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扬琴重奏的发展趋势

2023-12-29 00:00:00姚廷丹
艺术大观 2023年4期

摘 要:扬琴重奏是目前一种重要的演奏形式,使得扬琴的艺术形式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颗粒性,深受听众喜爱。本文在着重分析了扬琴重奏发展阶段以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其对扬琴发展的意义,并从扬琴作品、余音、团队意识以及推广几个方面分析了扬琴重奏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扬琴重奏的发展,促进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

关键词:扬琴重奏;发展阶段;趋势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4-00-03

重奏是重要的乐器演奏方式。重奏对演奏者的要求较高,高超的演奏技术,使作品中细腻多变的感情得到充分表达,并能使欣赏者的鉴赏力得到提升。扬琴是世界范围内运用广泛的一种乐器,相传明代后期,扬琴从波斯传到中原,并在各种音乐流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晚清民国以后,民间乐器演奏的种类繁多,而在此期间,扬琴与这种乐器的演奏方式相互融合,产生了若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音乐种性特征的独立乐种。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扬琴在各方面都与我们的传统音乐风格和特色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乐器,也是中国民族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扬琴重奏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民族乐器和重奏艺术发展的今天,重奏艺术已成为我国民族器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扬琴重奏才走上了舞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经过历代扬琴名家的不懈努力,扬琴在其形制、音域、演奏技术、音乐创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时,由于各种乐器的发展,其表现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独奏、合奏、重奏乃至伴奏等方面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一)萌芽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扬琴自传入中国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其表现形式多样化、演奏技艺精益化、乐器结构化、音乐创作新鲜化、教学传承科学化等。在发展初期,多是以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伴奏等形式,以弹奏单一音符、音域狭窄、只有两排琴码的小型扬琴。扬琴是我国古代民间乐器中广泛使用的乐器,特点是利用了传统的单音、连打、花式变奏、衬打等多种形式,与其他乐器的声部形成了互补,从而在合奏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扬琴发展的萌芽期,很少有两种或多种扬琴的重奏形式,也没有专门为它所谱写的重奏。在此阶段,“扬琴重奏”实际上是一种民间乐器的合奏,其中包括了扬琴,这充分反映了我国“扬琴重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扬琴重奏”的区别。

(二)过渡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扬琴重奏是扬琴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逐渐成为扬琴的艺术舞台,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舞台魅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经过我国著名扬琴演奏者的不懈努力,扬琴在结构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增加了第三排的音域,提高了扬琴的技术,使它的创作更加专业化。同时,由于扬琴的发展,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不管是独奏,还是合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表达方面也是独一无二的。项祖华、郑宝恒、宿英老师等老一辈的艺术家,对扬琴重奏的创作、演奏、教学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为扬琴重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成熟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现在,扬琴重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其创作的作品在创作主题、创作技巧、艺术表现等各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扩展,这得益于新一代扬琴演奏者的不断开拓和创新,以及一系列出色的重奏作品。随着扬琴重奏形式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多架扬琴的重奏形式,有两架、四架、六架,乃至数十架。此外,还有扬琴与其他乐器的重奏,也被听众所喜欢和认同。此外,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扬琴重奏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扬琴重奏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扬琴重奏除了具有多样的组合外,还能将各种不同风格的扬琴作品完美地展现出来,而且最能反映中国扬琴艺术的发展和扬琴重奏的发展,同时也让我们对扬琴的发展有了更大的认识。现如今,扬琴重奏已然突破传统民族乐器的重奏形式,将中国扬琴的特色完全融入扬琴重奏中,大量的重奏作品出现,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技术含量高,加快了中国扬琴重奏曲的发展[1]。

二、扬琴重奏的发展

(一)扬琴重奏对扬琴形制的改良

为了适应扬琴重奏需要,现代扬琴手、作曲家在众多乐器制造厂商的支持下,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开发出了大量不同尺寸、不同音域的扬琴。各种各样的扬琴出现了。无论是高音小扬琴、低音大提琴,还是次中音扬琴,都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对我国扬琴重奏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由于扬琴种类繁多,如“高音小扬琴”“低音大扬琴”等,使得扬琴的重奏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比如,将“402型扬琴”与重奏相结合,能使乐曲的声音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性。现代乐手也因此创作出了大量不同风格的扬琴重奏,并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向听众展示,使得扬琴重奏的多样性和新鲜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扬琴重奏的发展,也离不开表演者运用现代媒体手段的传播,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使扬琴艺术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扬琴调音对扬琴重奏的影响

