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错误思潮影响青年学生的内在逻辑及其应对策略

2024-01-03 07:39
关键词:思潮错误思想

李 慕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关于社会思潮的关注和研究一直在持续深入,主要探讨了社会思潮的本质内涵、形成根源、产生原因、传播路径、作用影响、应对方案等理论问题,(1)刘同舫.在应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这些研究成果在观念共识上支持了这样一个判断:社会思潮不是一般的社会意识形式,而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内在着意识形态渴望的特定意识形式(2)钟启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23,(1).。现代政治运动的历史表明,尽管不是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能最终成为意识形态,但所有的意识形态在一开始都是社会思潮,因而社会思潮也有“前意识形态”之称。当然这里所谓“意识形态”是指“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在社会意识和民族精神领域确立起主导地位、发挥统摄作用之前,也不过是在外围地带竞相活跃着的不断走向中心,力求赢得话语权、实现思想独占的某种社会思潮,并且它一旦失去社会精神中的支配地位就还将复归为某种社会思潮。(3)林泰.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46.可见,一方面是社会思潮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渴望,另一方面是意识形态有着真实的社会思潮危机。这种危机既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话语权、解释权较量上,也表现为对青年群体的观念塑造和思想争夺,(4)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特点与应对方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特别是那些长期存在却又不断变种的错误社会思潮,很容易离心离德、分化惑乱青年(5)陈立思.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实事求是地说,这些错误的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的负面影响,即便不能构成实质上的“意识形态支配”,也会造成或多或少的“意识形态污染”。所以有必要在理论的彻底性追求中,揭穿这些错误社会思潮影响并力求支配青年的意识形态逻辑,为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和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地位、引领一代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提供学理支撑和对策建议。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现有研究集中于外部视角,(6)张军,张俊华.当代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分析[J].理论探讨,2016,(1).重点考察“社会思潮”同“意识形态”这两者的本质联系、互动原理(7)艾四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当今中国社会思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缺少从“社会思潮”出发以“意识形态”为指向的规律研究,尤其缺少立足青年学生“心理-认知-生命”个体成长发展内部视角的社会思潮影响规律研究。

2022年5月1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更加需要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引导,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创造未来。”(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74.做好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首先在理论前提下认清错误社会思潮影响青年思想行动的意识形态逻辑,而这需要从个体成长视角切入。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间接提出了人作为类存在物所遵循地从“心理”到“认知”再到“生命”的总体发展过程,(9)钟启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意识形态思想[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并强调思想观念影响现实个人的真正结果就是转化为具体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活动,正如他的反问“生命如果不是活动,又是什么呢?”(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0.当代社会错误思潮影响青年的最终目标也在于误导行动。本文正是立足现实个人成长发展的这个内部视角,考察这些错误思潮影响青年学生心理世界、认知结构和生命样式的基本逻辑,并对其加以批判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当代社会错误思潮影响青年的心理逻辑

虽然错误社会思潮往往都有一定的哲学原则作为理论基础,并且多数都受唯心史观支配。但是社会思潮为了广泛有效地影响青年,一般都会伪装出贴近现实、贴合民意、贴切事实的理论外观,刻意迎合社会心理,公然冒充社会良知,以便能够更好地吸引、感染青年并尽可能地取得信任和认同。这既是社会思潮在社会意识领域出场的第一步,也是社会思潮争夺话语、影响人心的重要基础。当然这里有个前提,既然社会思潮已经出场并能深度介入社会心理,也就说明前者已经超出社会心理的无意识阶段,成为明确反映特定群体、集体和阶级根本利益原则的理论自觉和意志自愿了,它只是为了实现介入社会心理目标,而潜伏在社会意识领域故意装出一副无意为之、顺乎民意、水到渠成的理论姿态。社会思潮总是首先在社会心理层面惹是生非、推波助澜,这也使得社会思潮既有潜在性和弥散性,也有外显性和贯通性,它一直在为某个时机而准备着,假若总是等不来时机它就索性自己动手创造一个。

