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争议。这些因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所引起的一系列与社会伦理道德、经济发展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紧密相关的社会性问题被称为“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SSI)”,如全球变暖、克隆技术、海洋污染等,围绕社会性科学议题开展的学习活动即“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SSI-based Learning,SSI-L)”。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为开展社会科学议题学习提供了价值指引。党的二十大,国家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强调要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系列国家战略的部署,为构建大科学教育新格局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在国际上掀起了科学教育的新浪潮,我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对此开展了相关研究与实践。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教育研究院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联合发起“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研究,旨在引领和支持我国中小学设计并开展一系列面向青少年的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发展胜任未来的包括科学素养在内的核心素养。目前,该项目在全国四个区域与数十所中小学开展合作研究,收到了较好反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如何为科学教育做好加法?如何使科学素质培养工作有效落地?本期专题聚焦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尝试为培养适应并引领未来变化的人才探寻一条有效路径,回答科学教育改革的时代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