扬琴调弦的规范与精确度,直接关系到扬琴的独奏与合奏的效果,同时也会对扬琴的演奏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扬琴的重奏是由数个或十多个不同种类的扬琴组成的,是一种多人同时弹奏的形式,因此对每一位演奏者的演奏水准和对每一架扬琴的精确度和规范化都有很大的要求。在每一场扬琴重奏之前,都要保证每个演奏者的扬琴音准都是一致的,每一次扬琴重奏的间歇,都要检验一下琴音的精确度,调整琴弦,调整每个音符之间的偏移,只有通过持续的调试,才能确保扬琴调音对舞台表演的影响,扬琴重奏音乐会能否取得成功,离不开扬琴的调音。

(三)扬琴重奏对演奏方法的要求

扬琴的重奏形式日益丰富,其演奏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扬琴二重奏、三重奏、五重奏和扬琴合奏。就扬琴重奏而言,最重要的是,表演者的基本功要扎实。只有琴技精湛,才能弹奏出栩栩如生的曲子。若对演奏技巧的要求和培训有所松懈,则无法向观众传达出作品的精神。重奏的音乐是要有合作精神的,不能表现出个人的英雄气概。但若涉及演奏技巧,则必须具备基本的表演技巧和基础。演奏者必须准确地把握谱线,规范节拍,协调速度,并能熟练地运用谱面上的技术,确保弹奏的完整。同时,要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既要确保音准、曲谱的精确性,又要对乐曲和乐谱有较深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作品的内涵。音乐是一种“流动的音符”,是一种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象征和表达方式,以美好的心情感染观众,要使表演者和观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使扬琴重奏的创作具有根本的意义[2]。

三、扬琴重奏发展现状

(一)演出效果热烈而丰富

扬琴刚柔并济,音色清脆明亮,很有感染力。但在演奏风格上,并没有那种“唯我独尊”的独特风格,无论是扬琴的重奏,还是扬琴和其他乐器的结合,都要比独奏更好,更有艺术表现力。按照扬琴演奏的人数和乐曲的声部,可划分为扬琴、扬琴三重奏、扬琴七重奏、扬琴八重奏等。与扬琴的单奏相比,扬琴重奏的数量更多、更丰富,音乐的搭配也更具弹性,舞台效果更为宏大,更为震撼人心,也为扬琴表演提供了更为多元化、丰富的表演空间。当多个扬琴同时弹奏的时候,一个充满激情的音乐家,会给观众和演奏者带来不同的冲击和影响。表演者的情绪可以很好地影响到听众的情绪,也可以让人的情绪更加活跃,更加热烈。当不同的演奏元素融合在一起时,会有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

(二)扬琴重奏助力扬琴艺术传播

大部分的观众都会因为弹奏的时间过长而感到厌烦。这样,观众就没有心情去欣赏扬琴了。而扬琴的重奏作品,其舞台效果也在不断地变化,其视觉吸引力远超扬琴的独奏,使人能全身心地投入扬琴的表演中。与扬琴相比,重奏音乐更为流行、易于理解,音效和表达方式也更为丰富。它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们对扬琴的认识和关注。无论是对扬琴、对民族乐器的认识,还是对我们进入民族音乐的世界,都会产生正面的影响。学会扬琴,进而对扬琴产生喜爱,那么扬琴的普及率就会大大提高。这种新型的重奏形式,既能充分吸收西方重奏的精髓,又能为民族音乐的国际传播创造良好的舞台,既能轻易地吸引听众,又能获得国外观众的认同。

(三)扬琴重奏风格多样利于创作

重奏与扬琴艺术的结合,可以为扬琴音乐创造更广阔的空间。随着扬琴重奏艺术的发展,更多的扬琴创作作品和改编曲目的出现,将会越来越多地变成新的古典音乐。比如,根据贵州地区特点编排的《瑶族舞曲》,再比如《马刀舞曲》等诸多艺术家的作品,这些重奏作品无论是原创作品还是移植作品,都以不同的琴制组合形式,不同的乐曲结构表现形式,不同技法的创新运用,将扬琴重奏表现得多姿多彩。中国扬琴的创作不但丰富、发展,而且被改编成扬琴的外国古典名著也层出不穷,成为经典。如《摇篮曲》(舒伯特曲)、《铃儿响叮当》(比尔彭特曲)等,都是以国外作曲家的作品为基础改编的。