社会心理是社会生活的无意识状态,但是这种“无意识”应当予以明确的限定:其一,从主体来看,社会心理的无意识是就“群体”这个总体概念来说的,并不是说置身其中的每个社会成员都处于无意识之中,就像不是每个人都能同时对某个社会事件、某种社会状态、某种社会动向产生类似认知。但是总有人因为自己获得的信息、处于的境遇、已有的经验、相关的提醒等诸多条件而首先有所意识和觉悟,继而把社会心理用或是形象具体或是抽象凝练的方式表述出来,首先竖起“严重关切”“息息相关”“令人生疑”“高度同情”“普遍愤慨”的道德大旗和心理模板。其二,从内容来看,社会心理的无意识并非“虚无”而是“抽象”,这种“抽象”是因为置身其中的人们已经对社会事件、社会动向有所经验和感受了,但是没有对这种经验和感受做出梳理总结以及清晰表述,缺少一个从直观体认到理智表述的质变环节。但是人们不能清晰表述社会心理并不表明人们不能切身体认社会心理,这里仅仅缺乏的不过是所谓的“理智直观”和“意见领袖”。其三,从根源来看,社会心理的无意识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结构总体规定,本质上是一定生产方式支配下的心理世界。所以社会思潮只能迎合利用某种社会心理,却不能创造出社会心理,因为它和社会心理有着共同的内容源头、发生机理,都不过是社会现实的“副本”。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社会心理尽管不够清晰却总能如实地反映“原本”,社会思潮则故意对“原本”做出明确的歪曲甚至颠倒。比如受到当前经济形势和就业压力影响,青年学生经常感叹“卷不起、躺不平”,舆论场中经常有抱怨压力大的青年心声。在这种情况下,类似“现代犬儒主义”思潮就嵌入关于“内卷还是躺平”的话题讨论中,故意曲解“内卷”是由社会体制导致,大肆鼓吹“躺平才是命”的颓废观念。这就是错误社会思潮对社会心理的利用,力求将后者引向某个意识领域,使其从社会心理变成社会意识,变成思潮鼓吹的某种特定社会意识。

由此可见,社会心理不是“无意识”而是“有意识”,只不过是感性的、抽象的、零散的、积累着的社会意识。它所以看起来像是“无意识状态”仅仅是因为没有得到明确标示和整体表述,或者说缺少一个公之于众的外显时机。于是当社会事件突然而至,或者当社会动态愈发明晰,社会思潮就看到了迎合和利用社会心理大做文章的大好时机,因为它深知社会心理同样想要寻求这个外显时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意见和意志,展现自己的意见和力量。这个时候,错误社会思潮就作为“同路人”和“急先锋”出场了,根据形势需要扮演“质疑者”“发难者”“同情者”“大智者”“推动者”等诸多冒充“社会良知”的舆论角色和理论担当。

青年群体是社会心理的晴雨表,总是能首先感受到社会心理、社会舆论、社会精神的直观变化,并且也更愿意去表达这种直观变化,所以他们就容易在这种体认和表达过程中主动遭遇社会思潮,被后者刻意迎合社会心理、迎合青年群体的情绪状态、情感姿态、舆论样态和理论形态所吸引,进而以后者为“社会良知”和“意见领袖”,甚至将其作为观念榜样和理论表率,逐渐被后者误导和支配。历次“颜色革命”都是这样诱发的。新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等西方社会思潮,非常擅于利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对社会生活苦难、官员贪污无能的长期不满心理而借“突发事件”大做文章、推波助澜,把矛头对准国家的体制机制,大肆宣称只有用“民主国家”代替“独裁国家”才是历史的选择,从而煽动暴乱、鼓动造反、加剧动荡,并在这个过程中扶植亲西方国家的集团势力篡夺政权,使新政权成为西方国家的政治附属和经济剥削对象。

二、当代社会错误思潮影响青年的认知逻辑

如果说社会思潮在社会心理领域对青年群体的刻意迎合和推波助澜,对于后者来说还只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话(往往也只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否则它们冒充“社会良知”的动机和企图就被识破了),那么社会思潮对青年群体认知结构的影响和塑造,则对双方来说都是有意为之的,以至于青年群体心甘情愿、毫无批判地把某种社会思潮的知识框架与观念原则,追捧为“劝世良言”和“救世真理”。

