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速递
当今,“网生代”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文字失语”现象。什么是“文字失语”?简而言之,就是难以把心中所想用文字语言准确表达出来。在豆瓣网小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里,很多受“文字失语”困扰的网友表示: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过于依赖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不是你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你。(来源:《中国青年报》文章《谈文字失语症,别让垃圾短视频废了可思化》,有改动)
思辨角度A 互联网时代语言表达困境
网络热梗的泛滥、网络语言过多侵占文字表达,是失语症产生的直接原因。在这个“造梗时代”,网络流行语、段子、表情包等模因,被海量网友模仿、传播,产生一系列变体,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极高的卷入度。身为个体的我们容易被网络语言裹挟,语言表达极易跟风,从而失去自身的语言逻辑。“文字失语症”的出现,正是互联网时代衍生出的结果。过度地使用网络流行语,只会让我们逐渐失去对文字表达的思考创造能力。(来源:《传媒评论》文章《文字失语症:互联网时代语言表达困境分析与对策》,有改动)
适用话题:文字失语、网络语言、语言匮乏
思辨角度B“文字失语者”的自救
“文字失语者”该如何自救?文字输出能力存在短板的背后,多半是文字“存货”匮乏,可以通过有意识的积累和高质量的阅读去改变。如在日常表达中跳出互联网的一亩三分地,诵读历史长河洗涤过的经典书籍中的名篇佳句,找回自己的语言审美;随时随地记录所感所悟,多写多说,在现实生活中多表达,从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转变为勇敢的表达者。让我们积极对抗“文字失语”,找回语言的美学价值和表达自我的意义。(来源:央视网文章《“文字失语”,杀死你的表达力》,有改动)
适用话题:文化传播、阅读积累、文化传承、语言审美
真题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当下,一边是网络新词频频诞生,另一边是人们时常感到缺少合适的话语来表达所思所想。豆瓣网“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经常出现网友关于语言表达的提问,例如“怎么形容这种青春和夕阳结合的感觉”“怎么形容学校里大片的马鞭草开了”“如何表达大学毕业了对学生时代的不舍”“如何形容刚看完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之后心里的惆怅感”……对于这个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片段速写
1法国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曾说:“说话人并非在用言语表达某种即成的思想,而是在实现它。”言语和文字是需要人为思考和创造的,过度使用网络新词,会失去对文字表达的思考创造能力。在网络新词如洪流般侵蚀我们的语言思维时,我们应坚持独立思考,少做网络新词的搬运工,多做语言的创造者。向语言文字本质性美学掘进,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多彩的世界,让自己不再“失语”。
2沉浮于信息汪洋中,我们可以窥见当下网络新词如昙花一现。反观走过悠悠千载的经典文字,在历史的考验下汇聚成广阔深厚的大海,它们背后蕴含着博大的思想。我们只能把网络新词当成口语表达的部分工具而非全部,更不能让文字在表达中如网络语言般简单直白而丧失美感。在面对“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的提问时,我们不应以偏概全地将网络新词的过度使用当成“文字失语”的本质原因,归根究底,缺乏深度阅读与独立思考所导致的知识体系架构残缺与个人语言的美学能力丧失才是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