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琳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高中语文教师
湖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多次指导学生在作文比赛中获奖,所带班级超30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曾获长沙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教育宣言:一辈子学做教师。
本期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再次叩响浩瀚宇宙的大门,载荷专家桂海潮第一次逐梦飞天,他说:“我特别想把这次任务当成一次发现之旅,有太空这么美丽的观景平台,那么好的角度可以看看地球的山川、海洋,看看星空。我也期待能够在这样壮美的环境当中放飞自己的思绪,畅想任何可以想象的东西。”
苏轼在石钟山发现了钟鼓不绝的真相,郁达夫回到故都发现了北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钟扬只身前往青藏高原发现了珍贵的特有植物……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享受自己的“发现之旅”。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紧扣时事热点,提出“发现之旅”的中心话题,并且关联教材,提醒学生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发现之旅”,如《石钟山记》《故都的秋》《“探界者”钟扬》,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关注社会,学会关联,学会发散,深入思考。
就此题而言,在审题时,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
1.紧扣材料内容进行论述
材料内容是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载荷专家桂海潮的一句话。首位中国空间站载荷专家桂海潮的逐梦飞天,是中国航天的重要任务,也是前所未有的新奇挑战。在我们设想他或许怀着忐忑、激动、担忧的心情迎接这个艰难的任务时,他却把这次航行当成一次“发现之旅”。为什么是发现之旅呢?因为在太空有绝佳的角度俯瞰地球,可以看到地球上看不到的美景,还可以放飞思绪、畅想无限。桂海潮的心境不可谓不辽阔,格局不可谓不高远。而我们的写作必须以材料为中心和出发点。
2.立足材料进行引申联想
普通人终其一生都很难登上太空,但是我们可以学习桂海潮的“发现”智慧。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经常步履匆匆、疲于奔命、负重前行,忘记了发现,辜负了美景,也缺少了收获。其实人生中处处是发现,任务指令也给了我们提示:苏轼夜游石钟山是一种发现,郁达夫重温故都的秋是一种发现,钟扬只身探界是一种发现……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发现”、珍惜“发现”、享受“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发现之旅”呢?这应该成为这篇文章的亮点。
3.阐发作者独到的思考
材料中已经把“发现之旅”当作主题词提出来了,如果不深入挖掘,仅仅写成记叙文,如“记一次发现之旅”,内容就会比较单薄,缺少张力。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在主题词“发现之旅”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独创的、有智慧的、有启发性的观点,比如,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如:“发现之旅”背后体现了桂海潮的什么心态?为什么这种“发现”的智慧很可贵?人生中有哪些“发现之旅”?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每一次“发现之旅”?怎样把生活中那些并不容易的任务和体验变成“发现之旅”……
精写片段
当我们学会发现,就能更好地与世界产生丰富的互动。钟鼓不绝原是微波入焉,北国之秋本清静悲凉,青藏高原更是种子遍地。而恰恰是这微波,成就了一个豁达明察的苏东坡;恰恰是这清静之秋,造就出一个多情明达的郁达夫;恰恰是这种子,凸显出一个探界者钟扬。发现的意义或许是人们对真理的不懈追寻,又或许是希望用自己的生命去造福他人的愿望。用发现点亮世界的人生,注定是一种更加丰满和充盈的人生。
点评:细致地阐释题目中提到的几个例子,紧扣材料的内涵进行阐释,提出具有个性化、启发性的观点——发现让人生更加丰满和充盈。
