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国祥,王嘉闵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历史自信是一个政党对自身发展历史的充分肯定,对自身奋斗所创造的伟大成就、积累的丰富经验和铸就的伟大精神的高度认同,是对自身政治纲领和前进方向的坚定信念。“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历史自信”这一重要概念,强调要“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2]。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等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要坚定历史自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提及“历史自信”,他强调在新的征程上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深入探析历史自信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对于我们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和走好新发展阶段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尊史、学史、治史、用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历史、总结历史和汲取历史智慧,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高度的历史自信。“怀山之水必有源,参天大树必有根”。从百年党史的丰富实践中追根溯源,方能正确探明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从何处来。
“放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那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怀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让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先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种历史性的变革和成就,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础。
百年奋斗历程筚路蓝缕,百年奋斗成就震古烁今。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民族危亡之际。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便承担起了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带领中华民族在逆境中崛起、在绝境中重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自此,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突破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我国的全方位封锁,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而伟大的社会变革。“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没有取得过的进步。”[3](P167)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在带领人民摆脱贫困,迈向富裕之路的征途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将其推向21世纪。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跨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方面成就斐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把脱贫攻坚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华民族逐渐强起来了”。
百年奋斗历程电照风行,百年奋斗成就蜚声中外。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亦将“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作为自己的责任,在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途中,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为人类进步事业立下丰功伟绩,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其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发展成就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化,现代化就是美国化”这一积非成是的神话,“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4]。其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今天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其三,改革开放后,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刻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正义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经验是历史自信形成与生效的标志与佐证。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接续奋斗的历史征程中,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而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创造历史伟业。丰富的历史经验为党的历史自信固本培元。
“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1]善于学习历史、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总是在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1945年,扩大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抗战即将胜利的重大历史关头系统总结了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历史及经验教训,成功解决了党的历史问题,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空前团结统一,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指引中国人民大踏步向前迈进。1981年,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该《决议》深刻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教训与经验启示,为统一思想、实现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重要条件。自此,中国人民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朝着“富起来”的目标加速前进。2021年,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大历史性时刻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与以正本清源为主的前两个历史决议不同,这次决议以总结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为着力点,首次提出百年奋斗中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经验,为汲取党百年奋斗伟力、开启新的伟大征程提供了重要遵循。“马克思主义者是善于学习历史的”[5](P313),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高度的历史自觉中掌握历史主动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自信。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2]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惧任何挑战和风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跨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就、获得了宝贵经验,还构建起了反映自身鲜明政党特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伟大政党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受各种风险和考验的精神支柱,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铸魂赋能。
风风雨雨百年路,伟大精神代代传。一百年前,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在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却屡屡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在人类面临“要么过渡到社会主义,要么一连几年,甚至几十年地经受‘大’国之间为勉强维持资本主义而进行的武装斗争”[6](P361)的抉择之时,勇开新路,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高举起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旗帜。与此同时,“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也应运而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精神样态,它发挥着精神之源的重要作用,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先进性,成为贯穿党的伟大精神的一条红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7](P350),在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实践中,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感召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逐渐形成。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为代表的伟大精神应运而生。在筚路蓝缕的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破除万难,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涌现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伟大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在领导人民实现富国大业的历程中,锻造了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精神标识。在筑梦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攻坚克难,消除了绝对贫困,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的难题,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伟大精神。“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1]伟大精神为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奋勇向前注入了磅礴的精神动力,也为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提供了精神支撑。
习近平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8]坚定历史自信对于政党、人民乃至整个民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为建设强大政党提供有力支撑,能够广泛凝聚民心,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习近平明确提出要“让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9]。新世纪以来,兼具极大欺骗性和迷惑性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这种思潮从根本上否定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形成的历史与文化,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与获得的丰富经验,颠覆对历史人物的科学评价,如果不加以抵制,这种错误思潮将会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苏共垮台的悲剧证实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巨大危害。当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苏联肆虐之时,否定苏联历史、否定苏联领袖、否定苏共的言论甚嚣尘上,动摇了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悲剧。针对这种错误思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1]。当前,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呈现出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而历史自信正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一剂良方。
