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玉梅
摘 要:通过社会行政课程思政建设中对专业知识点与思政教育元素有机结合的设计,强化和追求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育人”内容资源,有效利用生活情境,依托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开展参与式教学,强化“反思性”教学环节,并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然而,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评价却是一个难题,目前阶段应该重在过程评价。
关键词:社会行政;课程思政;反思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3-0121-04
Abstract: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oint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 Administration course, we strengthen and pursue students' "sense of experience" and "sense of acquisition". We excavate the content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make effective use of life situations, rely on case teaching, guide students' values, carry out participatory teaching and strengthen "reflective" teaching. Combining with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 we explore effectiv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ethods. However, it is a difficult problem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the current stage should focus on process evaluation.
Keywords: Social Administration;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lective teaching; experiential teaching; participative teaching
2016年12月,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已在全国高校广泛开展起来。那么,课程思政如何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之中,成为专业课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何谓“课程思政”呢?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3]。因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专业课知识点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成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方向。
社会行政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中具有宏观与管理取向的专业课程,这使得该课程具备了开展课程思政的“天然优势”。社会工作专业因其促进社会弱势群体“助人自助”的独特功能,已被国家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应用型专业。强调学生先“自助”,再“助人”,充分挖掘专业教学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引导作用,开发“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专业教学中促进“专业性”和“社会性”的内在统一。以往的教学倾向于将社会行政课程看作是单纯的理论课程,强调了课程教学对于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但也部分忽视了专业技能教育中社会使命的融入,造成个人与社会联结的脱节。因而,本研究将探讨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社会行政课程的建设路径。
一 社会行政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专业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尚需有机融合
社会行政有宏观社会行政和微观社会行政之分,宏观社会行政源于政府实施社会政策的活动;微观社会行政源于社会服务机构在递送服务的过程中筹措、组织各种资源,有效配置资源、协调服务的活动[4]。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社会行政,大部分内容是关于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与运行,在传统的课程中,并没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探讨,因而,课程内容中哪些可以“润物细无声”地与“立德树人”等政治思想元素有机结合还需要进一步发掘和探讨。在本课程中,强调社工是一项价值观导向的专业工作。社工机构组织基础是与价值观紧密联系的信念、使命、愿景和文化等要素。社工行政同样需要价值观导向,以此来确定机构的使命、愿景和目标;考虑决策的伦理性问题;营造组织文化,促使工作者内化社工价值;在领导中重视意义管理等,在社会行政价值观导向中寻求与思政教育元素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生硬移植。
(二) 主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
虽然社会行政课程的主讲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中的各种思政教育元素,并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嵌入有关社会公平正义、社会责任等理念,但教学中对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深度不够,存在思政教育元素碎片化讲授问题,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内容结合还不够贴切。因此,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社会行政课程专业教学内容中,以提升专业课教学和思政教育元素的有机融合,是该课程主讲教师当前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讲教师专业课教学能力毋庸置疑,但是课程思政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
(三)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教学方法上假如主要采用“以说教为主”的方式,把思政元素强行嵌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必然会让学生上课体验感变差,有些学生还可能产生抵触反感心理,这无疑与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南辕北辙[5]。因此,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主讲教师挖掘专业课中可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并围绕这些“元素”查找贴切的案例,将思政教育元素与相应的专业课知识点有机结合,以恰当的教学方式如体验式教学、反思性教学等,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将专业课教育和思政元素有机结合,而不是生硬说教。简而言之,课程思政要想获得成效而不是适得其反,必须摒弃“以说教为主”的传统思政教育方法,在课程学习中强化和追求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构建学生深度参与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中让学生查找资料,讲授相关知识与素材,引导学生一起学习与讨论,这才是课程思政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教学方法。因而,在社会行政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述不同社会服务机构的“故事”,并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二 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社会行政课程的建设路径
