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游戏让幼儿音乐教学“活”起来

2023-12-29 19:03:14章瑶
幸福家庭 2023年20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节奏动作

章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教师开展寓教于乐的音乐游戏,营造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感知到音乐的魅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愉悦幼儿身心、陶冶幼儿情操的教育,像春雨般点点滴滴渗透到幼儿的心灵深处,起到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然而,在传统音乐活动中,部分教师只是关注幼儿会不会唱歌、唱歌的节奏是否统一、舞蹈动作是否整齐等方面的内容,这使得幼儿无法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也难以感知到音乐中的丰富情感。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组织开展趣味化的音乐游戏,引导幼儿深入感知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情感,帮助幼儿增强音乐学习与表演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开展幼儿音乐游戏的意义,探讨了音乐游戏的设计原则和具体策略,以期提供参考。

一、开展幼儿音乐游戏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幼儿是音乐游戏的主体,游戏内容与形式的确定都要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开展音乐游戏,鼓励幼儿运用沙锤、响板、三角铁、响铃等乐器进行表演,设计符合音乐节奏、旋律的舞蹈动作,能够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

(二)有助于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

在音乐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认真聆听音乐旋律,体会不同音乐作品营造的意境,鼓励他们结合歌曲旋律及歌词等内容展开想象与联想,做出符合歌曲情感的动作,能够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提高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由于不同的歌曲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幼儿自然会在表演不同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在“拔萝卜”音乐表演游戏中,幼儿会体验到萝卜丰收的喜悦之情,感受到团队力量的强大,进而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情感品质。

(三)有助于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念

开展音乐教育,对幼儿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游戏中,教师通过带领幼儿欣赏具有美感、蕴含积极向上情感的音乐作品,如《蜗牛与黄鹂鸟》《春天在哪里》等经典歌曲,能够让幼儿受到熏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润泽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二、幼儿音乐游戏的设计原则

(一)趣味性

音乐游戏只有充满童真童趣,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设计与组织音乐游戏时,教师要注意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的趣味性。首先,在音乐作品的选择方面,教师要选择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音乐作品,如《小老鼠上灯台》《数鸭子》《熊和石头人》等。其次,在音乐游戏内容的设计方面,教师要注重趣味性,在游戏中增添趣味元素,可以引导幼儿用较为夸张、滑稽的动作表达出音乐作品的情感。最后,针对音乐游戏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音乐剧表演游戏、节奏游戏等。

(二)教育性

幼儿园的音乐游戏不是漫无目的、杂乱无章的,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及音乐能力,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具有教育性的特点。在音乐游戏中,教师要围绕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及乐器的弹奏等设计游戏,让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自然而然地融入游戏中,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与表演能力。

(三)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

在音乐游戏的设计与组织中,教师不仅要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作品,还要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内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音乐游戏的教育价值,从而切实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在指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不能只是一味要求幼儿关注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节拍等,而应该引导幼儿深入感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及其所营造的意境;在组织幼儿开展音乐律动游戏时,教师无需一味强调动作的整齐性,要适当鼓励幼儿进行个性化表达。

三、幼儿音乐游戏的开展策略

(一)开展音乐律动游戏

律动是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进行的身体舞动。律动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与乐感,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在音乐游戏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节奏,鼓励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自主创编肢体动作,从而帮助幼儿深入感知音乐旋律表达的情感,切实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开车舞”游戏,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引导幼儿回想日常生活中司机师傅开车的样子,想象自己开车时候的心情,并让幼儿模仿司机师傅开车的动作,一边聆听节奏鲜明的音乐,一边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教师还可以作为音乐游戏的参与者,直观表演开车的动作,并注意动作的夸张性与节奏性。

又如,在播放儿歌《小星星》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绕圈走,即幼儿手拉手按顺时针方向跟着音乐走,自己则站在圈外跟着音乐按照逆时针方向行走。每当歌曲中出现“小星星”这三个字时,教师就要随机从幼儿队伍中拉出一个人,将其带到自己的圆圈内,继续跟随音乐节奏转动,直到所有的幼儿都被拉到教师的队伍中,游戏即为结束。在整个音乐游戏中,幼儿要保持专注,认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想象自己是天空中的星星,需沿着一定的轨迹运行,但有时也会被突然的外力改变原来的运行轨迹。

