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娜
阅读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构成之一,阅读能力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语文能力之一。作为一门以人文性为主要特征,且兼具工具属性的学科,各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追求一个根本的目标,那就是学生思考分析能力与交流表达能力的提升。阅读就是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思考分析能力的教学模块,不仅能够对学生在语文学习层面的发展提供助力,还能够对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整本书阅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组成部分,源于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改订》中指出的“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和“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虽然以整本书做基础的教学主张没有在当时得到落实,但围绕整本书开展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价值性。进入新时代以后,“整本书阅读”又随着新课标和新课改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本文对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开展路径展开探究。
一、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概述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学科,教师需要通过语文教学完成对学生知识素养、文化素养和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步培养,为学生从外界接收有用信息和向外界输出有用信息奠定能力层面的基础。而在过往教学中占据主流地位的应试教育理念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过度强调知识本身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的成长情况和成长需求来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整本书阅读”的语文教学理念随新课标被提出,逐渐成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主流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多向上的推动力,但要想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其价值,教师还需要对其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究。
(一)“整本书阅读”的概念
“整本书阅读”指的是以整本书为单位开展的阅读,深层次的阅读本身就是一项需要持续进行的活动,优秀的文学作品前后的逻辑、结构和思想也是联通且递进的,单独挑出的一个章节或段落虽然可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并不能够将作者在创作时想要传递的观点和表达的思想说明白,那么阅读者在阅读单独章节或段落时的收获也就较为有限。
从《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视角看,“整本书阅读”的归属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帮助学生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提升整体认知能力和实现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以阅读目的和兴趣为参考来选定需要阅读的书籍,并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对选定的书籍展开连续性阅读,再结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和感受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和讨论,进而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较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以单篇短章为单位进行的碎片式阅读,整本书阅读更能体现阅读的本质,不仅能够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增强提供助力,还能够开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表情达意时能够展现出语言上的得体、思维上的清晰和精神上的愉悦。这对学生精神境界和人生境界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三大问题
1.“读什么”的事实问题。
带有教学性质的阅读在内容上与指向兴趣的阅读有着一定的差别,不同学段的学生应当阅读哪些书籍和应当阅读多少书籍也都有相对明确的标准,这点在《新课标》中有所体现。结合新课标来看,当教师站在“整本书阅读”的视角下分析和解答“读什么”的事实问题时,就需要把视角放在整体把握全书思想内涵及艺术架构上,即要在设计指向“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活动时,关注阅读内容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既要重视书本中以语言运用和知识概括为主的细枝末节,也要重视书本中以主题思想和整体基调为主的核心内容,结合整本书的篇幅和内涵来取舍、筛选、整合与重构,让学生在展开整本书的阅读时能够从人文性和工具性这两个视角出发,实现对知识百科、世俗风物、情节架构、语言运用等多重内容的鉴赏。
2.“怎么讀”的技术问题。
结合《新课标》中对“整本书阅读”这一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说明来看,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时,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安排连贯的实践活动、站在整体视角下规划学习内容和体现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与差异性。具体来讲,对“怎么读”这一技术问题的探究、思考和解决,需要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出发:一是整体阅读活动的连贯性。教师需要在学生开始整本书的阅读之前,先基于全书的内容为学生规划可以串联起所有环节的教学活动,落实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在发展学生思维和审美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兴趣。二是不同书目阅读的进阶性。教师需要重视纵向视角下整体教学活动的安排,避免出现就书论书、割裂书目间联系的情况,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进而实现认知发展的进阶。
3.“为什么读”的价值问题。
“为什么读”体现的是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体系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定位,即学生需要通过整本书阅读实现怎样的成长,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怎样的道理,与单篇短章下的碎片式阅读相比,更注重学生素养层面的发展和认知层面的成长。对此,教师在选定整本书阅读的书目和设置整本书阅读的流程时,需要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体验当成主要的参考依据,跳出应试教育模式下试卷考查范围的固有框架,用学生沉浸的、建构的阅读发现来代替既定的、知识化的阅读结论,更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沉浸体验和实际收获,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对整本书内涵与价值的深入探索。站在这一视角上看,传统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功利化倾向问题也能够得到解决,即用成长性覆盖功利性,使学生在阅读中实现与文字和作者的有效交流。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开展路径
“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读”是阅读教学中三个不同视角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初中语文课程中“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也需要围绕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来进行。《新课标》中是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教学,那么教师在设计与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时也需要抓住“任务”这个关键词,先定主题,再定任务,最后推进任务。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实践来看,“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还需要做到以大概念为理论支点、以学习者为教学重心、以高互动为课堂特征和以个性化为基础准则,从教学框架的构建开始,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据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形式。