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未知的旅途。有人志存高远,险中求胜,踏上一条少有人走的道路,实现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有人心怀坦途,稳中求进,按部就班在平凡的生命中成就不平凡。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让疟疾无法肆虐;袁隆平发现并培育杂交高产水稻,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生命价值的衡量不应该仅仅依照它的长度,更应该看到它的深度和厚度。发现只是一个起点,发现自己的道路,发现自己的价值,不断突破自己,这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
点评:把人生比作旅途,提出发现的意义是能够为生命增加深度和厚度,我们应该发现“发现”的价值,实现个人的突破,紧扣材料内涵,进行意义阐释。
失误作文
用发现点亮世界
◎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高三年级K2002班 孙雅歆
为什么月亮总是跟着我走?河里为什么没有鲸和鲨鱼?孩子们奇奇怪怪的问题总会让大人们摸不着头脑。孩子们无尽的好奇心像一根火把,驱使他们去探索和观察,在不断地发现中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①
在这个复杂且多变的世界中,我们知道的或许并不比孩子们多多少。许多人穷尽一生也没能想明白世界运转的奥义。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凭个人的力量很难有大的突破和进展。我们要感谢前辈们的付出,他们不断探索和发现这个世界,一代一代地累积,让今天的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能力和际遇更清楚地眺望这个世界。前辈的发现的光照亮了各个角落,驱散了愚昧的黑暗,让我们得以站在理性的光辉中自在地遨游。我们站在浪潮中,又怎能不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用发现点亮世界呢?②
载荷专家桂海潮第一次逐梦飞天,他说:“我特别想把这次任务当成一次发现之旅,有太空这么美丽的观景平台,那么好的角度可以看看地球的山川、海洋,看看星空。”登上太空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种别样的际遇,在这别样的经历中航天员会收获一种独特的视角,这让他们能站在更高的台阶,对这个世界形成更加丰富、深刻的见解。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除了登天我们就不能收获这样的发现。当前人把自己的发现用文字记录,通过阅读,我们就得以了解到他们的发现,从而能够在思考中拥有相似的生命体验,点亮我们世界的某一个角落。③
人的生命是一段连续的过程。不断发现让我们不断拥有新的成长,在不同的时段我们对待同样的事物可能会拥有不一样的理解。郁达夫回到故都,心境的不同让他发现了北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史铁生年纪轻轻患病瘫痪后发现地坛公园别样的一面;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些都说明不断发现的过程让我们不断成长,面对同样的事物可以形成多样的感受。这种感受让我看到我一步步成长的路,也让我更加享受“发现的旅程”。④
用发现点亮世界,弘扬的是科学、理性的价值观。当我点亮的地方越多,我就越能够看到更多光照不到的地方,更觉自己学识的浅陋,尤其是与前人探索出的成果相比,更觉要用一生来探索世界,用发现点亮世界。⑤
升格建议
文章立意基本契合材料所给的中心话题,但是对材料具体内容的分析不够细致,对材料内涵的把握不是非常准确。在阐述观点的时候,侧重于“发现”而没有强调“发现之旅”,“旅”的内涵也较少阐述。文章最终得44分,是一篇典型的二类文。若在论述的时候紧扣材料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阐述,文章会更好。
升格作文
用发现点亮世界
◎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高三年级K2002班 孙雅歆
暮夜乘小舟历险境至深潭绝壁,苏子发现了石钟山钟鼓不绝的真相;战乱阴霾中四处流离奔波的郁达夫再过故都,孤身凄境中发现了北国之秋独特的“清”“静”和“悲凉”;从教30余年援藏16年追梦“种子”的钟扬,无数次只身深入藏北高原、藏南谷地甚至无人区,发现了珍贵特有的植物及其种子;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再次叩响浩瀚宇宙的大门,从偏远山村到广袤宇宙的飞天英雄桂海潮,终登太空观景平台开启瑰丽发现之旅……这世界总有人不惧艰难翻越最高的山、蹚过最深的渊、熬过长夜的孤单,去探索和发现常人难以发现的瑰丽风景,丰富他们自己的人生,并为我们点亮一个全新的世界。①
世界复杂,许多人竭尽一生都没能明晓这个世界是怎样运转的,但总有百折不挠的科学家和行业精英们在蒙昧与混沌中从摩擦生电开始寻找光来的方向,他们发现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他们找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他们发明了印刷术和蒸汽机,他们用金属羽翼模仿鸟的翅膀扶摇直上九重云霄,用铸铁“蛟龙”载人潜水器深潜万米深海……今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每一步认知、发现与创造都要感激前辈们的贡献,是他们用生命去探索和发现,一代一代积累,让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科学系统地观察、探索和改造这个世界。我们也应积极投身于未知的发现,接住前辈的接力棒,一起用发现点亮未知的蒙昧与黑暗,让科学理性之光照满各个角落。②
