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转换下的幼儿园自然教育路径及策略

2023-12-30 12:37李华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学前教育

李华

摘要:引领幼儿亲近自然具有多重功效,如开阔视野、释放情绪、体验快乐、纯化品性等,能够较好地治疗幼儿的“自然缺失症”。幼儿园的自然教育应该基于视角转换,如游戏视角,让“盐”溶于“汤”;分层视角,让“陡”变成“坡”;自主视角,让“他”化身“我”。视角的转换,带来的是幼儿更为主动、更为个性、更为全面地与自然和谐相处,获得接地气的具身体验,进而在技能提升、情感浸润与价值观形成方面都更有成效。

关键词:学前教育;视角转换;自然教育

幼儿园的自然教育不可或缺,能够促进幼儿实践力、创新力和学习力的提升,促进幼儿的个性和特性的发展,为“宅家族”等提供警醒,为解决城市“富贵病”等提供新的视角。因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幼儿患上“自然缺失症”的现象仍然时有存在,缺乏对自然多样性与丰富性的体悟,缺乏对自然之道的理解与借鉴[1]。一方面,以钢筋水泥为主材料的现代化建筑遮蔽了幼儿的自然视野,使得自然空间日益逼仄;另一方面,日益强化的安全教育,大大减少了幼儿出外探索的机会。事实上,大自然是幼儿的天然课堂,这种“天然”的浸润性与影响性不应小觑———开阔视野、释放情绪、体验快乐、纯化品性[2]……幼师应该充分发挥“天然课堂”的多重功效,引领幼儿在“亲近自然”中接地气地成长。

幼儿园的自然教育应该基于视角转换,视角不一样,教育的落脚点与效果也就不一样。以往,教育者总是从成人视角出发看待自然教育,如下雪天,成人急于进屋,儿童乐于外出———雪花的轻盈与洁白、堆砌的“雪人”俏皮与多姿、大自然的丰富与神奇,那么强烈地吸引着幼儿。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竟是那么的不一样。既然如此,那种强硬、单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应该予以摒弃。我们应该站在建设的立场进行视角转换:游戏视角,从干巴巴的理论单项灌输转换到摇曳生姿的沉浸式情境体验中,让幼儿更投入;分层视角,从不分对象的集体教育转换到针对不同个体认知特点的个性化教育,因人而异,让人人都得到发展;自主视角,从“让我学习”转换到“我要学习”,由内到外激发自然教育的动力,让个性更张扬。以上三种视角,都基于以生为本之理念,以一种更为自然、亲近和高效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万物运转的规律,更好地治疗“自然缺失症”。

一、游戏视角:让“盐”溶于“汤”

儿童以游戏为生活,而且善于游戏,幼儿融于自然的方式也应该是游戏化的。当我们不是以刻意或者僵硬的方式,而是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触摸自然时,就像“盐”溶于“汤”那样自然而然;当幼儿感觉不是“受教育”,而是“处于游戏的中心”时,其主动性得以激发,其生成点与延伸点变得真实而生动。另一方面,游戏的主角是幼儿而不是教师,因而幼儿更乐意投入进去进行具身体验,教师是引领幼儿做自然的观察员、自然的探索者、自然的艺术家,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发现自然的神奇、理解自然的本质、萌生出热爱自然的朴素感情。

1.自然观察员,让幼儿乐此不倦

游戏道具:红、黄、蓝、绿、橘、紫六种颜色的格子纸板,每一种颜色的格子上都贴一个木夹子。游戏开始了,教师布置游戏任务:幼儿到班级或校园(安全前提下可以是校外)的植物角中寻找与纸板上六种颜色相匹配或相对应的自然物,比一比谁最先集齐六种颜色的自然物,放在木架子相应的位置,前提是不能“伤害植物”。还可以把“六种颜色”换成“酸甜苦辣”四种气味,或者替换成大自然中的其他元素。如此,幼儿在探索颜色、氣味的秘密中受益匪浅,在争当“最佳自然观察员”的过程中乐此不倦,于不经意间了解了大自然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2.自然探索者,让幼儿追根问底

游戏道具:侦探帽、放大镜、照相机。这三样可以由教师或者家长为幼儿提供。准备活动就绪后,教师带领幼儿到自然环境中(有条件的或安全前提下,可以到校外)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进行游戏竞赛:谁能第一个找到会发声的动物或植物?一段时间后,“知了、蜜蜂、被风吹过的树叶”等答案纷纷出笼。这个游戏是连续性的,并且是延展性的,如由寻找声音到寻找“有触角的小动物”,再到寻找“有绒毛的叶子”“冬天冬眠的动物”……所有的活动都以竞赛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兴趣连连,于不经意间厘清了一些自然之道,获得了自然教育。

