美操技术、体操难度,以及各式舞蹈元素的体育运动项目,啦啦操运动具有传播运动精神,传递团队精神,并且兼具高度审美价值的体育运动。
根据ICU国际啦啦操联合会的分组规则,啦啦操运动分技巧啦啦操和舞蹈啦啦操两个大类。其中舞蹈啦啦操内容丰富,又被分为高踢腿啦啦操、花球、街舞啦啦操和爵士啦啦操这四类。在此基础上,中国啦啦操委员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全国颁布的《2021版啦啦操竞赛规则》中进一步扩充比赛项目,自由舞蹈啦啦操成了舞蹈啦啦操中新的成员。
一、音乐在啦啦操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近些年来,操舞类运动在我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操舞运动衍生于有音乐伴奏的体操和各种舞蹈,其基本方法的核心是音乐韵律与人体动作节奏的融合。据此可知,啦啦操项目隶属于广义的操舞运动。因此,音乐旋律、节拍韵律,以及肢体动作对于啦啦操运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外在表达。音乐和动作则是统一于韵律节奏之中的两个重要元素。可见,音乐在啦啦操运动中的重要地位非同一般。
(一)音乐可以提高啦啦操项目一般参与者的运动兴趣
兴趣是人们主动参与一切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是一种自发性的心理倾向。运动兴趣,顾名思义就是人们自愿参加体育运动、主动学习体育运动知识与运动技能、踊跃融入体育运动文化氛围,是一种以积极的心理倾向为推手的重要内动力源。
啦啦操作为一项节奏韵律感明显、观赏性高的体育项目,有较大的运动量,所以对运动参与者的身体各方面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它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影响下,劳累感以及疲倦感会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递增。众所周知,影响运动兴趣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就是运动的体验感。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可以降低人们的运动惰性,提升运动体验感,感受快乐体育,提高运动参与性,锻炼效果往往比在口令指挥下的练习更加令人满意。激情铿锵的音乐可以提高啦啦操技术动作中上肢动作在发力制动要求下的爆发力。同时,激情铿锵的音乐还对肢体协调性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影响运动兴趣的另外一个需要被人们关注的因素就是要充分考虑运动内容是否适合,作为一项上下肢灵活协调配合的操舞类项目,初次接触此类项目的运动参与者或多或少会出现动作僵硬、顾手不顾脚、动作相互干扰、难以协调配合等情况。面对此情形,节奏鲜明的音乐有利于参与者在不知不觉间感受音乐的节拍、慢慢过渡到音乐节奏中感受身体律动。另外,在音乐伴奏下,完成上肢和下肢的协调配合运动。所以说,在对啦啦操运动参与者的肢体节奏感训练中,音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能更有效地帮助啦啦操运动参与者更快地适应运动节奏。
(二)音乐可以增强啦啦操项目竞赛运动员的表现力
一套完整的啦啦操需要靠音乐来表达情感,靠音乐来推进情绪。虽然啦啦操不像舞蹈作品那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但是,一套完整的啦啦操依然需要运动员优秀的表现力。音乐作为一味催化良方,可以更好地强化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意识,迸发热情,彰显运动员在整套组合中的潜能。舒缓的音乐下,运动员更适合充分展现生动形象的舞蹈。尤其是在舞蹈啦啦操项目中,不同的背景音乐能够更好地衬托出灵动优美、轻盈曼妙的舞姿,以及流畅动作中所呈现出的艺术感染力。轻快的音乐下,运动员们灵巧的下肢步伐动作更易展现整个团队的配合,或展现层次,或展现对比,或展现队形的流动性。激昂振奋的音乐下,运动员们更多的是展现力度感、规范性,操化动作刚劲有力、主动快速,整齐划一、制动定位感强。同时,舞蹈表现力和操化动作表现力一同需要情感表现力的加持,或展现青春阳光、积极乐观;或展现迎难而上、永不言弃;或展现齐心同力、团结协作,这些表现力都离不开音乐的帮助。
(三)音乐可以激发啦啦操编创者的创作灵感
不同的音乐风格为啦啦操创编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感源泉,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呼应的舞蹈元素、操化动作、轻器械,以及服装,可以创作出新颖独特的啦啦操作品。例如在爵士啦啦操中,不同风格的爵士音乐风格搭配经典的标志性动作,创作出不同风格特色的啦啦操。拉丁爵士风格的啦啦操,拉丁舞手型以及拉丁舞步伐必不可少。爵士乐加踢踏舞风格的啦啦操也常常出现在赛场之上。现代爵士音乐伴奏下的现代舞或者芭蕾舞风格的啦啦操同样也风格鲜明。值得注意的是,爵士啦啦操的音乐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只能用爵士乐配乐,像一些电子乐的曲风,如果编创者能够将爵士舞融入得巧妙和合理,同样也是十分出彩的。