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青
【关键词】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班级活动;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47-0094-03
一、班级活动系统化推进的思路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主要形式,同时组织班级活动也是班主任日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如何推动班级活动达成既定的德育目标呢?我们可以把班级活动放到一个系统中去考虑,进而发掘班级活动对构建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的作用。
班主任以系统化的视角来剖析班级活动,推动班集体建设。以劳动教育为例,暑假期间,班级组织了一项劳动教育活动“家务小能手”:学生在一周内每天坚持做一项家务,劳动内容自选,如准备一餐饭、打扫房间、清洗衣物等,要求学生在一周中记录劳动感受并与同学们分享。活动进行过程中和开展后,班主任组织学生在班级公众号上进行了一系列宣传,如“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等。单从活动的角度看,这次活动似乎已经结束了,但从系统的角度看,这个活动还可以进行深入拓展。
首先,是“起”的思路,即以这个活动为基础深挖劳动教育这条活动线,以劳动为圆心组织劳动教育系列活动。从空间的角度来设计,可以开展“班级劳动小能手”“社区劳动小能手”等活动。从时间的角度来设计,可以根据学段特征设定逐步深入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家庭、班级、学校和社区里循序渐进地完成活动。这样,劳动教育就在空间和时间范围内都拓宽了。
其次,是“承”的思路,即将此活动作为劳动教育系列活动中的一环,进一步丰富拓展活动线。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从挖掘劳动教育价值的角度出发,班主任可以在这个活动之前安排学生进行家务劳动或者家庭生活的相关调查,培养学生的调研和分析能力;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设定阶段性目标,如通过改进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活动结束后再组织小组交流和反思,总结提高家庭劳动效率的若干妙招,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这种系列化的设计方式,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劳动教育中获得全面提升。
再次,是“转”的思路,跳出劳动教育的框架将此活动转化为实施系统中的其他支线活动,进而辐射文化线、管理线、教学线、教育合力线等。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精神、合作精神、礼让精神、担当精神,此为“以劳育德”;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此为“以劳启智”;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在协调、灵活、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上的发展,此为“以劳健体”;劳动教育还能为学生接触陶冶美、鉴赏感悟美、创作表达美、交流传播美提供路径,此为“以劳涵美”。依据这个思路,我们可以通过劳动教育活动在班级文化线中渗透实干奋进的班风;通过卫生值日的安排或者“学习+劳动”小组的成立在班级管理中渗透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弘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坚持不懈等。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家务劳动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推进家校教育合力的发挥。由此可见,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中的活动线在经过精心设计后有助于带动并活跃实施系统中的其他支线。
最后,是“合”的思路,将此活动与其他类型的活动有机整合,整体推动实施系统。如某个阶段的实施系统主线是亲子关系,那就可以把这个活动作为增进亲子关系的一环,开展“亲子劳动PK”,增加家庭成员的互动;如果某个阶段的主线是学习习惯培养,就引导学生坚持对劳动教育活动进行记录和反思,探索如何养成一种习惯,并把这种习惯迁移到学习中。
总的来说,这四条思路可以融会贯通,要旨在于用系统化视角进一步挖掘班级活动的价值。
二、班级活动主线的设定
班级活动的深化拓展离不开班集体建设的系统主线。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活动时并没有考虑到系统主线,或者已经开展了一些很好的活动,却找不准主线。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在活动的基础上重塑主线,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推动整个班级教育系统的构建。换句话说,就是结合实际,发展性地推动班级活动由点成线,由线到面。
班主任在开学伊始或者定期总结中可以根据学段,先把想到的或者已经开展的活动写下来进行分析。第一,列表寻找活动之间的共性,挖掘活动的深层次价值,发现活动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二,在共性的基础上推导出某个学段班级活动的主线。第三,对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可以运用上述的“起承转合”思路,也可以根据班级和师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性的活动計划。以劳动教育活动为例,具体来说,高一是新建班集体阶段,排卫生值日表、组成劳动小组等是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班主任结合新生自我介绍和劳动技能培养组织班级活动——“我的值日搭档”,即让具有不同劳动特长的学生分工合作,负责班级常规保洁和大扫除。基于这个活动,我们在反推主线的时候可以巧妙地抓住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值日”“小组”“搭档”,就会发现这其实是在劳动中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系列活动。马克思曾指出:人的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界、社会生活交往对话的媒介,人通过劳动建构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并非通过外力施于人本身,而是内生于人的劳动实践之中。根据这个思路,班主任可以将这个阶段班级活动的主线设置为“在劳动中构建联系”。为了完善这条主线,班主任还可以新增一个师生劳动结对的活动,让师生关系从学习领域拓展到劳动领域。
高二时的班集体已经形成,如何增加班级的凝聚力,让班级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全面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分析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个体的发展不能脱离劳动知识与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这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可以结合学农活动,增加学农劳动成果展示和共同撰写班级劳动周刊两项活动,让劳动成为打造和谐班集体的一种有益方式。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集体劳动的艰辛和乐趣,也鼓励学生在劳动中提升劳动知识与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据此,我们可以将这个阶段班级活动的主线设置为“在劳动中打造班集体”。
到了高三,劳动教育活动依旧可以继续开展,因为学习本身也是一种脑力劳动,而体力劳动更是强身健体、淬炼精神的必备手段。在这个阶段,由于升学压力较大,班主任应致力于推动劳动教育的生活化。除了常规管理中的劳动教育以外,评选班级劳动标兵、组织职业生涯体验等活动都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生涯规划。据此,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班级活动的主线设置为“在劳动中提升品质”。
三、以班级活动推导系统主线
那么,是不是每一种活动都能找到主线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每个人可能对活动的目标设定不同,因而同样的活动可能会被纳入不同的主线当中。以常见的爱心义卖为例,有的班主任把它归为公益类活动,主线涉及公益或者社会实践类会经常用到它;有的班主任会把它归为劳动类活动,因为义卖的物品可以是劳动教育中的手工作品;也有的班主任把它归为团队活动,因为活动中成立了义卖小组。活动可以根据主线的需要进行再次挖掘和设定,前提是根據德育的目标发掘不同活动的特质。
我们可以做一个从活动到系统主线的推导练习,这样有助于锻炼系统化思维。如朗读比赛和大课间活动,这两个活动按照常规的归类一个属于教学类,一个属于文体类,那么如何将这两个不同类别的活动纳入同一条主线呢?这就要分析两个活动的内在联系,朗读比赛和大课间活动都需要学生参与,获得从头脑到身体的全方位锻炼。据此,班级活动主线可以考虑设定为“在集体活动中推动身心发展”,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推导思路。有了一条子系统主线的设想后,班主任还可以考虑设置其他子系统主线,进而推导整个实施系统的主线。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理论特别强调人的发展,那么学生在班集体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发展呢?集体活动、学科学习、个人努力、社会实践等都是有效方式。因而,其他子系统主线可以设置为“在学科学习中推动身心发展”“在社会实践中推动身心发展”等。当然,也可以按照学段的顺序,每个学段专注于一条子系统主线设计和组织活动。无论如何设计,我们希望在推动学生身心发展的主线引领下,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德育网络。
综上所述,班级活动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主要形式,在组织班级活动的前后,班主任不妨引入系统化视角,运用发展性和普遍联系的观点,充分挖掘班级活动对构建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的价值,形成彼此联系的德育网络。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