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音乐民族化创作发展过程研究

2023-12-29 00:00:00徐畅
艺术大观 2023年4期

摘 要:手风琴是一种既能独奏又能伴奏的键盘乐器,是一项发源于西方国家的演奏工具,其本身的音色优美,声音宏大,变化丰富,在音乐演奏方面有较多的优势,因此,在各国民间音乐和歌舞当中广泛流行,获得了人们的高度喜爱和支持。而在手风琴传播到中国这一阶段当中,如何实现国外文化的有效应用并推动中国音乐的发展,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当前我国音乐行业从业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手风琴艺术民族化,展现中国民族音乐艺术风格,提高艺术演奏魅力和水平,本文将结合手风琴音乐民族化发展要点进行探究,分析手风琴民族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并对未来民族化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从而推动我国手风琴作品民族创新建设,体现该乐器优势的同时,展现我国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内涵。

关键词:手风琴;民族化;创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4-00-03

自手风琴进入我国发展以及历经十几年,不仅为我们留下许多深刻印象,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手风琴演奏家的出现,为进一步推动该乐器的民俗化发展,创作出更多兼具民族特点的音乐作品,我国音乐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演奏者分别就手风琴民族乐曲进行研究,形成了一段宏大的音乐民族化发展历史,然而,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电声乐器在音乐领域的受关注度逐渐提升,手风琴也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为进一步推动手风琴民族化发展,体现我国民族特有的音乐内涵,必须研究手风琴音乐民族化发展特点,结合乐曲内容分析民族化发展的优势,探究未来音乐发展的前景,找寻推动手风琴音乐民族化发展的路径,为丰富民族音乐内涵,提高手风琴演奏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手风琴乐器概述

手风琴是一件西方乐器,既能够独立演奏,也能够进行伴奏,既能够演奏单声部音乐,也可以演奏多声部的乐曲,具有如钢琴一般丰富和声的特点,同时其本身声音宏大,音色变化丰富,通过手指与风箱的巧妙结合,能够演奏出不同风格的乐曲。

在演奏过程中上,相对于大型音乐设备,其操作更加简单,体积小巧,更易携带,而通过手风琴演奏的音乐在不同领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根据结构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全音阶手风琴、半音阶手风琴、键钮式手风琴和键盘式手风琴。

不同类型手风琴的优点不同,演奏模式不同,不仅代表了手风琴演奏发展历史的转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后续手风琴的演奏创新优化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

二、手风琴民族化发展历史分析

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手风琴进入我国以后的发展历史,能够结合民族化要点和要求进行综述化探究,分析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的整个过程。

(一)掀起改编传统音乐的热潮

自手风琴音乐创作进入我国以后,文化艺术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在此阶段,“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是新文艺发展的主要方向,在音乐创作领域,提倡以手风琴为代表的乐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全新艺术方针,从而推动手风琴民族化发展。

20世纪50年代,在手风琴民族化发展过程当中,主要以改变传统音乐为主进行手风琴演奏,通过不同的音色、音调和音乐风格改变传统音乐形式,进行中国特色手风琴的音乐创作,从而奠定了手风琴民俗化发展的基础和基调。

在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改编作品当中,较为经典的有《士兵的光荣》,这是一首手风琴独奏曲,改编自20世纪40年代我国军营中的《战斗进行曲》,通过融入手风琴创作手法进行民族化演奏,使音乐内容更加丰富、紧凑,展现民族音乐内涵和振奋人心的思想情感,体现了豪迈的革命精神,塑造了更加鲜明的艺术形象,加深人们对音乐演奏过程当中所塑造人物形象的印象。

(二)政治背景下的民族化发展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文人志士的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大型文艺演奏活动、艺术活动均被限制,在这一阶段手风琴民族化发展陷入低潮,音乐活动也只是为了局势服务,但由于手风琴本身的特殊性,避免了其受到像传统乐器一样的扼杀。