此外,在街舞啦啦操中,街舞音乐以电音与嘻哈乐为主、爵士乐为辅,不同风格的街舞音乐同样给予创编者无穷的灵感。古典乐、交响乐、电影配乐都可以成为新颖创作的题材。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国内啦啦操比赛中出现了很有民族风格的啦啦操,中国传统音乐加上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元素,给啦啦操的创编开辟了新的思路,创编者们的创新潜能被极大地开发。在音乐选择上,编创人员有意识地在啦啦操这项舶来运动项目中加入中国元素,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让国人树立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让爱国主义思想在心中牢固扎根。
二、啦啦操音乐制作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类型的选择不符合运动人群的特质
不同的运动人群有着不同的生理特点和不同的个人气质。例如,按照运动人群的年龄段划分,对于幼儿和小学低年龄段的人群来说,啦啦操创编者可以选择童谣、儿歌等适合低龄段孩子熟悉的乐曲。一是音乐风格符合低龄儿童的气质,更有利于孩子们展现可爱稚趣的一面;二是熟悉且充满童趣的乐曲更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当面对自由奔放、开朗热情的大学生人群时,相对来说,他们可以驾驭的风格就多种多样了,因此可选的音乐类型也较丰富。但在实际创编中,很多啦啦操创编者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
(二)音乐和成套动作风格不统一
在啦啦操音乐选取和制作中出现的第二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音乐与动作风格的不统一。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音乐的曲风和动作不统一;二是乐器的音色气质与动作风格不统一。
音乐曲风和动作不统一的问题相对来说较容易被发现。例如,在中国民乐伴奏下出现锁舞、震感舞的舞蹈动作;用一首有蓝调元素的爵士乐作为完成技巧啦啦操的背景音乐等,这种编排显然极其不合适,音乐风格和动作风格格格不入。花球啦啦操的音乐多以爵士、迪斯科、R&B等音乐风格为素材,节拍规整、节奏鲜明、速度较快,重音拍在第一拍,多以2/4、4/4拍子形式出现,适合表现青春朝气、充满活力的感觉。再者就是音乐的制作过程中乐器的音色气质与动作风格不统一。例如,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音色柔美的笙声适合表现悠然惬意的心境;音色清凉的笛声适合表现欢快愉悦的情绪。琵琶的音色变化则更为丰富,既能表现出高亢热情,又能表现出轻快密集,可以根据创作主题营造出各种环境氛围。西洋乐器中的小提琴独奏时显得婉约温柔,吉他的演奏则更凸显自由随性等。音乐在与舞蹈动作和操化动作结合时,要充分分析这组操化动作、舞蹈动作的设计意图,该段落是为了表现团队协作一气、勇攀高峰、不弃不馁的精神,还是展现优美身体姿态、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无拘无束的追求。正确选择操化动作或者舞蹈动作相映衬的音色乐器,更能发挥烘托渲染情感表达的积极作用。
(三)对音乐时长理解不准确
除规定套路外,自编套路中的技巧啦啦操以及舞蹈啦啦操音乐时长在竞赛规程中都有着明确的规定。《2021版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规定,技巧啦啦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的音乐时长在1分45秒至2分15秒之间,校园课间啦啦操自选套路音乐时长规定同样为1分45秒至2分15秒,而自由舞蹈啦啦操中的音乐时长规定则为2分30秒至3分。因此,编创者在制作音乐时,需要细读比赛规程中关于音乐时长的表述,并且正确理解。例如,集体技巧啦啦操中必备的口号要素所需时间与音乐之间的间隔不可超过20秒。所有音乐的时长都是从可以听到的第一个音开始计时,到最后一个声音截止,或者是场上队员的最后一个动作结束。在这些编创环节中,音乐制作者必须和啦啦操创编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模式。规则显示,有关音乐时长的描述内容,啦啦操创编者必须帮助音乐制作者准确认识。
(四)对音乐内容表达主旨的不明了
在实际生活中,部分音乐制作人员在选择音乐素材时往往忽略了对音乐内容主旨的了解。尤其是在选用国外歌曲时,啦啦操音乐制作者存在对外国语言的不知、对语境的不了解、对国外文化不熟悉等问题,此类情况时常发生。啦啦操运动是一项非常注重队友间相互配合,展现团队互助精神,展现参与者阳光积极、拼搏奋进的风貌,健康向上的体育运动项目。音乐制作者在选择素材时,应当提前对歌曲的全部信息进行查询,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音乐制作的技艺不佳