社会思潮影响和塑造青年认知的基本逻辑是,告诉后者应该思考什么以及如何思考,并早早地预设好了经过思考将要获得的所谓“标准答案”和“真知灼见”。为了确保青年能够在它们的引导下思考以及得到符合预期的答案,它们往往还会为青年精心准备供以思考的“观念材料”,为此不惜虚构消息、虚无历史、捏造事实、颠倒黑白、夸大其词、悖反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对青年黑格尔派“思辨唯心主义”的揭露和批判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表面来看,鲍威尔及其伙伴非常“贬低”群众,批评群众是“精神的真正敌人”,似乎他们完全不重视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对此,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他们的真实用意:如果说青年黑格尔派在立场和态度上看轻、拒斥群众是成立的,这是因为他们所抱持的唯心史观、英雄史观,他们没有看到“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但是如果说他们据此就决心不再理会群众,不再意图支配群众就错了,因为他们“贬低”群众恰恰是为了“教导”群众,就像神判定人顽固不化又罪孽深重必须虔诚于它的戒律信条那样(12)钟启东.《神圣家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批判的批判”一方面征讨“精神空虚的群众”,批判群众破坏了“伟大的行动”;另一方面又暗暗期待着那些“伤感的、诚恳的、需要解救的群众”(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2.能够“跪在自己脚下祈求指点迷津”(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4.。这样一来它们就能“以屈尊俯就的宽容态度对待那些苦苦哀求从对立中解救的群众”,并“对他们说出一些深思熟虑的、预言式的、有分量的话语,作为对他们的诚实表现的褒奖”(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2.,最终实现“精神”对群众的“寓言教导”和“抽象统治”。青年黑格尔派虽然看不到群众在历史运动中的决定性意义和作用,但是他们并不忽视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只不过他们想要引起群众关注和认同的方式竟然是通过“贬低”群众来抬升自己。而这不过是说明他们的所谓“精神”和“批判”跟他们的立场一样,早已脱离了群众的现实利益,陷入无人身的抽象之中。

可见,作为反映君主贵族和资产阶级共同利益的社会思潮,思辨唯心主义本身在利益原则上就具有抽象性和非现实性,因而它在观念领域和知识范畴上只能愈发走向纯粹的抽象,把“绝对的知识”变成“纯粹的无”,也就把“现实的人变成了抽象的观点”(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9.。在这里,思辨唯心主义影响群众的认知逻辑尤为隐蔽和反动:它首先提供一个哲学前提,也就是“思辨的创世”原则——自我意识的无限运动创造了世界,紧接着批评群众不懂得这个“创世真谛”,并把群众同“绝对的知识”绝对地对立起来,宣布群众只有摆脱“精神”和“批判”才能获救,因为“照批判的批判的意见,一切祸害都只在工人们的‘思维’中”(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3.。那么应当如何摆脱同“精神”和“批判”的对立呢?群众怎样才能得救实现“人的解放”呢?青年黑格尔派指出,应当这样来思考问题:既然世界是“精神”自我外化的产物,“现实的冲突”不过是“观念的冲突”的外化体现,那么群众一旦理解了外化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也就是化解了这个矛盾。所以只要群众在思想中消除了关于雇佣劳动的想法,那么他们就不再是现实的雇佣工人,同样只要他们通过思维运动征服了资本范畴,他们也就消除了现实的资本。到了这里,思辨唯心主义对群众革命事业的意识形态认知误导就走完了最后一步,“改造社会的事业被归结为批判的批判的大脑活动”(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3.,用词句批判代替现实斗争,实质就是要取消革命、维持现状、臣服强权、陷入永夜。这种认知逻辑是误导性认知,没有前途。

时至今日,思辨唯心主义的抽象逻辑和误导影响不仅没有消逝,反而以存在主义、商品拜物教、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普世价值”等新思潮变种形式继续为恶作乱,虚构知识、抽象人性、颠倒前提、预设立场、推行霸权,不仅严重扰乱青年群体对社会现实、国之大者、中华传统、革命历史、世界大局等重大基本问题的正确认知、理性研判,而且故意妨碍党和国家针对青年学生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三、当代社会错误思潮影响青年的生命逻辑

绝大多数的错误社会思潮都信仰“唯灵论”,不仅在社会意识领域“一本正经的胡说”,而且还相信自己“思辨的胡说”能够外化为现实,统摄思想、引领行动、塑造生命。人们经常批判社会思潮具有蛊惑性,实际上这种蛊惑性对发明和传播这些思潮的人同样管用,就像路易·阿尔都塞所指认的那样,意识形态不只是给统治阶级发明的,统治阶级自己也要委身其中。

个中原因除了认知偏差和范式局限之外,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孕育产生这种社会思潮的物质关系导致了“世俗局限”和“异化力量”,使得这些“唯灵论”的缔造者和传播者们蒙蔽于这种物质关系构造的表象世界而难以超拔出来并索性委身其中,为之生,为之死,为之疯狂——毕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抽象理智提供了“文明野蛮化”的物质动因和生命现状。在其中“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0.,普遍异化导致理性和文明走向悖反,让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关系都处于全面对抗之中。这种全面对抗关系当然也会反映到错误社会思潮对青年的思想争夺和生命异化过程中。

