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3-12-31 00:26湛艳,邱素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20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护理干预

湛艳?,邱素芳

【摘要】目的 探讨加压治疗仪和医用弹力袜分别结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及对产妇下肢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术后均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采用医用弹力袜,观察组采用加压治疗仪,两组产妇均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下肢疼痛程度,术前和术后7 d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3、7、14 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產妇下肢静脉平均流速和下肢胫后静脉平均流速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产妇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产妇下肢DVT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于医用弹力袜,加压治疗仪结合护理干预可减轻剖宫产产妇术后下肢疼痛程度,提高深静脉血流速度,改善产妇凝血功能,且降低下肢DVT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

【关键词】剖宫产 ; 深静脉血栓 ; 加压治疗仪 ; 护理干预 ; 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3.20.0128.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20.042

剖宫产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妇产科手术,对降低母婴死亡率和处理高风险情况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但手术创伤可对静脉血管造成损伤、术后卧床可导致血液循环减慢,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增加。 DVT不仅会引发下肢的疼痛、肿胀和不适,还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为了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DVT,临床中已经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抗凝药物治疗和机械性措施。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发挥抗凝作用,降低DVT的发生风险。医用弹力袜通过梯度压力作用于小腿部位,对小腿及脚踝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在加压下保证局部良好血液循环,但使用时间过长会有束缚感,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1]。加压治疗仪通过加压与压力释放可促进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降低DVT的发生风险[2]。与此同时,护理干预作为关键的护理组成部分,其可以有效地减轻剖宫产手术后的不适,促进产妇康复[3]。因此,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探讨加压治疗仪和医用弹力袜分别联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剖宫产产妇中的临床效果,以帮助降低剖宫产手术后下肢DVT的发生风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29.45±2.13)岁;体质量43~75 kg,平均(60.11±5.32) kg;初产妇25例,经产妇25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30.23±2.11)岁;体质量45~77 kg,平均(61.57±5.73) kg;初产妇23例,经产妇27例。对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 [4]中有DVT高危因素的诊断标准;有既往DVT病史;D-二聚体水平>0.5 mg/L;抗凝血酶活性降低。排除标准:接受其他手术干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本研究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和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产妇均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37116,规格:100 mg)治疗,50~150 mg/次,1次/d,连续服用10 d。同时对照组产妇在手术后尽早使用医用弹力袜(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型号:M号、L号)治疗,在选择医用弹力袜型号时,应按患者腿部的最大和最小周径进行精确测量,以确保合适的尺寸,在夜间休息时可以脱下弹力袜。观察组产妇行加压治疗仪治疗,使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型号:LGT2200-HN)之前,首先需要与产妇进行详细的讲解,介绍仪器的作用及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向产妇传达有关DVT的诱发因素和预防措施,使产妇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可以在剖宫产术后当天开始治疗,治疗前,需要指导产妇保持平卧位,放松四肢,将充气护套套在产妇的下肢上,并根据产妇的感受来调节护套的松紧度,以确保舒适感,避免过度紧张。连接电源后,将压力设置为25 mmHg(1 mmHg=0.133 kPa),选择M2模式,充气时间设为12 s,放气时间设为48 s,20 min/次,1次/d。一般情况下,治疗的疗程均为3~5 d,但可以根据评估结果来调整治疗的时间,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1.2.2 护理干预方法 ①心理护理:剖宫产术后,产妇常常会面临心理问题,尤其是因手术切口疼痛而可能出现不适。护士将指导产妇正确表达和释放内心的情绪,同时鼓励产妇采取各种方法,如深呼吸等放松心情。②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对于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至关重要。因此,护士将根据产妇的饮食偏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③健康指导:在产妇无法下床活动时,护士将指导产妇进行一些关节屈伸运动,并建议家属为产妇进行按摩,以改善下肢的静脉血液循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下肢疼痛程度。术后3、7、14 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 [5]疼痛评分评估下肢疼痛程度,分值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下肢疼痛程度越重。②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使用多普勒彩色影像超声仪(美国GE公司,型号:LOGIQC5型)对两组产妇在术前和术后7 d的下肢静脉平均流速和胫后静脉平均流速进行测定。③凝血功能。术前和术后7 d采集两组产妇静脉血2 mL,并使用全自动血凝仪(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型号:RAC-120)测定凝血功能参数,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④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至术后14 d,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对产妇的下肢进行详细检查,评估产妇是否存在DVT,并统计产妇下肢肿胀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使用S-W法检验证实服从正态分布,以( x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多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下肢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产妇术后3、7、14 d的下肢疼痛程度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深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产妇下肢静脉平均流速和下肢胫后静脉平均流速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凝血功能比较 与术前比,两组产妇术后7 d FI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T、TT、APTT均显著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下肢DVT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3 讨论