在此阶段,手风琴因便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被应用于政治宣传,将传统的音乐演奏转变为应用于群众性歌咏活动的演出,用于宣传革命思想,在这一阶段,手风琴承担了演奏音乐配乐的重要责任,虽然在大环境下不利于音乐形式的创作,但其因为手风琴特殊的演奏属性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音乐改编已经不再作为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的主旋律了,而是通过融入本土音乐元素,挖掘手风琴独特的艺术魅力,创作新的风格和创新性特色,改编进行音乐创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当时的手风琴作品《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通过手风琴模仿蒙古族特色——乐器马头琴的声音来展现手风琴演奏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也推动了该乐器民族化发展,展现出中国特色精神和民族文化内涵[1]。

(三)原创作品的百花齐放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我国国民在物质文化以及精神领域的追求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手风琴创作抓住发展机会,进入全新的创作阶段,为进一步推动手风琴民族化发展工作,围绕音乐教育领域建设工程,成立音乐学校并构建音乐协会,围绕手风琴教育开展普及化教学工作,推动手风琴音乐民族化发展进程,并举办相关的才艺比赛和演出活动,使得我国手风琴演奏发展更上一层楼。

在此阶段,许多音乐家结合民族化内涵,以手风琴演奏的形式进行艺术创新,将之前单一化创作转变为多元化创作,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手风琴作品,如《诺恩吉亚幻想曲》以及《渔歌变奏曲》等,这些作品饱含现代元素并与传统民族风格相融合,不仅体现了新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思想,同时也展现了手风琴在演奏过程当中的特殊性和民族风格的特殊化作用。

三、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特点概述

在手风琴民族化发展过程中,围绕其发展特点进行详细概述,结合历史进行综合化探究,进一步体现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的整个过程。

(一)西洋化特点

在手风琴音乐发展的初始阶段,所表现的特点仍旧为西洋乐曲的曲式结构,大多数情况下,我国手风琴作曲家、演奏者思考如何通过手风琴魅力呈现我国民族音乐特色。

在初期阶段,主要以借鉴西洋乐曲的曲式结构融入中国民族元素进行创新创作,这种创作借鉴程度较高,在结构上并没有做到实际的创新,仅仅是对内容的优化和改进,所使用的素材也多半是中国传统故事或者政治要素等,整体创作自由度高,民族化发展程度若仅仅有部分民族元素融入手风琴乐曲的创作和演奏当中,整体艺术表现形式较为限制,而表现为内容自由度不高[2]。

(二)乐曲结构民族化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调式丰富多彩,多数乐曲由五声音阶组成,很少使用半音,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手风琴作品创作的机遇,融入我国民族音乐元素,对演奏的趋势、结构进行调整和创新,开发了系统性的五声调结构,在手风琴作品演奏过程当中,使用了五组和弦的符号信息来实现音乐演奏过程当中和弦的平稳过渡与连接,从乐曲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方法上面突出了调试的重要性,从而使常规调试与无调性调式充分渗透和配合,展现手风琴乐曲丰富的乐色和声色[3]。

在此阶段,主要呈现于曲式结构民族化的特点,以技巧和演奏方式来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丰富民族化音乐形象,提高手风琴民族化演奏的有效性。

(三)内容民族化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人们思想自由度的提升,手风琴在民俗化发展过程当中,从内容上面可以进一步创新、优化,并产生了新的手风琴演奏技巧,提升乐曲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模仿其他乐器的音色演奏形式和表现形式,并在作品编创过程当中充分发挥手风琴的演奏特点,尽量逼真地模仿其他的民族演奏乐曲,从而展现民族乐曲内涵魅力的同时,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四、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的阻碍和问题

在手风琴民族化发展过程当中,存在部分影响因素严重阻碍手风琴民族化发展进程,通过探究这部分问题内容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为下阶段手风琴民族未来发展建议的提出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缺少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的意识

