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绘画中的意韵体验与情感传达

2023-12-29 00:00:00赵佳慧
艺术大观 2023年4期

摘 要:绘画艺术不是物象表面简单的描绘,而是要观察物象的表面,通过创作者的艺术加工与思维活动,将自己的真实情感与生活感悟融入画作中,以赋予画作生命力,成为集美感与情感交互为一体的绘画佳作。因此,本文基于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进行“意”与“韵”的内涵分析,提出了水彩画中“水、彩、笔”运用中的意韵体验,并就情感传达进行了绘画艺术创作、传统绘画、水彩绘画的论述,给出了线与色彩情感传达的运用方式,以促进意韵体验与情感传达在水彩绘画中的交融,使水彩画意韵与情感并存,提升画作的品质。

关键词:水彩绘画;意韵体验;情感传达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4-00-03

水彩画有着自身独特的韵味,以水为介质调和透明颜料,充分利用水的透明性、流动性与水文化形成画面的水色与水韵。而透明颜料的应用,使画面更加纯净、通透,制造出画面的彩韵。在水彩画绘画中,不仅需要创作者描绘物象的表面,还需传递出自身内在的真实情感,统一神、形、韵,增强画面的水色韵味。由于水彩画是外来画种,在传入我国后中国画家进行了本土化、民族化的改进,以中国传统绘画的角度,进行意韵体验与情感传达的论述,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特征的水彩绘画作品。

一、水彩绘画中的意韵体验

(一)意和韵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的内涵

1.“意”渲染出意境之美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是指意境或境界,绘画作品意境直观反映创作者的绘画水平。“意”的概念在唐代就已经运用到绘画作品评价中,通过“意”渲染出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意境之美,如恬静自然、雄伟壮阔、虚幻缥缈、孤寂冷清、淳朴自然、华美壮丽等,均是对绘画作品的意境评价,表达出绘画作品蕴含的深意,展示着创作者的审美、理想、追求、精神、抱负等。绘画的内容主要有人物、山水、花卉、禽、鸟、走兽、虫、鱼等,并且注重“书画同体”,借助绘画内容及诗词渲染出不同的情感意境,引发观赏者的思考,体验揣摩画作所要表达的内涵,受到意境的感染,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与画作中感性内容相关,融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意识、情感、思想,以及生活经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同时结合当时审美标准,通过创作者的思维活动与绘画行为,创作出符合创作者与欣赏者审美要求的绘画作品。

2.“韵”创造出艺术韵味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韵”是指笔墨情韵、韵律、韵味,欣赏者主要看气韵,“气”为神之所在,“韵”为笔墨情韵,气韵有客观、主观、形象、毛里之说,具有典型的东方特色,创造出画作浓厚的艺术韵味,诚如古语说“在意在象,在韵不在巧”,阐述了“韵”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美学准则地位。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是意象表现,不是简单的物象临摹,而是超越现实、解读万物,通过事物本质看内在,运用人的情感去感知世界,创作者融合自己的主观意识认识及外界物象,增强画作的艺术韵味,着重强调情韵,渲染出高远、深厚的意境,提升画作格调。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说:“凡书画当观韵”,其鉴画以韵字为先,以及中国第一个绘画理论家南北朝的谢赫,在其著作的《古画名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理论,“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气韵排在了首位。古代的文人学者对于绘画的气韵有着崇高的追求,在绘画艺术中表现物象的生命,体现出创作者绘画的高深境界[1]。因此,绘画中“韵”的表现难度大,对于创作者思想感情的传达、艺术形象的塑造要求极高,需要笔精墨妙、苦心经营,运用一切艺术手段赋予画作物象生命力和感染力。

(二)水彩绘画中“水、彩、笔”的意韵体验

1.意韵体验之水

水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并且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一席之地。水是万物之源,滋养世间万物,同时也孕育了华夏文明,形成了东方独特的水文化,在哲学思想中水有不同的形态,如孔子的“知者乐水”“夫水者,启子比德焉”,老子的“上善若水”,以水为喻体形象地传达哲理、抒发感情、表达思想。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基于水文化,借助水的纯净、流动、柔软、透明等特性,赋予画作感情意境与内在的神气和艺术韵味。西方水彩画是以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水分的把控是绘画的重点,着重强调的是表现技法。在水彩绘画水的把控中,中国画家受到中国传统水文化的影响颇深,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性和理性认知,形成了中国画家独有的绘画风格与把控心得。水彩画中创作者对水的把控与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画作的意蕴体验,水彩画是将一层一层透明的颜色多层覆盖,使颜色的透明性与水的透明与流动特性相互结合,构建画面通透的视觉感,明澈的画面效果,呈现出自然天成、畅快淋漓的意韵。水彩画利用水的流动性,创造出画面的生命力,是水彩画的灵魂所在,通过对水彩画的欣赏,可以感知创作者把控水的能力与艺术水平。但水在空气环境下会自然蒸发,水分的多少、纸张的选用都会影响绘画效果,水是水彩画绘画的主要原材料,利用水的不同特性,通过作画技巧、特殊技法、构图方式等的运用,制造出清透、灵动、自然的意趣,呈现出水彩画的意境、内涵与情感。

