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管理思想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启示

2024-01-02 13:47燕连福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修己仁爱论语

李 磊,燕连福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体系构建了以“仁爱”为核心,注重安人、正身、修己、礼义、慎重和德治的多层次管理思想,其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思路,给予了诸多启示,实现了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为切实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借鉴[1]。因此,本文以高等教育管理现实情况为例,在对《论语》管理思想进行深刻解读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其对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启示,旨在为当代高等教育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一、《论语》管理思想中的核心内容

(一)《论语》管理思想中的“仁爱”思想

作为《论语》管理思想中的一项重要精髓,“仁爱”思想包含着修己、爱人、孝悌和忠恕等丰富的内容,同时其还强调应学会换位思考,坚持与人恭敬、待人宽容、诚实守信、活在当下和心怀感恩等道德品质[2]。“仁爱”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中的核心内容,是当代社会背景下实现社会稳定、组织团结和团体协作的重要保障[3]。“仁爱”在《论语》管理思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他思想的具体实施都是以仁爱思想作为基础和指引的。

(二)《论语》管理思想中的“安人”思想

“安人”的思想观念最早是在《尚书·皋陶谟》中提出的,书中如是说道:“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孔子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修己安百姓”和“修己安人”等重要思想[4]。“修己”要求每个人都应不断地磨砺和修炼自己;“安人”则更加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使用,是一个不断提升管理效益的过程。从“修己”和“安人”的内在联系上来看,前者对后者这一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安人”则是各类管理活动能够动态实施且不断改良完善而追求的终极目标[5]。显然,“安人”管理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其对管理者的能力和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企业中的一般管理者是很难做到的,即便是孔子心目中的“圣人”都无法完全做到,比如《论语》中“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即是说明[6-8]。

(三)《论语》管理思想中的“修己”思想

“修己”思想在《论语》中有着多处体现,其也是孔子极力倡导的管理思想,“修己”思想是正人正己思想的基本前提[9]。所谓“修己”,就是要不断提升个人的自我修养。“修己”可以分为高、中、低3 个层次:较低层次的“修己”为“修己以敬”,即君子一定要学会不断地修身自省,无论是自己的外在行为还是内在思想,都应以慎重、恭敬和严肃的态度去面对,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反省自身的问题[10];中等层次的“修己”则为“修己以安人”,即君子应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品质,从而使人民安乐,同时在社会交际过程中应以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周围的人产生引领作用,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实惠;最高层次的“修己”则为“修己以仁”,即个人的道德素质不仅达到了较高水平,还能够对其他人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在道德方面对他们产生一定的教化,使他们精神富足且享受当前的工作生活状态。对于任何类型的管理者来说,“修己以仁”都应将此作为自己追求的终极管理目标。[11-14]

(四)《论语》管理思想中的“礼仪”思想

中国古代社会有着严格的宗法等级制度划分,而礼数则是当时社会体制下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15]。“礼让”思想不但能够较好地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可以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展现出社会不同等级之间的差别,而且还可以对普通人民大众言行仪表的价值准则和道德标准产生约束作用,保证人们的外在行为表现和内在道德品质的和谐统一。所以,在《论语》中的各类思想体系中,“礼”的思想虽不及“仁爱”思想重要,却也是《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内容[16]。

二、《论语》管理思想对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启示

(一)坚持“仁爱”思想,尊重个体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系对于管理活动中“人”所起到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非常看重,正所谓“天地之性,以人为贵”,充分强调了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论语》中的很多管理思想也都是以此为立足点发展并成形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论语》中的“仁爱”思想与以人为本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从“仁爱”的思想中可以看到,不同人类个体之间应是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17]。高等教育管理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责任、正直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而这与《论语》中坚持的“仁爱”思想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个体只有具备了仁爱之心,才能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沿着正确的路线前进,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18]。

从《论语》中的相关管理思想可以得到启发,在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坚定地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明确教育对象在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宽容和理解[19]。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形的关键阶段,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自立能力,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应采取多样化手段,营造与他们成长需求相适应、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政策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在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得以体现。具体来说,可通过以下几项内容凸显学生作为个体的主体地位。

首先,在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管理活动中,制定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以院系或专业为单位定期举办班级团队主题建设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进行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20],推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虽然学生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客体,但同样需要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和民主,使之体会到被尊重。最后,应推行差异化的教育管理策略。不同教育个体之间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应逐步摒弃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建构更加平等、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给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注重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取得理想的教育管理效果。