一套完整的啦啦操,其节奏不是一成不变的,恒定的动作运动速度既不符合人体运动负荷变化特点,又缺乏体育艺术的观赏性。一套完整的啦啦操创编就和设计一件舞蹈作品一样,需要考虑到起承转合,要用音乐更好地表达动作的开、收、起、伏等反差变化。既能表现娓娓道来的平和,又能表现高昂奋进的激烈。一套啦啦操组合如果一直用激昂的音乐,那么运动员不仅在体能上做不到合理分配,而且在情绪表达上也难以做到始终如一。同时,单一的、纯节奏而无主题的音乐,时间一长,便会让人感觉枯燥乏味;持续的强烈旋律,时间一久,也会让观众产生烦躁的不良情绪。因此,不同强弱的声音、不同快慢的节奏、不同效果的音色,在段落间如何过渡,这些就能充分展现出一个音乐制作者的剪辑拼接技术能力。动作力度的强弱、动作速度的快慢这些都与音乐节奏、音效、旋律的变化是相对应的。为了配合啦啦操动作,很多时候音乐制作者会选择将曲风匹配的多首歌曲进行融合,考虑音乐的多样性,挑選最合适的背景音乐成为啦啦操创编中的点睛之笔。同时在开始部分、结束部分、难度动作,以及技巧动作部分,加入合适的音效更能凸显造型配合,或者难度技巧动作的高超技艺,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音乐制作时应注意其各段落部分及整体音乐组织的合理性,注意音乐艺术所特有的结构形式与套路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用音乐对套路做出恰到好处的解释,用套路对音乐进行巧妙到位的阐释,使有逻辑的音乐与形象化的套路语汇完美统一起来。因此,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需要音乐制作者更多的耐心和高超的技艺,对音乐进行流畅性、多样性、独特性、合理性等综合处理,最终才可确保过渡衔接的自然流畅,保证作品的协调统一。但是在实际比赛中,尤其是在级别较低的比赛中,音乐的制作往往显得比较粗糙,简单的拼接、简单的调速就将制作环节完成,完全达不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三、对啦啦操音乐制作环节的建议
(一)重视啦啦操创编中的音乐制作环节
其一,提高对音乐制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音乐制作和动作设计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再有创意的动作设计和隊形编排,没有优质的音乐作为背景承托,也凸显不出整套组合的创编价值。音乐的强弱、节奏的轻重、乐段的衔接等都需要服务于啦啦操的动作编排,好的音乐能更有效地促使运动员与观赏者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审美价值。所以,在整套完整的啦啦操作品中,要重视音乐的制作环节。其二,加大对音乐制作的资金投入。一首完全原创的啦啦操音乐,根据制作水准的不同,价格在千元至万元不等。一首经过多段素材编辑后的优秀啦啦操音乐也不是靠网络上简单免费的音乐剪辑软件就能完成的。像一些专业的音乐编辑软件,例如正版的Studio One软件价格都在千元以上,同时此类软件的使用对电脑的系统配置也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对啦啦操音乐制作重视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在经费上加大投入。
(二)提高啦啦操运动从业者的音乐素养
所谓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不仅要有最基础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而且要有对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瑞士著名的教育学家、音乐家雅克·达尔克罗兹认为人类的一切音乐活动最终要和人类自身的身体活动相结合,同时这种结合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行为,这样才能达到身心合一。通俗来说,音乐素养就是人们对音乐的理解、接受、感悟和欣赏的能力。音乐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听辨,能听辨各种节奏及标准乐音;二是唱读,拿到乐谱即可快速视唱;三是弹奏,拿到乐谱即可快速视奏;四是欣赏,能够在听到音乐后,理解、欣赏并表现出音乐的内涵。
啦啦操运动从业者最需要提高的音乐素养集中体现于听辨和欣赏两个方面。其中包括三类人群:第一类指的是啦啦操运动队员;第二类指的是啦啦操运动的教练员,即:成套编创者;第三类指的是裁判员。多数的啦啦操队员、教练员,以及执裁级别较低的裁判员他们的音乐素养仅仅停留于简单的听音乐和数节奏层面。只有这三类人群都普遍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高度后,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成套动作与啦啦操音乐是否完美适配,从切身经验出发,发现问题,改进提高。
1.学习基础的乐理知识
啦啦操运动参与者需要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掌握感知音的力度、速度、节拍、调式、音色等,了解不同的音乐载体和形式、不同的音乐流派和风格,以及创作背景。按照基本的乐理知识聆听音乐,感受每首音乐的基本节拍节奏、基本调式风格等,慢慢学会用一定的音乐思维来认识一首音乐作品。这些都是啦啦操从业者开阔音乐视野、培养音乐感觉的基础理论知识。
2.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
