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民剧作的现代价值探析

2024-01-01 00:00:00周丽慧王晓玲
剧作家 2024年4期
关键词:现代价值剧作

摘 要:杨利民先生的剧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塑造闻名于中国话剧领域。本文以杨利民先生的代表作《大雪地》为个案,从现代角度探讨其作品的时代价值。通过对剧情、人物及社会背景的分析,展现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现实主义精神和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对小人物生存状态和内心变化的描绘,揭示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人性困境,引发人们对于个体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认知与处境反思。本文旨在通过《大雪地》这一具体案例,探讨杨利民剧作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现代价值与深远意义,为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提供新的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杨利民;剧作;现代价值

杨利民在话剧作品《大雪地》中对雪景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诗性的氛围[1]p81。在作品中,雪花飘飘铺洒在大地上,形成一片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象。雪景凝结着寒冷但纯净的气息,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在这片白色的世界里,万物皆显得朴素而高洁,仿佛是大自然自己创作的一幅唯美画卷。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和抒情表达,作品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诗意氛围,引发读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内心的共鸣。这种诗性氛围不仅体现在作品的文学表现力上,更是融入了作者对生命、人性、命运等深刻主题的思考和表达,使得《大雪地》成为一部充满哲理与情感的经典之作。

一、人性探索在《大雪地》中的映射

《大雪地》通过对人性的多维度描绘和深入探索,向受众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物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段故事都是关于人性的微缩。通过这部作品,杨利民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引领着受众一起走进人性的探索之旅。

(一)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雪境作为一种原始而宁静的自然景观,为剧中的角色塑造出一种独特的心灵舞台,赋予了他们深度的心理内涵。在无垠的雪原之中,人们的心灵经历了深度洗礼,使他们的真实情感和内心世界得以深刻而纯粹的揭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促使人们深刻地体验到,唯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雪景的变迁不仅象征着角色生活的跌宕起伏,也深刻映射出社会动态和潮流的演变。在下雪的动态场景和银装素裹的静谧画面中,人物的情感波动与他们的命运轨迹交织,共同构建出一种别致的审美意境。这段经历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命运与自然环境的紧密关联,即唯有尊崇并顺应自然规律,方能确保我们在生活的旅程中行进得更为稳健长远。

(二)人性的美好与复杂

杨利民在长篇小说《大雪地》中精心塑造了众多的小人物形象,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刘师傅,他的故事情节不仅细腻,更深度地展现了人性的多元与复杂性。刘师傅在工厂中素以技艺精湛著称,作为资深的技术能手,深得同事们的敬仰和爱戴。在社会变迁和物质诱惑的双重影响下,他深陷道德抉择的复杂境地。由于受到物质利益的强烈诱惑,刘师傅遗憾地选择了背离工厂和团队,秘密地将宝贵的工厂核心技术出卖给对手,企图借此谋取个人的奢华生活和显赫地位。然而,刘师傅的背叛并未如他所愿带来幸福的转机,反而使他深陷自我谴责与无尽悔恨的泥沼。他开始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背叛行为不仅对工厂的运营和团队的和谐造成了严重损害,更是在道德和人格层面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污点。在历经多次困境与深度自我反省后,刘师傅毅然决然地决定修正他的过失,他勇敢地向工厂管理层公开承认了错误,并全力以赴地试图补偿由此产生的影响和损失。尽管他先前的过失难以一笔勾销,但他流露出的真挚悔悟与诚恳态度,终究博得了众人的情感认同和尊重。

杨利民在描绘“刘师傅”这一角色时,巧妙地赋予了他深具诗意的性格特质。他面临物质诱惑的抉择,这种选择似乎动摇了他对精神满足的坚持,从而揭示了人性深处的矛盾与复杂。最终,大众对刘师傅的宽恕,以及他主动的自我反省,鲜明地展现了人性的光辉,这恰恰契合了中国社会崇尚的“积善成德”的伦理观念,更为这场大事件增添了一抹富有诗意的温暖底色。

(三)以人为本,注重精神关怀

黄子牛在剧情中所经历的悲惨遭遇主要根源于他未能满足自身的内在需求,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忽视。初入故事中,黄子牛因杰出的创新能力和积极的事业心备受关注。他曾受到表彰并获得三等功——他以独特的方式运用青饲料替代传统粮食,同时编写发布了养猪技术手册。这些举措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和丰富的实践知识。这些积淀为他后来获得宝贵的技术培训资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即使具有才华且对事业充满热情,但黄子牛在情感抉择上没有听从内心的直觉,出于“组织”的考量舍弃了心爱的秀玲,选择和大海有关系的寡妇大翠结合。在两个关键转折点,他表现出奉献精神,优先考虑他人需求和团体利益,放弃了个人欲望。这表明,虽然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集体繁荣至关重要,但个人的精神成长和内心满足同等重要。需要倾听内心的呼唤,注重个体情感需求,实现身心平衡与和谐发展。

剧中的每个角色都展现了独特而丰富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这些角色之间的相互交织将故事情节渲染得生动多彩。这种细腻的刻画提醒我们要以人为本,注重精神关怀。每个角色都代表着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各自的成长轨迹和情感体验。通过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剧作向受众传递了珍视每个生命的独特价值的重要性。通过剧中角色的塑造,受众被提醒要超越表面现象,去深入地了解每个个体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这种关怀不仅仅是关注物质需求的满足,更要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只有当我们真正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内心需求,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更加亲密和谐的关系,共同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二、无私奉献在《大雪地》中的流溢

