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在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现况、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探讨

2023-12-31 21:40王鹏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20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脑梗死

王鹏

【摘要】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黄梅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53例)未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观察组(27例)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年龄更大,后循环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患者占比更高,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机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后循环基底动脉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入院时NIHSS评分高、随机血糖水平高、白细胞计数高均为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27、4.641、1.772、1.696、3.258、1.058,均P<0.05)。结论 年龄大、后循环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入院时NIHSS评分高、随机血糖水平高、白细胞计数高均为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对上述类型的高危患者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脑梗死 ; 颅内动脉狭窄 ;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3.20.0103.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20.034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由于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软化,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感觉障碍、偏瘫等功能缺损性症状,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颅内动脉狭窄是引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之一,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是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常见的并发症。现阶段,虽然有较多的干预措施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情况,造成大脑功能异常、住院率升高,不利于患者预后[1-2]。因此,如何有效控制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对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以期为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黄梅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3]评分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入院72 h NIHS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 2分)、对照组(153例,入院72 h NIHS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2分)。本研究据相关文献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定义为入院72 h NIHS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 2分,且头颅影像学评估排除出血转化和颅内出血[4]。纳入标准:①符合《脑血管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5]中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临床资料齐全;③未合并其他脑血管病变。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严重心、肾、肝脏功能障碍;③既往有颅内出血、颅内动脉瘤病史。黄梅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详细审核本次研究是否符合规范,并批准开展。

1.2 检测方法 采集所有患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取其中3 mL静脉血放入离心设备,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仪(济南欧莱博技术有限公司,型号:BK-200)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取剩余2 mL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企晟(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FH-3800]测定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

1.3 观察指标 ①单因素分析。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年龄、性别、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脑卒中史、是否有冠心病、是否有高血脂、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有吞咽障碍、狭窄病灶位置、前循环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是否良好、入院时NIHSS评分,随机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发病至治疗时间及血清LDL-C、LDL-C、TC水平。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表示,行t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单因素分析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年龄更大,后循环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患者占比更高,入院时NIHSS评分、随机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影响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将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是否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后循环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入院时NIHSS评分高、随机血糖水平高、白细胞计数高均为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4.627、4.641、1.772、1.696、3.258、1.058,均P<0.05),见表2。

3 讨论

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占比非常高,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通常发生在发病的48~72 h之内,是导致患者死亡、致残的重要原因。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众多,临床上未完全明确,因此,对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充分探究,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后循环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入院时NIHSS评分高、随机血糖水平高、白细胞计数高均为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年龄对颅内动脉狭所致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不是单方面的,年龄越大,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均有明显下降,免疫力降低,容易合并多种基础性慢性疾病,再加上血管调节功能变弱,一旦发生脑梗死,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即使经过治疗也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增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风险[6]。因此,临床上应对高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尽量避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后循环基底动脉中段狭窄会阻塞脑桥动脉开口,造成脑桥基底表面病灶发生反应性水肿,压迫周围血管,影响侧支循环的建立,进而引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通常是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不利于治疗后血管再通,较容易引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7]。临床上应在患者就医后快速准确地确定病灶位置,对相关血管进行仔细检查,选择相应治疗方案,缓解血肿压迫,降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风险。

NIHSS评分是反映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常用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高,则意味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相对严重,由于出血、恶性脑水肿引发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风险增高[8]。临床上应对入院时NIHSS评分高的患者多加关注,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使用神经保护类药物,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减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风险。随机血糖水平过高,会使机体炎症反应加剧,损伤血管,影响梗死部位建立新的侧支循环,增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风险[9]。临床上应及时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必要时使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减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白细胞计数升高释放的炎症物质会增加血管通透性,同时也会对梗死组织血流量恢复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风险[10]。临床上应加强对白细胞计数指标的监测,控制炎症反应,减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

综上,年龄大、后循环基底动脉中段狭窄、前循环责任大血管闭塞、入院时NIHSS评分高、随机血糖水平高、白细胞计数高均为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对高危患者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后续仍需多渠道、多中心扩充样本量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章礼勇, 施雪英, 唐向阳, 等. 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 37(8): 699-703.

[2]秦錦标, 朱敏, 刘高飞,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J]. 武警医学, 2020, 31(1): 16-19.

[3]汤爱洁, 牛淑珍, 刘怡凡, 等.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22, 20(2): 186-189.

[4]方传勤, 王娟娟, 杜艳群, 等. NIHSS/DWI-ASPECTS不匹配预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36(7): 628-631.

[5]崔元孝. 脑血管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J]. 山东医药, 2004, 44(30): 62-63.

[6]杨红娜, 冀瑞俊, 于凯,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 28(10): 56-61.

[7]袁长红, 吴晓宇, 陈长春, 等.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分析[J]. 临床内科杂志, 2021, 38(6): 396-398.

[8]王玮, 李悦, 徐霁华, 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21(6): 618-621.

[9]谢薇, 王猛猛, 任怡, 等.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2, 38(21): 2527-2530.

[10]方传勤, 王娟娟, 戴鸣, 等.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9, 18(8): 797-800.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
急性脑梗死的CT脑灌注成像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参芎龙蝎汤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