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视角的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研究

2024-01-02 18:56郭范鈺
电脑迷 2023年19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中职学生三全育人

郭范鈺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基础,针对现阶段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凝聚劳动素养培育队伍合力,构建劳动素养长效培育机制,推进劳动素养资源有机联动等手段,切实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关键词】 三全育人;中职学生;劳动素养

劳动素养是衡量劳动者能否完成某项对应性工作的最根本、最直接的能力指标,是时代新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坚持弘扬劳动精神,贯彻落实劳动教育,培育学生劳动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抓手,更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应有之义。中职学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构建劳动教育体系,注重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培养一批批热爱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三全育人”融入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一)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人无德不立。劳动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展情况直接关系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能否实现。当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信息的媒介越来越丰富、方式越来越便捷,容易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中职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素养不高、劳动习惯较差,成长成才道路受到严重阻碍。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强化全员育人队伍,构建多维育人体系,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制不良风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推进德育工作有效实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二)优化中职劳动素养培育体系的需要

“三全育人”顺应了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对优化中职劳动素养培育体系具有建设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强调育人主体的广泛性,充分挖掘领导干部、思政课教师、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后勤管理人员的育人作用,为劳动素养培育注入坚实力量;注重通过专业实践课程渗透劳动素养内容,以劳动实践为抓手,搭建专业实训基地,把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及劳动教育观念等植入生产实训的全过程;倡导利用课后、双休日、寒暑假等时间,因地制宜开发劳动项目,设置特色校本劳动课程,构建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劳动课程体系。

(三)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全面提升的需要

“三全育人”与劳动教育充分融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劳动素养。1.能够更新劳动观念。通过在课程中渗透劳动元素以及教师言传身教改变部分学生厌恶劳动,害怕劳动,歧视体力劳动的错误思想。2.能够增强劳动能力。充分发挥全员育人优势,健全学校、家庭、企业合作育人体系,对学生专业、生活、职业劳动进行全方位指导,提升学生劳动能力。3.能够厚植劳动精神。构建“思政+劳动”育人新格局,引导学生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精神,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同频共振,用辛勤劳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三全育人”视角下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全员育人没有形成合力

全员育人就是要集全员之力、汇全员之智、用全员之情,合力培育学生劳动素养。当前学校各育人主体之间尚未形成有效合力。部分学校为快速吸收优质生源,片面追求技能竞赛获奖率与高考升学率,轻视学生劳动素养培育。对教师只有教学要求,没有育人要求。部分教职工育人责任意识不强,没有深刻认识劳动素养的重要性,未能身体力行践行立德树人。部分家庭与企业劳动教育缺位,家长受经济压力与个人学识水平影响,重分数、轻素养,企业层面也存在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协同育人较少,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

(二)全程育人衔接不够紧密

全过程育人就是要将劳动素养培育渗透学生成长成才的每时每刻。中职学校全过程育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失衡。劳动素质培育以理论灌输为主,忽视学生劳动技能培养与劳动精神的感悟,致使学生劳动理论素养向技能经验转化的衔接不足,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2.课内与课外育人环节不连贯。只重视校内尤其是课堂劳动素养培育,课外时间缺乏对学生劳动素养进行跟踪指导,育人过程留有空白。此外,对于新生入学和学生毕业两个衔接中学和大学的重要时期,部分学校没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和教育,难以实现劳动素养培育贯穿中职学生入学毕业全过程。

(三)育人方位有机联动不足

全方位育人强调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立体化的育人平台,充分利用一、二、三、四课堂(课堂教学、校园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资源,增强劳动素养培育的亲和力。大部分中职学校比较重视第一课堂的核心作用,但二、三、四课堂赋能劳动素养培育较少,缺乏对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例如部分学校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存在打卡式、观光式的文化活动,没有形成学校特色劳动精神;部分学校秉持“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错误观念,较少开展或不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弱化了实践育人功能;部分学校不重视网络育人功能,没有通过网络媒介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宣传教育,尚未建设学校劳动教育数字化平台,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基于“三全育人”视角的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改进措施

(一)全员参加,凝聚劳动素养培育队伍合力

1. 发挥领导干部组织引领作用

领导班子是一个单位推动各项工作的“指挥部”,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是凝聚队伍战斗力的关键。中职学校领导干部要深化对“三全育人”理念认识,结合学校育人实际,优化劳动素养培育顶层设计。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上劳动“必修课”“示范课”,调动教师育人积极性。要积极组织教职工贯彻学习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要义,明确主体责任划分,抓好责任落实,推动育人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形成人人育人、处处育人的强大合力。

