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地铁隧道影响分析

2024-01-03 01:04高剑波GAOJianbo
价值工程 2023年35期
关键词:腰梁土钉灌注桩

高剑波GAO Jian-bo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 611730)

1 工程概况

1.1 基坑工程基本情况

重庆轨道交通4 号线西延伸项目,车站与既有5 号线、远期23 号线换乘。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项目周围环境复杂,西侧毗邻既有地铁隧道,最小距离为15.2m。西侧为A、B、C 三个附属结构。其中,A 基坑开挖深度6~8.5m,采用悬臂桩、灌注桩+锚索、土钉墙等支护方案。B 基坑开挖深度9.2~15.8m,采用复合土钉墙、灌注桩+锚索等支护方案,C 基坑开挖深度5.4~10.7m,采用土钉墙、灌注桩+锚索等支护方案。

1.2 既有地铁隧道基本情况

地铁隧道区间线路全长1.2km,采用盾构法施工,设计为双洞双线,埋深为9.2~11.4m。地质勘察结果显示,隧道主要穿越粉质黏土层。地铁隧道上方是城市道路,断面宽度为42m,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组成。

2 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等级评价

依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2013,以下简称《规范》)[1],根据基坑与隧道结构的位置关系及基坑支护方案,评价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的影响等级。

2.1 A 基坑

A 基坑距离地铁隧道的距离为15.2m,开挖深度在6~8.5m。其中,灌注桩+锚索支护节段长度h 为7.9m,间距15.2m 处于1.0h~2.0h 之间,隧道结构位于一般影响区(C)内。盾构施工时,盾构机外径D 为6.4m,间距15.2m 处于2D~3D 之间,属于较接近程度。综合分析后,A 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等级为三级。

2.2 B 基坑

B 基坑距离地铁隧道的距离为16.6m,开挖深度在9.2~15.8m。其中,灌注桩+锚索支护节段长度h 为17.8m,间距16.6m 处于0.7h~1.0h 之间,隧道结构位于显著影响区(B)内。盾构施工时,间距16.6m 处于2D~3D 之间,属于较接近程度。综合分析后,B 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等级为二级。

2.3 C 基坑

C 基坑距离地铁隧道的距离为16.1m,开挖深度在5.4~10.7m。其中,土钉墙支护节段长度h 为8.4m,间距16.1m 处于1.0h~2.0h 之间,隧道结构位于一般影响区(C)内。盾构施工时,间距16.1m 处于2D~3D 之间,属于较接近程度。综合分析后,C 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等级为三级。

根据A、B、C 基坑的评定结果,综合判定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等级为二级。

3 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模拟分析

3.1 建立模型

利用CAD 建立基坑和地铁隧道工程模型,利用ABAQUS 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将数据图像导入FLAC 3D,共有29335 个网格、44500 个节点。

①岩土采用实体单位进行模拟,其中x、y、z 分别代表模型的宽度、长度、深度方向。地层自上而下依次是杂填土、粉质黏土、碎石和全风化闪长岩,参数见表1。

表1 工程模型的地层参数信息

②灌注桩采用pile 单元进行模拟,密度为2500kg/m3,截面积为0.785m2,弹性模量为20GPa,泊松比为0.2,极惯性矩为0.098m4。

③锚索采用Cable 单元进行模拟,根据设计值确定锚固长度、角度等指标,截面积为280mm2,弹性模量为200 GPa,内摩擦角为25°,锚索抗拉强度为1800MPa。

④土钉采用Cable 单元进行模拟,设计值确定长度、角度等指标,截面积为380mm2,弹性模量为200GPa,内摩擦角为25°,土钉全长锚固。

⑤腰梁采用Beam 单元进行模拟,截面积为60cm2,弹性模量为200GPa,极惯性矩为0.0004m4。

⑥管片采用Shell 单元进行模拟,厚度为20cm,半径为3.2m,密度为2500kg/m3,弹性模量为7GPa,泊松比为0.25。

3.2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根据基坑开挖作业流程,考虑到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模型计算时将施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地应力场,建立区间隧道结构;第二阶段完成基坑的开挖与支护,此时第一阶段造成的变形清零[2]。为了进一步分析开挖工序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设计两种开挖施工方案:

