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创新精神,持续增强其职业发展能力,本文通过深度剖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及作用,详细阐述了高校音乐教育使用奥尔夫教学方式的可行性思路,确保高校能在系统化教学体系中,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高校;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4-0-03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校音乐教育多半会以教师演示的方式指导学生反复训练,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死板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未结合学生需求及发展需求,同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专业技能。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全方位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音乐教师可结合实际需要积极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及方法,创建系统化音乐教学体系,从而通过深度分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的可行度,力求在音乐教育中取得重大突破。
一、简析奥尔夫音乐教学内涵及作用
(一)内涵
所谓奥尔夫教学法,就是集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人本主义音乐理念,通过节奏控制来协调音乐、语言及动作,由德国音乐巨匠——卡尔·奥尔夫创造出来的新型教学模式。他主张培养学生内在的音乐情感而非单纯地讲解音乐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在教学内容方面遵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选择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音乐作品,确保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音乐。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健全的人格,赋予学生创新意识并提高其音乐创作能力等。全过程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及个性化辅导策略,其卓越的教学成效及良好的应用价值,在音乐教育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在被无数人借鉴及引用的同时,亦值得我们深度研究并系统性地予以实践。
(二)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因为该类教学方法已经告别了传统示范+重复训练的被动学习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此,曾经枯燥无味的学习体验及抗拒音乐等负面心理已经不复存在,这对提高音乐学习兴趣及长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十分有利。奥尔夫音乐教学要求教师遵从学生的成长规律,精准把握其思想认知及音乐接受能力等,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及方法,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系统化音乐教学方案,从而在根本上契合学生的天性,让其在充分获取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主动参与各类音乐活动探索新知。
奥尔夫音乐教学遵循人本特性,强调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恰到好处地渗透一些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如情感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等),使音乐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从而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领悟音乐学习中的成长价值,致力于学好音乐。由于音乐知识技能相对比较抽象,引入语言、文学以及舞蹈等方面内容,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又能确保学生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点燃自身对音乐的学习激情,高效拓展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有利于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快速适应音乐创作与表演等方面工作。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充分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多样性及教学流程的复杂性,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奥尔夫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各类音乐教学情境,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全程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除了培养学生音乐学习能力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助力学生发展音乐艺术生涯。毕竟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及对现有音乐作品的训练,无法通过特定情境高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可通过相应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并在学习过程中持续积累更多审美体验,学会即兴创作,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艺术风格。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十分契合高校的人才培养需求,能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德育,使学生能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有效地践行高校立德树人理念及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应有的价值。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原本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主要包括综合性、原本性以及创造性等,其中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的核心,他强调音乐并非单纯的乐曲,而是紧密结合语言文化、舞蹈动作于一体且人们必须参与的音乐活动。音乐形态相对比较抽象,为切实提高学生对音乐方面的认知,确保学生能精准把握元素性音乐,从而更好地接受音乐知识。比如,音乐教师可通过趣味十足的语言,引导学生根据简单的音乐节奏启迪学生充分掌握其中的韵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如在学生掌握基础韵律之后,可要求他们学习复杂音符等)。让学生根据大自然的声音(如流水声、鸟叫声等)启迪学生把握音乐的本真,自主进行嗓音旋律的学习,力求从单音逐层过渡到符合要求的调性音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在原本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选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融入人本思想,把学生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安排富有人文精神及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音乐教学活动。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创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管理体系,从而使先进理念深植人心,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音乐教育。奥尔夫主张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全过程渗透每个教学环节,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使其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音乐感知力、表达力,并逐步形成自强自立的人格修养。而这也十分满足当前国内课程思政理念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教学创新来增强高校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在追求政治认同的同时,全方位增强自身法治意识,致力于成为优秀的新时代青年。