(一)以大概念为理论支点,构建教学框架
大概念是一种具有网络状、中心性、高迁移性等特征,能够统摄整体教学活动的核心概念,是整本书阅读活动连贯性与整体性的有效保障。对此,教师在设计与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时,先要将大概念看作构建整体教学框架的理论支点,以大概念为基础实现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过程的重整和教学追求的调整,将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丰富,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整部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对作品内涵的探究来获得对社会或人生的启示。
(二)以学习者为教学重心,设计教学任务
以人为本是新课标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前需要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学生主体地位呈现和主体作用发挥的前提与基础,“整本书阅读”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存在于《新课标》中。教师需要在设计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将学生看作教学设计的重心。在落实具体的人物设计中,教师需要在把握单元整体结构和整本书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符合其特征和水平的层次性任务,借任务来唤醒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思维体系的建构和认知结构的完善奠定基础。
(三)以高互动为课堂特征,开展教学活动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古人也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人,需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借课堂上的交流与活动来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为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效率和效果提供助力。具体来讲,在设计与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时,教师需要将高互动作为课堂特征,帮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意识与习惯,也帮助学生产生与作者和文本的情感共鸣。
(四)以个性化为基础准则,调整教学形式
个人性格和成长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直观地说明了学生的个体属性。在指向学生思维认知与核心素养发展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明确并尊重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的不同体验和不同感悟,以个性化为基础准则确定和调整教学形式,尤其注重增强课堂阅读的创意性。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征文比赛、演讲辩论或课本剧来加深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深化学生对整本书的认知,进而实现整体阅读效果、效率和有效性的提高。
三、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课堂实践
下文以人教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为例。
(一)研读文本材料,确定阅读方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作者强忍著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完成的。作者在解释书名时也借钢铁在烈火与骤冷中的淬炼来为整本书奠定了基调,那就是一代人在艰苦的斗争与考验中,不惧怕、不颓废的精神。书中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用他身上那种“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回答了“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一问题。那么,在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将阅读的方向定位在思想层面上,以育人为目的设定阅读目标和实际阅读活动,为学生思想品质与精神品质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助力。
(二)解析课程标准,设定阅读目标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和读整本书,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自由表达,最终实现对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和读书品位的提高。具体落实到课程目标上,教师在每一学年都需要引导学生阅读两到三本名著,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对个性化阅读方法的探索和整本书阅读经验的建构,借经典名著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世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能够“超越国界”的伟大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受欢迎。结合本书的主题和内容,教师需要围绕新课标中指向整本书阅读的“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等设定如下阅读目标:1.通读全文,明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要思想和核心观点。2.正确认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作用。3.感受书中人物的思想境界与精神品质,结合书中人物的言行来窥探立身处世的原则与方法。4.结合主动阅读法、反思阅读法、拓展阅读法、多维度阅读法等方法进行深入阅读,并在实践中总结阅读长篇小说的技巧。
(三)立足学生成长,布置阅读任务
学习任务群在本质上是多个存在关联的学习任务的集合。在确定了阅读方向也设定了阅读目标以后,教师需要和学生站在同样的视角下,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来完成阅读任务的设置与布置。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体裁、主题、内容和结构来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的阅读任务:
任务一: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分析保尔的故事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事有哪些共性和差异性。
任务二:按时间或故事发展将书中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概括保尔在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总结保尔的一生。
任务三: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都要从书中选取一个情节或一个章节展开深入分析,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阅读理解来分析该情节或章节在全书中的作用。
任务四:查阅学术资料和历史资料,结合当时的世界环境和作者的生活环境来说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世界影响力,并尝试总结书籍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流行的原因。
任务五:在独立阅读、小组探讨和班级分享的过程中,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小组的探究结论记录下来,写一篇800字左右的阅读感悟。
(四)着眼未来发展,总结阅读成果
在为学生布置了阅读任务并引导学生完成了阅读任务之后,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开展基于完整阅读活动的成果展示和总结反思,着眼于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包含思想、技巧和品行等方面的收获与成长,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及所在的小组在这次整本书阅读活动中采用了什么样的阅读方法、积累了什么样的阅读经验、发现了什么样的阅读问题等,帮助学生对“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和“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建立正确的认知,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之后的整本书阅读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与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相较于单篇短章式的阅读,以整本书为单位的阅读连贯性更强,其教学价值也不仅体现在阅读技巧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锻炼上,还体现在思维认知的开发和思想眼界的拓宽上,对学生未来持续的成长和长远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