3.自然艺术家,让幼儿学会创想

游戏道具:水粉颜料、水、水粉纸。游戏时间:深秋季节。教师引领幼儿一边欣赏秋天的美景,一边收集多姿多彩的树叶。回到教室后,教师引领幼儿将颜料涂在有叶脉的一面。在此基础上,幼儿自主(也可以与家长一起)进行拓印活动,并进行富有创想的装饰活动———不再是对原来形态的单一模仿,而是基于想象力的创造活动,如把树叶变成金鱼的尾巴,用树叶装饰相框,把树叶做成书签,用树叶做树叶蝴蝶、树叶风铃、树叶小刺猬、贴花小猪佩奇……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拍照上传到家长钉钉群,参加竞赛活动,更多的幼儿学会了创想,领略了自然的神奇。

以上游戏大面积地激活了幼儿的热情、注意力与参与兴趣,整个过程有滋有味,其天性得到了充足的释放。因为事先教师与家长都强调了环保、节约、绿色行动的重要性,“观察员、探索者、艺术家”并未对环境造成破坏,“和谐、共生、可持续”等理念在幼儿的心底深处扎根,假以时日,必将生长出面向未来的力量。

二、分层视角:让“陡”变成“坡”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具个性的生命体,不同的幼儿,融入自然的方式不一样,自然教育的力度、途径、所达成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通过分层视角,能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得到锻炼与提升。分层并不是简单将幼儿分为优等生与学困生,而是不着痕迹地将教育的着力点作用到所有层面的幼儿身上,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幼儿园的自然教育中,同样需要分层视角,让“陡”变成“坡”,让生成与理解变得更简单一些,让思维爬坡与能力螺旋提升变得更容易一些,进而演绎全体幼儿的精彩。

1.并列式分层活动

“亲自然”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布置给幼儿一些并列的活动,让幼儿有多样化的选择余地。比如,在“与树做朋友”活动中,让幼儿在“观察树叶上的纹路”“制作墙饰‘美丽的大森林”“植树节知识”“给树叶找妈妈”等并列项目中选择一到两项,不要求全部完成,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活动。

2.区分式分层活动

同一种“亲自然”活动中,根据其特点可划分为不同环节或不同层次的系列活动。不同的幼儿可能只能胜任其中的一个环节。如在“飞飞飞,飞到南方”的户外活动中,有的幼儿扮演“头雁”,有的扮演“障碍物”,有的扮演“受伤的小雁”……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或特长爱好,分层次布置活动任务,合力完成户外活动。幼儿身在其中,对自然之道的感悟也就变得相对容易。

3.阶梯式分层活动

幼儿在自然观察及实践活动中,常常有进阶活动,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比如,以自然原料为工具进行的创意制作活动中,有的简单:草茎柄相拴、车前草的花茎做头饰;有的较难:用金银花编制花环或手链,笔管中装上苍耳让其飞得更远……这样的阶梯式活动中,先让幼儿完成最容易的,然后过渡到较难或较复杂的,一步步“拾阶而上”,一点一滴完成对自然的亲近、理解和创造活动,完成技能熟稔、认知提高和素养提升。

每一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每一个幼儿也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分层视角的转换,让幼儿更好地融于自然,更好地与自然对话,更好地与自然互动。当然,为了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教师心中有分层,但眼中和口中无分层:每一个幼儿都是最棒的。教师的隐性分层,无痕地照料了所有幼儿的内心,不经意间给予幼儿以启迪与感悟。这正是幼儿自然教育中较为理想的境界,值得师生迈出创新性与建设性步伐。

三、自主视角:让“他”化身“我”

曾有教师言:在不断退位中倾听幼儿的意见[3]。所谓“退位”,就是教师少一些“扶”而多一些“放”,就是教师从中心位置退出来,把舞台让给幼儿,把思考、实践与改进的机会让给幼儿。这是因为“自己走”远比教师“推着走”有意义———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提升自主力、实践力与创新力,当然,也能更好地获得自然教育。幼儿园自然教育中,坚守自主视角,让“他”化身“我”,是为幼儿的长远甚至一生负责,将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将会有沉甸甸的回报。

1.自主设计自然角

教室中的自然角中是摆放教师精心选择的动植物,还是让幼儿自主选择与设计?显然,只有后者才是值得称道的。首先应让幼儿自主带来适合于盆栽的植物,如虎皮兰、发财树、鸭掌木、绿萝等,适合于生态缸中生存的小动物,如小乌龟、小金鱼、蝈蝈等。然后分组让幼儿讨论:这些动植物究竟怎样摆放才有利于其生长或者生存?