此外,教师也可以播放纯音乐,引导幼儿结合节奏的快慢做出不同频率的肢体动作。如果教师播放的是快节奏的音乐,幼儿的动作就要快速有力;如果播放的是慢节奏的音乐,幼儿的动作就要柔和缓慢。

(二)开展音乐情景剧表演游戏

为了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可以开展音乐情景剧表演游戏,引导幼儿认真聆听音乐的节奏、节拍,了解其表达的情感,深入分析音樂作品背后的故事,并结合自身的认知经验将其表演出来。

以《拔萝卜》这首儿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萝卜的生长过程及人们拔萝卜的动作,引导幼儿将歌曲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析歌词中出现的角色,包括老太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等多个角色,并准备好与上述角色相关的头饰,在课堂上给幼儿戴上头饰,让他们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不同角色,一起用力拔一个超大的“萝卜”,并注意拔萝卜动作的节奏性。

又以《小蝌蚪找妈妈》这首儿歌的教学为例,这首儿歌的故事性非常强,也非常适合幼儿进行情景剧表演。教师可以先播放视频,向幼儿展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呈现鲤鱼、乌龟、青蛙等动物的形态,让幼儿对儿歌内容有清晰的认知。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演唱这首歌,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夸张的、有节奏的动作,将小蝌蚪误认为鲤鱼、乌龟等是妈妈,最后终于找到青蛙妈妈的整个过程表演出来。

(三)设计与音乐聆听相关的游戏

聆听是音乐感知的基础,教师引导幼儿聆听多元化的音乐旋律、节奏、和声等内容,能够逐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其艺术创造能力。教师要借助乐器或电子设备等,弹奏或播放不同的音乐,并组织幼儿开展相应的游戏,从而切实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拍蚊子”音乐游戏,即教师用钢琴弹奏出一个和弦声,并在弹奏结束后迅速说出任意一个方位,引导幼儿在相应方位上拍手,意为“拍蚊子”。在整个游戏中,幼儿必须保持高度专注,用心聆听钢琴的和弦声,并根据教师的方位提示准确做出相应的动作。

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听音找朋友”音乐游戏,即教师准备一个铃鼓,拍击铃鼓几次就意味着有几个小朋友需要抱在一起。当教师拍击铃鼓两次时,幼儿需要两两抱在一起,凡是做到两两抱在一起的幼儿,就能够获得游戏的胜利。在整个游戏中,幼儿需要认真聆听铃鼓的拍击声,这样铃鼓的拍击声就会深深印在幼儿的脑海中,有助于提高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

(四)注重对幼儿的全面观察与多元化评价

无论是音乐欣赏游戏,还是音乐表演游戏,教师都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主体性,营造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允许幼儿自主创造与发挥。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对幼儿进行全面观察,适时提供指导,并基于幼儿的表现实施多元化评价。音乐游戏实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音乐游戏的设计,还要落实教学评价,从而帮助幼儿增强参与音乐游戏的自信心和动力。

在音乐游戏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了解幼儿的艺术表现与游戏状态变化。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关于班级幼儿的电子表格,并按照一定的时间点,记录幼儿的游戏表现,从而对幼儿的进步及整体游戏状态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基于观察和记录结果,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激励性评价,肯定幼儿的优秀表现,及时指出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不足之处,以使幼儿表现出更加积极的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游戏行为。教师还要注重引入多方评价主体、丰富评价指标、创新评价方式,帮助幼儿更为全面地了解自身的音乐才能,增强音乐学习的自信心。

结语

音乐游戏能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充分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师要注重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性,设计出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音乐游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开展合作,以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二幼儿园)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节奏动作
花有自己的节奏
幼儿100(2023年35期)2023-09-22 07:28:40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 08:05:24
动作描写要具体
YOUNG·节奏
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03:31:17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