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综合训练营(高中内容第9轮)

2023-12-29 00:00:00
现代阅读 2023年18期

特约名师

梁开喜 在《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报刊上发表教研论文九十余篇,主持《基于单元学习任务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研究》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

0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沈从文

七月的夜。华山寨山半腰天王庙中已打了起更鼓,沿乌鸡河水边捕鱼的人,携箩背刀,各人持火把,满河布了罾罶①。

各处听到说话声音,大人小孩全有。热闹中见着沉静,大家还听到各人手上火把的爆裂。仿佛人人皆想从热闹中把时间缩短,一切皆齐备妥帖,只等候那子时放药了。

今年负了责任,在上游沉船放药的是吴家弟兄两个。吴家本为小族,因为族小,为生存竞争,子弟皆强梁如虎如豹。大族甘家则出好女人,多富翁,族中读书识字者比持刀弄棒者多。两族在极远一个时期中在极小事情上结下了冤仇,争斗不止,民间传说甚嚣尘上。

近日因为地方进步,一切野蛮习气已荡然无存,虽有时仍不免有一二人藉械斗为由,聚众抢掠牛羊,然虚诈有余而勇敢不足,完全与过去习俗两样了。

甘姓住河左,吴姓住河右,近来如河中毒鱼一类事情,皆两族合作,族中当事人先将欢喜寻事的分子加以约束,不许生事,所以人各身边佩刀,刀的用处却只是撩取水中大鱼,不想到作其他用途了。那吴姓弟兄为孪生,模样如一人,身边各佩有宝刀一口。这宝刀本来是家传神物,当父亲落气,在给这弟兄此刀时,同时嘱咐了话一句,说:这应当流那曾经流过你祖父血的甘姓第七派属于朝字辈仇人的血。说了这话父亲即死去。后来弟兄各处一访问,这朝字辈甘姓族人已无一存在,只闻有一女儿也早已在一次大水时为水冲去,这仇无从去报,刀也终于用来每年砍鱼或打猎时砍野猪这类事上去了。

今夜间,他们把船撑到了应当沉船的地方,天还刚断黑不久。地方是荒滩,相传在这地方过去两百年以前,甘吴两姓族人曾在此河岸各聚了五百余彪壮汉子大战过一次,这一战的结果是两方同归于尽,无一男子生还。地方因为有这样的故事,所以没有人家住,但又因为来去小船必经,在数十年前就有了一座庙,有了庙则撑夜船过此地的人不至于心虚了。庙在岸旁山顶,住了一个老和尚,因为山也荒凉,到庙中去烧香的人似乎也很少了。

这弟兄俩把船撑到了滩脚,看看天空,时间还早。

哥哥说:“莫忙,时间还早得很,我们去玩吧。”

“好。我们去玩,把船绳用石头压好。”

两人跳上河边干滩。哥哥向山上方向走去,弟弟也跟到后面来了。月亮的光照到滩上,大石的一面为月光所不及,如躲有鬼魔。水虫在月光下各处飞动,振翅发微声,从头上飞过时,俨然如虫背上皆骑有小仙女。鼻中常常嗅着无端而来的一种香气,远处滩水声音则正像母亲闭目唱安慰儿子睡眠的歌。大地正在睡眠,人在此时也全如梦中。

“哥哥,你小心蛇。”这弟弟说着,自己把腰间一把刀拉出鞘了。

“汉子怕蛇吗?”哥哥这样说着,仍然堂堂朝前走。

上了高岸,望到在月光中的船。那船在粼粼波光中轻轻摇摆,如极懂事,若无系绳,似乎自动也会在水中游戏。哥哥想起了旧事。

“这里死了我们族中五百汉子。他们也死了五百。”

说到这话,哥哥把刀也哗地拔出鞘了,顺手砍路旁的小树,作响,树枝砍断了不少,那弟弟也照到这样作去。哥哥一面挥刀一面说道:“爹爹过去时说的那话你记不记到?我们的刀是为仇人的血而锋利的。只要我有一天遇到这仇人,我想这把刀就会喝这人的血。不过我听人说,朝字辈烟火实在已绝了,我们的仇是报不成了。这刀真委屈了,如今是这样用处,只有砍水中的鱼、山上的猪。”

