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歌曲中美声演唱的技巧与情感表达

2023-12-29 00:00:00余雅楠
艺术大观 2023年4期

摘 要:作为一门艺术表现形式,声乐属于诗声乐三位一体的歌唱艺术,是音乐美学的一个分支。声乐艺术由声乐的语言、旋律、声腔等多个元素组成。在声乐歌曲当中,美声唱法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声乐艺术,也对其他国家的声乐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于其他演唱方式的是美声唱法有真声、假声、混声三种方式,演唱技巧也与其他演唱方式有区别,体现在运呼吸技巧、吐字咬字,以及发声技巧等。并且,在声乐歌曲的美声演唱当中,需要对情感做出合适处理,才能够使得演唱作品深入人心。基于上述所言,本文从声乐演唱方法出发,概述了在美声演唱当中的技巧,以及情感表达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声乐歌曲;美声演唱;演唱技巧;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4-00-03

就声乐艺术形式当中的美声唱法来讲,其是由欧洲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演变而来的,其意大利文是“belcanto”,形成在文艺复兴时期,中文译为“美妙的歌唱”或“美好的歌唱”。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美声唱法的技巧和艺术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体系,随着音乐和文化的融合,逐渐进入我们国家,深受广大的热爱声乐的人的欢迎[1]。

一、声乐艺术浅析

当前,我国最为常见的声乐演唱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以及通俗唱法。这三种演唱风格各有特点,有不同的欣赏群体。首先,针对民族演唱而言,从广义而言是指包括戏剧、曲艺、民谣等属于这三类特色的音乐曲目的表演方式;从狭义而言,其特点是指它们的表演一些带有较强的民族风貌特点的作品[2]。在民族唱法教学中,兼顾体现了各民族声音的特征,音色更加明亮、真实,专注于整合声音和情感,需要正确的呼吸,并注重局部的头腔共鸣。对于较高音域多用真声混合少许假声的方式方法,需要声带及喉部肌肉的张力相对较大;针对美声唱法而言,其主要是来自意大利语的Belcanto,意思是唱一首音色柔和、旋律优美动人的歌曲。这实际上是另一种更强调声音美感的唱法,通过整体的腔体共鸣,注重胸腔共鸣,使整个发声器官震动,而达到通透、厚实、韧性好的声音;最后针对通俗唱法来讲,也叫流行唱法或者自然唱法,是追求声音情感真实的歌唱表达形式,演唱者声音特点是腔体共鸣运用较少,几乎完全运用真声进行演唱,因此多用话筒来作为演唱中的扩音器。其大多数时候以气声作为声音之根本,声带松弛不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声带的震动发出声音,使音色的色彩性虚婉甚至略带沙哑,更注重表达自己的情绪,往往比较深情、亲切,富有感染力,表演时能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民族歌曲、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在音乐的表现与演唱方式、风格特征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民族唱法注重头腔共鸣,声音明亮;美声唱法注重胸腔共鸣,声音浑厚;通俗唱法注重气声运用,声音真实富有情感[3]。

二、声乐美声演唱类型

首先,美通唱法。美通唱法是一种将美声唱法理论与通俗唱法歌曲相结合,产生的演唱形式。主要是它在继承传统的美声唱法形式的基础上,还加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使得整个演唱歌曲听起来更有一种节奏感,更觉自然与亲切,从而更容易让演唱者与听众产生情感共鸣,拉进他们之间的距离。其次,民美唱法,这类唱法在基本保证形成了带有我国独特民族风味唱腔的演唱主调特色的基本前提情况下,又融合美声唱法的气息、咬字位置与共鸣腔体。运用科学的演唱方法,共同实现了“新民族的唱法”。这里要提到的是,不管这歌唱形式如何发展,都有相应的发声规范与演唱风格,都离不开彼此间的共同总结、推陈出新。也只有这样,声乐的舞台上才能百花齐放,春意盎然,才能使声乐艺术表演的先进性、时代感和群众性永存。

三、声乐歌曲中美声演唱的技巧与情感表达

美声演唱的关键在于声音的传递,对于美声演唱而言,声音是其前提和基础,情感是演唱的“灵魂”,如果一首歌没有“灵魂”,那么,其表达的内容和情感都会受到影响。演唱者为了能够将饱满的音色与连贯的乐句展现出来,必须注重加强技巧与情感之间的融合,正确处理技巧和情感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有效融合,最终实现歌唱质量的提升。

