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的思考

2023-12-29 21:03黄浩云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共同体中华民族

黄浩云

(广西民族报社,广西南宁 530023)

习近平在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1]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及时总结好经验和好做法,树立示范品牌,加强传播推广,积极探索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要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要传播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故事,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以下简称“五观”),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下简称“五个认同”)。

一、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

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应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实现宣传教育全覆盖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好,不断汇聚各族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根基。

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具有紧迫性。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比如,个别地方存在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覆盖面不够广,工作针对性不够强,重大问题研究不深入,办法和抓手少,工作合力不够强,基层基础薄弱、力量保障不足等情况。此外,一些地方和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着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等现象,这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全面落实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的工作要求

要加快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体系。当今世界,全球话语体系主要掌握在美西方手中。精准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仍任重道远。从实践看,部分地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平台还没有完全搭建起来,或还停留于探索层面。为此,要着眼长远,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各级各类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从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坚实社会基础。

要创新宣传的理念和方式。目前,一些地方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研究不透彻,宣传教育的手段单一,难以实现喜闻乐见的要求。应利用庆祝活动、特色节日等载体,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入心入脑,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五观”,增进“五个认同”。可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喻户晓。运用公益广告等鲜活的形式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内容、形式创新,形成公益广告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声势。运用互联网和手机媒体宣传,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力。创新传播载体手段,运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结合新技术新应用,把宣传产品转化为网民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推送,生动活泼地开展网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网络传播阵地,运用好网络传播规律,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正确引导涉民族因素的网上舆论,加快网络评论体系和网络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管控引导机制,及时利用网络阵地发布权威声音,引导网民自觉抵制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错误言行,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要加强民族类新闻媒体建设。2016 年2 月,习近平深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实地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3]。要推动民族类报刊在民族地区广覆盖,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明确办刊定位,创新媒体策划,推出高质量的民族类新闻媒体板块和栏目。如《中国民族》杂志推出的“史话共同体”“诗画共同体”、《中国民族报》推出的“道中华”、《广西民族报》汉文版推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等栏目,深入挖掘了重大工程项目、文化遗产、人文胜迹、旅游名胜等的共同体意识元素,很好地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应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建设,充分发挥民族类新闻媒体作用。

要着眼建立理论研究体系和话语权。当前,国际依然存在上一些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言论,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主导的极端思想仍有市场,这些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不利。从国内看,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对少数民族相关问题研究较多、较为深入,民族学科越分越细,但对民族之间的联系性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相对不够深入,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应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智库建设,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究体系,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加强中华民族史研究,实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程,编撰中华民族通史,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推动高等学校相关学科建设,优化民族学科设置,调整研究机构和研究方向,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广西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创新举办全国首个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创新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实施《广西古籍文库》编纂工程;创新成立全国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播中心;组建专家团队,建立工作机制,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等等,较好地发挥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要加快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重要途径。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和搞好社会宣传教育的要求落实到位,深化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宣传教育,形成常态化教育机制。突出青少年这个重点,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融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材编写和教育教学。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体系。搞好社会教育,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加快推进相关教育体制改革,办好大中小学民族班和高校预科班,推动不同民族学生混班、混宿、混餐,增加公共课教学,拓宽不同民族学生视野,积极营造有利于各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环境。推进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统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建设,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库。

要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提升宣传教育效果,需要有好的宣传产品。要在保护和传承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加强中华文化的宣传推广,提升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处理中华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时,既强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不能固化差异。要坚持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观念,做到各民族文化互赏、互鉴,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要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面向各族群众、聚焦青少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培育和推介具有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形象、先进典型和优秀作品。要着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文化惠民工程、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出版工程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教材、宣传体系,选树一批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让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产品都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载体。要精心打造宣传教育产品,突出汇报工作、咨政辅政、宣传交流、咨询监督、预警防灾与应急处置等功能,做好信息上报和舆论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通信网络、广播媒体基础设施和现代媒体广泛传播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文化传播活态化,让各民族群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要建设和利用好农家书屋,提高书屋的利用率,发挥书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要发展出有特色的代表性文化符号,从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民族精神等方面考虑,结合地方的历史文化特点创新发展,凝练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内涵。

