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学校课程建构的实践与思考

2024-01-03 21:30张代军
山西教育·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双新办学课程体系

文 张代军

学校课程承载着国家意志、社会需求、育人期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幸福成长、教师专业提升和学校优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自2020 年太原市入选教育部普通高中“双新”实施国家级示范区以来,太原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工作,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支持10 所实验学校率先探索、大胆实践,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作为新课程实施实验校之一的太原市进山中学,在北师大裴娣娜教授团队的高位指导下,不断完善课程建设,课程意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开发转化,课程建设从零散开课向系统化开发转化,形成了围绕自身办学目标不断前进的课程体系。学校基本形成了以基础类、拓展类和研究创新类为主的分层、分类课程结构和“一主三层两翼”的学校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地成长创造了条件,同时在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对课程有了深入的反思。

一、关于课程体系构建

(一)深挖学校特色,明确课程方向

进山中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学校成立一百年来,文脉红脉绵长,拥有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为了让课程建设方案符合校情、学情、教情,2022年新春伊始,我们先后邀请山西师范大学刘岗教授、太原师范学院焦佩婵教授以及省教科院和市教研科研中心的专家对我校新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指导。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梳理了学校办学的历史沿革,明确了学校的教育承责、办学定位、办学方略,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课程理念和课程结构等。在“全人教育”办学思想指引下,我们确立了“多元办学、特色引领、陪伴成长、个性培养”的课程理念,并立足学校现状,分析面临的挑战,明确努力方向,合理整合课程资源,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挖掘校内校外资源,着力开发特色课程,最终形成了“生态·智慧”育人模式,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兼顾基础特色,保障个性发展

经过多方努力、反复推敲,我校现已构建起以“全人教育”为办学理念的、符合校情的“1+3+1”塔式结构的“全人教育”课程体系。“1 轴心”代表学生,寓意课程的横向构建和纵向延伸均以学生为本;“3层级”代表三级课程,分别是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1 星”代表“全人教育”的理念,引领育人目标,绽放教育光芒。该课程体系体现了在“全人教育”理念指引下以学生为轴心打造三级课程,层层推进表现出学生的共同发展、分类发展和个性发展,同时也寓意学生前进登高的奋斗追求。

进山中学“全人教育”课程体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的课程体系,可以使不同发展方向、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相对全面的发展。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发展要求的差异,我校各学科联动,对学科课程结构进行梳理,将理科进行分层,将文科和兴趣类进行分类,制定了符合本校学生学习实际的星级课程,以此指导分层分类教学,夯实学科基础。通过高一广而全、高二精而准、高三专而成的课程设置,把完善个性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与环节中,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准备了对应的课程群。

在学校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下,各学科课程建设正在开花结果。

(三)开发特色课程,打造六大名片

通过对学校办学历史的不断挖掘与传承,依托校内和校外资源,着力开发我校“1+N”特色课程名片,已开发成熟的有在全省一枝独秀的航天科技特色课程以及生涯规划、思政伦理、劳动教育、体育健康、艺术审美六大课程。特色课程百花绽放,更加贴近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的特别需要,更加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满足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和未来发展的选择。六大特色课程走出了单纯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误区,发展为以开发学生智慧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为最终目的。

(四)“生态·智慧”课堂,探究学科模式

课程实施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课堂既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更是落实课程标准、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主渠道。在新课程、新教材的背景下,在教育教学探索的实践中,我们将“全人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将传统的“灌输式课堂”转变为“启发式、参与式课堂”,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让学习自然发生。通过发现、唤醒、引领、成就,将课堂打造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生成能力、提升素养的生态场,逐步形成符合我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生态·智慧”课堂。“问题驱动、情境创设、答疑解惑、方法呈现”的课堂教学四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深化师生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中思维得以训练并获得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具有灵动性、创造性、愉悦性、高效性的双向教学平台。

各学科教研团队基于本学科特征,在“生态·智慧”课堂模式实践中,探索大单元教学,调整课堂环节,有效整合课程内容,初步构建了符合学科特色的“生态·智慧”课堂模式,为学生个性化成长保驾护航。