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明确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0.社会思潮不仅反映着一定物质关系、物质条件的利益要求和思想主张,还内在着保障和发展一定物质利益的观念自觉与行为追求,从而也就会按照一定物质生产方式的建制要求来塑造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命样式。因此,社会思潮对青年群体的影响逻辑不会止步于心理和认知层面,而是要力求深入思想灵魂和生命样式层面,嵌入青年的观念世界和意义世界,塑造青年的生活方式和生命样式,不仅在思维意识中掌握青年,而且在物质关系和现实生活中引导青年“为谁而活”“怎样去活”。

这里以商品拜物教为例来揭穿错误社会思潮影响青年的生命逻辑。随同商品拜物教,“物化的生命”也被资本逻辑制造出来:一方面,它在现实生活中把人的社会关系严格限制在“物的依赖关系”之中,全然不顾这种“物的景观”及其限制本身就会降低人的精神维度造成“人格的物化”。另一方面,“人的物化”直接侵入社会精神生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错误消费观竟然贴上了“自由个性”“流行时尚”“及时行乐”的价值标签,将其定义为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根本追求和幸福真谛,诱导人们将之误认为安全、爱和尊重以及自我实现,实质是“把所有人类活动都拉平到获取生活必需品和提供物质富足的共同标尺上来”(21)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M].王寅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91~92.。结果是不仅抽象了现实世界,也抽象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关系(22)钟启东.《神圣家族》中的意识形态批判思想探论[J].理论导刊,2023,(6).,而且还在这种抽象中使吃、喝、生殖等“人的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也就变成了纯粹“动物的机能”(2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0.。商品拜物教把动物的官能提升为人的本质和目的,让“工业的宦官迎合他人的最下流的念头”“激发起人们的病态欲望”(2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4.,消解意义、紧张人伦、动摇信念、陷入虚无,导致“富足的贫瘠”“空洞的灵魂”以及“没有高度的生命”。当前现实中我们看到个别青年人畸形消费、整容成瘾、透支生命,往往都是中了资本逻辑和商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流毒,使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发生偏差和错位,不仅被商品拜物教塑造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更是被商品拜物教制造了生命的内容和方式,陷入物欲横流的泥潭和消费自由的乌托邦而难以自拔。

由此可见,错误社会思潮对青年群体的影响作用是全面而具切的,虽然它看到的“人”都是“抽象的人”,因而其理论观念也都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抽象的形象”和“思辨的颠倒”,但是它影响和支配青年群体的政治意图及方式手段却相当现实真切,总是聚焦社会热点、突发事件、群体利益进行舆情发难和认知颠倒,并力求从心理认同、观念认知和生命塑造等各方面由浅入深地影响和支配青年群体。这些错误社会思潮虽然在当代中国社会意识领域属于非主流意识,但它们都是货真价实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形形色色的变种,是资本逻辑的观念产物,并在世界范围内掌握着话语权和解释权,总是在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世界”。因而它们对青年群体的影响支配带有明确的政治企图和经济目标,极力扮演“青年导师”来教导青年,既要告诉青年“应当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到失望”“对什么感到愤怒”,也要告诉青年“应当思考什么”“如何去思考”“用什么材料来思考”以及“思考的结果是什么”,更想引导青年“为谁而活”“怎样去活”,从而影响和塑造青年群体的心理认同、思想观念和生命行动。(25)钟启东.意识形态力量支配个人的内在逻辑[J].学术界,2021,(4).不难看出,这些错误社会思潮影响青年的意识形态逻辑,跟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权力和财富的资本逻辑具有内在一致性,前者不过是后者的观念和形式,后者则是前者的内容和秘密,两者都服务于资产阶级统治世界的野心和意志。