(二)坚持“安人”思想,探寻涵养学生政治素养的有益方法

《论语》中“安人”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追求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团结。当然,管理者内部也应是彼此各司其职且密切协作的,从而保证整体范围内的和谐。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许多类似之处,其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品格并引导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对他们在校期间及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行为实践都能产生正向、积极的引领作用[21]。高校教育管理者应通过丰富的教育管理实践活动统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他们认识到国家要富强、个人要发展,就必须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国家统一,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具体来说,高校教育管理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论语》中的“安人”思想,提升当代学生的政治素养:第一,给予个体足够的关爱。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小问题,管理者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并帮助他们一起解决困难和问题,充分地鼓励和信任他们,以自己真诚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寻求帮助时,管理者要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在大学校园中感受到被爱和被关怀,这是“安人”思想精髓的体现。第二,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正向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高校教育管理者应通过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能够清晰地看到事物本质,明辨其中的是非对错,形成完善的人格,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政治素养。第三,管理者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只有管理者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学生才会以其为榜样和楷模去要求自己。管理者要善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引导学生,从而更好地落实《论语》中的“安人”思想[22]。

(三)坚持“修己”思想,锻造教育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和管理素质

“正人正己”是《论语》中的一项重要管理思想,即管理者自身必须端正自己的思想观念并规范自身行为,被管理者才会尊师重教、心悦诚服,其所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才能够得到高效落实[23]。因此,管理者能够高质量地开展各类管理活动并完成高等教育管理目标的第一要素为“身正”,如《论语》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保证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管理者就必须先身正,只有他们真正地管理好自己,才能做到“修己以安人”和“安百姓”。《论语》管理思想强调,在具体的管理实践活动中,管理者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提升管理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如此他们所开展的管理活动才更具有说服力[24]。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推进和发展进程中,高校在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时要严格地落实国家制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建设者。教育教学工作应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深入融合,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接班人。这一目标能否顺利完成,高校教育管理者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很重要,他们的教育水平高低对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管理者自身应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深刻理解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常识,能够熟练掌握并科学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高校教育管理者的思想素质对个体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便是《论语》管理思想中强调的“正人正己”,只有先正己,才能后正人[25]。教育管理者应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平时应不断学习并定期参加教育管理相关的课程培训,真正做到“身正”,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并将这些优秀的意志品质以亲身示范的形式融入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在生活和学习中为学生做好全方位的表率,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修己”与“正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证,更是做好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和保证各类教育管理活动高质量开展的先决条件。管理者应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品质和思想政治素养,不断吸收新理念和新知识,面对复杂的局面和问题时能够果断、勇敢地处理,提升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将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贯穿教育管理的全过程,从而更好地教育和引领学生。高校应采取有效策略组建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管理团队,大力提倡“修己正人”的管理思想,推荐、选拔和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严把高校教育管理团队的进口关,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26]。

(四)坚持“礼仪”思想,延伸高校道德文明管理的实效性

在《论语》的诸多管理思想中,“礼仪”思想与“仁爱”思想几乎是同等重要,“礼仪”可以说是“仁爱”思想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我国古代等级秩序也正是以此为道德准则才构建完成的,因而对普通居民的道德行为标准产生了重要的约束作用。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事业中,学校应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让他们在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而学习“礼仪”对大学生的成长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管理者应深入解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各项内容并严格执行其核心内容,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和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对与“礼仪”思想相关的礼貌、礼节和礼仪等知识进行广泛宣传。[27]在校内,应通过主题班会、讲座、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第二课堂和宿舍文化建设等渠道,开展丰富的礼仪宣传活动。利用网络这一重要媒介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结合《高等院校学生管理规范》和《高等院校学生行为准则》等文件中的具体内容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促使礼仪教育走进课堂、网络和宿舍,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所能接触到的各类环境中。同时,还应将礼仪教育与学生的专业课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构建集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于一体的文明礼仪教育网络,全方位贯彻《论语》管理思想中的“礼仪”思想[28]。

正如《论语》中所说的“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即君子要想不离经叛道并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就始终要用“礼”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管理者在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积极贯彻“约之以礼”的思想,教育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会的学生干部应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和引领作用来影响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严格落实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各项内容,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通过贯彻《论语》中的“礼仪”思想,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成效,构建全新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

三、结论

《论语》管理思想对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有着诸多重要启示,对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论语》从不同角度详细地阐述了“仁爱”“安人”“修己”和“礼仪”等重要的管理思想,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应以此为基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并充分借鉴《论语》管理思想中的有益内容,将其转化为推进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优化教育管理的方法理念和策略路径,从而提升整体教育管理效果。此外,管理者还应不断磨炼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做好对大学生的道德文明管理工作,推进当代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猜你喜欢
修己仁爱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苏州传世家训中的修己之道及其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修己”与“安人”——“中庸”内涵辨正及其伦理原则探析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论语·为政第二》
论语小故事,人生大道理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