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完善人文景观的塑造,成为各地区增强景观特色的主要方式。许多空间景观设计人员针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时,为实现农业强和农村美等发展目标,会将现代设计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相互结合,深刻发挥文化效益,传承发扬传统中华文化,展现特色风土人情,推进乡村经济、文化全面振兴。本文主要对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中的设计表达进行探究,希望空间景观设计人员能够合理利用公共艺术,增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性,让我国乡村成为现代强国标杆及中国的底色,通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强我国综合发展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公共艺术;乡村;空间;景观;设计表达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4-00-03
我国许多乡村在现代社会中加强建设时,会出现建设盲目跟风的现象,严重忽略本土乡村文化与村民的相关诉求,因此,会使乡村建设出现城市化问题,不仅不会展现乡村景观特色,还无法加强传承传统文化,出现均质化和同质化现象。对此,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利用当代公共艺术加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这样不仅可以让我国乡村在全球化大格局中形成独有画卷,还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完成,通过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加快我国乡村现代化建设,提升我国乡村整体建设水平,以此来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让我国在全球化大格局中脱颖而出[1]。
一、我国乡村公共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
当前,许多乡村在加强建设的过程中都会融入适当的公共艺术,这样不仅可以完善建设,还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既可以形成良好的乡村文化,又可以满足村民在现代社会背景中的实际诉求。但是,有些乡村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中进行乡村建设时并不会形成自身的独具特色,而是选择照搬城市建设发展模式,通过模仿的形式对建设进行完善。在该情形下,许多乡村公共艺术的定位和使用并不准确,导致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方向迷失,严重影响乡村发展进程,影响乡村振兴步伐,受乡村公共艺术设计与设置的混乱无序的影响,会严重破坏乡村公共艺术的健康发展,让我国在全球化格局中处于发展劣势,并处于发展的停滞状态。针对我国乡村公共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的现状,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人员还需要在现代社会背景中对公共艺术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整体提升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水平,这样才能提高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效果,让乡村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增强规划性,增强生态保护性,既可以减少均质化和同质化的现象,又可以使我国乡村公共艺术得到健康发展,减少对我国综合发展国力的影响[2]。
除此之外,我国乡村公共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存在众多问题的原因也包括村民参与度比较低,近年来,我国乡村中许多中青年人群逐渐流入城市,导致乡村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人口年龄呈现老龄化现象,这些年龄比较大的群众在促进乡村发展中并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甚至还会受顽固思想的影响使乡村公共空间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会对乡村公共空间设计与使用造成一定干扰。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经济的发展过程速度也逐渐加快,众多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会将更多精力置于经济管理方面,并不愿意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对乡村公共空间发展并不关注,导致乡村公共空间的资源利用率存在较多问题,不仅会使各项资源利用得不合理,还会使大量资源遭受浪费。当然,在该环境的影响下,即便有些村民注重乡村公共空间发展,当地村委会或者相关管控人员也不会重视村民自身的意愿和诉求,这样不仅会影响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成效,还会阻碍乡村振兴步伐。对于该项问题,我国也需要积极调整乡村整体发展思想,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转变村民的生活思想,转变乡村管控人员的管理思想,这样便可以增强群众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和完善的意识,可以让群众在良好的乡村环境中健康生活,让群众在良好的乡村环境中体验风土人情,体会其中的文化价值,逐渐出现村民之间和谐互助的场景,真正实现乡村发展战略目标[3]。
二、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中的设计表达措施
当代公共艺术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蕴含着比较新颖的新时代社会因素,若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人员能够合理运用公共艺术,可以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因素相互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设计内容得到丰富,还可以使正确的设计内容得以被加强利用,让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得更为完善和标准,让实际设计内容与乡村实际发展趋势一致,以此满足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让设计成果展现其价值,展现其意义。
(一)对乡村元素进行多样化呈现
我国大部分乡村元素具有淳朴的特点,比如屋顶的青砖瓦片,在传统房屋建造过程中,瓦片是比较常见的屋顶材料,群众会利用拱形或者平形以及半个圆筒形状的瓦片对屋顶进行层层叠加,以此来抗风挡雨,成为传统建筑中重要的部分。随着时代的变革,我国乡村在完善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摒弃青砖瓦片,致使该特色逐渐消失。乡村公共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以多样化的形式对乡村元素进行不同呈现,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融入现代化元素,这样既可以增强设计成果的观赏性,还能提高设计成果的文化融合性。例如,以传统屋顶材料瓦片为例,设计人员可以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特点,将多彩的瓦片进行利用,传统屋顶瓦片的颜色比较单一,并不能满足现代农村群众的建设所需,不能够使瓦片颜色得到丰富,使瓦片形状得到丰富,那么便不能满足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诉求,如果将其创新后作为重要的装饰物品可以提高农村建筑的观赏性。另外,设计人员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时,也可以告知群众不同颜色的瓦片代表的寓意和风格,让群众对其进行自主选择,尊重群众在选择过程中的建议,利用公共艺术设计反映乡村社会生活,让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内容体现群众勤劳朴实的生活痕迹,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和展现,突出空间设计中丰富的乡村特色和地域元素,这样既可以增强设计内容的文化价值,还可以提高设计内容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能够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展现公共艺术设计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运用的意义[4]。
(二)对植物景观加强设计和利用
大部分乡村房屋周围的公共空间是比较充足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人员除了可以将公共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加强利用,还可以将这些充足的空间加强利用,在这些充足的空间中配置多种花草植物,这样不仅可以形成宜人的植物景观,还可以满足乡村群众在日常居住过程中的实际诉求,以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让群众在居住的过程中增强舒适性。例如,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在增强设计效果的过程中于群众庭院中散植果树,这些果树不仅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还能为群众提供日常餐需,应用性较强。另外,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人员也可以在群众房屋侧面种植吸光类的落叶乔木,这些类型的植物在夏季可以避阳光,供群众乘凉,在冬季可以抵御寒风,也可以展现其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当然,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人员也可以在群众住宅旁小路设计适宜的植物,如小乔木或者灌木丛,这些植物由于高度较低,所以并不会遮挡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视线,也不会影响乡村房屋在日常中的通风性,且存活性较强,绿化性较强,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加强利用,既可以增强乡村绿化性,又可以缓解乡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视觉疲劳,增强群众在生活中的舒适性[5]。
