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双碳”背景下,文章基于包头市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为例,在市场需求分析和校企合作基础上,构建了融合招生、培养和就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从学校和系部两个层面进行了实施,以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光伏;新能源;招生;培养;就业;人才培养体系
Establishment of a “Three-lin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Zhang Jidong
(Electrical Engineer Department,Baotou Vocational amp;Technical College,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30)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this paper takes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Baot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market demand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hotovoltaic new energy industry in Baotou,builds a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ntegrating enrollment,training and employment,and implements it from school and department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progress of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photovoltaic;new energy;enrollment;training;employment;talent training system
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渐落地以及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模式的不断调整,为了积极改革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和教育部先后出台了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此背景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改进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文献[1]将“双碳”理念有机融合到职业院校教学和日常管理全过程中,构建了绿色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路径。文献[2]基于校企合作背景提出了专创融合育人模式,该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前专创育人下的教育问题。文献[3]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构建了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和 “内外双循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文献[4]通过组建高水平专业群来实现多元化、跨学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文献[5]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岗位群的核心能力、基础能力需求项相结合,并将竞赛和考证实融入习实训建设中,从而改进了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文献均从不同方面探讨改善人才培养体系,但均没有结合地方建设背景,本文根据包头市“世界绿色硅都”建设需要,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为例,阐述融合招生、培养和就业为一体的工作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服务包头市高质量发展。
一、“三行合一”式人才培养体系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金字塔式“三行合一”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人才培养体系为“三行合一”中的“一”,而“三行合一”中的“三”则分别由“前导”“建立”和“实施”三部分构成。其中,“建立”又由“起点”“核心”和“终点”三个阶段构成。图1中各部分阐述见下文。
二、“三行合一”式人才培养体系中“前导”部分构建
(一)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包头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包头市新打造的旗帜型产业之一。为了加快包头硅产业中心化以及世界绿色硅都的建设,包头市先后引进了阿特斯阳、弘元、晶澳、通威、美科、鑫元、双良、新特等14家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在此背景下,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主要体现在设备安装调试和应用、技术研发等诸多环节,每家企业人才需求每年均在百人以上。
(二)校企合作程度
校企合作是建立人才培养的方式。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反馈方。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既可对学生提前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又可快速实现本企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既可实现学校自身的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也可为学生培训培养提供实践支持。而校企合作的程度就是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表现。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岗位人才的各种需求,本文通过推进招生、培养和就业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来更好地实现校企共同参与招生和人才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三行合一”式人才培养体系中“建立”部分构建
(一)招生工作
招生工作是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的起点,对于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所阐述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传统招生方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意愿,并实行双轨招生,即一方面,通过加强与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出发,三校联合开展招生和宣传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开展订单班的形式开展招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吸引优质生源,建立优质生源档案。最后,还可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趋势,以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并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
(二)人才培养工作
培养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工作中,本人才培养体系从企业和院校两方面进行了改进。首先,于企业方面,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就业机会,更加注重企业的渗透,加强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实训基地,大力开展订单班、学徒班、工匠班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于学校方面,又分为了两部分内容。其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长远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其二,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等社会服务能力,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和实训项目等教学资源来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就业工作
就业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终点,也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达成度的重要指标。在本文所提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为大力提高学生就业率,建立了“一平台、一机制”的就业工作以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其中,“一平台”指通过访企拓岗建立起来的就业服务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就业指导和服务、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等内容,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实现个性化的就业服务。“一机制”则为让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的岗位要求更加一致而建立的校企合作机制。该机制设立了信息反馈机制,并定期开展毕业生走访、调研等。通过了解企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岗位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开设课程和教学内容等。
