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国家智慧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无痕融合

2023-12-30 12:37王海鸿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王海鸿

摘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在线教学、教育资源、教育技术和教育服务,高效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可以促进各学段、各学科的教研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体验。围绕“如何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小学语文教学”这一课题的研究,学校聚焦教研和教学时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以及实践效果,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案例,从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延伸三个方面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小学语文教学,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将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1]&。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普及和应用,促进了各学科、各学段的教研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涵盖资源丰富,目前语文类课程就已经达到近7000个,而它仍在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地丰富扩充资源。语文是基本课程,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是一线教师面临的紧迫任务[2]。

在线上教学期间,我们已经尝试着将国家教育平台上的教学视频与线上直播相结合,来提升线上教学质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恢复线下教学后,我们将如何在平台中选择教学资源,将其“无痕”地应用于线下的课堂教学呢?“如何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小学语文教学”是学校语文团队现阶段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文章借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案例,聚焦教研和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以及实践效果,探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小学语文教学达到课堂高效的构建策略。

一、依托国家教育平台,改进备课方式

2022年学校实现了线上教学的全面升级,正式进入线上教学的2.0教学常规管理时代,形成了“六备+四环”的线上集体备课模式。六备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检测、备练习;四环指的是微课分享、方法提炼、课例创新以及重构课堂。

四环:1.微课分享。备课也是给教师提供多样态的学习供给。学校聚焦线上学习资源的甄别使用,将教育平台中的优质课例筛选出来,作为优质的学习资源,供教研组的教师共同观课学习。2.方法提炼。针对集体观看的平台优课,提炼出教学策略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学有所得。3.课例创新。根据班级的学情,模仿或截取课例中需要的环节,用于课堂。平台上的高质量好课,不是普通教师能够上出来的,教师可以根据任教学段学生的学情,节选视频片段用于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从视频中梳理、提炼出适用的教学方法,加以模仿,合理使用。4.重构课堂。完善自己的课堂流程,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与学年组分享。上网课如烹小鲜,在备课过程中为教师储备好上课所用的“食材”,辅以教师多元的授课风格,达到课堂的高效运转,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跨越式的提高。

由于“六备+四环”的有效实施,学校在恢复线下教学后仍然延用了这样的集体备课模式,有效解决了在集体备课时预测到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

1.补齐能力短板,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鼓励教师发展专长,辅助教师寻找擅长的发展领域,提出“夯实教师基本功———发展教师特长———阶段式超越”的个性化培养策略,开展教师个性化成长的实践研究,让每位教师都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自信成长。但在发展特长的同时,每个教师自身存在的能力短板也不容忽视。人无完人,教师亦是如此。有些能力短板是可以通过后天培训、学习弥补的,有些能力短板却很难在短期内完善,但课程计划却不能因为教师在某一方面不擅长就停滞不前。例如:语文课堂上的书写指导,就是许多青年教师不擅长,却无法避免的课程内容。写字教学更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从每一个笔画到字的间架结构,从书面的整洁到书写的坐姿,都有严格的要求。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可以有效弥补教师教学中的短板,提升课堂质量。

在教学统編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一分钟》一课时,吴娟老师采取“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赋能语文课堂,高质量地完成了书写指导。平台课例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北师大附小)的董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对生字的书写提出了细致的要求,不仅引导学生叙述了书写要领,还加入学生示范书写的视频。在课堂上,吴娟老师将自己的识字教学与董老师写字教学穿插进行,在学生领会书写要领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描红和书写,大大提高了书写的质量与效率。

2.结合课程内容,筛选相应资源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课堂教学如果没有教材会失去方向,教学质量就没有了保障和根基。但过分依赖教材,也会慢慢形成路径的依赖和思维的惰性。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解决教材与学生的矛盾,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超越和创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丰富的资源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但如何筛选是关键。

在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小池》一课时,我校王红艳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在平台中优选教学资源,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她对资源的选择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同步学习资源;二是课上补充资源;三是课上拓展资源。同步学习资源是节选了北师大附小的一节视频课。教师引导学生和北京的学生同上一节课,体验全国教育最先进区域的课堂学习氛围,打开了学生的眼界,也找到了自身的差距。课上补充资源是王红艳老师在“双师同堂”的过程中,插入了北师大附小学生录制的一些识字方法。王老师先是调动了本班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了学生自己找到的一些识字方法,然后插入北师大附小教师关于识字方法的讲解视频,对课堂学生汇总的方法进行了补充。课上拓展资源的筛选应该最为慎重。一节课仅有40分钟,教师所要补充的资源势必要占据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要对补充资源的价值有所衡量。它是否对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有所帮助;它是否具有针对性,并且避免在别的学段重复出现;它是否符合本班学生学情,起到了对教材的补充作用。王红艳老师在本课选择了“泉”字的字理识字资源。通过观看“泉”字的演变过程,学生了解到“泉”是由山中之水演变而来,山水衔接之处就是“泉眼”,这也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的解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依托国家教育平台,改变上课方式

“双师课堂”是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九大应用场景”之一。它可以利用平台中“我的授课”播放优质课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触控屏”里面的画板、计时器、下移屏幕等功能可以辅助线下的讲解与演示。学校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发挥团队教研力量,开发平台功能,形成“双师课堂”实施策略,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

