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视域下普通高中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对比研究

2024-01-02 03:27李雁李月春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

李雁 李月春

【摘 要】通过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了解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支持与依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测评发现:高一新生心理健康阳性检出率较高,女生更易受心理问题困扰,且学习焦虑为首要心理问题。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为重点,兼顾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和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心理测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47-0019-05

【作者简介】1.李雁,江苏省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714)高一级部主任,高级教师,无锡市德育工作能手,无锡市优秀班主任,曾获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李月春,江苏省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714)心理健康教师,一级教师,无锡市教学新秀。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重视少年儿童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提倡健康和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并确立了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的“大健康”理念。“大健康”理念是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和疾病谱的变化而提出的一种全局性的观念。“大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状态,还包括健康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等。青春期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在面对情绪、人际交往和学习等方面的压力时,很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我校近3年的高一新生为研究对象,以纵向研究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系统测评,探寻并揭示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规律,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二、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我校2021—2023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共1656人,其中2021年新生434人,2022年新生531人,2023年新生691人。男生共898人,女生共758人。

2.量表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量表(MHT)》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量表由学习焦虑、社交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敏感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8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其中包含一项效度量表,量表的总分越高表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该量表涵盖范围广泛,筛选率高,信度和效度良好。

3.统计方法

本次测试通过绿萝心理云平台进行,数据汇总与处理后,运用SPSS 22.0进行分析。

三、结果

1.不同年份新生MHT各因子均值比较

连续三年新生的MHT总分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各分量表中仅有社交焦虑因子呈逐年下降趋势,并有显著差异,而其他因子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见表1)。

2.不同性别新生MHT各因子均值比较

通过对MHT总分及各因子进行性别差异比较发现,学生仅在孤独倾向因子上差异不显著,在总分及其他因子上均有显著差异,女生均显著高于男生(见表2)。

3.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差异比较

根据MHT量表评分要求,总分>65分为有心理问题倾向,本文将总分大于65分者界定为异常,以此进行筛查,结果发现男生阳性检出率为5.46%,女生为8.31%,差异显著;2021年阳性检出率为6.91%,2022年为7.53%,2023年为6.08%,差异不显著。

4.不同入学年份各因子检出率卡方比较

根据MHT量表评分要求,各因子分大于等于8分者被界定为异常,以此进行筛查并对新生进行陽性检出率卡方比较。通过对不同入学年份各因子的检测发现,不同入学年份的新生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和社交焦虑等,且三年内表现一致。但对其进行卡方检验时发现,三年内各因子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显著。

5.不同性别各因子问题检出率卡方比较

根据MHT量表评分要求,各因子分≥8分者被界定为异常,以此进行筛查并对高一新生进行阳性检出率卡方比较,结果发现:高一新生在学习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因子上存在差异,均是女生显著高于男生;总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等,高低排序在性别上表现一致(见表3)。

四、结论

1.高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发现,学校最近三年新生的MHT总的阳性检出率为6.76%。可以看出,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处在一个正常的区间内,这可能与我校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家长育儿理念的更新、学校家校协同健康育人工作开展较多等存在一定的关系。学生的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的检出率较高,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吻合。高中阶段是学生从青春期到成年的转折期,这个时期学生的身心发生了急剧的改变,若不能妥善地处理,学生可能会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大心理筛查的力度,并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应心理援助。

2.与男生相比,女生更易受心理问题困扰

通过不同性别各因子问题检出率卡方比较可知,高一新生的学习焦虑水平、身体症状水平、恐惧倾向水平和冲动倾向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各项数值明显高于男生。调查发现,大部分女生平时的学习表现明显好于男生,但男、女生成绩差异并不显著。由此推测,一些女生虽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在学习技巧、应试能力和考试心态的调整上仍有更多的提升空间,学校应在这几方面给予女生更专业的指导,以此提升她们的学习自信心,从而降低焦虑水平。