他们向山顶去,到了山庙门前。静悄悄的庙门前,山神土地小石屋中还有一盏微光如豆的灯火。月光洒了一地,一方石板宽坪还有石桌石椅可供人坐。和尚似乎毫无知觉,木鱼声朗朗起自庙里,那弟弟不愿意拍门。

“哥,不要吵闹了别人。”

这样说着,自己就坐到那石凳上去,而且把刀也放在石桌上了。他同时顺眼望到一些草花,似经人不久采来散乱地丢到那里。弟弟诧异了,因为他以为这绝对不是庙中和尚做的事。这年青人好事多心,把花拈起给他哥哥看。

“哥哥,我猜详它为女人所遗,或许是甘姓族中顶美貌的女人,我将拿回去。”

“只有小孩才做这种事,你年青,要拿去就拿去好了,但可不要为这苦恼,一个聪明人是常常自己使自己不愉快的。”

“莫非和尚藏……”

说这样话的弟弟,自己忽然忍住了,因为木鱼声转急,像念经到末一章了。那哥哥,在坪中大月光下舞刀,作刺劈种种优美姿势,他的心,只在刀风中来去,进退矫健不凡,这汉子可说是吴姓族最纯洁的男子了。至于弟弟呢,他把那已经半憔悴了掷到石桌上的山桂野菊拾起,藏到麂皮抱肚中,这人有诗人气分,身体不及阿哥强,故于事情多遐想而少成就,他这时只全不负责地想象这是一个女子所遗的花朵。照乌鸡河华山寨风俗,则女人遗花被陌生男子拾起,这男子即可进一步与女人要好唱歌,把女人的心得到。这年青汉子还不明白女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因为凡是女人,声音颜色形体皆趋于柔软,一种好奇的欲望使他对女人有一种狂热,如今又用这花为依据,将女人的偶像安置在心上了。

这孩子平时就爱吹笛唱歌,这时来到山顶上,明月清风使自己情绪缥缈,最开始不让哥哥拍打山门,恐惊吵了和尚的功课,到这时,却情不自已,轻轻地把山歌唱起来了。

……

当这两个弟兄起身与和尚告辞时,还定下了后一回约。两个年青人一前一后地下了山,不一会儿就到了近河的高岸了。

月色如银,一切都显得美丽和平。风景因夜静而转凄清,这时天上正降着薄露。那弟弟轻轻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他们下了高岸降到干滩上,故意从此一大石上跃过彼一大石,不久就到了船边。

远处什么地方听到鸡叫了,弟兄两个慢慢把船摇到河中去,准备沉船放炮。过一会,候在下游的人就听到炮声了,本来是火把已经熄了的,于是全重新点燃了,沿河数里皆火把照耀,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时间是正三更,姊妹星刚刚出现。过了一小时左右,吴家弟兄已在乌鸡河下游深可及膝的水中,挥刀斫取鱼类了。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在月光下挥刀撩砍水面为药所醉的水蛇,似乎也报了大仇。那弟弟则一心想到旁的事情,篓中无一成绩。

关于报仇,关于女人恋爱,都不是今夜的事,今夜是“渔”。当夜是真有许多幸运的人,到天明以前,就得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的事。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

下过药的乌鸡河,直到第二天,还有小孩子在浅滩上捡拾鱼虾。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过节划龙船。

(摘自花城出版社《沈从文文集》,有删改)

【注】①罾罶(zēng liǔ),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深夜乌鸡河水边人声嘈杂、火把爆裂,生动地描绘出了湘西夏夜捕鱼的盛景,热闹中见着沉静,沉静中又透着神秘。

