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中学新时代教育发展本土化实践探究

2023-12-30 07:53陈恺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发展本土化新时代

陈恺

摘   要:北京四中是新时代中学素质教育的领头羊,它的教育模式对于全国的中学教育而言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通过分析北京四中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研究重师唯学的校园文化、多元开放的课程设计、教学相长的培育机制,从而得出基于县域中学本位优势的发展新路径,即立足县域中学发展历史,建设魅力文化校园;挖掘学生自身优势,研究开发多元课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育机制协同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县域中学;本土化;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33-0062-03

北京四中是一个走在教育创新发展尖端的知名学府,培育了众多的杰出校友,也探索开发了诸多教育教学新模式,可谓是我国新时代中学教育的领头羊。而县域中学是每个县城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环,其功能和地位极为重要,但在近些年伴随着我国教育高速发展的同时,县域中学遇到了诸多瓶颈,当前如何破解县域中学发展瓶颈已迫在眉睫。文章将以北京四中为例,进行县域中学新时代教育发展本土化实践探究。

一、北京四中区位优势与人文优势分析

(一)北京四中区位优势分析

北京四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横纵交通网络密集,交通十分便利。北京四中的交通优势对于引进外来优秀人才和先进教育理念来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县域中学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相对闭塞,近年来县域中学很难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也是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

北京四中的周边资源十分丰富,东临北海,北临什刹海、后海,西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南临北京三中、故宫博物院、天安门、景山公园。从周边环境这一角度来看,北京四中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地质、海洋、医药、历史等方面的实践探究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而县域中学可以依托的周边资源非常有限,缺少实践课程开发的场地。

(二)北京四中人文优势分析

北京四中的生源主要是北京市区学生,由于学生家长的学历和文化素养较高,学生从小又接受各种学习辅导培训和兴趣爱好培训,使得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县域中学的生源主要是周边县区的学生,由于家长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且对学生的关爱较少,使得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相对欠缺。

北京四中的资金来源很广,包括政府资金、社会资金、学校资金,特别值得学习的是北京四中的社会资金部分,北京四中除了政府资金来源和学校资金来源外,社会资金来源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北京四中设立了专门的“北京四中校友基金会”来管理社会资金,北京四中校友基金会广泛吸收了社会资金,为北京四中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县域中学资金来源相对较少,学校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有必要激活社会财富,广泛吸收社会资金。

北京四中的师资力量具有年轻化和现代化的特点,学历水平和文化素养普遍较高,且优秀教师聚集程度高,人员流动也相对较小。而县域中学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才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但学历普遍为本科毕业生,且存在跨学科教学的现象,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另外,县域中学人员流动较大,外地优秀教师留任的很少,这与前文说到的交通因素有一定关联,但最重要的是缺乏一套完善的年轻教师培养提升机制。

二、北京四中开放式素质教育探索实践

(一)重师唯学的校园文化

北京四中具有深厚而又独特的校园文化,从校徽到校服,从班风到校风,从旧校遗迹再到校园文化景观布置,处处都体现着“勤奋、严谨、民主、开拓”的四中精神。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便是重师唯学的风气,在校园的中心位置有三座雕像,是对北京四中贡献最显著的三位教师——刘景昆、张子锷、韩茂富。北京四中教师的地位很高,学校给予教师各种人文关怀,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依靠教师团队和领导团队双边互动协作发展,而非是领导团队的一厢情愿和一腔热血。

(二)多元开放的课程设计

北京四中采取多元开放的课程设计,一是实践探索式课程设计,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动手动脑的同时自己主动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课程模式。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学习课程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们很轻松地就学会了相关知识点,且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地透彻和深刻,还学到了很多在实践过程中衍生出的其它相关理论知识。二是项目开发式课程设计,就是将某一课程知识当作一个项目去做,从前期的理论准备到中期的项目实施,再到后期的问题反馈与总结。这样的课程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比较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使得某一学科知识不再是割裂的,会形成一张关系密切的知识网络。

(三)教学相长的培育机制

北京四中的教师一直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之中,这主要得益于北京四中有一套完善的教师培育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提升个人自身素质和能力,也就是教学相长原则。北京四中的老师不用“这山望着那山高”,在这里他们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校非常支持教师们的各种大胆尝试,为他们的创新探索提供人力物力保障,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化和个性化成长。另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培训,推动每一名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北京四中教学相长的培育机制使得教师不用频繁跳槽也能实现个人价值,这对于稳定和保留优秀的教师队伍具有深远意义。

三、基于县域中学的本位优势探究新路径

(一)立足县域中学历史,建设魅力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硬校園文化建设,如校园建筑、教学设施、场地绿化等;二是软校园文化建设,如楼廊、橱窗的环境布置,班级文化的开展,制度文化的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等。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结构,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实现形式,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县域中学可以立足于自己的发展历史,建立校史馆,开发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实践课程基地,探索属于自己的文化校园建设路径。加强校风建设,营造学校精神文化;加强环境建设,营造学校环境文化;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学校制度文化。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形成优良的教风;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校刊为载体,积聚文化底蕴。

(二)挖掘学生优势,研究开发多元课程

县域中学想要突破发展瓶颈,需要挖掘学生自身优势,研究开发多元课程。一是开发学校特色课程。我们需要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发学校特色课程,以往的发展思路是依靠高考成绩和月考分数来提高知名度,这种做法固然是稳扎稳打,但是见效很慢且影响范围不广。在现代化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以学习特色课程为依托,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网络营销平台为载体,打造县域中学知名度。比如北京四中的网络课程,某交警支队的抖音微视频等等。学校有了知名度,才能够更好地吸引优秀人才和社会资金。二是开发实践探究课程。努力做到实践探究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实践探究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实践探究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増长点。形成与实践探究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高质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要重点建设好包括劳动技术课在内的实践探究课程和与以人为本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探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育机制发展

教师队伍是学校建设的主要执行者,是学生发展的主要责任人,教师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从选拔教师的入口把关,就需要有意识、有重点地引进一些高素质人才,一名优秀教师对于学校的推动力量是我们无法用数字估量的,影响的广度与深度都是空前的。然而并非只要引进高素质人才就万事无忧了,县域中学仍然需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引进人才之后,如何提升人才、留住人才,这远比引进人才要困难得多和重要得多。前文也谈到了北京四中在提升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的有效措施,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的,需要建立一套多层次的教师队伍培育机制,为教师成长搭建更好的平台。例如,刚入职的教师进行常规工作和优秀班集体建设基本规范培训;骨干教师则进行进一步专业提升培训,提高教师各方面能力;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科带头人,则以精英班的培训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班级管理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建立多层次、分重点的,集知识能力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情感价值观培训于一身的教师培育机制。通过培训,唤醒教师对学生工作的激情,给教师足够的成长空间,提高对班级与课程管理的认知度和专业性。

参考文献:

[1]姜忠勤.加強县域高中建设提高县中教育质量[J].基础教育论坛,2022,(05):12~13.

[2]李建民.激发县域普通高中内生力  探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路径[J].中小学校长,2021,(12):27~31.

[3]雷望红.我国县中发展的运行逻辑与振兴道路[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0(06):14~21.

猜你喜欢
教育发展本土化新时代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实施对于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透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谈中英中学教育差异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