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从钢琴音乐风格的变化及其对艺术活动的深远影响方面展开分析,主要探讨了古典风格的钢琴演奏方式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从表现手段、风格和功能取向三个角度,通过对古典主义钢琴给当代钢琴艺术风格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对经典题材的钢琴艺术风格及其对当代钢琴艺术风格的艺术活动的影响及重要意义展开了分析研究,以期促进钢琴音乐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古典主义; 当代钢琴; 钢琴艺术;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4-00-03
当钢琴音乐弹奏能力到达某种境界后,正确掌握并了解音乐艺术风格的问题就凸现出来,这是任何一个习琴者掌握艺术必不可少的重要素养和基础。由此,可以探求中国传统而独特的钢琴演奏方法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脉络,并解构其影响原因,对于今人弹奏二百余年以前的音乐作品中,怎样兼顾“忠于历史原貌”与“体现个人演奏个性”产生了重要的指导。音乐的变革、观众审美情趣的转变、音乐风格的变化,乃至现代钢琴中的创新概念,无不冲击了同时代的钢琴演奏技术。
钢琴作为一种音乐,起源于西洋古典音乐,由意大利语pianoforte发音而来。钢琴拥有广泛的音域,是一种拥有广泛的音域的西洋音乐器材,故被赋予美誉“乐器之王”。18世纪初期,钢琴在欧洲被创造并逐步应用于音乐表演中。文艺复兴时期,钢琴得到迅猛的发展,古典主义时期也依托钢琴的先进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享誉世界的一大批乐曲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维也纳传统主义音乐以海顿为第一人,之后历经莫扎特,终于在贝多芬时期钢琴的发展到达了最高峰。但是,当贝多芬去世之后,古典主义钢琴时代也逐渐没落,并逐渐地走向终结。而古典主义钢琴时代能够发展起来,并且代表着世界钢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活跃于世界钢琴发展史中长达一百多年,与当时欧洲发展的大环境也分不开。十八世纪,一个至为深远的文化启蒙运动席卷了欧洲大陆,它深入影响了人类日常生活范畴的各个方面,如经济会、政治、哲学、文艺乃至自然科学和社会。文艺也就不再是权贵或上层人们附庸风雅的方式了,而是因为社会民风越来越开明,很多的普通家庭也开始追求高雅的情操,也能购买乐器,使用乐器了。音乐变成人们表达情感的主要媒介,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能够有机会和有条件走进音乐殿堂,再来一次文艺和音乐的碰撞。这一时期的人们既追求感性,但又赋予理性的思考。因此,传统社会主义时代创作了一大批表现日常生活的作品,而具有优雅、工整等特征的音乐作品也被全世界人民所喜爱,正是这种理性和情感的完美融合,对当今的现代钢琴文艺建设产生了些许启示。现代钢琴艺术的发展演变更是融合了巴洛克、后印象主义等新时代特别是古典主义时期的美学精髓和内涵。在二十世纪,音乐史上曾掀起了一阵新的经典理论浪潮,钢琴家们都以对“回到巴赫”的追求,来缅怀过去以巴赫作品为主的许多钢琴家。传统题材的钢琴美术自十八世纪走来,并未被历史文化所抛弃,相反越来越得到了钢琴家的重视,这也是其本身魅力的表现。[1]
一、对钢琴演奏技巧的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演奏风格是在保留和借鉴巴洛克时代的音乐风格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将理性和感性相互融合,通过音乐家的独特音乐感悟能力,进一步改变了钢琴的风格特点:音乐基调改变了以往的冗长,变得清新明朗。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主要是以旋律为主,音乐的结构形式从空间向时间转化,令旋律更为简单化。这一时期在对弹奏力度的要求上既注重对比,也严格要求清晰的力度走向,使得音乐更具有渲染力。触键也根据不同音乐的表现力选择指力触键、手力触键、臂力触键等不同着力点的触键方式,从而满足作品的最佳演奏效果。而踏板的使用也有严格的要求,要多踩多换来保证声音的清晰,达到良好的音响效果,更好地诠释作品。古典主义时期乐曲的织体通过空间和时间形态的转变,由多声部对比复调向同一个声部的中乐句、短乐段与主题相比转换的音乐类型[1]。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们在演出中,致力于给观众呈现一种“适当的比率”和自然均衡之间的平衡关系。简要来说,也就是在演绎中给听者以明显的情绪暗示,将歌曲的变化、段落间的平衡感,以及主题间的连贯情况都一一地以某种隐晦的方法展示了出来。