1.辅助设置情境,生成体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教学情境,可以营造出具有形象性、生活性、问题性的动态环境氛围,可以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感受、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巧妙地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来辅助教学情境的设置,能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创设一种美、智、趣的教学情境。

舒爽老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纸的发明》一课时,利用平台中的“虚拟漫游科技场馆”,带领学生参观了“数字科技馆”中的“中国手工造纸的技艺”展览。这个展览由“中国科技馆”承办,平台虚拟现实,VR全景以360°全视角展出了我国手工造纸的工艺知识、科技内涵、传承过程和创新成果。学生虽然身处教室参观展览,但仿佛置身场馆之中,感受着中华民族璀璨、悠久的文化带给他们的震撼,所看所想已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学校教师也在平台中找到了“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国载人航天互动科普展”,学生对科普展兴趣浓厚,参观过后意犹未尽。虽然这两个展览远在郑州和北京,但信息技术使学生跨越千里,完成了一次研学之旅。

2.线下比对线上,唤醒认知需要

学生在“竞赛制”教学中能够发挥主体作用,形成强烈的内部动机。这种强烈的自我成就感和获胜心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认知需要的根本动力。“双师课堂”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线下对比线上,形成竞赛式教学。

学校魏晶老师在教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设计了一个竞赛环节。与平台课例中的学生一同比一比看谁的识字方法更多、更有效。学生一想到能跟北京的小朋友比一比、赛一赛,劲头十足。魏老师设置的竞赛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线上线下的学习方法结合在一起,也起到了互相补充的作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参照同步学习,促进成果完善

在使用平台资源时,还可以引导自己班的学生和视频中来自全国其他地方的学生形成同步学习的合作关系,取长补短,完善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时,王春娇老师设计了“对照共学”这一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双师课堂”的优势,指导本班学生与清华附小学生对照学习。在初读课文、识字教学时引导学生对标平台中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对照平台检查自学成果,总结学习方法。在平台资源与希沃白板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经历了“自学———对照———检验”的学习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具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效果显著。

4.指导自学方法,形成学习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双师课堂”不仅要在课上使用好资源,还要引导学生使用好资源,教会学生利用好网络资源的策略及方法,形成自主、自能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语文课《文具的家》时,查芳老师在识字环节加入了一个自能学习板块,先对学生介绍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及如何使用平台来辅助自学的方法,再指导学生如何结合本课的知识在平台上进行自学,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让学生在强大技能的基础上,将技术运用于学习状态中。

5.跨越学科学习,提升专业解读

新课标强化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不仅基于学科,还要主动跨界,要求老师具备跨学科整合的视野和思维,有融合更多学科和技能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双师课堂”利用平台跨学科整合教学资源,有利于补充教师知识储备的不足,对所涉及的学科有更加专业的讲解和指导,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可以为学生开展真实的学习活动赋能。

语文是工具学科,在课堂上经常会涉及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会涉及农业种植知识;《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会涉及航空航天知识;《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会涉及生物知识等。虽然我们期望小学教师努力成为“全科型”教师,融会贯通各学科的知识体系,但一人的所学毕竟有限,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有些知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具备的。国家智慧平台上有许多专业人士的视频课例,可以根据课堂需求选取,针对某个知识点给学生带来更加专业的讲解。

三、依托国家教育平台,开展课外学习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还设有体育、美育、勞动教育、课后服务等课程资源,这说明平台的使用并不局限于课上,还可以在课后服务特色课程的开发、课上链接课下的拓展延伸、学生的个性化辅导等方面形成助力。

1.开发特色课程,丰富服务内容

升级后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原有的课程教学资源,并新增加了家庭教育、课后服务等资源,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双减”。学校课后服务的“润趣配方课程”在多元智能理念下按需下药,教师和学生双向匹配,既是教师的特长又是学生的个性需求,不仅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助力,更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助力。为了尊重学生的需求,满足家长的期待,学校刷新了“配方课程”五大领域,整合六重维度的整体设计和布局。每位教师充分利用智慧平台资源,将自己承担的课程配方从单科配方拓展为双科配方,或是多科配方,保证学校拥有更多的课程门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助力课下延伸,拓展学习资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既要依托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更要让教材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知识的载体。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量要达到145万字,仅靠学习语文书中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在课上要运用教材上的课例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课下再利用平台上丰富的资源进行拓展延伸。当然,面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这个庞大的资源库,教师首先要根据语文书中的单元主题和课堂教学的语用点对平台资源进行筛选,然后再推荐给学生。

3.支持个性辅导,培养自能学习

在长期的使用中,学校教师又挖掘了平台更多的功能,比如利用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课下指导。首先对家长进行平台的使用培训,然后分层次把优质课例推送给学生,结合班级虚拟教室将学习成果及时进行交流反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利用平台进行多次学习,实现个性化辅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曾说过:“我不能带孩子周游世界,但是我可以把全世界带到教室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不断地升级和完善,充分合理地利用平台资源不但惠及广大教师,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见识到更多丰富的教学实例,领略到更多优秀教师的风采,从而更加快速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7.

[2] 翟东晓.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路径[J].天津教育,2023(24).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