要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朝着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扩面提质,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景区、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强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在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科普、国防、爱国主义等教育基地和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各自功能特点,充实展陈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的宣传教育基地,将其纳入免费开放财政补助范围,优化结构布局,特别要加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为社会各界群众参观学习提供服务。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试点工作,推进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组织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平台。推动宣传教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系统梳理人文景观、历史名胜古迹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于游览观光之中,润物细无声地引导人们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工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考核评定等各项工作。加强对讲解员、导游等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训,加强对解说词、旅游项目等的整理和规范,丰富思想内涵,提升教育功能。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使之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

要营造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氛围。现代化不仅是经济上的高质量发展和科技上的全面进步,还应注重精神层面的现代意识、现代理念等培育。要更加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明村镇等建设,引导各族群众全方位融入现代社会的生活。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宣传教育,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移风易俗。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积极引导各族群众融入整个国家的发展。总之,要引导各族群众树立现代的生活理念,学会现代的生活方式,在各方面融入现代社会,增强现代生活的归属感,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

要加强互联网等领域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全媒体时代,信息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传播方式、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的互联网领域的安全面临新的重大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互联网舆情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互联网舆情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引导网民自觉抵制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错误言行,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坚持组织保障与职责分明原则,通过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细化明确各方面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确保舆情工作有人跟住、有人盯住、有人控制的局面。坚持健全机制与依法管理原则,建立健全舆情工作规章制度,落实经费等基本保障,确保工作规范有序,依法管理和处置舆情。坚持整合资源与合作共管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相关主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形成民族、宗教、网信、公安、国安、统战等相关部门和网企等单位密切配合,定期通报衔接,定期会商研判舆情,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局面。坚持未雨绸缪、预防为主原则,扎实做好日常的正面宣传引导工作,及时排除舆情隐患,主动抢占舆论主阵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牢牢掌握话语权。坚持全面监测收集信息原则,搭建舆情信息监测收集的平台,建立有序高效的工作机制,全天候监测和收集各方舆情信息,并及时汇总上报,为决策层科学处置应对提供第一手参考材料。坚持准确研判定性原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分析网络舆情情况,深入研判并作出准确科学的定性,为科学决策和有效应对处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坚持快速应对、正确处置的原则,根据舆情信息走势、性质、影响及危害性等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决策,采取妥善办法迅速应对,使舆情热度迅速“降温”。坚持谨慎客观、口径一致原则,单位之间和单位内部都要加强沟通会商,达成共识,做到严谨客观、统一口径。坚持问题导向、讲求实效与质量原则,通过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紧紧围绕要害问题和关键环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坚持发挥媒体、专家和第三方作用原则,引导其发表正面评论、宣讲政策法规、解惑释疑。

三、加强对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坚持从政治高度强化理论武装。要提高政治站位,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旗帜鲜明地贯彻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从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强化宣传教育的政治功能,做到从政治上看待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加强对舆论宣传的引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严格落实好请示报告制度,对事关民族领域意识形态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报告,做到反复考量、慎之又慎。

要完善领导工作体制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意味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要求、对象、范围、任务、职责、机制都发生了重大战略性调整。要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各级民族工作委员会,建立健全民族工作机制,形成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各级党委要切实负起责任,强化民族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搭建有效平台和载体,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牢记初心使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推动者、坚定弘扬者和忠实实践者,坚决同一切背离或阻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言行作斗争。各级各部门要解决人力、物力、机制等保障问题,加强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人员、搞好培训,安排工作经费,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与激励机制,提供工作方便与基本条件。

要夯实基层宣传教育工作基础。民族工作涉及各族群众,也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城乡基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依托。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要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使之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融入城乡居民自治,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努力实现全覆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共同体中华民族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爱的共同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