(一)声乐歌曲中美声演唱技巧

声乐美声演唱当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歌词的语义功能。如果连字符都吐不出来,发音不清晰,就不可能准确表达意思和传递情感。为了在声乐演唱中达到字正圆润的效果,演唱者要注意以下几个美声演唱技巧。

首先,气息要稳。气息是演唱的本源,也是演唱者演唱歌曲的动力,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演唱者在歌曲演唱过程中的音色、速度、力度等方面[4]。对于演唱者而言,只有具备牢固的气息基础,才能够唱好歌曲,若气息基础较为薄弱,则很可能出现歌曲唱到一半突然无法发声,或是在唱高音时失去力度,唱得音不标准等。基于此,演唱者必须重视气息方面的训练,如长音练习、慢吸慢吐、弹性联系等。另外,在演唱过程中,要求演唱者必须准确把握换气方法,通过加强对演唱者声乐演唱中美声唱法的训练,有利于其记好换气的位置,能够在演唱中找到一个气口,从而让整首歌曲的演唱更加完美和完整[5]。

其次,注重咬字的清晰度。在帮助演唱者掌握美声演唱过程中对于气息的控制技巧后,演唱者的字音必须准确。在语音清晰的情况下必须保持与腔调相符,并保持单字间的连贯,进而保证演唱者演唱过程中咬字要清晰。在人声训练中,演唱者发声时需要用力,以确保初始语音的清晰正确、干净有力,并能直接表达情感以延续情绪。想要把歌曲更好地展现给听众,演唱者需要发音清楚,可以把这一首作品中每个字的元音找出来先练习,然后分乐句、乐段进行练习,这样能够让演唱者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只有把每句歌词的字词咬清楚,才能便于听众理解歌词当中包含的情感,提升演唱技巧的发挥水平。因此,演唱者需要了解应该如何正确发声、从哪个器官发声,准确熟练地掌握歌曲当中不同字词的发音位置,确保美声演唱的咬字更加清晰、准确,在咬字、吐词的过程中,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演唱者需要注意韵母中的韵腹,要适度展开而不影响口型,同时注意保持口型在最积极、丰满、平衡的位置并利用韵律控制保证单字发音准确整齐;同时注意在句末一定要押韵到位。在此时,以气息来托住音韵并保持高音[6]。

最后,学会去放松自己的喉咙。很多演唱者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压破喉咙、挤压喉咙等问题,当这些情况出现时,演唱者在训练的时候,通过吹泡泡的方法或者用勺子抵住舌头,充分打开自己的喉咙,提升发声练习效果。演唱是抽象的课程,所以也要不断去实践,去尝试丰富多彩的训练手段,这样才能够提升演唱者的兴趣、掌握演唱的技巧,从而更好地保护演唱者的喉咙和声带,提升演唱效果[7]。

(二)声乐歌曲中美声演唱的情感表达

1.美声演唱中情感表达的意义

声乐中的歌唱艺术表现形式十分多样且内容全面,具有一种传统音乐艺术所特有的文化灵魂载体和音乐灵魂力量。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歌唱过程中,演唱者要通过在音乐、律动、速度、节拍、强弱、情绪色彩和艺术情感方面的艺术融合运用,来尽情展示表现他们特有的音乐技巧和声音艺术。在当今音乐与表演技术中,把先进歌唱理论技巧应用于美声舞台表演,两者相结合才是关键[4]。一方面,演唱者需要运用更科学独特的演唱方法,充分发挥个人声音条件方面的特殊优势,形成更动人优美的舞台演唱风格;另一方面,把现实生活情境中所需要掺杂的真实情感充分投入歌曲中,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最自然的情感,声情并茂,最后才能通过独特、新颖的音乐演唱风格站在舞台上。如果能对演唱作品再进行音乐二次加工创作,将更加贴近生活源于生活的作品呈现给大家,那么能够使得听众产生心灵情感共鸣,受到音乐艺术氛围的熏陶,享受美的乐趣。在这个演唱过程中,发声歌唱技巧将声乐艺术与表演技艺相结合,让所有演唱者可以与在场观众一同就其作品背后的声乐艺术魅力而形成某种共识,一起去沉浸在这种音乐的歌唱艺术之中,感受声音艺术的魅力。声音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可以说,一个美声演唱者能否做到“声情并茂”,不仅关系到他内心情感的实际表达,也决定了整首歌的艺术表现效果以及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此外,“声情并茂”也是歌曲美学的主要艺术目标,是大众对听觉美学要求的最高艺术要求。唯有演唱者动情演唱,“以情带声”才能够打动听众的内心。

