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玫舒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
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在高校校园内发生的或者与高校成员相关的,能够对高校成员造成压力、不安以及伤害的紧急事件。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高校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若不能及时解决,会愈演愈烈,最终致使学校信誉受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高校要在事前、事中、事后建设好引导机制,有效解决好高校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保护好学生身心、维持学校形象、稳定社会和谐。
在高校教育实践中,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成为高校负面舆论的温床。大学生是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主要受众体,高校舆情的表达空间也因网络的发展迅速扩大,并且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内在特征。目前,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内在特征主要包括:第一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近年来,我国网民数量急剧增多,而高校学生用户占主体,并且其与互联网之间存在一定的黏性。以及管理人员难以及时预估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以及危害程度等,致使突发事件一经发生就极易成为网络舆情的突破口。此外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和传播源。当前,高校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网络媒介,在信息传播中,不自觉地完成了传播信息的工作。并且任何人对网络信息都可以随意转发,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发生突发事件,也会引发校外人员的关注,加快事件的传播速度,使得高校突发性事件在短时间迅速传播且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于高校以及社会的和谐造成破坏。第二网络舆情是非理性传播,参与主体易受负面影响。现如今,信息發布的渠道越来越多,且转发的目的不尽相同。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内容容易发生变异,仅出于主观意愿进行讨论和信息传播,这就导致网络信息复杂多变且迷惑性较强。高校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且充满激情,但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有待提升,因此,极易受到负面影响,冲动行事。第三网络传播受众基本相同,存在较强的集群效应。对于高校群体而言,基本上是由学校、老师及学生三大主体构成,大多数高校突发事件是围绕这三大主体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高校学生一般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且经常参与小型团体活动,在不同团体中,个体极易对同一事件产生共鸣。并且我国高校众多,高校群体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因此不同的高校群体之间也容易形成共鸣,使得个体矛盾变成群体矛盾。缺乏判断力的高校学生容易盲目从众,突发事件一经传播会在校园内快速地成为焦点,形成明显的集群效应。
对于高校突发事件演化成网络舆情往往掺杂着各方面的因素,基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学业类突发事件而导致的舆情,毕业受阻、学业预警以及课程安排不满意等有关的问题都会导致学业类突发事件的产生。二是生活类突发事件而产生的舆情,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较多,比如家庭矛盾、人际交往、校园霸凌、情感受挫等,生活类突发事件是最易发生的事件。三是管理类突发事件引起的舆情,主要由师风师德以及教学招生,评奖评优等管理问题所致。
网络媒体与信息的交互性和参与性特点使各类互联网平台成为高校舆情引导与演变的主要阵地。而当前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是高校学生获取信息以及满足交往需求的重要媒介,这一群体是互联网平台最活跃的群体,是互联网信息主要的获取和传播群体。并且由于网络信息发布门槛较低,且内容良莠不齐,信息传播迅速便捷,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就导致高校的突发事件极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导致高校舆情事件的发酵,从而高校学生成为网络舆情的主要传播者。
高校学生生理发育趋于成熟,个体意识比较强烈,但是其心理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情绪多变且不稳定,还未形成正确价值观念,难辨别信息的真伪。在高校突发事件形成舆论后,高校学生面对舆论环境的变化,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被焦虑、恐慌等情绪困扰,因此,对于信息的判断能力不断降低。进而导致高校学生可能会依赖网络宣泄自己的不满与情绪,网络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不断加大。因此,正确处理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对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生活,避免学生出现思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高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发酵对于高校的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突发性事件经过舆论的发酵影响学生对于该事件态度,进而影响其行为。容易导致学生对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产生不满,对于老师具有抵触情绪,使学生产生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扰乱学校的管理秩序。另一方面校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发酵对于社会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每个学生代表的是一个家庭,学生的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利益,高校学生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这也是高校突发性事件容易形成舆论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高校突发性事件在网络上形成舆论,就极易发展成为社会性事件,导致全社会的热议。不仅有损高校的信誉,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如何加强舆论信息的监控,现已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课题。高校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和需求,创设优质网络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机构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创设一个多层次,专业化的网络舆情管理机构。这一机构需要含有高校、高校院系以及学生会三个层次主体管理机构。这三个管理机构各负其责,职责清晰,能够多重角度、全覆盖、精确化的掌握舆情动态。同时,虽然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并无规律可循,但是也要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以备事件发生时,能够按照程序作出及时的处理。其次,各高校应创设自身的网络舆情监测网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高校可以将现代信息积极融入舆情管理工作中。建设舆情监测网络,这一监测应当包括日常监测与特殊时期监测。在日常监测中,通过大数据对舆情进行全面监测,利用数据采集、分析及可视化手段,精确预测学生的日常动态,以便更好地找出突发事件的根源。在特殊时期监测中,需要专业人员针对各类网络信息以及舆情进行收集监测,能够在第一时间充分掌握和了解网络舆情的方向、动态与趋势,并且做好精准的研判、解读与分析。
当高校发生突发事件以后,及时抢占先机做好处置工作是应对网络舆情的关键,对于舆情进行全面地管控,以及科学应对,快速反应是做好网络舆情处置的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需要抢占舆论先机,网络的发展使得舆论发酵的时间逐渐缩短,因此,当发生突发性事件时需要我们及时地做出反应,抢占舆论先机,避免谣言先入为主,一旦谣言深入人心,后期将很难改观群众的思想。因此,在发生突发事件时,高校一定要作出相应的回复,以安抚公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事件发生时,高校并不能提供完整的信息,可以采取渐进的方式,能够提供多少是多少,不断补充信息。信息发布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以及公告多种形式,但是务必保持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公正性,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以便取得公众的信任。并且通过网络舆情的监控,实时掌握舆论导向,发布的官方信息中要补充公众信息的空白,同时还要纠正歪曲事实的舆论导向。其次,争取权威第三的支持。为了提高信息的权威性,高校还需要积极争取权威第三方的支持,使得各种力量在舆情处置中发挥作用。可以通过政府、高校以及权威的社会性组织为事实发声,将舆情引向正确的方向。尤其当高校发布的信息无法取得公众的信任时,权威第三方信息的发布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教育不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也,还需要通过引导,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当高校发生突发事件以后,也成为引导学生重要契机。在舆情结束后,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善后工作:首先,完善相应的应急管理方案。在舆情结束后,各相应的机构需要进行讨论整理,对于舆情发生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专业化地分析,进行合理地总结,整理归纳,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其次,加强相关人员的心理干预。对学生心理进行疏导,尤其是突发事件中的相关人员,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是无法预计和估算的。高校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对相关人员进行安抚,关注其动态,并给予其尊重,建立良好的感情共鸣。最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体系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当中更是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当中,引导学生树立网络意识,政治意识、法律意识等,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约束力。并且可以将突发事件作为上课案例,进行深入的解剖,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事实,也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无论预警以及处置机制都是通过外在力量来处理突发事件,只有学生思想意识本身的提高才是舆情解决的根本所在。因此,一定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努力。
参考文献:
[1]申辰煜.突发事件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3):59-61.
[2]莫文,范卫波.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方法探析[J].青年记者,2021(24):79-80.
[3]张欣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公关世界,2022(08):49-50.
[4]杨仑.高校突發事件网络舆情的干预措施及引导策略研究[J].公关世界,2022(14):173-175.
[5]周子明,高慎波.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成逻辑、风险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22,40(03):152-158.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