四、“三行合一”式人才培养体系中“实施”部分构建
基于以上内容,为了更好地实施本人才培养体系,将从如下学校和系部两方面进行实施:
(一)学校层面
为了形成招生、培养和就业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学校层面统筹规划了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以加强一体化管理机制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融合度,具体如下。
为确保各项工作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制定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的总体规划,以明确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首先,该规划以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为出发点,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合理设置专业,制定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其次,该规划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及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个性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方案。
建立一体化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该机构由院级领导担任负责人,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二者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协调各项工作进度和实施情况。该机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上层管理,应建立完善的招生、培养和就业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要求,教学管理部门参与招生计划制订和就业工作,招生就业部门参与并熟悉专业人才培养过程。针对下层管理,需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或者是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各部门和系部间的沟通和协作。
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帮助学校提高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的质量及效益;企业可以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学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能力。而学校则可通过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不仅可以与政府和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活动,还可以与政府合作以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等资源。通过以上三方面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以及学校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声誉。
(二)系部层面
结合电气工程系专业设置和包头市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我系招生、培养和就业一体化推进的探索和实践,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招生及就业质量。
升级、改造原有电气类专业,拓宽服务范围。升级改造电气类传统专业,邀请光伏新能源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光伏新能源企业专用设备研发课程、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工作,为光伏新能源企业培养更加合适的人才。将电气类传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范围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同时兼顾装备制造业(专业原服务面向)和光伏新能源产业(现服务面向)。
新建对应专业,培养专门人才,抢占企业核心重要岗位。根据光伏新能源类各企业建设进度可知,建设初期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电气、机械、材料类等通用的专业人才方面;而建设中期,由于用工相对稳定,对人才需求量不高,但用工标准会逐渐提高;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建设后期的用工要求会最为严格,需符合专业对应要求。基于以上分析,电气工程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完成专业需求调查基础上,新建一批专门为新能源光伏企业培养人才的专业——光伏工程技术、光伏材料制备技术。通过以上两个专业的建立来扩大招生规模,为企业培养一批专业贴切的人才,特别是要为新建企业培养出首批专门人才。
专业集群式发展,以专业群的形式对应全产业链。鉴于光伏新能源产业囊括众多专业,故单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为此本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立专业集群发展办法。目前,电气工程系以自治区首批“双对接”特色专业——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牵头,汇聚光伏材料制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光伏工程技术四个专业组建了新能源工程技术专业群,形成群内各专业“互融共享”集群式建设,实现了从师资、实训条件、教科研、合作企业等资源共享。同时,不同专业对应产业链不同环节,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全覆盖,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对接光伏新能源行业人才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为了改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主要采取以下两个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一是校企共同培养学生,通过订单班、学徒制班等培养模式,将企业的二次培训进行前置,让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企业文化、岗位标准、设备操作技能等内容的学习,毕业即可上岗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包头市光伏新能源产业联盟、政行企校共建的光伏新能源实训基地、美科硅能源产业学院等平台,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学生到光伏新能源企业就业。该部分为人才培养体系的后续和拓展,本文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开展。其一,扩大招生规模,在社会和中职学校加大专业宣传力度,让更多家长和学生了解光伏新能源行业现状和发展方向,逐渐了解和接受这一新兴产业。其二,加大在校教师、企业导师、企业优秀毕业生对在校生的教育引导,多管齐下加强专业和课程思政建设,让学生了解光伏新能源的前景,鼓励他们从心底真正热爱光伏新能源。
五、结语
基于招生培养和就业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是学校和各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需要、家长和学生满意、企业岗位适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文提出了“三行合一”式人才培养体系,并得出如下结论。
该人才培养体系可有效加强校企合作程度,并通过“招生”“培养”和“就业”三部分内容的有机配合,加强管理和统筹规划了人才培养体系,且在学校和系部两个层面提高了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
学校层面主要从招生、培养和就业三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包括制定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的总体规划,建立一体化管理机构,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等;系部层面可紧紧围绕专业建设做好培养工作,紧紧密切联系企业,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这一职业教育发展特色之路,一体化推进招生、培养和就业。
参考文献:
[1]武美玲,张胜利.“双碳”目标下构建绿色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4(2):94-98.
[2]郭昊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专创融合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风,2024(9):65-67.
[3]邵瑞影,周淑芳,刘纪新,等.“内外双循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电子质量,2024(2):96-100.
[4]乔海晔,汪丽娟.高职专业群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实施[J].大学,2024(2):137-140.
[5]疏剑,张信群,金本能.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路径[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4):52-56、69.
(责任编辑 吴乌英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