历史自信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守,孕育于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所取得的历史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的坚持和弘扬。坚定历史自信能够以唯物史观为科学态度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全面看待历史与社会的变化、发展,科学解读权威历史资料、正确认识各种思潮的精神实质,从而达到正本清源、明辨是非的目的。“从整体上全面地看待历史而不是片面地评价历史,善于贯通历史发展过程以洞察历史,而不是选取某个阶段肢解历史”[10],进而筑牢对于正史的历史记忆,肃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摆脱彷徨失措的不自信状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坚定历史自信还能够运用正确的历史分析方法剖析历史发展逻辑、正确认识党史人物、把握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新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11](P208)当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之时,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扛起民族存续的重任,充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锐意进取、不懈奋斗,朝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目标奋勇前进,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而进入新时代以来,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种考验”和“四大风险”,如何应对各种考验和风险、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历史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的积淀,兼具总结过去和开辟未来的双重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要只争朝夕,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12]历史自信正是奠基于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所积累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的深刻总结。坚定历史自信能够增强深刻把握党在一百多年历史中形成的丰富经验的历史自觉,增强运用宝贵经验正确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历史主动精神。我们党不仅仅着眼于中国人民的幸福,亦胸怀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8]坚定历史自信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实践所铸就的伟大精神铸魂赋能的作用,通过伟大精神的指引,使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念、锤炼过硬品格,增强斗争本领,锻造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长期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3]。而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戮力同心、艰苦奋斗。
历史自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所铸就的伟大精神之中,能够发挥出巨大的精神引领作用。坚定历史自信,能够更好地把握过去、认识现实、照见未来。回首过去,近代中国伤痕累累,“外无独立、内无民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顽强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史诗。尽管有千难万险,中国共产党人依然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从改革开放进入全球经济体系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用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证明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坚定历史自信,能够廓清迷雾,使广大中华儿女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戮力同心共奋进。新时代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但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错综复杂,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也愈发强大。坚定历史自信,能够抵御意识形态的渗透,凝心聚力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途上。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坚定历史自信,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引领作用,为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提供不竭动力。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了高度的历史自信。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带领全国人民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但“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14],而坚定历史自信是以“赶考”的心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的必然要求。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必须不断探寻历史自信的提升路径: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塑造正确历史观;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筑牢理想信仰之基;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汇聚磅礴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8],而一个人所秉持的历史观决定其历史认知,错误的历史观如历史虚无主义会导致歪曲的历史认知,易于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构成极大威胁,给历史自信带来挑战。因此,培植正确历史观、塑造正确历史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作用,将其作为我们党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观察时代发展大势的重要工具。毛泽东早在1921年就鲜明指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15](P15)。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对党史的一些重大问题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并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扎实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但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也应随着党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16]通过持续性、深入性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筑牢历史记忆、塑造正确历史观,进而增强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
“人无精神而不立,国无精神而不强。”于政党而言,亦是如此。能否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决定了一个政党能否在时代洪流中屹立不倒,能否在一切艰难险阻面前始终发挥卓越领导力并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前进道路上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应运而生,并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伟大政党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一种红色基因和遗传密码已经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为我们党带领人民探索复兴之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重要支撑。迈入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坚定历史自信,需要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筑牢理想信仰之基。
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是要做好宣传教育,正确引导舆论。要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的作用,诠释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抖音、微博等新媒体,运用漫画、微电影等载体,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二是要以“关键少数”带动全民,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学习,使党员干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带动全体人民自觉学习和践行伟大精神,在全社会开展主题教育、节庆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入脑、入心。三是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蕴含的育人元素,把相关内容和故事编入教材、融入教学之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筑牢理想信仰之基,从而坚定历史自信。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多次提到“历史主动精神”这一概念,强调“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4]。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所产生出来的昂扬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主动开辟未来、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禀赋,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的真实写照。坚定历史自信,需要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汇聚磅礴伟力。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要坚持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是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武器,尊重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大势,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向前推进。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党一贯的主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主体,是我们党能够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力量源泉。要凝聚广泛共识,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奋楫笃行的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