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4-01-02 22:42◎程
职教通讯 2023年9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高职

◎程 伟

红色文化作为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是回答“能”“行”“好”的最佳证明,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生动的“教材”。因此,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不仅可以体系化、规范化、有序化地把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真正发挥“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作用,还可以为高职思政教育在内容、形式和方式上提供有力抓手,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此,本文从新时代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价值入手,分析了通过高职思政教育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中遇到的问题,并基于此构建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选择,以期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一、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价值所在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瑰宝,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品质。新时代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不仅可以让高职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喜欢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还可以通过红色文化的融入,在思想上培根铸魂,强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健康价值观的养成,提高育人成效。

(一)传播红色文化及其精神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说“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1]。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融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近代革命实践,下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党和人民革命斗争史的凝练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力量源泉和精神财富。新时代,“红色”不能淡化,红色精神更不能淡化。把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让青年学子了解红色文化精神、喜欢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及其精神,不但是对高职思政教育的有力支撑,更实现了红色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播与传承,把红色文化及其精神带到青年身边,走进青年心中,让红色文化继续焕发出时代的光芒。

(二)发挥红色文化的功能

1.促进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发展史就是党和国家的建设史和发展史。红色文化是思政教育的天然优质资源,遍布在每一个城市的纪念馆、革命遗址、故居等,反映不同革命时期的红歌、影像资料等,随处可看,随时可分享。红色文化中的每一个遗址和遗物都是一段记忆,都是“大思政课”的鲜活资源,沿着不同历史时期遗留下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脉络进行梳理,可以看到近代中国人民由饱受磨难到享有太平、由贫穷到富裕、由屈辱到荣耀的艰难创业过程。因此,把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过程就是学习传播“四史”的过程,也是有效推动“四史”教育落地的过程。

2.推动精神引领。红色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精神引领史。红色文化所包含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是史迹和史料,“每一句话、一个理念、一种思想、一件物品都可以追根溯源”[2],是爷爷奶奶等祖辈亲身经历的事,是代代相传的真实故事。一处处革命遗迹、一个个历史故事、一部部影像资料,都是一台台“留声机”,向人们诉说着为了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一代代中华儿女从没有停止过抗争和奋斗,从没有忘记过理想和信仰,以前如此,现在如此,未来更要如此。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更容易产生价值共鸣,促进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养成。

3.促进价值认知。红色文化发展史就是中国文明进步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新中国的发展,均伴随着红色文化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道路越来越明确,理论体系越来越科学,制度优势越来越明显,文明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过程中,红色文化不但见证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不幸,更见证了和平带来的繁华和文明。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就是在不断提醒当代青年学子文明来之不易,要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维护当今的文明和平,通过“小切口”诠释了“大道理”。红色文化中所反映的爱国奉献、艰苦拼搏、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等精神基本涵盖了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有内容。红色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而有根可循,更容易形成价值认知,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引起价值认同。

(三)提升高职思政教育成效

1.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第一点任务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是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思政教育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更是解决各种问题,取得各项胜利的重要法宝。常州三杰之一的恽代英在《党纪与军纪》一文中提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为什么要训练党军呢?因为要养成一部分能够信仰三民主义,为打倒一切压迫中国民众的黑暗势力,解放全中国民族,建设独立自由的中华民国而作战的军队”[3]。在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意识到不仅要在身体上训练党军,更要在思想上训练党军;再比如脍炙人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红歌、是纪律要求、更是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红歌传唱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但方便记忆,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队伍的思想、改变队伍的行为、统一全党指挥,为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形式开展工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都是显而易见的,而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对思政教育更有促进作用,更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和形式。红色文化作为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相比,有着无可比拟和替代的优势。在理论方面,红色文化中有丰富的史料、理论和案例,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探索和实践总结;在实践和体验方面,红色文化中包含的各种遗址遗迹、纪念馆、故居等为实践和体验提供了必要场所;在活动方面,依托各种红色书籍、红色影视、红色歌曲和红色故事,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观看、阅读、演绎、交流和分享等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资源,还极大地丰富了思政教育形式,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带动、故事驱动、实践行动和演绎互动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带着故事去认知和体验,更能提升思政教育育人成效。

3.实现高职院校文化传承功能。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包括职业院校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后的第四大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等。在高职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不仅是发挥红色文化所体现的红色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更是通过红色精神的传播,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实现高职院校文化传承功能。

