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各界对数字出版相关概念的界定仍众说纷纭。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数字出版相关概念,需要对数字出版相关概念进行追溯探究,进而得出更好的结论。鉴于此,本文主要界定和分析数字出版的相关概念,对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和具体技术展开探究,并提出动态优化观念、合理融合科技、加强队伍建设等数字出版的发展策略。力学更好地实现数字出版的发展,提高其整体发展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数字出版;相关概念;追溯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志码:A
[项目名称]“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融合多源遥感数据的真正射影像制作方法”。
1 数字出版的概念
首先,数字出版是一种新兴的出版产业,是基于高新技术形成的,不仅融合了传统出版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是促进人类文化有效传承的一种数字化传承方式。随着数字出版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数字出版也在深刻影响着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相比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的特点丰富,不仅具有信息检索快、储存容量大等特点,也有可以随时随地编辑和传输等特点。
其次,数字出版并不是在网络上放置传统出版物的电子版内容[1]。在传统出版物的电子版内容发展中,相关发展仍然需要遵循传统出版的标准、思维、形式,尤其是科技期刊方面的电子版内容。因此,在网络上放置传统出版物的电子版内容并不是数字出版,只是纸质内容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不能将其看作或者称之为数字出版。
最后,数字出版并不是指个人在网上发表的相关评论等形式的作品。通过对数字出版定义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数字出版过程中,出版者需要有效承担和出版内容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也需要确保数字出版的产品符合传统出版标准、规范,在所有工作完成以后,才能够上传至网络,为读者提供相应的阅读内容。并且读者可以使用一定的投诉权利,向政府有关部门投诉一些出版者所出版的不良、不实内容。有关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追究出版者的法律责任[2]。而个人或社会团体在网络上的评论、看法等相应的作品与数字出版无关,纯属个人行为,所以相关部门不会对其进行出版法律方面的管理。如此,也就使个人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区别于真正的数字出版。
2 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
首先,数字出版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元。在传统出版中,纸张形式是主要的出版方法。数字出版是将计算机当作载体,呈现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并且数字出版不仅包含传统出版的文字形态,也具有图像、视频、音频等出版形式,丰富的出版内容和形式与传统出版的文字形态相结合。同时,数字出版也可以在相关内容的表现中运用丰富、合理的形式呈现内容,满足人们对相关内容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以此提高人们对数字出版的满意度,使其主动参与数字出版物的阅读和实践,进而提高数字出版的影响力,最大化地促进数字出版的良好发展,呈现与数字时代同步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其次,数字出版能够有效检索、关联、挖掘信息,甚至还可以对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在具体实践中,数字出版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有效检索、关联、重组信息。如此一来,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某一区域内的信息收集起来,进一步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数字出版能够对内容中相关信息之间的深层次关系进行深度发掘,有效整合本来处于孤立状态的信息和内容,进而为读者的使用提供更大便利[3]。
最后,数字出版使原本按照介质形态划分出版行业的定势发生变化。在划分出版行业过程中,一般都是结合介质形态进行划分,如纸介质方面的图书出版、光介质方面的电子出版等。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数字出版媒体层出不穷,如网络游戏、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视频等。突破了以往结合介质形态划分出版行业的定势,并呈现出跨越介质形态的跨媒体出版。相关出版单位从原本的工作形态转变为内容提供商,总的来说,就是对内容本身有更多的关注,而不是对内容进行承载的介质。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读者以及相应的受众向着内容消费者的方面改变,进而推动了数字出版的发展和进步。
3 数字出版的具体技术
随着信息储存介质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其存储容量变得越来越大。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角度来说,数字化技术不仅仅带来了存储容量方面的突破,更带来了传播性能和信息再次利用等方面的较大突破。
第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媒体之间的融合。相比于传统出版,网页、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各种媒体形式有效整合、集成到一个页面提供了便利,完善并丰富了信息内容,进一步促进了信息表现度的提升。这些技术是传统出版不可比拟的,为数字出版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4]。
第二,数字出版的内容结构化、碎片化为信息内容的多维展示提供了便利。同时,数字出版链接技术使信息内容的呈现和展示方式更加丰富。在传统出版中,出版介质会对其产生较大的限制,只能通过一维的方式展示信息内容,为读者提供阅览功能,且只能运用目录和索引等方式引导读者进行跳转翻阅。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数字出版的形成和发展。在数字出版背景下,很多具有結构化和碎片化特征的数字化内容得以呈现。这些数字化内容之间可以基于链接技术将相关内容有序地呈现出来,对跳转到与目前阅读内容有关的其他内容的地方来说也十分便利。从实质上来看,这样的多维展示方式与信息内容之间存在的多重关系的本质相吻合,可以呈现出信息内容之间的多维联系。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以此提升读者的满意度和数字出版物的阅读使用效果。
第三,数字出版中的数字化网络传播技术,使信息的覆盖范围不断增加,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信息的时效性。在数字出版过程中,数字化网络传播不仅减少了印刷和物流环节,也提升了传播的时效性。而且读者可以对信息内容进行复制,没有印本等方面的限制。如此一来,不仅扩大了信息覆盖范围,也促进了信息的广泛传播。与此同时,数字化传播也提高了数字出版的影响力,减少了相应的成本,对提升数字出版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也能推动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5]。