(一) 主讲教师需要提升思政能力和育人能力
主讲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丰富的思政知识和敏感的思政素养,尤其需要有将两者有机结合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6]。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主讲教师是否能够领悟并践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持续提升自身思政教育能力,是影响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社会行政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
首先,专业课主讲教师应积极主动加强思政学习。作为课程思政专业课主讲教师,必须学会善于将专业课知识与思政元素巧妙联系,这就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知识和素养提出了要求。如课程中的社会服务项目举例时,可以和精准扶贫的政策与行动进行有机联系,关于农村社会工作项目可以和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机联系,这都需要主讲教师敏锐地获取相关时政知识,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能夠巧妙地进行思政素材的介绍和联想。
第二,主讲教师要善于挖掘时政知识中与专业课有关联的元素。在学习思政知识时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习吸收阶段,而不善于思考和挖掘其中与专业课程联系点的话,在授课过程中就容易陷入“思政”生硬嵌入专业课的境地。
第三,专业课教师可以加强与思政类课程专业教师及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师之间的联系,通过与思政类专业教师的积极交流和学习,可以增加对思政知识与思政素养的宽度和敏感度;通过与其他课程思政教师的交流,可以相互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另外,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华思政教学资源”课程服务平台和“学习强国”平台等优秀思政资源,提升思政教育能力和知识[5]。
(二) 立足专业,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育人”内容资源
鉴于课程思政独特的育人效应,《纲要》要求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挖掘提炼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提升人文性和引领性[2]。因而,立足专业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提炼,是课程思政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社会行政课程思政建设中,挖掘社会行政各章节的专业知识点与思政教育元素能有机结合的“点”成为首要任务。
1 结合专业特点,确定思政教育方向和重点
社会行政课程不仅要改变学生的知识图式与思维方式,还要善于结合知识点,让学生领悟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尤其作为一门有价值观倾向的课程,要引导学生思考内化诸如“助人自助”、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等。明确课程思政是以专业课为内核,主要服务于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因而,思政元素的嵌入应该跟知识点完美契合,不能生硬地植入和嵌套。因而,对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找出可以结合的点是关键所在。在社会行政课程思政建设中,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依托社会工作专业在新时期弱势群体服务中的资源链接和社会整合功能,在该课程教学中融入自助助人和家国责任的价值理念,实现教学与育人的结合、利己与利他的兼容、个人与社会的联结。
2 根据社会行政课程内容设置具体思政元素结合知识点
专业知识是课程的内核,服务于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7]。社会行政课程的设计首先要遵循和服从社会行政专业课程内容,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专业知识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和专业素养等。因而,在课程设计时要根据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思政教育元素合适的切入点和关注点。基于社会行政课程的特点,根据每一章节的课程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充分挖掘和提炼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可以有机结合的“点”,通过反思式教学、小组讨论、体验式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授课方式,将专业课知识点与思政教育元素有机结合,并在课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小组式课程讨论、讲课等环节,力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元素有机结合的目标,学习和实践课程思政,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悟。社会行政课程共十章内容,在每一章中都挖掘可以结合的知识点。如在第一章中,关注社会行政内涵中的社会联结功能;第四章中强调社会服务机构“为服务对象谋求幸福和改善社会”的宗旨,并反思讨论社会服务机构的价值理想和道德追求;在第五章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模拟展示小组冲突的最佳处理方法;第六章中反思讨论社会服务机构员工激励中“情怀感召”的作用;第八章中进行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公益项目实践中体验社会工作者的“关系协调者”角色;第九章中进行体验式教学,实地考察社会服务机构的多元交代特质,并开展主题讨论“专业服务实践中社会交代和社会责任”。
(三)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对于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并不是一味强调“教”的作用,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生成与发展是“教”的结果,是不切实际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生硬地嵌入思政教育可能适得其反,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与不适、排斥甚至抵制。因而,在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应该多方位地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本课程注重探索“体验式教学”和“反思性”教学,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深入挖掘社会行政专业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思政内在价值元素,在具体章节教学中且行且思,引导学生反思专业学习、个人成长与家国责任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作用下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元素内化。
1 有效利用生活情境,依托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在案例分析和服务实践中强调欲“助人”,先“自助”,引导学生秉持“管理助人”理念、了解社会工作服务管理在社会福利资源传递过程中的机理,在做好“资源管理者”的基础上协助弱势群体的能力提升。社会行政的专业课涉及到学生以后就业的工作场所,主讲教师作为生活与职场的“过来人”,在一个学期上课的各个阶段,可以适时根据生活中的学习、一些网络事件、职场等与学生开展自我披露式的谈话与指导。如在讲到社会服务机构一节时,可以根据诸如“孙俪捐赠风波”这样的网络事件,根据明星孙俪资助贫困生向某,最后以悲剧收场的案例来阐明机构服务的优势,阐明现代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化特征。并将案例贯穿整个课程,引导学生思考贫困生向某作为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机构会为其提供什么服务?在课程教学中强调欲“助人”,先“自助”,不仅要具有奉献精神,还需要努力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巧,更好地为困难群体服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参与式教学