现代钢琴作品的发展基调,是自然洒脱、不受约束的。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节奏和调性频繁变化,并且追求更为复杂的和声,常采用个性化音程和张力极大的强弱来展现不协和的音色。也往往采用敲击触键等的表现手段,以区别于以往时期的钢琴演奏技巧。而在音乐教育领域,对于音乐人才的培养成本也逐渐降低,在各种文化下培养出来的音乐艺人受到了各种文化生活氛围的强烈影响,并有条件地和其他专业范畴的音乐人进行沟通,实现思维的自我冲撞。现今,音乐作品多姿多彩、百花齐放,在古典主义时期,其继承了巴洛克时期的严肃理性,也衍生出了浪漫主义的随意洒脱。相较来说,现代主义流派则紧随印象主义曲风的出现,从二十世纪九十时代初期就已开始发展以来,现代钢琴曲表演常运用肢体技巧来表达乐曲的含义,现代钢琴曲表演形式各异,不拘泥于传统规则,更注重技巧上的改变,而且语言丰富多样,也讲究和其他音乐的混搭,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形式的创新性。现代钢琴作品的制作就像流行歌曲一样,短时间内很难把作品奉为经典之作,很多曲目的制作也都是在前辈的基础上加以重新制作的,新意稍显欠缺,而且淡化了作曲精神,注重技巧上的完美表现。当代钢琴艺术作品需要演奏家掌握触键速度和力度,为了有效掌握触键方法,常使用手指尖贴合琴键、轻柔琴键、以手指腹推进按键等触键技术进行弹奏,也常见以高抬手指进行大力度敲击、哑键演奏、手指拨弦演奏等现代弹奏方式,因此音响力度反差极大,而且注重弱奏,以微妙细腻的处理、渐强与渐弱的音量变化,表现出当代钢琴作品的特点。这是钢琴艺术发展历程中的必经阶段,当古典钢琴演绎方法和现代钢琴演绎方法自然地融合时,让人感受到的是真实的情感流露,有着一种浑然天成的流畅感,这样的演奏方法才是现代钢琴发展所追求的境界。[2]
二、对钢琴作品创作的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强调的是自然均衡原则,给段落结构的设置造成了较大的干扰,与巴洛克时期乐曲的段落风格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古典主义时期,乐曲段落结构工整严谨,大部分古典乐曲都采用4小节、8小节为乐句的形式。曲式上主要有单二部、单三部等,它们都是由两个或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就组成各个乐句的小节来看,它可能会变多或变少,然而这并不会对该段落结构的均衡造成干扰。在古典主义时期,钢琴作品产生很多的不同体裁,最为典型的为奏鸣曲。奏鸣曲式钢琴作品在调性上的基本原则是一定要具备对比关系。作曲家巴赫的钢琴艺术作品节奏矜重、节律规整,而且运用重复、模进等技法,使题材和内容丰富多样。海顿、莫扎特等作曲家基于前人的钢琴作品,对奏鸣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最终明确了奏鸣曲的形式。到了古典主义晩期,贝多芬也对乐曲进行了浓缩,其创作手法主要采取重音标记及十六分音符等方式,进一步挖掘了钢琴的内涵,实现了新的突破。贝多芬钢琴作品创作背景多为国家革命动荡时期,他所谱的曲子很多也具有那个时代的特点,在继承和改进的时候融入了自己的感悟和时代精神,音乐气势恢宏,能够让人们在思想和文化上受到深刻的熏陶,这些独特的魅力使贝多芬成为钢琴奏鸣曲与交响乐领域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但他的真正成就是他的钢琴奏鸣曲,在钢琴艺术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被称为音乐中的“新约全书”。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蕴含了顽强的生命力,也是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是贝多芬体现自身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和追求,深刻反映了贝多芬对社会、历史、大自然的百般思索与千般感受。从结构上来看,这些奏鸣曲都充分地反映了相应的主题动机及乐曲在戏剧性等方面的变换。
现代钢琴艺术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艺术在内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不同。出现过大量描写革命斗争的题材、表达作者个人思想的作品、超现实主义作品或爵士风格的钢琴作品。西方代表作曲家有勋伯格、奥利维尔·梅西安、韦伯恩等,我国代表作曲家有张朝、周龙、张帅等。这些作曲家通常能通过将视觉和听觉相互联系起来,也就是心理学中的“通感”的原理,并且吸取各国音乐语言、利用特殊的对位手法,从而创作出带有新的键盘音色、新的节奏的扩充和新的节奏组合的钢琴音乐。在20世纪音乐史上还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艺术现象,就是“回到巴赫”旗帜下影响深远的新古典主义思潮,这是一个值得艺术界关注和纪念的现象。钢琴艺术在这一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原因是这个时期的作曲家都以巴赫作品为典范进行创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库泊兰之墓》《调性游戏》等,促使了巴赫艺术在巴赫逝世后近200年还能得以大力的传承,这确实是20世纪现代音乐中钢琴艺术的一大重要贡献。虽说也带有猎奇成分,但确为我们提供了现代钢琴艺术创作的思想来源,促进了钢琴艺术的发展。[3]