高一新生的MHT总分及各因子(除孤独倾向外)均有显著差异,女生均值显著高于男生。由此可以看出,在青少年时期,女生比男生更有可能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与我国其他学者的调查结论是相符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可能有:(1)与男生比较,女生更加敏感,情感更为细腻,她们中的一些人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会表现出感性且脆弱的一面,更易遭受情感困扰以及由此引起的身体上的不适;(2)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在成长过程中女生比男生更为成熟,高中阶段的一些女生与男生相比,抗逆水平较低,想象力更为丰富,对自身形象和别人的评价更加关注,更容易产生心理波动。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更加关注对女生心理方面的教育与引导。

3.学习焦虑是首要心理问题

三年来,新生阳性总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焦虑(70%)、过敏倾向(37.62%)、身体症状(29.77%)、自责倾向(26.45%)和社交焦虑(17.93%)等,且三年内表现一致。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刚进入高中时有明显的学习焦虑,主要可能是因为高中学习科目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加大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等,一些学生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现象。对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高中生来说,持续累积的学习压力以及竞争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外部及自身的期待加重了他们的焦虑程度。所以,学校开学初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习方式指导为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其次,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对别人的看法过于敏感,常常会因为琐碎的事情而苦恼,从而导致他们自我效能感的降低以及不良行为的产生。这个阶段,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他们渴望独立,但对家长依然有一定的依赖,而家长的关注又会让他们觉得被束缚,想要挣脱。因此,这个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突出,亲子冲突加剧。对此,学校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增强亲子沟通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五、教育引导建议

1.环境育人,形成大健康教育场域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单凭学校和心理健康教师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学校要将影响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全部因素都考虑进去,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力、社会主动参与的大健康教育格局。具体来说,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地、落细、落实。学校要搭建线上线下多维学习平台,邀请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同时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心理咨询渠道,鼓励家长更新育儿理念,及时反馈相关问题等。

2.实践育人,打造全员沉浸式大健康教育生态圈

“全员浸润式”强调学生、教师、家长人人都是心理健康关爱员,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强调全员参与性和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互性。学校要广泛动员,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形成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校可以依托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通过搭建心理育人平台,传播心理育人知识,开展心理育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浸润中修养德行、强韧心理。例如:在平行教育理念指引下,通过选拔、培养、管理、考核等专业流程,我校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心理健康关爱员队伍,我们依托伙伴共进制度和心理互助社团,配合心理发展中心宣传、组织和参与心理健康系列活动,通过互助式心理训练、互助式心理激励、互助式心理辅导等,调动学生自我教育、同伴教育的能动性,构筑学生心理能动体系,真正实现助人自助的教育宗旨,着力打造全员浸润式大健康教育生态圈。

3.课程育人,构建多学科融合大健康教育学习网

课堂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排頭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物、体育、思政等多学科融合,是学校落实健康教育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应通过多元融合方式,统筹健康教育活动,构建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健康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健康教育合力,提升学校和教师开展大健康教育的能力。以“成长的烦恼”主题为例,生物教师可以讲解青春期学生的生理特点、激素调节等知识和方法,告诉学生这个阶段出现的一些身心变化是正常的;历史教师可以用名人成长故事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烦恼表达出来,并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

多学科联动,帮助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健康认知,让他们更透彻、更全面地看待各种身心问题。学校通过构建多学科融合大健康教育学习网,实现多学科协同育人的大健康教育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文,高飞,耿姗姗,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MHT调查与分析——以胶州市为例[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2,38(6):22-29.

[2]李丹阳.初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某二线城市X高中的MHT数据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7):17-20.

[3]文艳萍.基于MHT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东莞市W高中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8):54-59,63.

[4]冯一韦.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2019,17(3):194-195.

[5]李梓娜,王志亮.城镇寄宿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1):15-18.

[6]熊翠燕.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J].广西教育,2018(2):11-1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