根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与改进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无论是课程专业知识内容,还是课程思政内容,传统的“说教式”方法几乎很难达到教学的目标。因而,怎样跳脱主讲教师单纯的说教和渗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是非常重要的。基于社会行政课程特点,主讲教师在授课中需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沉浸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参与的主体。主讲教师不仅自己在授课中大量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专业知识内容、课程思政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同时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在社会行政课程教学中,主讲教师通过让学生分组,在课后进行查阅社会服务机构资料,让其对选定组织的组织结构、发展历程、主要项目等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堂展示PPT并在课堂进行展示和讨论。在学期中,学生对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工作的“绿耕”,大陆第一家社会服务机构“乐群”,主要从事司法社工的“北京超越”等组织进行了介绍。这样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社会服务机构的介绍,既可以使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点有更深层次地掌握,也可以扩大学生知识了解面。在学生自己精心选取的案例中,主讲教师还可以对这些组织中的某些元素展开讨论和引导。即在课程思政课程建设中,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在学生自己选择的素材中,再将思政元素自然地“渗透”进专业知识,从而实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巧妙融合。
3 强化“反思性”教学环节,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强化“反思性教学”环节,在具体章节教学中引入“服务为本”“改善社会”“情怀感召”“社会交代”“社会责任”等课程思政元素。如在社会服务机构财务管理一节主要通过知识点社会服务机构财务管理的意义、内涵、作用,以及财务管理中预算、成本分析等内容,强调社会服务机构资金募集及资金有效使用的重要性。在财务知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社会服务机构的多元社会交代与社会责任,反思自身的社会责任,提升社会责信、社会责任的能力。引导学生对社会服务机构财务管理要遵循的“合法、有效、服务”原则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反思,让学生自觉明白社会服务机构在资金运作方面,要自觉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对所使用资源的效益和效率、社会期待或需求满足程度进行真实地交代和承诺,让公众了解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资金使用及行政管理现状。在反思性教学中,强调社会服务机构自身的服务性特征,使学生明白,机构在资金运用方面,必须和机构的使命和目标保持一致,资金的运用已经不纯粹是财务管理问题,也涉及资金运用行为背后所持有的价值理念。使学生内化,坚持以服务为本的原则,对于化解机构所面临的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资金运作的矛盾的冲突有一定指导意义。诸如“服务为本”“改善社会”“社会责任”等元素本身就是社会行政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的价值观,在课程教学中要善于用小组讨论方式展开反思性教学。
4 开展“体验式教学”,促进专业教育与实务行业的沟通对话
社会行政课程主要是关于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而对于社会服务机构的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筹资、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等知识,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优秀的社会服务机构,了解社會服务机构的发展历程、价值观、运作等。我们在课程中安排了学生对杭州“滴水公益”组织进行参观访问,邀请组织的负责人讲解,看视频、和工作人员座谈等方式,通过与社会服务机构从业者、管理者的交流,通过这些实务行业工作者的经验介绍和感受,将专业知识的应用与课程思政元素结合起来,促进专业教育与实务行业的沟通对话。指导学生参与公益服务项目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工作实验室模拟演练等方法比较社会服务机构和职业社会工作者在人力资源管理、筹资管理、项目管理等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助人和“人本”理念。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下有更多思考与收获。
三 对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思考
对于课程思政课程建设效果的评价是非常有难度的事情。教师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结果和思政素养是否提升,是非常难以评价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课程思政建设是否有成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评价的是专业课知识的掌握,其思政素养的提高是否是课程思政课程的结果也很难测评。因而,本文认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主要应该在于过程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对课程思政教育全过程的记录和评价,主要考察主讲教师在整个课程思政教学中是否保质保量地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完成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活动,讲授时所使用的材料是否客观、及时、准确、巧妙地将专业知识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需要从课程思政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考量和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对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阶段性评级或终结性评价,这个环节是对整个学期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果和经验的总结,为将来新一轮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就目前的课程思政建设情况来看,过程评价更为合适,而对于结果评价却并不合适。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摘编[N].人民日报,2016-12-09(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 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4] 王思斌.社会行政[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5.
[5] 王世平,赵春燕.立德树人理念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2,8(21):184-188.
[6]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14-09/10/content_2747765.htm?eqid=ae9eb3bd00004a3a00000006646eae25.
[7] 陶韶菁,陈镇喜.课程思政:专业性和思政性的相统一相促进——以经济学类课程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6):12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