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枫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类电子产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学龄前儿童接触并使用电子产品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家庭生活中,父母频繁使用电子产品,儿童耳闻目染,容易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部分家长认为,给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是一种新的育儿方式,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这导致儿童在户外活动的时间相对减少,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逐渐增多。当前,使用电子产品对儿童的身体、心理带来的诸多影响不容忽视。基于此,笔者根据电子产品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帮助学龄前儿童科学使用电子产品,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现状
(一)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笔者对上海市中心城区一所公办幼儿园的119名家长进行面对面的培训后,借助问卷星平台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学龄前儿童从1~2岁开始使用电子产品的占26.89%,从2~3岁开始使用电子产品的占31.09%,从3岁以上开始使用电子产品的占40.22%。其中,学龄前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为0.5~1小时的占比为58.82%,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为1小时以上的占比为41.18%。根据专家建议,儿童每天使用智能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小时。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儿童使用智能电子产品的时间还是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但是仍有部分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1小时。过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
(二)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品类和内容
对于学龄前儿童喜好使用的电子产品的品类,笔者通过分析家长的调查问卷发现:学龄前儿童最常接触的电子产品是平板电脑,占比63.22%,其次是电视机和智能手机,分别占比27.78%和9%,其他类型的电子产品,如点读笔、互动式有声读物、游戏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触。由此可见,儿童有机会接触多种类型的电子产品。目前,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方式主要是利用App学习知识、观看动画片、进行电子阅读、玩电子游戏等。
二、电子产品的使用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方便获取信息与学习知识。电子产品的教育性特征使得学龄前儿童能够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它们为儿童提供了自我学习的机会,使儿童能够在家中自主学习新概念和新技能。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多语言环境下,电子产品的互动性可以帮助学龄前儿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丰富的网络资源也为儿童提供了学习新语言的机会。
3.发展个性与培养创造力。多元化的娱乐选择为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分享与互动功能也为儿童提供了培养创造力的机会。
(二)消极影响
1.不利于身体健康。首先,由于学龄前儿童的眼部肌肉系统发育不成熟,其眼部肌肉的收缩和控制能力较差,经常用眼会使眼部疲劳,导致儿童视力下降。同时,由于电子产品的LED屏亮度较高,色彩艳丽,经常使用会导致眼部肌肉痉挛,日积月累会影响儿童的视力。其次,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很多儿童会选择趴在床上、沙发上,这导致颈椎、腰椎负荷加重,影响其生长发育。最后,使用电子产品往往需要长时间的静坐,这导致儿童缺乏运动。
2.不利于社会性发展。首先,学龄前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智能电子产品容易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当前,触摸式智能电子产品大量出现,这类产品操作方式简单,在碰触之间,屏幕上的信息会快速变化,儿童只能被动接受各类信息和知识。长此以往,他们的思考能力会渐渐减弱,专注力和注意力持续下降。其次,电子产品的使用会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如反复释放多巴胺,增加快感;识别面部表情和非言语线索的能力下降;得不到電子产品时的焦虑增加;情绪调控能力减少,冲动性增强。最后,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儿童常常不善于与人交流,性格较为孤僻。
3.儿童容易对电子产品形成心理依赖。有些家长借助电子产品进行启蒙早教,如让幼儿观看早教类动画节目。视频色彩丰富、形式多样,很容易吸引儿童,但也会导致儿童沉迷其中。有些父母把亲子阅读、游戏陪伴等任务交给电子产品,减少了与儿童的互动交流。这会造成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过长,导致儿童对电子产品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另外,家长频繁使用电子产品也会影响儿童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父母对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越高,儿童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相对亦高。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的人容易表现出心事重重、不愿意和人社交、孤僻等情况,一旦不能使用电子产品时,他们会出现戒断症状。
三、对策与建议
(一)对儿童家长的建议
1.为儿童树立模范榜样。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提到,家庭是生命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如果父母自己总是时时刻刻看手机,那么儿童必然会有样学样。家长要与儿童站在平等的角度,共同遵守家庭公约,共同约定使用电子产品的规则,改善依赖电子产品的习惯,在规定的时间内适当使用电子产品。
2.家长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有些电子产品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互动性强的学习资源,如动画、互动游戏等。家长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找到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视频资料,让儿童学习知识。同时,通过使用电子产品,儿童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另外,电子产品可以快速地传输信息,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因此,家长不要盲目排斥电子产品,要正确看待电子产品的作用,要树立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观念,合理地引导和监管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以发挥电子产品的优势。
3.鼓励儿童与人交往,加强亲子陪伴。儿童如果频繁使用电子产品,缺少与他人实际互动的机会,在与他人互动时就会变得畏缩,容易出现不耐烦或脾气暴躁等情况。家长需留意儿童是否因沉溺于电子产品,而不喜欢与他人沟通。家长可以陪伴儿童一起使用智能电子产品,以防不良网络信息入侵,控制使用时间,加强亲子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还可以利用电子产品提供的学习资源,与儿童一起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另外,家长要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引导他们走出家门,与同龄小朋友玩游戏,在玩耍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培养儿童的多元兴趣。父母可以引导儿童参与多种活动,如团体球类、爬山、露营、益智桌游等,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还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家长还可以带领儿童探索大自然,让他们更有兴趣接触外面的真实世界,而不是局限于虚拟世界。
(二)对幼儿园及教师的建议
幼儿园可以开展科学育儿讲座,为家长提供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科学知识,并了解不同家庭中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给予个性化关心与指导。例如,幼儿园可以提醒家长避免儿童在乘车时、入睡前使用电子产品,避免一边进餐一边使用电子产品等,使家长建立引导儿童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的正确认知。
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电子产品教学内容,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电子产品往往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另外,许多教育应用软件将游戏和知识学习融合,通过趣味化的互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对儿童电子产品软件开发商的建议
一些创意类游戏可以让儿童自由地建造、设计和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学习型平板电脑可以让儿童学习文字、数字、图形等基础知识,通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让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但这一切需基于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点,开发商在设计儿童App时要考虑产品的使用时长限制、色彩选择、语言规范、童趣、安全性等。
结语
如今,隨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有所提高,时长也在增加。不当使用电子产品会使儿童逐渐失去主动思考的能力,并对电子产品形成依赖。父母应及时关注这个问题,发挥巧思,改变儿童的不良习惯。对儿童来说,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除了导致许多能被“看得见”的问题,还可能潜藏令人担忧的其他情况,如无法给予儿童生理发展的帮助。身体的各项发展仅仅依靠简单的手指滑动是无法完成的,这些操作让儿童缺少了实体的触觉刺激,不仅影响了儿童的感官发育与语言动作发展,还导致他们失去完成实体作品的成就感。因此,家长应对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进行监督,严格把控、筛选他们所浏览的内容,避免不良信息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育造成危害。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亲子之间的互动与陪伴对儿童而言是最可贵的,绝非电子产品可以取代,家长应施以正向引导,教导儿童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