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音乐演奏是手风琴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随着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音乐演奏工具的出现,手风琴整体受重视程度越来越低,进而导致手风琴民化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表现为较低的发展欲望和发展动力,很多手风琴演奏者以及乐曲创作者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和活力,在工作过程中,也仅仅是为了保持现状,而非推动手风琴民族化发展,导致该项工作在后期发展过程当中遭受重重阻碍。

原因主要是我国现阶段该领域音乐从业者缺乏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的意识,对民族化发展重视程度不高,工作的主要重心转向提高音乐收益而忽视了音乐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要性,导致手风琴民族化发展脚步停滞。

(二)缺少高水平的手风琴民族演奏者和创作者

在如今这个快餐时代,音乐的本质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很多音乐从业者在工作过程中更加关注如何使用音乐获得更多的利益,而非真正地去探寻发展该项文化,导致大部分音乐从业者本身的初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更加倾向于吉他、钢琴、电子琴这种现代化西式乐器的学习、演奏和创作。而手风琴领域缺少足够的人才导致手风琴民族化发展动力不足,降低发展的效能和效率[4]。

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现阶段我国手风琴民族化发展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缺少相应的人才,在推进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的道路上,整体积极性较差,意识较弱,难以实现高效发展。

五、手风琴民族化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为进一步推动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结合当前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现状及总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手风琴民族化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强化手风琴民族化发展宣传,提高教育重视度

手风琴民族化发展不仅仅是一两个人的任务,是整个行业乃至教育领域的任务,目标为进一步推动手风琴民族化发展,需要从意识上改变当前人们对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的偏见,改变思维态度,提高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的重视度,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工作的开展。

为此,国家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的重视度,要求结合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切合中国民族实际的民族概念,以教育形式发展为核心探究国外乐器演奏、创作中国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方针,同时结合教育部门要求手风琴教育领域重视民族化发展意识,通过融合民族化元素,创作民族化乐曲,编设手风琴民族化教材并开展相关的手风琴民族化发展、演奏、创作活动,以及树立该领域相关工作人员手风琴音乐民族化创作发展意识,推动该类型音乐民族化发展。

(二)融入现代化元素,推动手风琴民族化创新发展

受限于当前时代背景和环境的需要,传统的手风琴民族乐器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们的音乐普遍需求,为此必须结合现代化元素进行内容式上的创新,才能够保障手风琴民族化创新发展的效能以及相关目标的达成,进一步体现中国民俗魅力的同时,也展现我国现代化艺术思维,突出我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意识[5]。

为此,可以加强手风琴演奏的开发与创新,利用手风琴模仿钢琴电子乐器的发声,并结合新式的演奏方法,从曲式结构、演奏模式以及内容创作上面进行有效创新,在符合当下音乐演奏现代化特点的基础上,使民族化特点更加突出,营造现代化民族氛围,从而顺应时代的潮流,带给听众特别的听觉体验,进一步激发人们对手风琴的喜爱之情。

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推广上,要加强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的创新宣传,重视现代娱乐工具、软件、网站与手风琴民族化创新发展的有效融合,促使该项工作在后期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提升发展的效能,凸显手风琴民族化特点,展现我国民族魅力。

六、结束语

为推动我国手风琴民族化发展进程,培养高素质手风琴演奏人才,拓宽手风琴艺术展现空间,弘扬民族文化特色,必须加强手风琴民族研究,分析手风琴民族发展的历史以及特点,从中找寻有价值的信息,围绕中国民族音乐这一艺术源泉,对手风琴民族化发展进行创新优化,激励作曲家和演奏者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从形式、内容、演奏手法、技巧等方面推动手风琴民族艺术化发展,使其展现出炫彩夺目的民族魅力和特色,为建设祖国民族音乐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倩.论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的发展及创作[J].通俗歌曲,2015(11X):1.

[2]索娅敏.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杨茜.手风琴音乐民族化过程中的创作特点[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3.

[4]任志宏.中国手风琴音乐作品本土民族化创作解读[J].作家,2010(22):2.

[5]曾杰.手风琴艺术民族化的可贵探索——李遇秋手风琴曲创作特征简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0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