二、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问题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现状,笔者对常州科教城5 所高职院校的师生、常州市部分红色文化基地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网络调查和走访调查形式,学生为大一、大二、大三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教师以思政教师和学生工作者为主,内容主要涉及红色文化了解情况、影响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因素等。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对红色文化认知的“广度”不够,高职思政教育引领力的提升偏低。在关于红色文化了解程度的问题上,有50%的学生了解,部分学生了解不多;在了解红色文化的途径问题上,课堂传授所占比例最低,绝大部分学生是通过读本或者电影电视了解;在涉及到去常州红色文化基地的原因时,只有23%的学生和26%的老师是主动走访,其余是单位组织或者没去过。这说明红色文化并没有真正融入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偏低,主动了解意识不强,获取途径偏少。缺少学校教育这一重要纽带,学生获取红色文化的途径和机会相对较少,红色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2. 红色文化融入的“深度”不够,高职思政教育影响力的提升不足。在问及学校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程度如何时,有近60%的老师反馈偶尔提到,有7%的人员反馈基本没有;通过当地红色文化基地的工作人员调查反馈,有85%以上人员只是现场走一圈,很少有深入了解或者探讨交流;有近60%以上的学生认为地方红色文化对其学习生活影响很少,甚至没有任何影响。这说明红色文化资源没有被真正利用起来,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的意识不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天然优势和潜移默化影响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3.红色文化实践“参与度”不够,高职思政教育活力的提升不强。在调查过程中,学生觉得开展红色文化选课、组织红色文化拓展活动是学习红色文化比较有效的方式;教师认为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是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基地工作人员觉得实地参观和基地实践更有效。同时,学生、教师和红色文化基地人员的三类调查问卷都建议学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到红色文化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多组织一些红色文化实践拓展活动,邀请红色文化宣讲团开设讲座等。这说明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方法,让学生不断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中,增加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提高思政教育的活跃度和有效性。

三、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通过调查、分析和思考,笔者认为,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提高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广度、深度和参与度,提高高职思政教育的引领力、影响力和活力,需要多层次、多途径和多形式地融入教育教学。

(一)融入理论研究,增加红色文化融入“深度”,提升影响力,促进价值认知

一是研究“身边”的红色文化。这里的“身边”包括高职院校所在地区和学生户籍所在地,这两个地方都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地方,也是最方便去了解的地方。通过“线上讲家乡、线下访地方”的方式,能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了解五湖四海的红色文化,最高效率地实现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传播。学生更为熟悉和亲切“身边”的红色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传达的内容和精神更让人易于接受,并产生认同感。

二是研究“时代”的红色文化。这里包括红色文化,以及在红色文化传承发扬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各种红色元素。知识可以更替,文化展示形式可以变化,但精神却永远不会变。通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学习和讨论,通过对包含红色元素的电视、电影、纪录片等的观看和交流,把不同时期的红色文化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相“串联”,能让学生们明白,红色文化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能时刻激励着每一个人,让红色文化代代传承。

三是成立研究团队。要分级别、分层次、分项目、分内容加入或者成立红色文化研究小组和学生社团,研究某个地区或者某时期红色文化的点点滴滴,整合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的历史事迹,挖掘他们在历史洪流中所发挥的作用、弘扬的精神和产生的影响,形成红色读本或者校本思政教材。可以通过多维度理论研究,引领学生“从‘小切口’深化理解第一阶段所学知识,进一步感悟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催化学生心中的革命情感,使其产生内心深处的认同感,并体会学习的快乐和有所得的成就感”[4],在不断挖掘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化所展现的时代精神同时,有效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学生们的价值认知。

(二)融入教育教学,提高认知“广度”,提升思政教育引领力,推进精神引领

一是做好教学设计。要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顶层设计教育教学目标和标准,“可以将地方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这是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益探索”[5]。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明确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关系,充分发挥显性课堂和隐形课堂的各自作用,把了解红色文化、研究红色文化、整合红色文化知识的“散兵”教师变成“正规军”,确保红色文化研究与思政教育融合并进、同步同向。

二是紧抓课堂教学,深化文化认知。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同时,课堂教育还包括“开学第一课”“入学教育”“国防教育”等“大课堂”。

三是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实现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知识的简单传达,而是对知、情、意、行多方面的重复强化,需要从多角度、多维度上进行影响。高职思政教育要加强营造红色校园文化环境,努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红色文化的内涵合理嵌入到校园的软硬件环境中,在校园宣传栏内,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开辟红色历史文化学习专栏,用心打造红色文化长廊,将开天辟地、革命新路、命运决战、新的纪元等党的奋斗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以宣传画的方式展示给学生”[7]。通过融入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可以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认知“广度”,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引领力。

(三)融入社会实践,提升红色文化实践“参与度”,增加思政教育活力,促进文化传承

一是加强与地方合作,深挖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搭建多方合作平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融入实践中,“实践体验使人们在观念中认识并接受红色文化资源的客观内容,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内容的理解,在情感中受到红色文化资源所表达的情感、意志的激励”[8]。

二是有效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组成红色文化实践团队,让学生围绕专题设置调研内容、开展调研和形成调研报告。通过系列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持续深化对红色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内容和精神的理解,在情感上形成共鸣、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价值观上实现统一。

三是创建“红色文化专题”公众号。要根据实践调研情况在校内外相关媒体平台上发布调研报告,转载红色故事、解读红色文章、介绍革命事迹、讲解人物传记等,以方便接受的方式,向身边的同学和社会大众介绍红色文化内容、传播红色文化精神,逐步提高大家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活力,促进文化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要任务就是让被教育者了解“四史”,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的不易和建设的艰难等。这样他们才能了解历史、展望未来,才能珍惜当下、明确目标,才能扛起使命担当,传承衣钵,做好接班人。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实践,既是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回应,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追忆红色浪漫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