(四)对扬琴演奏技巧提出新要求

在扬琴重奏中,有大量的国外曲子被改编,而且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许多国外作品的特色和长处都被用于扬琴的演奏,从而大大地促进和提升了扬琴的演奏水平。然而,如果在技术上有所进步,强行模仿其他作品的弹奏技法,会影响扬琴自身的发展,很多乐器所弹奏的作品都不能适应扬琴的弹奏,如过于依赖于改编、移植的作品,不利于重奏的创作,因为移植的音乐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从钢琴、小提琴等方面进行的,这样的音乐在进行改编后,会影响到扬琴的发挥。但由于其在运用上的局限性,使得其无法像独奏作品那样充分发挥其演奏技术。要充分发挥重奏的艺术特色,就要重视在重奏中的团队协作和整体声效的发挥,但在这个过程中,演奏技术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五)扬琴重奏促进扬琴教学

扬琴教学与扬琴的演奏是相辅相成的,扬琴重奏不仅可以促进扬琴的教学,还可以促进扬琴重奏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扬琴重奏技术的发展。在县文化馆免费开放扬琴的培训中,受到课程安排以及场地的限制,授课大多数不是团体授课,而是由个人进行,这让学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到扬琴教学中的灵活性。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改善,对扬琴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扬琴重奏课的教学实践中,不但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内容,还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科学教学、合理使用资源等方面[3]。

四、扬琴重奏的未来

(一)作品方面

目前,扬琴的重奏作品数量众多,类型多样,但绝大部分是根据已有的乐曲进行改编而成的,因此,尽管可以较容易地创作出更多的作品,促进扬琴的发展,但长期来看,我们要结合中国的文化、民族音乐特点,创作出独具特色的独创作品,更好地运用扬琴的特点、技巧等,创作出更适合扬琴的作品,使其更具影响力,提升整个扬琴的地位。

(二)余音的问题

扬琴的优势很多,如音域宽、半音多、技巧多等,能演奏出各种风格,不管是激情、悲壮、欢乐、凄凉的民族调式还是西方的调式,音色的余音就是扬琴的最大弱点,尤其是中低音区,音调会持续很久,有时候会破坏下一首乐句的和谐,从而影响到乐曲的表现。

(三)技巧与团队意识

扬琴重奏的演绎虽然在难度上有所下降,但是却需要演奏者较高的技巧,同时更需要团队意识。扬琴重奏离不开团队意识,这也是演奏者需要强化训练的部分,但是目前的教学形式却有待提高。目前就民族传承而言,需要把民族乐器植入校园,而学校一般的排练,最多也就是两把扬琴,学生很少参加团队排练,也没有太多的经验。未来,扬琴的重奏是必不可少的,把扬琴重奏引入教室,既能使更多的学生了解重奏,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扬琴重奏的推广

目前,扬琴重奏虽已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尚未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要大力推广扬琴重奏,让更多的专业学员享受扬琴重奏带来的快乐,同时也要让更多的外行人去欣赏。第一,要把重奏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专业的学生更多地投入重奏活动中;第二,各个扬琴重奏团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更多的扬琴重奏音乐会,使扬琴重奏更为大众所熟知;第三,利用当今的新媒介,我们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大力宣传扬琴重奏,把一些优秀的重奏或扬琴等乐器的演奏技巧发布到网络上,让大家了解扬琴的各类信息,让扬琴重奏真正走进大众的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扬琴之美。

五、结束语

扬琴艺术在世界民族音乐的发展、世界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中外音乐家的重视下,逐渐走向成熟,扬琴重奏是历代扬琴演奏者和作曲家共同努力的结晶。目前,扬琴艺术工作者对扬琴重奏音乐的创作、对扬琴重奏教学的研究日益重视。在将来,我们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作曲家、扬琴演奏家和其他艺术家,为扬琴的重奏艺术做出贡献,从而推动扬琴重奏艺术的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使其成为扬琴艺术的瑰宝。

参考文献:

[1]刘寒力.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J].乐器,2022(09):16-19.

[2]张侠.扬琴重奏艺术与教学探析[J].黄河之声,2021(10):142-143+148.

[3]高佳一.扬琴重奏的演奏与教学实践探讨[J].戏剧之家,2021(0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