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感知的前提首先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去感受音乐作品中传达的美,即:除了包括感知一首音乐作品外显性的旋律美、技巧美之外,更需要啦啦操运动从业者能够深层感知音乐作品,激发联想,提高艺术想象力,最终完成审美过程中内隐性的共鸣与共情。传统的健美操运动大多仅需要表现出运动员青春动感活力的一面,但在啦啦操运动中,运动员除了要展现啦啦操基本的36个手位动作,而且需要展现不同的舞蹈风格。这就需要教练员在动作创编时能够对音乐作品,哪怕是短短的音乐片段展开审美过程。同样对啦啦操运动参与者、创编者、裁判员来说,如何高效地唤起身心进入音乐情绪,能否在聆听相同的音乐时产生同样的情感体验,能否随着审美对象的变化同步发生移情等是至关重要的。
3.培养音乐的表达能力
音乐表达能力是指能够富有激情和充满感情地参与到各类演奏、表演等艺术活动中, 能用体态律动、舞蹈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等活动中。
音乐的表达能力对啦啦操运动教练员来说就是创编一套与音乐主题思想相符、与音乐情绪变化过程相呼应的完整动作套路。对于啦啦操运动员来说,要在展现啦啦操技术动作以及舞蹈动作时正确地传达出音乐作品本身所要传递的情感。
(三)在创编过程中合理选择啦啦操音乐设计与动作设计的顺序
在创编啦啦操过程中,动作的设计者也就是创编者与音乐制作者之间相互默契非常重要。音乐制作人员需要准确领会、理解教练员编创过程中的情节安排,以及动作创作意图。在一些较普通的比赛和活动中,先制作音乐,再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动作,这对音乐制作以及动作创编来说难度都不算太大,同时预算支出较少,最重要的是整套啦啦操的创编周期较短。但在较高水平的比赛队伍中,或者是较高水平的原创性啦啦操推广套路中,为了凸显运动员的技术能力、为了发挥创编者的编创能力,成套作品的编创过程是以动作创编者的设计意图作为绝对核心而展开的,在此基础上,由专业的音乐人士制作出全新的音乐,并且经过运动员的不断实践、创编者的不断修改,音乐制作环节同样也需要跟着动作设计不断修改,不断润色,反复实践、反复验证,最终才能完美呈现。因此,根据不同的需求,从业者需要合理选择啦啦操创编过程中音乐设计与动作设计的顺序。
(四)组织开展音乐制作软件的培训学习
音乐制作对很多基层的啦啦操创编者来说仅仅是简单的音频剪辑,但事实上其包含了很多的内容,比如:音频采样、音乐创作、后期制作等。对于啦啦操运动从业者来说,音乐制作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学会使用音乐制作软件,不仅是一门技艺,而且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那些没有专业音乐工作者帮助的基层创编者来说,平时需要注重原始音乐资料的收集积累,学会按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啦啦操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应该有计划地组织安排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培训,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双重资源,指导帮助基层从业者学会应用此类软件,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学习难度,最终能够做到独立完成啦啦操的音乐制作,这对促进基层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有着现实的推进作用。
四、结语
音乐是一切操舞类项目的灵魂,同样也是啦啦操运动的灵魂。音乐作为啦啦操运动艺术感染力的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与动作的配合来展现情感表达,强化了观众的视听审美体验。完美适配的音乐是一套啦啦操成功的最重要助力因素,啦啦操动作和舞蹈动作在主题鲜明、变化多样的音乐衬托下实现运动员的情绪表达,以及完整作品的主旨表达。因此,啦啦操的音乐制作环节非常重要,提高对啦啦操音乐制作重要性的认知,以及切实提升啦啦操音乐的制作水平,对整个啦啦操项目的高质量发展和提高我国啦啦操在国际上的竞赛水平是有着积极推动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杰凯,包蕊,贲驰,等.论操舞音乐韵律与动作节奏的本能恰和之美——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4):7-10.
[2]冯菲.音乐美学视角下舞蹈啦啦操音乐结构形式的特性研究[J].艺术纵横,2019(22):40-41.
[3]李梦洁,吴彬.音乐教育普及与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论大学生音乐素养培养[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152-154.
[4]张伊丹,杨竞,羿翠霞.“体验式学习”提升青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音乐素养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04):79-80+124.
[5]吴秉旭.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