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研究

2023-12-29 00:00:00李悦
艺术大观 2023年4期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我国的教育中,其一个重要的组成就是学前教育。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需要采用新的教育方式以及理念,提高教师美术素养的能力非常重要。2010年12月1日,全国委员会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工作教育电视会议,说明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和保障措施等。良好的学前教育能使亿万儿童健康成长,而且可以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栋梁。在发展学生美术素养方面,其一个主要的途径就是美术教育,针对学生学前教育这个板块来说,其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在美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学前专业的美术教育需要更加科学规范地教育指导,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就业相结合的艺术教育模式。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美术素养;学前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4-0-03

在学前教育中,美术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美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它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近年来,学前教育不断发展,学生对于绘画以及审美的需求,不能仅停留在描和看这个层面,为了满足现在学前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为了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健全以及改革学前美术教育。所谓美术素养,就是学生对于有关美术课程学习之后,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能力,该能力涵盖两个方面:一是美术方面的感知和思维,二是这方面的表达和设计以及评价等。所以,学校对于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素养要特别重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学生应该更多的去学习美术知识,这样为以后从事教育岗位夯实了基础。

一、美术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学前教育方面,美术类课程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同时对人文以及美术方面的素养进行培养。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美术类课程进行研究,这个是对幼儿教师教育质量进行把控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对幼儿教师尤其是专业化及高素质的队伍进行了构建。在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健全音体美并将其落实的状况下,将美术教育直接推向最前沿。但是进行美术教育的根本是对学生的审美观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目前在新教学大纲中列得特别清晰:“情感由美术教学而陶冶这项功能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对学生审美情趣可深入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对于我们美术教育者来说,对素质教育未来的发展进行各个方面的探索,同时按照美术教育的特点,还需和学生心理进行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不单是技能方面的训练,同时还是对文化板块的学习。对美术进行学习和感悟以及理解,需要一种相对广泛的文化情境,基于此对于美术的精髓进行挖掘,美术学好后,对学生观察力的训练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动手及想象力等方面,均有很大的益处。学生不但要学习美术基础知识以及技能,而且也要学会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如何更好地在未来幼儿教育活动中进行融入,将其独特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关于学前教育,一些院校所开设的专业美术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板块:素描绘画、色彩以及儿童简笔画直接构成的绘画等,然而却没有关注学习内容尤其是中外美术作品鉴赏等方面,通过开展美术欣赏课,可巩固学生所了解的美术知识,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可以激发及拓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对于部分优秀美术作品,主要是对艺术家的情感进行讲解,学生鉴赏时能被这些作品感染,进而具备审美的情感,同时还能激发更大的创作欲望[1]。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与创新思维

不论哪一件艺术作品,都包含了创作者丰富的情感,如果作品没有投入感情,那么其艺术性就会受到局限。罗丹作为一位著名的艺术家,其在创作的时候所呈现出的状态和之前都不一样,而且这种状态会持续到完成雕刻为止。其对石头进行雕刻倒不如说是对自己进行雕刻,所以对于每件雕刻作品来说,都完全体现出了创作者的心路历程,在石头中直接赋予自己的情感。对于美术作品来说,其将作者的情感都蕴含其中,都体现出了创作者的心路历程,而且也都体现出了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对美术进行鉴赏或是创作,均表述出了创作者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在表达情感时,可将自己的审美全部彰显出来。在美术实践教学中,可以直接融入学生作画的情景,进而在创作中体现出其内心的情感,在提高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还可拓展其思维,进而提升其创作质量[2]。

创造性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精神还有创造力。在校期间,学生学习美术,不仅是对最基本的操作技能进行掌握,还要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对美术进行评价以及审视,这个也为自己以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夯实了基础。

三、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地方美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汇聚了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艺术创作,也是对各族人民本真以及质朴的审美观的一种反映。在教学中,应定期举办地方美术讲座,展示优秀的地方美术作品,这样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让学生对各民族文化有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在美术课中,注重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来拼贴和编织以及雕刻等,这样学生在对家乡的物产资源认识的基础上,还会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审美素养。除此以外,如果有条件,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下,去参观美术馆或者参加一些美术活动等,让学生对地方民间艺术有一个深刻的体验。