(一)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大雪地》中描绘的石油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对于我们现代社会而言,无疑是亟须大力倡导和颂扬的宝贵品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时常被功利主义和物质追求所主导,导致个人价值观偏离,忽略了个人奉献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与悠久影响。然而,《大雪地》的人物刻画揭示了无私奉献不仅具有伦理意义,更是内在的强大力量,它能够滋养精神世界,推动个人成长。通过诗歌的意境,作品描绘了独特的无私奉献精神。雪的美丽外表不仅令人陶醉,更隐喻了无私奉献的内在意义。雪的纯洁和无私的特性,象征着无私奉献的核心精神。作者通过描绘石油工人在恶劣环境中的工作,传达了无私奉献的真谛,引发人们对于奉献精神的深刻思考。现代社会亟需弘扬无私奉献精神,这一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价值观念上,更映射出社会共同价值的重要性。通过倡导和颂扬《大雪地》中所体现的无私奉献精神,可以引领人们回归内心深处的美好品质,推动社会向更加和谐、进步的方向发展。

(二)关注基层民众命运

《大雪地》通过对黄子牛等人物在社会转型阶段的生存境遇变迁和内心历程进行详尽的描绘,关注了基层民众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作品以深刻感人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角色的多元面貌,并通过场景构建展示了社会变迁对普通劳动者的全面影响。黄子牛在社会转型时期所体验的迷茫与孤寂被生动地刻画,反映了社会变革对个体的冲击。剧作通过多元角色构成的故事线描绘了社会变迁中的复杂面貌。一些人成功地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实现转型,而另一些人则陷入困境,努力寻找突破和生存之道。这些叙事交织展示的多元图景,体现了基层民众在社会演变中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

《大雪地》作为一部揭示社会变迁对普通劳动者影响的文学作品,在深入剖析时代变迁与个人命运之间的紧密关系方面具有显著的意义。在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人们面临着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对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这部作品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哲理内涵,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在变革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并积极拥抱变化,保持乐观的心态。社会变迁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而《大雪地》所描绘的时代背景正是这一变迁的缩影[2]p66。作品中展现的普通劳动者在社会转型期间所经历的种种挑战和变化,与当今信息时代中人们面临的挑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如剧中的人物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顽强精神一样,我们也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同样的坚韧不拔,以迎接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

(三)鼓励持续学习发展

在杨利民的代表作《大雪地》中,虽然没有直接讨论终身学习和能力提升这一主题,但这种持续学习与提升能力的观念却像是一条隐藏的线索,贯穿于主人公黄子牛的生活经历和他所处社会的巨大变化之中,以一种潜移默化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传达给受众。黄子牛在故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始终遵从组织的指令行事,展现出普通劳动者的真实本色。尽管文中未深入地描述黄子牛如何不断学习与提升技能,但通过他所经历的各种挑战与逆境,暗示了终身学习和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性。作者通过描写黄子牛等人物的命运,鲜明地表达了一个观点,即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只有持续学习、不断提升个人专业技能,才能灵活地适应变革,避免陷入被淘汰的窘境。剧中的每个角色,无论重要还是次要,都通过他们的经历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在当今充满挑战的社会中,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保持竞争力。作品通过细致地描绘角色的生活和社会变迁,强调了终身学习和持续提升核心技能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作用。《大雪地》以其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引导受众思考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适应和发展的独特之路。

结语

杨立民的戏剧作品《大雪地》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现代内涵[3]p36,在中国话剧领域中确立了经典地位。这部作品不仅仔细审视了石油开采历史中的挑战与历程,更引发了对个体与环境如何共生与发展的深思。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探索独特机遇的大门,引领我们思考如何在信息时代应对革新与挑战的同时保持自身的价值观。它强调了在快速变革的社会中,不容忽视边缘化群体的重要性,呼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同情。《大雪地》的艺术处理方式对现代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作品巧妙地将诗意情境与音乐化语言相融合,引导受众进入富含情感与哲思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手法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表现力,还让受众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主题与内涵。话剧《大雪地》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揭示了人性与社会的多元面貌,具有深远的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1]徐靖轩,王晓玲:《以戏育人美艺并举——美育视域下的〈大雪地〉实践创作探析》,《匠心》,2023年第1期

[2]邱远望:《话剧与散文的合奏——浅析杨利民话剧的散文化特色》,《戏剧文学》,2006年第3期

[3]任金凤:《杨利民对西方古典戏剧传统的接受与拓展》,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为2023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沉浸式传播下主旋律广播剧的生存态势和发展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YSB223。2022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杨立民戏剧作品弘扬优秀龙江精神内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ZWE490。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岳莹 王巍

猜你喜欢
现代价值剧作
罗周所撰孔子题材剧作研究
戏曲研究(2020年3期)2020-02-06 08:56:54
论罗周剧作的情感与形式
戏曲研究(2020年3期)2020-02-06 08:56:50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戏曲研究(2020年3期)2020-02-06 08:56:40
剧作法可以模仿,但有一样东西学不来!
电影(2018年11期)2018-11-24 09:30:20
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3:15:36
冯庸大学的教育礼仪及其现代价值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当代价值
人民论坛(2016年26期)2016-10-12 17:38:27
儒家廉政思想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考试周刊(2016年67期)2016-09-22 17:05:34
全球化背景下中原华商文化的现代价值
人民论坛(2016年11期)2016-05-17 12: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