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音乐剧中的民族元素

2024-01-01 00:00:00田馨桐
剧作家 2024年4期
关键词:民族元素本土化

摘 要:当代音乐剧起源于西方国家,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带有浓重的西方音乐审美风格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历经了几代人的探索和发展之路,从最初一些音乐家借鉴西方音乐作品到后期结合本土民族元素,如民族歌剧和地方戏曲元素等进行创作,都为后续中国音乐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音乐剧的情节架构、音乐创作和舞台艺术的分析,来探究中国民族元素在当代音乐剧创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当代音乐剧;民族元素;本土化;审美风格

近年来,伴随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作品开始聚焦于本土化民族元素,一些艺术家开始有意识地植根于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特色化的民族作品创作,这其中不乏大量优秀音乐剧作品的本土民族化创作[1]p107。民族元素的多元化应用成为当代音乐剧创作发展的主流趋势,一些音乐家以民族戏剧为基础,从本土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和创作灵感,以简单明了的音乐和舞蹈语言来呈现剧中的人物形象,将新时代文化理念、美学思想、音乐剧理论、中国特色民族文化等多个维度元素联系起来,逐渐打破西方音乐剧的创作思维、表演技法、舞台布置等方面的束缚,创作出了更有中国民族特色、彰显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新时代音乐剧作品,这也为当代音乐剧探寻了新的发展路径。

一、当代音乐剧剧情架构呈现的民族元素

发展带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是当代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将民族元素融入到当代音乐剧中也是我国音乐剧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我国拥有56个民族,多元化的民族特性使我们拥有大格局的民族文化传承体系,不论是从文化发展角度还是从民族文化传承角度,将民族元素融入到音乐剧创作中都十分必要。另一方面弘扬当代民族文化传统,以音乐剧为载体传承民族文明,也是探索民族音乐艺术的创新之路,可以说将民族元素与音乐剧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当代中国音乐剧艺术的发展,还能够让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艺术发展中绽放出新的火花。当然,一部成功的音乐剧不仅要有多元的艺术融入,还需要有引人入胜的剧情架构,通过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恰如其分的音乐等来吸引受众[2]p35。在当代中国音乐剧的创作中剧情的素材来源可以取自于地域性民俗故事、经典文学、古典戏曲、历史趣闻等剧本素材,而这些带有民族性的故事也为音乐剧的剧情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些小说名著和古典诗歌都有着广泛的读者,将其融入到音乐剧作品的剧情创作中,会大大增加作品的耐看度和文化性。如《长恨歌》《昭君出塞》等文学作品成为了备受欢迎、受众广泛的创作题材,通过故事架构的全局设计为受众带来民族情节和故事“具现化”的视听盛宴。一些经典的故事已经被应用到了音乐剧剧情的改编中,在当代音乐剧舞台上散发着民族元素的魅力[3]p322。如被大家拍手称赞的音乐剧作品《花木兰》就是根据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故事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女扮男装的动人故事,在音乐剧的舞台演绎中,其唱词对文言文进行了通俗化的改编,让受众在观看时既能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又融入了当代的音乐艺术思想,展现了民族英雄花木兰英勇善良、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二、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的创造性融合

在进行音乐剧音乐语汇创作时,创作者会根据情节和人物塑造的需要,进行音乐创作的分析,其中不乏一些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元素的改编和变奏,为适应剧本创作的需要形成与之相配合的精彩乐段,可以说,恰当的音乐创作是音乐剧艺术完美呈现的基础[4]p6。近年来,中国当代音乐剧的创作较多地融合带有地域特色的民族音乐,这种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剧融合的作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主要通过民族音乐的主题、旋律提取或改编完成相关创作。如当代经典音乐剧《蝶》中的唱段《化蝶之火》,在舞台演绎到高潮之处时,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族音乐《梁祝》中的旋律和主题完美契合地再现,给观众带来了既惊喜又熟悉的感动。二是多元化的戏曲音乐音韵的兼顾。众所周知,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与戏曲有着密切的联系,戏曲中的腔体丰富、用腔独特,是其他国家音乐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京剧、昆曲、黄梅戏、豫剧等对于人物形象、人物性格都有着独到的表现手法,通过戏曲人物演唱的曲调变换、旋律起伏,让人物更加丰满而生动,而这些戏曲的特点在中国式音乐剧的创作中被广泛应用,大众反响很好。比如中国音乐剧《西厢》,将西方的嘻哈音乐与中国的民族小调、京剧、黄梅戏腔调元素进行创造性结合,剧中的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曲牌”,既表现和描绘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更暗示了人物的性格差异,这种戏曲音乐音韵的使用,为音乐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作可能。由此可见,当代音乐剧创作中民族元素的融入方式是多样的,而现代音乐剧的创作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也给受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如音乐剧中音乐的创作通过对现代音乐和民族传统音乐编创的整合,借助传统戏曲音乐、民间小调、民族器乐曲、摇滚乐和爵士乐等相关创作技法,运用其曲调、旋律、节奏来推动剧情、阐述剧情,让音乐剧剧情在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中发展,在抒情与叙事的互促中升华[5]p210,将原本抽象的、难以言表的戏剧情感、人物情绪以音乐之美赋予可感性,在提升音乐剧舞台整体展现力的同时,更为音乐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开辟了新的思路。

