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
关键词:延安时期;党内民主;基本经验;现实启示
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是延安时期党巩固和发展的活力源泉,毛泽东同志提出“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回顾和总结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基本经验,对新时期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巩固全党团结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落脚陕北后,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不断扩大的党组织规模中意识到了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必要性,在民族民主双重任务的紧迫要求下,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是适应中国革命战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中国共产党自身生机与活力的内在要求。
1935年中国共产党落脚陕北之后,国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全国人民将希望寄予延安的中国共产党,然而当时党内危机四伏,主要危险是关门主义。对此,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提出发扬党内民主这一突破战争难关的重要武器。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根深蒂固,极度缺乏民主生活。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重任,就必须通过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这一武器来增强党的力量,组成一支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以适应中国革命战争的要求。
延安时期,大多数党员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习惯了自由散漫,关注个人利益多于集体利益,自由主义之风盛行,严重束缚党内力量的发挥。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主张克服自由主义,通过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和文化水平,恢复党内的生机与活力。1938年10月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实行党内民主生活化的要求,要求领导机关、党员干部都应充分发扬民主。对党内同志的不良工作作风、生活习惯提出批评,对党内同志的良好作风进行表扬,并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端正态度对待其他同志的监督批评。在党内民主扩大化下,党内政治生态良好,全党从上到下积极性提高,党员民主权利得以保障,党内呈现一片生机与活力的良好景象。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妥善处理各项重大事件,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形成了发扬党内民主的成熟经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主传统,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党内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关系,将党内民主贯穿于领导机构产生、决策、监督等方面。刘少奇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及其负责人提出“要恪尽自己领导的职责,要采用尽可能的方式去实现党内的民主生活,要有充分民主的工作精神”。由此可见,在民主基础上由党员群众选举出来并给予信任的领导机关能更好地发扬党内民主,避免山头主义、结党营私等情况出现。1945年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建设起来的”,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民主的重视。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基本原则,即“四个服从”和“四个尊重”。“四个服从”保证了党内民主是在遵守党内纪律的基础上实行的,“四个尊重”则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党内民主,二者相辅相成,为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提供了基本条件,营造了浓厚的党内民主氛围。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作出决策之前会广泛听取同志意见,而在决策形成后则要求绝对服从。党中央在落脚陕北后,曾针对党向何处发展的问题进行过讨论,最后党中央综合大家的意见制定了东征的战略。战略形成后,各级组织服从指令,配合党中央做好准备,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此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皖南事变的妥善处理等都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良好成果。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程序法规规范党内民主,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化建设。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党内民主生活化的要求,颁布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和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等文件,将党内民主生活化要求以制度的形式得以确定。1942年9月1日党中央颁布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规定了上下级领导关系及报告制度。1945年七大以党章的形式规定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使党内民主的主体及权力行使得到了制度保障。对党内民主进行了制度化建设,改进党内选举制度,健全党内监督制度,使党内权力的运行在制度的监督下得到有效救济,防止和纠正党员遭受严重侵权等各种问题。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的激荡时期,充分借鉴延安时期发扬党内民主的成熟经验,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挥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以应对改革发展的各项风险挑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9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障党员的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等基本权利,尊重和体现党员意志,才能充分发挥党员在推动党的各项工作以及进行党的建设等事业中的主体和骨干作用。人民群众是党的活力的重要源泉,只有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良好的党群关系,充分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进而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制度化的形式使党内民主得以保障和落实,对新时期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提供了有效借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主集中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化建设的任务,如完善党的集体领导制度、请示汇报制度,建立健全述职制度,完善各级党组织党委统一领导制度。与此同时,党中央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先后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等,通过制度保证党内政治生活的廉洁。此外,全党还高度重视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原则优化组织人事机制。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制度化建设,这为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建设一支充满年轻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重要保障。
党员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内民主权利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前提,因此党员民主意识的培养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命题,从此在党内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氛围。然而时至今日,一些党员还存在着民主意識不强、民主素质和能力不高、缺乏民主习惯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内民主的发展,损害党员的主体地位。新时期通过党校培训、民主生活会、主题教育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党员培养民主意识,增强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党员干部对民主权利的重视,充分认识民主权利对党的自身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升党员的民主意识,增强党员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6页.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41页.
[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9页.
[4]《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8页.
[5]《刘少奇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345-346页.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