(二)创造性与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倡导学生能够在践行音乐理论的同时,插上想象力的翅膀,通过自主创作音乐逐步强化自身的音乐创作能力,以确保自身能够精准表达个人情感体验。所谓音乐创造性就是人们常说的即兴发挥,音乐教师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教学情境,即可充分引导学生在创作中捕捉灵感,做到用音乐诠释自己的内心世界。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创作能力引导学生检查自身对音乐理论知识及训练方法等的实际应用效果。比如,音乐教师可在学生掌握四种基本声势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音色、节奏以及音乐意境特征等来自主创编相应的动作,然后通过相关音乐来开展即兴伴奏活动,使学生的创新与表达等方面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实现对所学音乐知识的灵活运用[1]。
音乐并非以独立封闭的艺术形式存在,而是密切关联其他艺术形式及文化内涵。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多种学科的深度融合(如游戏、舞蹈、戏剧等),确保各类文化艺术能够融会贯通,从而打破传统教学之间的壁垒,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舞蹈、绘画等方面的文学修养及艺术造诣。比如,音乐教师可给学生一段歌词,要求学生用音乐节奏将其体现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敏感性,并充分训练其情感表达能力。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的诸多优势,能综合体现学生的内涵及品位,道德与修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基于音乐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奥尔夫教学主题模块
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通过引入更多其他领域知识,开展综合型音乐教学活动,虽能更好地辅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但也可能会因为教学内容太过复杂,不利于学生精准把握学习重点,极易滋生教学内容主次不够分明等问题。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教学模块,明确课程目标(如让学生掌握哪些音乐知识及某一环节的训练效果等),分清音乐教学内容的主次,让学生能充分了解到自己能在本节课学到什么,学会什么。比如,在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等理论性知识时,可结合民间歌曲历史及类别与特征等,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如吃苦耐劳、民族奉献精神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2]。
可以通过说唱音乐历史、音乐类别等主题模块,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课时,厘清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流程,使课程模块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且方法详尽,力求音乐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与此同时,音乐技术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畅通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实行线上线下答疑解惑等教学模式,从而随时随地地指导学生紧跟教师的脚步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避免主次不分、内容混乱等问题影响教学时效。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特性,整合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合理优化音乐课程模块,以立德树人为原则,聚焦舞蹈以及绘画等多学科内容,使之成为主次分明的系统化音乐教学管理体系,充分彰显音乐课程内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及职业发展需求等,合理选择属于自己的学习内容,力求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音乐学习,取得不同层次的进步。
在此期间,音乐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性格、年龄以及认知能力等,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并及时优化音乐教学内容及训练流程。比如,在开展与“舞蹈音乐史”相关的教学活动时,可利用现代教具展示本节课的教育目标,并通过视频或音频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时代的舞蹈特征及相关舞蹈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舞蹈图片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该类舞蹈的风格特色及审美观念等,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主编排舞蹈,使其9c921d1c586b658506ec285dadd3af2d初步掌握舞蹈技巧,并结合所学的音乐知识,引导学生根据音乐韵律掌握舞蹈节奏,在参与相关舞姿形态表演活动的同时,以最直观的方式温故知新。只有精准把握奥尔夫综合处理多样化音乐教学理念等基本要领,才能真正发挥高水平的音乐教学实效[3]。
(二)合理引入语言与体态在音乐教学中的训练方式
高校音乐教师需从全局的角度看待整体音乐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熏陶,并将各项音乐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能力,力求快速达成高校人才培育目标。对于音乐教学来说,语言及体态训练在整体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师应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视域,在语言文化教学过程中强调音乐方面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在各类语言训练活动中,充分感知并接受音乐,切实提高自身音乐表达能力。比如,乐曲在演唱过程中强调字正腔圆,学生也应通过必要的朗读训练来提高这方面能力。毕竟语气节奏及语调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音乐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朗诵歌词来把握其中的情感,进而根据音乐节奏进行相关的歌唱训练。所谓体态法就是指导学生通过自身肢体动作来进行音乐表达,如以拍掌、跺脚等方式进行节奏训练,或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使学生能充分融入音乐情境并顺利完成音乐实训。该类方法既能普及单个音乐知识点,也能统领整个音乐课程教学模块,从而使音乐教学活动规范化进行[4]。
可以多开展一些即兴教学活动,让每一个音乐知识点都能渗透其中,结合音乐课程内容及育人目标,合理增设创造性教学流程活动。比如,在进行节奏实训时,音乐教师可指导学生以拍手(腿)等方式体验音乐节奏,或通过相应的肢体动作来完成特定的音乐旋律,切实指导学生在践行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利用所学的表演技巧进行简单节奏的创作,可以通过某种旋律或歌词内容来表达某种特定情境下的个人情感(如节日宴会应设置欢快的旋律等),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展示自身应有的音乐素养,使其能恰如其分地体验学习中的成就感。
四、结束语
任何一种教育都没有固定的方法,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所以音乐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全方位整合音乐教学资源,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充分挖掘音乐教学内容中的艺术内涵及德育因子,全过程秉承立德树人之理念,从而落实因材施教之学风。结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开启模块化教学模式,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及特征,深挖其应有的参考价值。引入语言与体态等多元化的音乐实训教学模式,使德育与音乐教学能够深度融合,力求在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事业长效稳定发展的同时,为现代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音乐专业人才,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拥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从而为顺利步入职场赋能。
参考文献:
[1]苏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2(05):103-105.
[2]朱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21(15):204-205.
[3]陈小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作家天地,2021(13):63-64.
[4]邓玉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2):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