2.美声演唱中情感表达的路径

首先,加强对歌唱内容的研究。具体而言,演唱者在进行演唱的时候,要明确歌曲中是蕴藏了作者情感的。要想对作品当中的情感有着更加到位的诠释,需要演唱者加强对作品的解读,去对作品展开深入的分析,去深刻地体会作品背后蕴含的情感。具体需要对歌词的内容加强研究,并且结合创作者的相关生活经历、创作背景,挖掘歌词当中包含的情感,这样才能够通过演唱的方式为观众展现出来,从而让整个演唱过程更具真实性。与此同时,将自己的情感以及体验融入其中,从而实现对作品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明确歌曲演唱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演唱的过程中引起听众的共鸣,带给听众良好的体验。在针对歌曲进行演唱时,演唱者要深度研究音乐作品中的歌词含义,将歌词中表达的含义运用演唱方式进行传递,在演唱过程中将作者情感作为演唱情感的基调,细细感受演唱中的情感变化,将情感的转变通过歌声传递出来,提升听众对音乐作品的共鸣。不同的作品,其形成的时代往往也是不同的,其表现形式和思想情感常常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具有自身独特的时代特点,情感和思想存在时代局限性。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要将自己体会到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来,让观众也体会到艺术作品背后的情感内涵,这样才算是真正充分发挥了美声演唱技巧的艺术价值。

其次,深度融入作品。在美声演唱具体的表演形式上要求演唱者要进入作品,在舞台上与作品融为一体,观众在欣赏舞台的同时还能与舞台上的演唱者产生共情,从而进入美声演唱表演当中。美声演唱的表演绝对不能是静止的,表演具有直观性,其与演唱者的表演过程相统一,美声表演中的情感带入,其目的是更好地塑造舞台角色的形象。演唱者需明确自身的定位,快速融入舞台氛围中,将自己定位于歌曲情意的传达者,将听众定位于情感输出的倾听者和接受者的角色。舞台角色的转换离不开演唱者情感的植入,演唱者与表演内容深入融合,更利于确保舞台表演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因此,在美声演唱当中,要达到整体的和谐度,就需要从演唱本身出发,将演唱者个人与作品融为一体,使舞台演出达到最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演唱者应该深入分析作品,将自身融入作品之中,设身处地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在声乐美声演唱中如果演唱者不能深入了解作品,就无法感受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情感,也无法向听众完美呈现演唱艺术风格,会影响到听众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悟。因此,演唱者应加强自身对作品含义与情感的理解,在演唱中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感悟与体验,将作品中的含义完美地呈现在声乐艺术的演唱过程中。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加深观众的代入感,演唱者在进行表演的时候,应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强大的情感感知力,对演唱内容进行深度解读与想象,提升对演唱表演的感知能力,这样才能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演唱作品当中不断变化的情感。比如,以大自然为主题创作的歌曲,演唱者就要立马能够联想到山水交融的自然景象。总归就是,为了使得自身情感能够得到充分表达,演唱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指导自身情绪的变化,进而达到人曲合一的效果,促使美声表演更加富有张力,进而演唱出鼓舞人心的作品。

四、结束语

在声乐艺术表演当中,就美声演唱而言,演唱者利用不同手段使听众对音乐作品形成情感共通,从而表达对于音乐作品特点以及对演唱者的肯定。基于此,演唱者在演绎音乐的过程中,以音乐作品自身的情感基调为依据,以声音技术为媒介,使声音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为听众提供更具创新性和活力的作品,让观众受到声乐艺术的感染,获得更多美的享受,实现声乐在舞台上的情感升华!

参考文献:

[1]董欣.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评《声乐教学与舞蹈艺术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10):137.

[2]苏魁.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评《声乐表演技巧与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21(03):130.

[3]翁鹤.大数据时代高校民族声乐艺术多媒体教学探究——评《大数据驱动下的教育变革与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2):263.

[4]胡珊珊.美声综合体系的形成与美声声乐技术的特征探析——评《美声声乐体系历史探源与技术研究》[J].社会科学家,2021(02):165.

[5]崔美梓.艺术传播下的声乐教学——评《艺术的传播:声乐教学艺术发展研究》[J].社会科学家,2021(08):165.

[6]于丽红.沟通传统与现代、专业音乐与非遗文化的学术实践——由“非遗”优秀声乐作品展演“茶马古道川藏线音乐会”引发的思考[J].四川戏剧,2021(03):130-133.

[7]宁馨磊.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评《美声歌唱艺术理论与表现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0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