B.“草蛇灰线”是小说常见结构技法,文中特意点出甘姓“只闻有一女儿”“为水冲去”,使后文的庙前草花及弟弟的爱情遐想变得有迹可循。

C.吴氏兄弟乘船到上游放药,触发了他们对吴姓、甘姓两族血海深仇的记忆;溯流而上,其实也是追忆逝去的岁月,追忆两族人的恩恩怨怨。

D.小说多次写兄弟俩夏夜沉船时的环境,和鲁迅《祝福》中4次描绘鲁镇飞雪一样,给全文抹上了浓烈的悲剧色彩,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2.汪曾祺曾说沈从文先生是写景的“圣手”,请具体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3处景物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心理。

3.有人认为,该小说所写的渔事既有过去族间械斗的痕迹,又有平和的特色,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末3段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沈从文笔下特有的“平和之美”。

0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汉武帝元朔元年秋,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斩首虏数千人。五年,匈奴右贤王数侵扰朔方,天子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俱出右北平:凡十余万人,击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远,不能至,饮酒醉。卫青等兵出塞六七百里,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焉。

初,平阳县霍仲孺给事平阳侯家,与青姊生霍去病。去病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击匈奴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天子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余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藉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封去病为冠军侯。”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击匈奴。历五王国,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余里,杀折兰王,斩卢侯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获首虏八千九百余级,收休屠王祭天金人。诏益封去病二千户。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贵,不省士。大将军为人仁,喜士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两人志操如此。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焉

B.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焉

C.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焉

D.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朔,汉武帝的年号,下文“元狩”说明汉武帝更改了年号,这一做法被称为“改元”。

B.给事,既可作动词,意为供职、服务,也可指官名“给事中”的省称。这里是指前者。

C.冠军,文中指霍去病的军功为全军之冠,今泛指体育、艺术表演等竞技比赛中的第一名。

D.治第,即营造宅第,“第”在这里指封建贵族的住宅,与“及第”中的“第”意思相同。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右贤王多次侵扰汉朝朔方郡,汉武帝派兵分别从高阙、朔方、右北平出击,总共十几万人,合力攻击匈奴。

B.匈奴右贤王错误地估计形势,又喝醉了酒,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卫青等突袭包围,这次交战使匈奴损失惨重。

C.霍去病是卫青姐姐的儿子,擅长骑射,不止一次跟随卫青出击匈奴。汉武帝肯定了他的战功,封他为“冠军侯”。

D.霍去病虽年少有为、寡言稳重、有勇气、敢担当,但骄傲自负,汉武帝想请人教他学习古代兵法,却被他拒绝了。

7.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

(2)大将军为人仁,喜士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

8.请根据以上选文,简要概括卫青和霍去病两人的异同。

试题解析

1.D项“给全文抹上了浓烈的悲剧色彩,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错。“浓烈”有过度解读之嫌,“悲剧主题”则失之于简单和唯一。《渔》中夏夜沉船时的环境描写,既是写实的,又富有浪漫情味和传奇色彩;既是古老习俗的背景,又是人物活动的场景;既营造了一种蛮荒的氛围,又给人以无限的美的遐想。因此,小说的主题并不是悲剧性的,或者说,就其整体倾向来看,并不是悲剧性的。它也不是主要表现复仇,而是着意表现复仇的念头在时间之流中的慢慢消散以至于无可追寻。

参考答案:D

2.文中画线的3处景物描写都与月光有关。尽管作者惜墨如金,只是略加点缀,但我们还是能够读出它在烘托和隐喻人物心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文中,月光下的景物是从晦暗与暧昧慢慢变得澄净而明朗的,这与兄弟二人内心的变化是完全对应的,换句话说,人物的心理变化正是通过月光得到了曲折而巧妙的表现。该题在作答时,应结合情节发展具体分析,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如“月色如银,一切都显得美丽和平”,是兄弟俩与和尚辞别之后的景物描写,尽管小说对兄弟俩与和尚说了些什么、和尚对他们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了简化,但从兄弟俩与和尚“还定下了后一回约”及“故意从此一大石上跃过彼一大石”等行为来看,他们与和尚的相见肯定是愉快的,他们在庙中的经历肯定是让他们的精神得到了升华的。