(三)注重对乡村文旅及产业的发展
为了快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在注重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同时,也需要将乡村规划成结构优美和生态宜居的住区,这样既可以完善乡村建设,又可以构建文明和谐的乡村环境,让乡村街区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让公共艺术融入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展现更多积极的影响和特殊的意义。例如,我国大部分乡村都有生态环境作为基底,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该特点作为本土特色文化,作为推进发展的根基,这样便可以在产业规划中将乡村文旅发展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文旅发展不仅可以带动乡村产业进步,还能增强乡村服务业,借助融合发展力量,能够使乡村达到全面增效的效果,能够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能够为乡村建设增添绿化面积。另外,众多乡村在实际发展中拥有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人员也可以利用充足的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氛围浓郁的乡村景观,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还可以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乡村景观观赏中,增强群众的体验感。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自身力量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将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和分类,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加强与周边旅游景点的合作,以此规划乡村观光旅游路线。在加强规划的过程中也需要全时段设计娱乐活动,对多种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进行展现,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传统文化资源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利用,还可以与现代文旅需求相互对接,以便实现乡村发展战略的目标。当然,加强乡村文旅及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也可以打造乡村夜间经济,这样不仅可以体现乡村文化,还可以体现乡村美食,打造乡村文化品牌,让乡村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资深的文旅LOGO,这样不仅可以体现乡村特色文化,还能使乡村特产和不同的发展内容得到传承和弘扬,满足服务业新消费发展需求[6]。
(四)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加强优化
虽然村民是村庄生活的主体,但是受许多村民传统思想的影响,使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并无独特的特点,致使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对此,我国需要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加强优化,安排专业性较强的设计人员,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性的传承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转变村民的传统思想,还能促进村民集合群众力量,让乡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展现乡村的生机和活力,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更多的助力。另外,若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加强优化,还可以提高村民日常生活的质量,为群众构建和谐融洽的乡村环境。例如,乡村可以通过广播或者上门宣传的方式转变村民的思想,村委会和相关乡村管控人员可以利用不同的活动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加强优化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争取让更多群众都能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让每一位村民都能以主人翁的身份为加强公共空间设计献策,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到每一位村民对实际建设提出的建议,还使村民的想法得到尊重,让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更加公平公正,满足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诉求,进一步增强村民的交往意识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传承使命感,让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融入得更加深入,让乡村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既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又可以融入全新的现代文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社会全面振兴目标,增强我国综合发展国力,让我国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大格局背景下拥有更多发展新优势,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7]。
三、结束语
我国乡村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发展特色,而每个地区的乡村发展特色和个性都是不同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人员开展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每个地区的乡村发展特色和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注重乡村振兴战略,让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应用得更为精准和全面,借助当代公共艺术的力量增强地域乡村文化及信息上的有效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凸显我国乡村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自信,而且还拓展乡村在实际建设和完善过程中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可以让乡村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变得更美,氛围变得更加融洽,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整体建设和发展,让乡村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交流目标。
参考文献:
[1]熊瑶,朱彤,翟婷婷,朱永亭.江南地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活力提升研究[J].装饰,2022(07):124-126.
[2]陈琳.基于环境可供性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优化研究——以朱桥村为例[J].现代园艺,2022,45(09):109-112.
[3]郑军,章明辉.文化驱动下的杭州良渚新城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路径探讨[J].规划师,2021,37(18):59-64.
[4]戴荣强.静安区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景观提升工程的实践[J].上海建设科技,2022(03):135-138.
[5]曹姣姣.社区营造理念下西安苍松机械厂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景观优化策略[J].建筑与文化,2019(02):151-152.
[6]芮万培.地域文化视角下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J].绿色科技,2018(07):46-47.
[7]王大凯.地铁车站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08):2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