①方案1:先对A 基坑开挖支护,再对B、C 基坑开挖支护,工艺流程:灌注桩和悬臂桩支护→开挖A 基坑第1层土,锚索、腰梁施工→开挖A 基坑第2 层土,锚索、腰梁施工→灌注桩支护→开挖B 基坑第1 层土,锚索、腰梁施工→开挖B 基坑第2 层土,锚索、腰梁施工→开挖C 基坑第1 层土,锚索、腰梁施工→开挖C 基坑第2 层土,锚索、腰梁施工。

②方案2:先对B、C 基坑开挖支护,再对A 基坑开挖支护,工艺流程与方案1 相反,不再赘述。

3.3 结果分析

3.3.1 基坑受力变形

按照方案1 开挖作业,基坑周围地层、基坑底部地层发生位移。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地应力平衡后,开挖支护作业期间,基坑周边土体沉降,基坑底部土体隆起,坑壁最大位移、坑底最大隆起均位于B 基坑内,前者为11.5mm,后者为12.2mm,如图1 所示。

图1 基坑侧向位移和竖向位移云图

3.3.2 隧道地表沉降位移

基坑施工完成后,分别在基坑边线中点对应的隧道结构上方地表设置测点A、B、C。结果显示:①基坑开挖均导致隧道地表发生沉降和位移,其中A 基坑开挖对隧道结构沉降未造成影响,位移量最大为4mm;B 基坑开挖对隧道结构沉降、位移影响最大,分别是2mm、9mm;C 基坑开挖对隧道结构沉降、位移影响介于两者之间。②采用不同开挖方案,隧道地表沉降和位移情况也不同,见表2。说明开挖工序对隧道地表变形具有一定影响,应结合现场条件和施工要求进行确定[3]。

表2 隧道结构上方测点的沉降值和位移值 单位:mm

3.3.3 隧道结构位移

按照方案1 开挖作业,分析隧道结构的竖向沉降和水平位移情况,在隧道模型顶部设置监测点,结果见表3。分析可知:①隧道结构的竖向沉降量较小,其中右线隧道距离基坑更近,既有沉降、也有隆起[4]。左线隧道以沉降为主。根据设计要求,最大沉降值<20mm 的控制值,满足《规范》中的沉降控制要求。②隧道结构的水平位移向基坑一侧偏移,其中右线隧道的偏移值大于左线隧道。根据设计要求,最大位移值<20mm 的控制值,满足《规范》中的位移控制要求。③基坑开挖引起隧道结构的最大沉降和位移均位于B 基坑西侧,此处应作为重点监测部位。

3.3.4 隧道结构受力

基坑开挖完成后,选取B 基坑灌注桩+锚索支护段分析隧道结构的受力情况。结果显示:①从隧道顶部到底部,应力值先增大后减小;其中衬砌中部应力最大,隧道底部衬砌结构的应力最小[5]。②基坑开挖前、后,隧道衬砌的受力特征变化不明显,开挖作业引起的附加荷载近似为0。基坑开挖后,隧道底部的应力减小,减小值为18kPa。③基坑开挖后,隧道剖面结构受到的围岩压力见表4,分析可知径向接触压力较大,附加压力较小,且<20kPa 的控制值,满足《规范》中的控制要求。

表4 基坑开挖后径向接触压力及附加压力值 单位:kPa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坑工程开挖作业期间,会对周边土层及建筑物产生一定影响。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得出以下结论:

①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壁最大位移、坑底最大隆起均位于B 基坑内。

②B 基坑开挖对隧道结构沉降、位移影响最大,但最大沉降值、最大位移值均<20mm 的控制值,满足《规范》中的沉降控制要求。

③基坑开挖对隧道结构的受力影响较小,满足《规范》中的控制要求。

猜你喜欢
腰梁土钉灌注桩
不同材质腰梁对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研究
混凝土腰梁不拆除在超深基坑竖井施工中的应用
新型装配式桩锚连接装置受力性能分析与设计方法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提前处理工装的应用
砼灌注桩避免断桩的措施
土钉墙在近障碍物的地下车行通道工程中的应用
深基坑混凝土支撑腰梁和结构墙体二合一施工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