第四,在数字出版的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使数字出版从原本的信息服务向着知识服务方向发展。在数字化时代,数字信息实现了海量积累。同时,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数字出版服务的增值带来了巨大优势和广阔空间。数字出版不仅可以通过科技向用户传递相应的信息,也可以在海量数字信息的积累方面,结合人工智能的自动挖掘运算将实用的增值服务提供给用户。从而使数字出版从原本的信息服务向着知识服务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数字出版为用户提供实用性增值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更好地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促进了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等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五,随着数字出版的不断发展,数字出版平台可以结合网络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比如,可以通过网络中的云出版服务平台等提供良好的服务。在服务过程中,除了有效传递相关信息,也能够促进用户之间的有效联系,实现出版内容和作者、读者之间的有效互动,也可以提高人和人之间的交互性。同时,可以结合主题信息组织人际交往活动,进而强化服务的整体效果和水平。总的来说,上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推动了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字出版在内容、服务等方面变得更加灵活、便利,也可以实现人与人在数字出版平台上的良好互动,进一步提升数字出版的发展水平和效率。
4 数字出版的发展策略
4.1 动态优化观念
目前,为促进数字出版的有效发展,需要从动态优化观念的发展角度出发,以此提升发展水平和效率。数字出版是未来信息流通的重要载体,除了需要不断创新技术和相关产品,还要注重对内部职工观念的引导,带领内部职工改善以往的工作观念,积极参与数字出版工作。
首先,数字出版行业和企业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并在此基础上对职工理念进行引导和优化。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根据未来科技和发展理念等相关要素,带领职工充分认识和掌握本行业的发展特征,即可持续发展的特征。进而让职工主动改变以往的工作观念,为数字出版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其次,企业需要引导职工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鼓励职工积极优化自身的工作形式。尤其是要主动创新传统的工作方式,增加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和黏性。
最后,企业需要将开放和包容当作根本,打造与自身和数字出版社特性相符合的企业文化,带领员工形成创新思维,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想法和观念[6]。同时,引导员工参与创新活动,促进员工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让员工在充分感受企业良好文化氛围的基础上,转变落后、单一的工作观念,进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4.2 合理融合科技
首先,在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中,需要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自动化出版。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相关单位可以自动分类排版、编辑稿件。以此提高出版的速度和效率,减少人力方面的成本和压力。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数据分析并挖掘读者需求和喜好等信息,进而为读者提供有个性、有内涵、有针对性的服务。
其次,相关行业和企业需要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使用,通过这一技术实现对读者行为的分析和了解。在具体工作开展中,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分析读者的阅读记录、评论等,并对读者的消费习惯和兴趣情况进行分析。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读者带来针对性更强的推荐服务,让读者更好地阅读,并提升对服务的满意度。
最后,数字出版行业和企业可以尝试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展各项工作,尤其是运用这一技术提升信息安全及版权保护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出版物的版权与区块链融合,将其登记在相应的区块链上,避免盗版等问题的发生。还可以结合区块链技术为读者提供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保障,避免信息泄露[7]。为了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数字出版行业和企业应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读者在阅读中充分体会真实场景,不断提升阅读的趣味性。
4.3 加强队伍建设
首先,加大对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具体培养中,行业和企业可以向有关人才和人员传递更多与数字出版系统开发、维护等有关的技术知识,加强人才对相关技术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其运用能力,更好地为数字出版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并且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为相关人员和人才提供专业的数字技术培训课程,也需要对培训的形式不断进行优化和创新。
其次,加强编辑人才队伍建设。这方面的人才队伍需要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编辑能力,所以要想实现对这类人才队伍的有效培养,行业和企业就需要重点把握编辑人才的选拔工作,也需要为相关人才提供专业的编辑培训和交流机会,进而更好实现对优秀人才的培养。还可以鼓励人才自主学习,从多方面提高个人能力,从而使人才更好地开展数字出版工作。
5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出版作为数字经济在出版方向的表现形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数字出版行业和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加强科技在实际发展中的融合与运用,确保数字出版和科技之间的共同发展。同时,为确保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养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趋势和要求,相关行业和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徐铭瞳. 学术期刊如何实现数字出版的内涵式发展——基于数字出版历史演进及现状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188-197.
[2]宋吉述. 建立全方位推动体系 打造数字出版新生态——关于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J]. 科技与出版,2022(11):13-23.
[3]王飚,毛文思. 出版强国建设背景下數字出版高质量发展前瞻——“十四五”时期数字出版发展重点解析[J]. 中国出版,2022(15):16-23.
[4]王曦,李弘. “十四五”时期推进我国数字出版业务工作展望——基于生产力发展视角[J]. 出版广角,2022(4):12-16.
[5]张新新. 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2019年度数字出版盘点[J]. 科技与出版,2020(3):13-27.
[6]王念祖,林至康. 我国台湾地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策略与行动计划》误区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探讨[J]. 出版科学,2020,28(1):87-94.
[7]谢新洲,黄杨. 技术创新:数字出版发展与管理的新路径——专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张立[J]. 出版科学,2019,27(6):14-18.
[作者简介]安萌,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中级编辑,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