参考答案:①第一处写大石后“如躲有鬼魔”,阴森可怖,表现出兄弟内心深处受到历史仇杀影响的压抑与沉重。②第二处写月光朗照,庙门前清净寂寥,折射出兄弟内心深处无仇可报的空茫落寞。③最后一处写“月色如银”,澄澈而圣洁,暗示了兄弟二人内心深处放下仇恨后的释然与平和。

3.该题与任何开放性的主观题一样,学生应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具体而深入地分析,在字里行间找到“平和”之美的依据。兄弟俩的个性迥乎不同,哥哥能否放下仇恨,弟弟的诗人气质及那束“憔悴的花”能否找到安放之所,所有这些,既是小说的张力所在,又是读者掩卷回味之处。小说所要传达出的“平和”之美不是简单而直接的,而是复杂而深婉的。

参考答案:①“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似乎也报了大仇”体现了过去族间械斗血腥残酷的痕迹。②“就得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的事”“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过节划龙船”表现了喜庆祥和的特点。③“似乎”虚写了过去族间的械斗,“像”实写了现在渔事的热闹景象,虚实相映,凸显了追慕和平的主题。

4.断句是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传统方式,也是检测学生文言素养的有效途径。复习备考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系统接受并掌握根据相关标志来断句的方法,如对话标志、名词标志、虚词标志、结构标志、修辞标志等等,所有这些,是依据,更是技巧。

2023年4套高考全国卷的文言文断句题均要求考生从多个断句点中选择3个正确的,力避单纯利用排除、猜测等技巧简单作答的可能,得分不仅是0分和3分,而有0分、1分、2分、3分这4个等级,相当于将传统的单选题变为了多选题,在学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差异得以更科学区分的同时,其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更真实的反馈。这样的调整与变化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应对断句题,最重要的是对内容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卫青)俘获右贤王下属的小王十多人,男女部众一万五千多人,牲畜近百万头。于是卫青率军回朝。到达边塞,汉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领都属卫青统领。很显然,这段话主要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卫青的战果,二是汉武帝对卫青的肯定与倚重。卫青的战果是从俘获的“裨王”“众男女”和“畜”的数量来概括的,“人”与“畜”之间必须断开,否则,便与前面的“众男女”形成重复统计。汉武帝对卫青的肯定与倚重表现为打破常规地在军中封拜,故此,“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中间不应断开。

参考答案:B

5.D项中的“治第”即建造大宅子,因而有“宅第”的说法,但“治第”中的“第”与“及第”中的“第”意思完全不同。“及第”的意思是选中,特指古代科举考试考中,我们也可以从它的反义词“落第”对其意思作出大致的推断。

参考答案:D

6.D项“汉武帝想请人教他学习古代兵法”错,原文的表述是“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请人教他”曲解了文意。

参考答案:D

7.本题第(1)题,翻译的重点是“夜”和“独与壮骑数百驰”的句式,这里的“夜”是时间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在夜里”或“乘着夜色”;文言文中数量词修饰或限制名词,往往后置,“独与壮骑数百驰”亦即“独与数百壮骑驰”,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将数量词提到名词前面来。第(2)题翻译的重点是“喜士”和“自媚于上”句式,该句对卫青的评价是与霍去病相比照的,这里的“喜士”应译为“尊重士兵”,“自媚于上”属状语后置,“媚”本义为“讨好”“巴结”,根据语境,这里应译为“喜爱”。

参考答案:(1)右贤王很吃惊,乘夜逃走,只带数百名强壮的骑兵冲出包围,向北逃去。(2)大将军卫青为人仁义善良,尊重士兵,谦虚退让,以温和柔顺博得汉武帝的喜爱。

8.该题的关键是“概括”,而“概括”的关键是要言不烦。其不同点集中体现在他们对待士兵的不同态度上,对此,文本结尾处对两人作了比较和评价。相同点则相对复杂一点,必须整体观照,可以立足于全文重点叙写的内容,从战功以及汉武帝的态度两个方面作出梳理和整合。

参考答案:①同:两人都骁勇善战,为抗击匈奴立下了战功,受到汉武帝的器重。②异:年少显贵的霍去病不讲求爱惜士兵,卫青则谦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