四、应对错误社会思潮危及青年健康成长问题的策略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明确指出:“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2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27)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任由错误社会思潮在社会生活中蔓延沉浮,容易对青年学生造成精神污染和意识形态误导,不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应当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铸魂育人、丰富精神世界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一代青年坚定跟党走,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揭露批判错误社会思潮,引导青年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前意识形态形式的社会思潮,它们总是带有一定的政治企图和权力向往,或者说它总是在社会意识领域尽可能地寻求和扩大话语权,从而使自己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形式和精神力量,助力自己代言的阶级集团竞争国家政权。严格来说,社会思潮总是政治思潮,即便像商品拜物教思潮这种在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政治原则,但潜伏在背后的依然是服务于资本逻辑的利益原则和政治动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这样指出:“当古代世界走向灭亡的时候,古代的各种宗教就被基督教战胜了。当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的时候,封建社会正在同当时革命的资产阶级进行殊死的斗争。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过表明自由竞争在信仰领域(‘信仰领域’在1872、1883和1890年德文版中是‘知识领域’——编者注)里占统治地位罢了。”(2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这是极富洞见的意识形态规律揭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刚刚开始的时候,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在当时神学支配一切的社会意识领域并不是主流意识、核心原则。因而当时资产阶级的理论原则和观念主张更多的是以社会思潮的意识形式在活动传播,影响民众、争夺人心,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物质力量”,随着资产阶级日益掌握国家权力管理国家机器,而从社会思潮变成主流意识形态,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这就说明,不能仅仅把社会思潮当成普通的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而要在政治高度上看待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人心争夺,要把同错误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影响的斗争看成意识形态阵地上的观念较量。实际上,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和商品拜物教这些错误社会思潮,总是在觊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总是想歪曲和抹黑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对于这些错误思想观念,“要旗帜鲜明地亮明立场、表明态度,主动有效地发声,共同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维护好、巩固好”(29)习近平.中国方略:怎么看治国理政新理念 新思想 新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3.。这就要求理直气壮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青年学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读原著、悟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能运用到对社会思潮的甄别、揭露和批判具体行动中。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意识形态总是表现为意识形态批判。青年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就能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反思批判社会思潮,从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观念认知和政治认同。

第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铸魂育人,引导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谈及无产阶级如何坚持把“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充分结合起来这个原则性问题时,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3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这是马克思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功能的原则高度上,指明了彻底的理论掌握群众变成物质力量的基本原理。对于当今时代而言,要破除错误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干扰和精神污染,就是要引导青年学生在理论清醒中做到政治坚定,而要做到理论清醒就必须系统学习彻底的理论,要主动地让“思想的闪电”彻底击中自己“素朴的人民园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理论和道义的制高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就是要用蕴涵于这个科学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引导当代青年学生观察中国、认识世界、分析自我,从而自觉地甄别和批判错误社会思潮,坚定理想信念,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将青春力量投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和人民事业之中。这就要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特别是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背后蕴涵的道理学理哲理,对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的歪曲抹黑进行揭露批判,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心。

第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丰富青年精神世界,引导青年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青年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说道:“我们看到,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活动和受动,只是在社会状态中才失去它们彼此间的对立,从而失去它们作为这样的对立面的存在;我们看到,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绝对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现实生活的任务,而哲学未能解决这个任务,正是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做理论的任务。”(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2.揭露和批判错误社会思潮,消除这些思潮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不能仅仅看成“真理战胜谬误”的理论任务,不能停留于“讲清楚、说明白”就行。有些错误的思想观念、社会思潮,由于它长期在社会生活领域混淆是非、蛊惑人心、误导人生并且极具迷惑性,使得青年学生不能真正摆脱这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哪怕是他们已经通过理论辨析知道了这些思想观念的谬误之处。正如今天社会,有些青年学生知道商品拜物教制造的“颜值经济”“外貌焦虑”是错误的,但仍然会有学生去做医美,甚至不惜为此举债欠贷。因此,除了在理论上澄明和批驳错误社会思潮,更重要的则是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践行正确的思想理论主张和符合公序良俗需要的道德价值。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战略固本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年学生充分感受当代中国文化的理论高度和精神品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丰富青年学生精神世界的文化铸魂工程,要使健康的、正向的、阳光的、主流的思想观念和意识潮流更多地汇聚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青年学生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指导,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内化为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起充实充盈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要引导青年学生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联系和时代发展,推动青年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青年学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结 语

意识不过是人的意识,思潮不过是人在制造和传播思潮。作为“前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不是一般的意识形式,而是带有思想现实化和意图政治化的内在动机,特别诸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商品拜物教等错误社会思潮,它们散布于社会意识领域,暗流涌动、潜移默化地误导青年学生的心理世界、知识体系和生命样式,造成精神污染和价值迷惑,不利于新时代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和人才支撑。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概括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突出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3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明确要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培育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这就要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主题教育,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铸魂育人、凝心聚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批判错误社会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地位,用崇高的理想信念、科学的思维方式、先进的价值理念、健康的生命信念来铸牢青年学生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家园,助其更好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定信念跟党走。

猜你喜欢
思潮错误思想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在错误中成长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不犯同样错误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