讨论中,让幼儿把想法先画下来,然后再进行汇报交流。幼儿的想法各不一样:有的意识到小鱼会乱游,于是把有水的鹅卵石周围垫高;有的决定在窗台上放上植物,充分利用植物的“向光性”;有的把蝈蝈放在木架子的上面,把乌龟放在木架子的下面……

幼儿的画图各不一样,那么,究竟应该采取谁的想法或方案?可以让幼儿通过票选决定。当然,票选之前,每一个“设计师”应该上台介绍自己的设计图,阐述这样设计的理由,为幼儿的票选提供依据。在此过程中,幼儿票选出的方案是否为最佳不是最重要的,幼儿自主意识的提升、参与经验的积累、自然之道的体悟等等,才是自然角活动中更加重要的境界。

2.自主改造自然角

票选结束后,成立自然角“改造小组”对自然角进行布置、评估和改造。整个过程仍然放权给幼儿,让以生为本成为常态。一方面,“改造小组”清理自然角中的杂物———泥沙的清理与置换、水源的排放与积蓄、衔接处的畅通与关闭,使之变得整洁、卫生、宽敞。另一方面,“改造小组”根据票选的设计图把动植物“安置”在一定的空间内———数量的多少、相应位置的选择、“大”与“小”的搭配等等。如此,自然角的改造初步完成。

第一次改进:丰富

面对新改造的自然角,全班幼儿肯定有好奇、疑惑、交流、反馈。无疑,新改造的自然角肯定不是十全十美的,这为“改造小组”之外的幼儿提供了改进的机会,为全体幼儿参与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的激发提供了机会。

之前的木架子只放了一种动物,很多幼儿认为这个木架子有点空,于是,丰富这个木架子成为第一次改进的主要方向。说做就做,一些小植物被移到了木架子上,因为比较轻,不至于压坏木架子或从上面掉下来。另有一些幼儿认为地垫上的植物太多,同样可以移到别的地方……就这样,原来稀少的地方或空间,经过改进后更丰富了。尽管幼儿没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中的自然之理,但朦朦胧胧地,他们懂得了自然排列有序,多少搭配有学问,而这正是自然教育中不可或缺的。

第二次改进:装饰

图纸上的设计仅仅是轮廓式、粗线条的。细化及装饰工作都应该在过程中进行。之前提到的鹅卵石周围的垫高有些不规则,于是有幼儿提议把这里调整为半圆形,进一步增加一些鹅卵石,保证小鱼小虾等动物的安全。几个幼儿自主动手对动物区(包括生态缸)进行装饰,其目的就是打造安全系数高的赏鱼区。

第三次改进:搭建

不同的动植物由于其大小及所需生存条件的不同,所需的环境也不一样。放权让幼儿自主观察后,相当一部分幼儿发现了这一点。如一个幼儿发现仙人掌所处的环境低于窗台,没有得到阳光的照射,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生长。教师引领幼儿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后,渐渐达成共识:搭建一个更高的架子,让仙人掌能够享受到阳光的沐浴,并且搬來兰花和蝈蝈给它“做伴”,使之成为一个更丰富、更和谐的所在。类似的搭建活动有很多,都是为了动植物更好地生存。

除了以上三次改进,教师也发现了更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拥挤的地方仍然拥挤,空闲的地方仍然空闲,在“多”与“少”的取舍中存在着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地方。对此,教师并未直接予以改进,而是再次放权,让幼儿自主发现、自主解决、自主反馈,尽可能让全体幼儿都参与进来,尽可能让能力较差的幼儿也力争“上镜”。在放权中,幼儿能力上的欠缺得以呈现,而这成为教师修改活动框架的依据;在放权中,幼儿渐渐实现了配合上的默契、自主意识的提升、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在放权中,自然之道的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解、生态文明程度的提高等等,成为自然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境界。

基于视角转换,幼儿园自然教育有效落地,幼儿回归、顺应、呵护自然变得水到渠成。教师应该从一个更务实的视角出发,引领幼儿看一看花鸟虫鱼,赏一赏云起云落,辩一辩清风明月,修复幼儿与自然断裂的纽带,理解自然的本真、和谐与神奇。我们有理由相信,因为视角转换,“自然”与“教育”融为一体,正确认知的生成与良好道德的形成将变得切实可行,自然教育的价值将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参考文献:

[1] 王欲晓,海英.走出边界:幼儿园自然角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福建教育,2022(42).

[2] 陆静雯.和孩子一起亲近自然[J].幼儿教育,2022(29).

[3] 牛苗苗.我的自然角我做主:幼儿视角下的自然角改造[J]. 幼儿教育研究,2022(6).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自然缺失背景下农村幼儿园自然教育的探索研究”(GS[2022]GHB1689)

编辑/王波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学前教育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