2.意韵体验之彩

色彩是绘画的基本元素,呈现物象的形态,直接决定着画面的视觉效果。在绘画中色彩需要通过精心的搭配与布局,同时注入创作者的情感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综合考虑审美者的需求,使画面更具意韵,以形成色彩对视觉的冲击力。水彩画的特点是水与彩在绘画中的结合运用,充分利用了水的特性,并融入了水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表现力略逊于油画,气韵不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但其以彩造型、以水为魂,以色彩的张力营造视觉上的刺激[2]。色彩的巧妙运用,形成感官刺激,带给人审美体验,直接作用于情感,带给欣赏者不一样的意韵体验。水彩画用水调和红、黄、蓝三原色,形成万千色彩,同时做好画面的冷暖、色相、纯度对比,巧用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等,完成色彩冷暖和色彩互补色的布局,平衡画面色彩,塑造画面主体,制造画面效果,呈现韵味魅力,形成对欣赏者视觉的刺激及情感的交互。

3.意韵体验之笔

笔是绘画工具,用笔调和水与颜料,并采用绘画技法将水和颜料覆盖到画纸上,完成水彩画通透画面的创作。创作者运用长短、急缓、粗细变化的笔触,进行画面意韵的表达完成创作。水彩画的画笔类型有水彩笔、排刷、毛笔等,笔头材质有尼龙毛、牛耳毛、猪鬃、小马毛等,专用的画笔形状有圆头、平头等,可选择的画笔种类非常多。画笔是创作者的武器,运用画笔进行水韵和彩韵的表达,创作者通过思维活动,灵活运用画笔在画纸上尽情挥洒,创作出自己满意的水彩画作品。中国画家在画笔的选择上侧重于毛笔,毛笔是水墨画常用的绘画工具,与水彩画的结合,实现中西绘画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表达形式。毛笔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中国画家对毛笔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在水彩画中采用毛笔的用笔技巧,并借助手腕用力的把控,以尖锋、中锋、藏锋、露锋、顺锋、逆锋、折锋、带锋等笔法,完成韵律节奏的控制,准确地表达出画面的情感意境。在画面布局中,将中国传统书法的章法与水彩画画面平面空间结合,基于“书画同体”传统绘画理论,实现西方水彩画本土化的艺术再创造,形成带有东方特色的笔触水迹韵味。

二、水彩绘画中的情感传达

(一)绘画中的情感传达

1.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是借助绘画语言,将创作者的情感活动、思维活动注入画面中,使绘画作品可以传达情感,促使作品与观赏者之间情感交流,也就是说绘画是真实情感再加工与再创作的过程,最终呈现出创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创作者在绘画过程中的心境、情感、思想,直接影响画作的情感,而创作者的心境与情感受到自身所处时代、文化环境,以及自身的性格、人生经历、生活现状、学识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使画作情感有着不同程度的表达,情感越强烈,画作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就越大[3]。创作者的情感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其接触到的人与经历的事情,以及面对的生活现状与社会现实,均会影响其艺术创作的情感传达。由于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需在群体中生活,所以每个民族有着不同的思想与民族性,再加上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也不尽相同,带有创作者自身的民族性及社会背景的时代性。

2.传统绘画

绘画情感表达与创作者情感思想相关,水彩画作为西方画种,在传入我国后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较大,使水彩画在情感传达上带有本土民族的特性及时代特性。在水彩画情感传达中需立足于传统绘画及本民族文化,并将传统绘画中的意韵融入西方的水彩画中。以中国传统人物画为例,情感传达遵循的是“似与不似之间”理论,强调的是以形写神,西方注重于写实,照片式传达情感。中国传统人物画使用笔墨描绘人物的轮廓,运用色彩晕染人物体貌,表现出人物的身份、个性特征,借此传递创作者的情感。以《唐宫仕女图》为例,人物是唐代贵族妇女,展示出唐代仕女的端庄华丽与雍容典雅,其中的《挥扇仕女图》,以红色为主,同时使用了青、灰、紫等,运用衣纹线条勾画出仕女的体态,没有刻意表现人物之间的差别,仕女均是头挽高髻、细目圆面,冷暖色调相互映衬,仕女长裙曳地、衣饰华丽、皮肤细嫩,时代感强烈,着重表现出人物的出身阶层与身份。但是举止慵倦,传递出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贫瘠的唐朝贵妇生活现实。在传统的绘画中对色彩进行了人物类型化呈现,如黑色正直、无私,白色奸诈,红色忠勇等,以及“神”在传统人物绘画中,也作为情感传递的载体,将对人物的观察转化为绘画形象,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不注重人物本身表面的绘画,从精、气、神角度内化人物,借助画面传递出人物的情感,达到人物绘画精神合一的境界。

