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境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

2024-01-03 03:13吴喆
地理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真实情境碳中和

吴喆

摘 要:新课标强调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以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促进核心素养培养有效落地。本文以卡塔尔举办首届“碳中和”世界杯为真实情境,通过构建以目标定任务、以问题驱学习、以评价促教学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绘碳迹—寻碳源—明原理—促减排—求中和”等环节中解决地理问题,并以杭州“碳中和”亚运会为延伸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本设计将教—学—评与真实情境有机融合,为优化地理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素养发展提供参考方案。

关键词:真实情境;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碳中和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1-0012-06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地理问题的设计需要依托情境,让学生在一个贯穿全过程情境中经历地理思维的发展过程。”[1]在地理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以真实、具体、开放的地理情境作为依托,将教学目标、学科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环环相扣,可有效实现核心素养具体化,可培养、可干预、可评测[2]。可见,教—学—评一致性是围绕核心素养,将教学目标、活动和评价相互扶持[3]的有机整体(图1)。

本文以卡塔尔首届“碳中和”世界杯为真实情境,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核心概念“碳中和”进行问题设计,结合表现性评价,积极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行动。

一、教学设计基础与教学目标

1.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本课对应的课标为“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据此,学生需要在理解“碳库”“碳循环”“碳中和”等概念的基础上,明确碳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人类活动对碳交换平衡的干扰和影响,将温室效应的原理与全球气候变暖的灾害性影响相关联,从国家安全的视角审视地理问题。

本内容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选必3第三章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要求站在“国家安全”和“国际合作”的高度,强调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碳排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倡导国际合作和践行低碳生活中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由此,本节课的核心概念确定为“碳循环”和“碳中和”。教材通过各类原理图、数据图表等对核心概念进行了充分解读和说明,但缺乏以区域发展为背景的真实情境,无法有效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解决不同时空尺度下的碳循环、碳排放、碳中和等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本课将以卡塔尔举办首届“碳中和”世界杯为真实情境,在应用碳循环原理、说明碳排放影响和制定碳中和措施这三个环节中创设学习活动,延伸“为杭州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献计献策”的课后实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对本文教材要点与地理核心素养建立关联程度分析(表1)。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具备了较好的区域认知能力,掌握了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他们在高中生物、化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部分生物、化学中有关碳循环的知识,为本节课开展核心原理的分析和实践奠定了科学基础。学生的生活、学习总是和碳相伴,但对碳达峰、碳中和、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比较陌生,如何应用相关原理解释碳排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何因地制宜找到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突破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依据学生的思维基础和生活经验,教师需建立地理知识与真实情境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调查、分析和探索中感受地理的魅力。

3.学业质量目标确定

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分为四级。每一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整合不同的地理核心素养,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1]。通过学习,确定学生应达到的学业质量目标如表2所示。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1.真实情境驱动下的目标学习教学流程设计

请学生根据碳足迹计算表,基于个人日常生活消费、交通出行、能源使用等项目,完成课前小调查:我的一周“碳足迹”。通过计算并绘制一周碳足迹柱状示意图(图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碳排放,形成对碳的感性认知。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复杂的真实情境,驱动学生思考问题,开展实践,促成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流程设计(图3)。

2.教学过程与学生评价

教学过程如表3所示。

表现性评价利用一定衡量标准来反映学生学习知识与应用迁移的表现性结果[4]。本文针对两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制定了关键问题解决能力的课堂学习评价表(表4)和基本要素特征分析的课后实践PTA(Primary Traits Analysis)评分表(表5),共同服务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结语

本教學设计在充分解读地理课程标准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积极深化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熟悉的生活情境到复杂真实的给定情境,最后,回归现实本土的情境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了本课教材无统一情境载体的不足,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碳”索欲,指向深度学习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课堂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在评价反馈中实现教有所依、学有所载、评有所用,有效促成地理素养落地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程菊、王万燕.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单元教学设计关键技术剖析[J].地理教育,2023(4):3-6.

[3] 周文叶.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4] 陈新华,张贤金,严业安,等.我国“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评析与展望[J].化学教学,2020(7):23-29.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真实情境碳中和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评一致性”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
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