三、民族舞蹈语汇通俗性的舞台呈现

音乐剧是随着时代审美而不断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发展的过程离不开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和审美趋同,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个性,将民族元素与不同地区的本土元素融合,又要考虑到现代性、观赏性和大众娱乐性,要以群众更加喜闻乐见、易于理解接受的形式予以展现,即在保持文艺性、艺术性的同时要有一定的通俗性。纵观我国音乐剧发展的现状以及音乐剧本身的特质,民族舞蹈语汇是舞台表演的重要一环,我国音乐剧的民族舞蹈语汇遵循众家之长,并将民族元素与现代艺术不断进行创新和融合。音乐剧从表现手段层面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三种:即舞蹈音乐剧、歌剧式音乐剧、舞台音乐剧。当然,在三种音乐剧中均可以有舞蹈艺术的呈现,只是侧重表现的角度不同而已。相比较而言,舞蹈音乐剧则需要用更多的动作语言和交织的舞蹈表演来呈现剧中人物。歌剧式音乐剧则更加强调声音,即唱腔的平衡。通常情况下,舞台音乐剧的剧情素材多是戏剧或小说改编,丰富的舞蹈语汇可以更加凸显作品的主题,给观众以良好的感官体验。可以说民族舞蹈元素的提炼和融入成为了当代音乐剧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的有力手段。舞蹈语汇作为音乐剧表演的重要元素,在呈现作品剧情、刻画人物形象、增强表演氛围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舞蹈语汇的合理应用能够让观众从熟悉的剧情和多元的音乐中跳脱出来,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更能够通过舞蹈中肢体语言的表达,强烈地传递出人物的情绪,阐释故事的情节,赋予音乐剧更丰满的意蕴,因此将民族舞蹈词汇融入到音乐剧中,成为当下和今后音乐剧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比如,在音乐剧《西厢》中大胆创新突破,将太极元素与舞蹈动作巧妙融合,舞蹈演员以太极的运气为支撑,在肢体上相互依托、相互阻力,在将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呈现的同时,也蕴含着人类命运的自然发展规律,这种通俗化的舞蹈语汇表达,让整部剧作显得更加生动而惊艳。又比如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将古典舞、传统戏曲舞蹈及民间舞蹈巧妙融合,把动作的重心放在了剧中人物情感的表达上,其中“玲珑塔”唱段中就较多地提炼融入了戏曲舞蹈的扇子功和水袖功,细腻婉约的动作和高超的舞蹈功底成为了全剧的表演看点。再如,当代音乐剧《汤显祖》的民族性舞蹈提炼与挖掘成为了该部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编导首次将“傩舞”和“采茶舞”进行大胆穿插融合,将捡茶和采茶的情节以舞蹈的形式完美呈现,在以中国传统舞蹈文化提升音乐剧观赏的同时,拓宽和革新了剧情叙事方式,成为该部剧作舞台呈现的闪光点。

纵观近年来中国音乐剧的创作,我们不难看到,艺术家们对于音乐剧民族元素的融入和本土化的音乐创作从未止步,期间也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剧作品。如结合黄梅戏唱段创作的音乐剧《秋千架》就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整部作品从人物角色造型、舞蹈编创、服装道具到音乐演唱都提炼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戏曲元素,尤其是在舞蹈语汇的编排创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虚拟性与程式性的民族特征,表演程式性的运用也成为强化人物形象和推进舞台表演的重要手段。剧中的主人公楚云和千寻通过程式化的舞蹈向受众展现了发生在秋千架上的传奇故事,这种生活的舞蹈化,让观众能够更加快速地进入到剧情,同时戏曲性的舞蹈也展现出东方的古典写意韵味,体现了民族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审美。在提炼民族性舞蹈语汇的过程中,创作者们既要突出动作的形式美,又要以肢体语言为依托进行故事叙述。可以说,在音乐剧舞蹈语汇的提炼编排中,一切应以塑造人物和呈现主体为中心,在提炼的同时也要注意民族古典舞、传统戏曲舞蹈要与当代流行舞蹈元素相融合,呈现作品的同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同时也通俗化地将舞蹈语汇呈现给了受众。

结论

当代音乐剧作为流行艺术与音乐时尚的艺术载体,其在内容创作方面灵活而自由,具有一定的通俗性和娱乐性。与此同时,音乐剧中的民族元素应用与创新也是当代音乐剧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在将音乐剧创作融入民族元素的同时,也要遵循音乐剧创作固有的规律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文化整合与创新,通过创作思路的更新和方法的探索,以当代音乐剧为载体,让传统的民族文化散发出无限的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刘红梅:《浅谈音乐剧演员的培养》,《艺术评论》,2008年第5期

[2]田嘉辉:《重拾文化自信:浅析中国原创音乐剧创作形态》,《当代戏剧》,2019年第1期

[3]董超,李坛,欧家玉:《地方民间舞蹈在音乐剧中的艺术呈现——以〈汤显祖〉为例》,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4]高晓旭:《中国音乐剧的民族化发展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第7期

[5]王佳:《音乐剧的特征及不同文化背景》,《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第5期

责任编辑 姜艺艺 王巍

猜你喜欢
民族元素本土化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浅析艺术设计中民俗元素的应用
艺术评鉴(2016年19期)2016-12-24 09:12:23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2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 12:22:35
艺术设计教学中民族元素的引入及渗透
戏剧之家(2016年8期)2016-05-23 12:34:02
动态视觉传达设计中民族元素的具体应用
融入民族元素的《创意化妆》课程建设
戏剧之家(2016年3期)2016-03-16 13:21:32
传统民族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