2. 加强专业劳动育人队伍建设

首先,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師要强化责任担当,围绕劳动精神、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能力等内容,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深化劳动素养认知,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其次,重视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作用。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劳动专业技能指导,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最后,凝聚班主任和后勤管理人员力量。班主任及后勤管理人员都是全员育人的重要一环,要通过寝室、教室环境清理等细微劳动对学生长期进行引导,实现“管”与“育”、“服”与“育”融会贯通。

3. 健全家、校、企育人联动机制

家庭、学校、企业协同育人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共建家长委员会、亲子劳动园、携手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等方式,健全家校劳动教育合作路径。引导家长转变观念、言传身教,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家风,让劳动素养培育切实融入家庭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学校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积极推动劳动模范、企业人才进校园开展主题宣讲,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担任学生专业劳动实践的校外导师,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训机会,通过劳动实践提升自我,感悟劳动价值,提高劳动素养培育的实效性。

(二)全程渗透,构建劳动素养长效培育机制

1. 加强劳动素养培育课程建设

课程是培育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抓手。相关指导意见要求:在大中小学要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职学校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产业发展新业态与劳动新形态,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引领,构建劳动素养培育校本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课时量适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平衡。积极开设生活技能课,专业实习课,兴趣拓展课等实践课程,优化劳动素养培育课程体系。同时,学校还要勇于探索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各育融合,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劳动元素,鼓励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劳动素养培育。例如劳动与作文结合、劳动与音乐结合等,构建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2. 完善劳动素养培育过程衔接

中职学校要推动劳动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一是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劳动教育。积极开展各类劳动活动,在广泛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热爱劳动。二是抓住寒暑假时期开展劳动教育。适当在寒暑假布置劳动拓展作业,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还能改善学生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状。三是要进行入学和毕业劳动教育。推动新生入学军训与劳动实践深度融合, 为未来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调,而毕业期是劳动素养形成的又一关键阶段,要积极创造实习机会,帮助学生顺利走向社会。

3. 健全劳动素养培育评价机制

劳动素养培育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培育效果两个方面。学生方面要建立劳动素养发展定期检测机制,既要重视劳动成果,也要关注学生劳动过程,既要重视教师评价,又要重视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教师评价要将劳动素养培育效果纳入考核指标,奖优罚劣,激励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劳动育人的工作中。在评价标准方面既要定性,也要定量,严把师德师风关。对于慵懒无为,喜好“走排场”“高消费”,给学生劳动观念带来负面影响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督促其进行整改。

(三)全面融合,推进劳动素养资源有机联动

1. 重视校园劳动文化,推动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学校持之以恒地投入和建设。首先要完善制度保障,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确保文化建设有方向、经费有保障、流程有规范。其次要丰富文化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和职教特点。通过开展劳动文化节、劳模现场授课、社区志愿服务结对共建、慈善公益活动等形式,营造人人参与劳动的良好氛围。最后,要打造文化品牌,立足学校专业优势,集中优势师资力量,做亮勞动素养培育特色活动,让劳动教育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金名片”。

2.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实践育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劳动素养培育要坚持知行合一。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丰富实践活动形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广泛听取学生意见,避免开展学生不感兴趣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亲自动手参与,在做中学、学中做,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二是要创设真实劳动情境。活动难度设置要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尽量在实训工厂、合作企业等真实场景开展真实劳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要拓宽劳动实践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校外劳动实践平台,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在工学交替、实训实习中开展生产劳动教育,综合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3. 建设网络互融平台,推进网络育人

劳动素养培育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放性强、信息储量大、操作便捷的特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劳动教育。这就要求学校教师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与劳动素养相关的网络资源融入教学,让网络育人“入课堂”。学校要加快建设劳动育人数字化平台,鼓励企业、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平台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把网络育人“做到家”。同时规范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运行,保持劳动素养相关内容常换常新,利用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劳动节等节日契机,教育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激发创新创造力,让网络育人“润心田”。

四、结语

培育劳动素养是劳动教育的根本追求和旨趣。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大背景下,加强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是党和国家赋予中职学校的新责任、新使命。广大中职学校要牢牢把握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化“三全育人”改革为着力点,大力培养基础实、技能强、素质高的新时代劳动型人才,开创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新局面。

■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02):30-31.

[3]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 (2020-03-26). 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 26/content_5495977.htm.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中职学生三全育人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依托“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实践探索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