三、对钢琴美学价值的影响
价值有两种体现:一种是外在的价值达到体现,一种是内在的价值,也就是对内部自身的丰盈。[4]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艺术,已经能用人性化的观念去思考音乐的内涵,而古典时代的音乐含义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法超越的,人们可以摆脱宗教信仰的束缚,去探寻真实的生活。因此,在那个时代的音乐中到处充满了思想解放的含义。在这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下,去探索人们生活感性的一面,而这种活动对后现代的钢琴艺术历史来说,也具有可以去发掘的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艺术家也在音符中注入情感,给情感的发泄留下一种出口,于是不同的艺术家就产生了具有各自特色的音乐风格。这并非是一种固化的方式下对艺术的要求,钢琴乐曲不能只是发音,更应该强调的是作家的情怀,更多的是作为作家想要的情感的媒介。在演绎上将作品意义、艺术意义等寄寓其中,给后人留了思考的余地。任何一个杰出的音乐家,一定是具有跟普通人不一样的音乐敏锐感和审美观的。他们的共同点是非但具有卓越的演奏技艺,更能从多个角度去感受和体验音乐,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对美的追求高度,因此他们往往能拥有该领域的最高地位。
在当代钢琴艺术的发展中,来自不同时代的因素都是既普遍而又重要的。古典主义时期,对于当代钢琴艺术来说,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地方。在艺术观念上,古典主义钢琴艺术虽受到理性的约束,但是依然具有齐整的严谨的美感,对于现代古典钢琴开发具有巨大的作用。在现代钢琴的普及中,产生了随波逐流的围观效应,在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稍微有条件的父母就会在子女的童年时期帮助子女培养一种兴趣爱好,这就导致了当代钢琴领域中出现有很多缺乏灵感的钢琴演奏者,所演奏音乐并不会让观众感到很新鲜。美学也需要发展,美学发展趋势一定要有章法和创新,现代人应该借鉴一些经典艺术的精髓。在近现代的古典钢琴弹奏中,不少著名钢琴家在弹奏莫扎特的钢琴曲中便显示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追求精神,有的强调莫扎特歌剧创作中的华丽感,力图呈现出大场景的表现效果,而还有部分则着重于音乐创作中的清新明丽,力图给听者呈现出轻松愉快的艺术享受。简单地说,由于每个人对钢琴创作题材的认识有所不同,即使相同一句、相同段落,也可能显示出不同的魅力,不同的听觉感受和理解。而当代部分钢琴比赛中还是根据技巧来评分,导致古典钢琴渐渐地失去了价值主义。出路在哪里?重新回到“巴赫”中是否有暗示?因此,人们还是要保持在古典主义钢琴中,去发现当代钢琴文化的价值方向,并寻找钢琴曲的精神内涵。古典主义时期人们对于艺术的感受仍然存留于尝试阶段,大家都在尝试着去改进和发展,以推动钢琴艺术的发展。任何一首钢琴作品,都无法也不能离开它所处的历史时期独立而谈,但时间的印记就是其珍贵所在,因此在钢琴演奏时应把自己所处时期与乐曲所属时期在艺术上充分融合起来,给观众呈现一种结合自然、而不刻意的演出效果。
四、结束语
音乐是不分国界的,人们通过音乐达到了共鸣,在无法用语言沟通的时代,音乐成了人们沟通的重要手段。由于中国钢琴得到较大发展,意境和格调出现了很多的改变,古典钢琴的演奏方法正面临新的改变。所以我们必须顺应潮流,钢琴的弹奏必须进行融合和发扬,这也成为必然的趋势[5]。钢琴自从引入我国以来,始终都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得到普及,也象征着高雅的精神。随着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钢琴的鉴赏水平也得到提高,人们对钢琴艺术的理解也更为深入。中西音乐的互动,表面上是音乐的互动,实际上还应该是二者文明的相互交融,并贯穿古今,在人类心灵上进行撞击,从而促进了社会文化艺术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敏之.试论古典主义时期钢琴演奏的艺术风格[J].北方音乐,2018,38(14):5.
[2]张文坤.浅析西方室内音乐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J].科学中国人,2015(06):145-146.
[3]何上峰.论当代钢琴艺术发展的几个特点[J].艺术教育,2006(04):48+47.
[4]罗旭.透过莫扎特歌剧洞悉古典主义音乐文化的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5(32):161.
[5]李妍.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认知[J].文艺争鸣,2016(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