二、实践中的反思

(一)明确三种关系

1.以人为本和课程建设的关系。课程构建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回归教育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并激发教育工作者潜在创造力,这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学校课程建设立足学生发展需求,立足学校实际,注重发挥学校、教师及学生的优势。构建科学规范、多元开放、求实创新、特色鲜明的学校课程体系,也是裴娣娜教授主体教育理念落地生根的重要保障。

2.课程建设和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学校未来的关系。课程是教育的心脏,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这个核心而展开的。我校在裴娣娜教授团队的引领下,遵循教育规律,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人的成长规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依靠课程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全体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地发展。

3.教育理念和校情、学情、教情的关系。进山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三晋名校,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材。百年后的今天,学校秉承“全人教育”理念,兼容并蓄、发展个性,为培养具有“智仁勇”精神的时代新人不懈努力。

(二)瞄准四个发力点

一是尊重差异,以学生自主、自觉学习为发力点,设置“星级课程”,分层、分类推进课程建设。二是改变思维,以提升教师教学智慧为发力点,打造行政、支部书记、学科教研室主任三支队伍,增强干部以及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师的学习力,为他们指方向、搭平台、赋能量、促发展。三是搭建平台,以彰显学校文化特色为发力点,形成航天科技、思政伦理、生涯规划、劳动教育、体育健康、艺术审美等六大课程名片,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通过发现、唤醒、引领、成就,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四是开放多元,以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为发力点,形成初高中一体化,建设校校合作的教育基地,家、校、社合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三)取得四项明显效果

1.教学状态显著改善。一是教师队伍呈现新貌,教师梯度建设效果明显。拜师会、各级各类培训,使教师队伍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二是教学常规展现新态。做实、做细教学常规,公开课、推门课、同题异构课等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教研、学术氛围浓厚。通过专家引领、骨干辐射、自我反思,研修氛围浓厚活跃;通过两年的“生态·智慧”课堂实践,构建了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四是课题研究带动辐射,使教师科研能力得以提升。学校四分之三以上的学科团队和个人都参与了“十四五”课题,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2.办学特色愈加鲜明。一是航天科技辟新路。学校举全力推进航天科技拔尖人才培养,依托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类学科优势和英语、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融合特点,通过培养队伍、编订课程,推进社团、组建联盟,发挥航天科技特色的影响力、辐射力,提升学校美誉度。二是家校共育结硕果。学校将“打造师生幸福家园”写入学校发展规划,并依托师生生涯发展中心,编写教材、组建团队,开设生涯规划课,通过“四业”即学业、专业、职业、事业引领,点亮学生未来。三是立德树人展新姿。学校依托百年建校文化积淀、百年校史馆、信仰园,发挥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优势,首次在中学编写思政伦理教材,开设思政伦理课程,助力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实现。四是文化浸润书香浓。学校充分利用图书馆等场地,依托语文等文科类学科教研室学科优势,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五是实践体验乐趣多。学校基于“生态·智慧”学科课程建设,依托生物、地理教研室学科优势,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六是“五育”并举气象新。学校从建校之初就注重“德”“艺”并重。“双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程开设、活动成果呈现上又有了新气象。

3.办学质量显著提高。随着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规范化、师资建设与成长的专业化、课堂教学及管理的精细化,学校办学质量明显提高。以初中航天班为例,其今年升入本校高中的达到90%以上。

4.社会美誉度大幅提升。学校注重家校共育,努力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者、推动者。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满意度大幅提升。

(四)深入三点反思

1.注重效能。课程是提升办学效率的途径,要注重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提升效率和质量,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明确目标。课程建设是服务于“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的教育哲学,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中要始终与育人目标、学校发展目标相契合,要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老师,构建师生共育生命场。

3.守正创新。裴娣娜教授前期的指导为我们开辟了适应差异与选择、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新路径。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要守教育初心之正、守教育规律之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遵循校情、教情、学情;要创课程资源挖掘之新、创课程品牌之新、创教学模式之新,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随着新课标、新课程方案的落地,学校将致力于思想与制度并行、课程与课堂共建,深化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让百年进山在新征程展现新姿态。

猜你喜欢
双新办学课程体系
“双新”视阈下福州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情况及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