DVT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妊娠期产妇可分泌大量的雌激素,促进肝脏合成大量的凝血因子,同时由于手术创伤可导致抗凝血酶水平显著升高,血小板大量聚集,产妇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术后需要卧床休息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因此术后产妇DVT的风险较高,而一旦出现血栓脱落,易形成肺栓塞,导致产妇死亡。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环氧合酶含量,预防DVT的发生,但临床使用疗效欠佳。医用弹力袜具有阶梯性压力设计,自大腿根部至脚踝处压力逐步递增,更适宜人体下肢的血运状态,通过缩小腿肌肉对血管腔加压,促使血液回流心脏,可迅速提升局部血流速度,抑制静脉扩张,缓解血液瘀滞,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常作为DVT的常规物理预防措施,但弹力袜压力是固定的,加之产妇腿部的粗细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弹力袜的压力不能灵活控制,应用存在一定缺陷[6]。

加压治疗仪是利用机械压迫原理,解除血液运行缓慢的状态,促进下肢动脉灌注、静脉回流、淋巴循环,以及新陈代谢,防止凝血因子聚集,降低血管内膜黏附作用,防止下肢水肿及血栓形成;同时该方式还可以协助产妇吸收局部组织渗出液,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弱疼痛感和肿胀感[7]。同时通过为产妇提供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健康饮食、加强产后肌肉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产妇的治疗依从性,并改善血液微循环,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产后下肢DVT的发生[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7、14 d观察组产妇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产妇下肢静脉平均流速和下肢胫后静脉平均流速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下肢DVT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相比于医用弹力袜,加压治疗仪结合抗凝药物治疗可减轻产妇术后下肢疼痛程度,提高深静脉血流速度,但在降低下肢DVT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方面与弹力袜压力相当。

PT、APTT、TT、FIB是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能够反映机体的凝血与纤溶功能,PT、TT、APTT时间缩短则表示产妇体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FIB水平升高可使得血小板大量聚集,导致血栓形成。本研究中,与术前比,两组产妇术后7 d FI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T、TT、APTT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表明相比于医用弹力袜,加压治疗仪结合抗凝药物治疗可改善产妇凝血功能。分析其原因为,加压治疗仪可对人体肢体形成规律性的压力作用,设置压力后可自远心端至近心端有序充盈、放气,在加压、减压的过程中促使局部血液循环速度快速增加,进而避免了凝血因子凝聚,促进局部血液流动,改善凝血功能[9-10]。

综上,相比于医用弹力袜,加压治疗仪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可减轻产妇术后下肢疼痛程度,提高深静脉血流速度,改善产妇凝血功能,但在降低下肢DVT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方面,两种方法差异不显著。但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未来还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验证本研究结论,更全面地评估加压治疗仪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春. 医用弹力袜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 2015, 23(1): 78, 80.

[2]王红利, 庞爱军, 吕菊萍. 气压治疗仪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探讨[J]. 血栓與止血学, 2020, 26(5): 885-886, 889.

[3]敏车. 下肢静脉加压治疗仪联合护理手段在预防产科术后静脉栓塞的应用效果分析[J]. 青海医药杂志, 2022, 52(11): 20-22.

[4]《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J].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36): 2861-2888.

[5]曹卉娟, 邢建民, 刘建平. 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症状类结局评价测量中的应用[J]. 中医杂志, 2009, 50(7): 600-602.

[6]张颖佳, 刘思华, 张军.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合逐级加压弹力袜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 18(7): 581-584.

[7]夏三红.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 2017, 24(4): 449-450.

[8]廖洁芝.护理干预联合气压治疗仪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 2022, 26(15): 136-138.

[9]陈锦秀, 汪莉. 气压治疗仪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 医疗装备, 2022, 35(22): 170-172.

[10]丁艳娜. 气压治疗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J]. 中国实用医药, 2022, 17(3): 202-204.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护理干预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