人生的发现之旅,其实就是不断破旧立新、跳出自己视野和思维之“井”,努力站在更高的台阶眺望这个世界的过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途中的每一次新的探索和发现都将重新构筑这个世界的面貌。历史上,有人曾天真地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烧死了支持日心说的“异端分子”,我们曾以为牛顿力学就是世界运动规律的全部,直到发现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随着我们不断深入探索,发现许多曾经信以为真的东西正在一点一点地分崩离析,这个过程注定是痛苦的。但是,产妇唯有经历痛苦的分娩才能生出新的生命,凤凰不经过火的淬炼怎能涅槃重生?唯有不断发现才能破除根深蒂固的“旧”和壁垒森严的“井”,重新构建对世界的认知,将科学理性的光播撒在神州大地上,让生命拥有更加深沉和厚重的力量。③
梦想有长短,“我”有大小。或许我们没有郁达夫的才思和际遇,也没有桂海潮的能力与梦想……但平凡如你我,亦是这世间不一样的烟火,一样可以在长夜孤寂中蓄积自己的能量,在我们来且仅来一遭的世界里展开我们的探秘与发现之旅,用我们的“发现”绽放自己、点亮世界!④
升格简评
经过修改后的文章做到了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结构上,从材料出发,进行引申联想,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内容上,增加了一些有启发性的观点,如“人生的发现之旅,其实就是不断破旧立新、跳出自己视野和思维之井”,论证更加深入,修改了事例论证,使论证更加充分。总体而言,修改后的文章在观点、结构、表达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可得54分,成功升格为一类文。
学生佳作
涉发现之旅,踏人生征程
◎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高三年级K2117班 陈一诺
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载着来自小镇的载荷专家桂海潮飞往无垠宇宙,他怀着对太空的向往踏上探索之旅。在某次采访中,他说:“我特别想把这一次任务当作一次发现之旅。”登上宇宙飞船,桂海潮就拥有了踏上发现之旅的门票。①
在古汉语中,“发”意为“掀开,揭露”,“现”意为“显露”。“发现”,就是掀开掩盖在真相上的那块布。自古以来,人类都是通过发现与发明不断进步的——原始人发现火种而得以生存;夏朝人发现金属可以制造锋利的工具;东汉蔡伦发现植物纤维原料而改进纸张制造工艺,使书籍普及;西方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万物静默,但在蓄意的沉默之中也出现过新的开端。人类从远古的蒙昧走来,依靠自己的双眼双手去发现与创造,才一步步从原始走到今天。②
“旅”,即旅途。发现之旅,是无穷无尽的,是坎坷曲折的。我们在发现的道路上且观且行,不断挖掘途中的“发现”,这场旅途就充满了惊喜和收获。面对发现,我们要有病人的忍耐,也要有康复者的自信。江西鄱阳湖畔的石钟山,名称出处不详,引得历代文人浮想联翩。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尝试解释,却从未亲自踏足;唐代的李渤亲自探访石钟山,写下了自己的见解;而苏轼不轻信前人猜想,也不盲从于所谓的证据,夜泊山谷,最终发现了石钟山钟鼓不绝的真相。发现好似深藏于森林中的蝴蝶,只有亲自前往森林,专心致志觅迹寻踪,探本溯源,才能拨开它的伪装,求得真实。别说天空就是尽头,因为月球之上,已经有了人类脚印。③
但每个人的发现之旅并不相同,“在世间,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和皎洁”。在发现的过程中,我们放飞思绪,畅想任何可能,创造独属于自己的发现之旅。钟扬只身前往世界屋脊发现珍稀植物,是一种发现;郁达夫重回故都,发现北国之秋的含蓄悲凉,以秋景见秋心,又何尝不是一种发现?在旅途中,速度与远近并非是最重要的,享受沿途发现的美丽风景是艺术,也是一种心境。要学会发现天,发现地,发现自己。④
“像树木似的成熟,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有没有夏天来到,夏天终归是会来的。”发现之旅中的困难永无止境,但因此发现也永无止境。在独属于自己的发现之旅中,我们享受日深,感激日笃,对人生的信仰也会更为深沉,就算没有机会亲手揭开覆在真相上的那块布,也不失为一段难忘的旅途。⑤
综合评分
【模拟评分】内容18分+表达18分+发展20分= 56分。
【评分依据】本文紧扣“发现之旅”的概念内涵展开讨论,既充分结合材料,又充分联系了教材及社会生活。内容上中心明确,引申恰当;结构上思路清晰,层层递进;语言表达上严谨细腻,文采飞扬。整体给人以思想美、语言美、结构美的综合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