欣赏的过程就是提高美术素养的一个过程。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以及人格等,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引导,可以使学生身心舒展,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鼓励,让其从各个角度来感受并欣赏作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讲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全班同学积极的辩论促使其内在美得到升华。学生在短期内并不能形成美术素养,对美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专业如果是学前教育,那么需要进行持续的实践,实践后方可进一步提升其美术创作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生活中的很多素材,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观察力,进而将其创作灵感进一步激发出来。在美术课堂上,教师需要组织更加多元的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以及审美能力[3]。

对于美术教学来说,需要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还要将其直接记录下来,其评价内容不能以最终作品为标准。其次,教师评价需要多维度地进行。不但要对学生的美术技能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学生的实践和学习能力以及美术素养等进行评价。其所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多种,如师生互评、学生自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同时,不但要进行结果性评价,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也要更为重视。美术素养通过创设情境后将实践进一步强化,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内涵,使其审美判断能力得到提高,进而走向一种对艺术文化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一项重要技能就是绘画技能,离开了绘画技能就无从谈起美术素养。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教师对其进行绘画技能教学的时候,需要和学前教育的特点进行结合,进而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安排。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其是相对特殊的,对教育者的综合技能方面的要求还是相对比较高的[4]。

美术是一门蕴含美学素质教育的综合性学科,对学生动手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是非常有利的。很多学生把美术当作是用于欣赏的课程,忽略了学习这门课程能够给自己成长带来的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在对他们进行绘画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美术学科本身的教育价值,改变学生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学习状态。教师要把启发学生思考作为训练他们绘画技能的基本思路,让学生能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准确掌握运用各项技巧的思维能力。通过对美术课本图片以及文字语言的讲解,学生会更好地领悟美术作品,并要求他们模仿图片中的色彩绘画,使用铅笔、水彩笔、画纸等工具,完成一幅完整的美术作品。对于线性素描来说,尤其是简笔画式的,其相对易学且简单,同时还能将学生的兴趣直接提高,这个和幼儿身心特点是非常契合的,对幼儿理解力的提升以及幼儿学习兴趣的强化方面都是特别有利的,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可进行色彩应用训练。由于色彩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性,可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4]。

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主要集中在帮助他们认识美术作品、提高他们个人构思和绘制美术作品的能力等方面。学生在理解这些训练内容时,和他们在实践中完成训练内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美术教学环节。

五、开展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交流

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美术素养是应该具备的,其中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积极参加美术作品展览交流大会。对于美术作品尤其是优秀的美术作品,其欣赏价值都很高,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学校可组织美术作品展览交流大会,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其进行学习和交流。与此同时,学校需要为学生配备专业的教师,进而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让其感受优秀作品,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美术作品中直接融入。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需要从以下两个板块入手,一个是创作技能,另一个是情感熏陶。对其讲解时,对于各个学生提出的意见教师都要尊重,在交流学习中,学生就是主体,对学生提出的全部问题都要有耐心,对其进行一一回答,同时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指导。

对于美术作品来说,需要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成果,学生完成作品后,就会向大家进行展示,进而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实际上,每一幅作品都是学生辛苦创作的,大多只得到教师一个人的欣赏,对学生的内心要求很难进行满足。对美术作业进行分享和交流,这样在提升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并拉近同学间的关系。因此,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教师提供交流的空间以及时间,让其进行思想以及情感的交流。

詹姆斯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说:“对肯定的渴望是人最本质的需求。”“即使是没有完成的作品,我也希望学生把它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取长补短。让我们认可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展示他们,让艺术的花朵越开越娇艳”[5]。

六、结束语

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当从知识的讲述与美术技能和方法的培训,以及从情感和价值观等这几个维度开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美术素养以及高尚审美情操的完善。

美术属于一种情感艺术,学生的专业如果是学前教育,可提升其美术素养,以及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师行业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对艺术和社会关系及艺术本质进行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门捷.浅析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课程的重要性[J].科技展望,2014(09):18.

[2]刘沛芬.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157-158.

[3]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4]邵统平.美术(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王任梅.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