3.水彩绘画

水彩画是水与色彩的完美结合,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创作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画笔,在画纸上随意、自由挥洒,将创作者当下的心境、情感直接呈现在画面上,形成自然洒脱的意趣。情感是所有绘画类型的核心,是画作美感的本源,创作者在绘画过程中,用情感去感知事物,用对生活的热爱及理想追求,将自己当时的情感注入作品中,展示出物象的本质,情感自然融入画作,向观赏者传递出浓烈的情感,以感染、震撼观赏者[4]。比如,在水彩绘画过程中,创作者不再以物象表面描摹为重,而是对物象进行内化,融入自己的观点、看法及情感,注重物象内在的描述与勾勒,赋予绘画对象生命力与情感,使其成为情感的载体及有生命力的事物,而非僵硬、毫无声息的物体,使观赏者可感受到鲜活的事物形象。

(二)水彩绘画中“线、色彩”的情感传达

1.情感传达之线

线是绘画主要的造型手段,具有构建画面美感、韵律等作用,创作者使用画笔,运用曲线画出柔和的线条,使用直线增加轮廓的硬朗感,采用粗细线条制造画面层次,以及应用单线与复线增加画面表现力等,创作者灵活组合运用丰富多样的线条以传达出画作的情感。在传统的中国绘画中,线条的运用极为讲究,如著名的十八描,分为游丝描类、柳叶描类、减笔描类三大类。在传统人物画中使用这些线条技法及色彩,进行人物形态、精神气质、轮廓的塑造[5],运用线条的绘画语言完成人物造型,以深化作品的情感意境,这是得益于中国绘画中的水文化,以水为介质使线条更加灵动,呈现出动感、速度的韵律之美。在水彩画情感传达中,集合了线条、水和色彩,与中国传统绘画在线条的运用上有着共同点,也是着重突显画面的韵律之美。如在水彩画线条造型过程中,结合运用中国水墨画点和线的笔墨情韵,线条流畅跳跃,制造空间层次形成韵律感,或者融入创作者本身的绘画格调,增强水彩画的意境、意趣,呈现出水彩画透明、流畅、欢快等效果,完全释放出水彩绘画的艺术优势。

2.情感传达之色彩

色彩是绘画造型、传递真情实感的重要元素,绘画作品如果缺少色彩,则将失去观赏价值,也无法形成对观赏者的视觉冲击。比如,梵高非常善于运用色彩去表达情感,借助色彩传递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生活体验,增加了作品的生命力。在其代表作《向日葵》中,将向日葵的情感进行提炼与内化,转化为热情、奔放的情感色彩,使用绚丽的黄色色系描绘出灿若花开的向日葵,表达其对生命的热爱。在现实生活中,赋予色彩不同的情感含义,红色表达着爱,黑色代表着死亡,橙色代表喜悦或快乐等。水彩画中色彩万千,组合运用不同的色彩直接表达情感,以提高画作的品质。比如,采用强烈的对比颜色,形成视觉的冲击力,直击观赏者的内心;采用暖色调,再运用线条进行画面意趣的营造,传递出欢快、轻松、愉悦的情感。色彩运用对于水彩画的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既要强烈也要统一,保持色彩的平衡与良好的构成感,是准确有效传递水彩画情感的关键。

三、结束语

水彩绘画来源于西方国家,拥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创作者运用水、色彩、线条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营造画面的意韵,以展示出水彩画的意境、韵味之美。在中国传统绘画的背景下,水彩绘画中水韵与彩韵的结合,意韵与情感的交融,需要创作者用心去感悟、用情去感知,在绘画过程中增强意韵体验,积极传达心境与情感,以创造出独具特色、富含韵律与意趣之美的水彩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夏权.当代中国写实水彩绘画创作观念与表现语言特征研究[J].美与时代(下),2022(07):88-90.

[2]文静,王巍.当代中国水彩绘画题材语言的地域文化思考[J].艺术研究,2022(03):21-23.

[3]文静,王巍.情感因素在水彩绘画中的作用及表现形式[J].艺术研究,2022(02):24-26.

[4]孙妍,徐文生.水彩独特性在中国当代工业题材绘画创作中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22):28-29.

[5]郭世杰,刘明.基于自然主义视角下的水彩艺术思考[J].美术大观,2021(03):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