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2023-12-28 20:00余贵珠
新教育·综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余贵珠

【摘要】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优化与调整,是构建多元化、开放式、人文性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有效教学实现的推手。为此,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以“核心素养”为根基,以“生本”理念为中心,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为手段,对“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具体有效的策略优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优化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大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尤其是小学语文科目的核心素养养成,它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没有好的语文素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交流都困难重重,对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和融会贯通也很难推进。由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需要在不同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一些人对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实现方式是否行之有效、是否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表示了怀疑,因此,采用何种方式才能将核心素养理念真正地贯彻到每一位学生身上,这对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挑战。为此,笔者在何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推行遇到的困境以及如何突围、采用何种方式突围方面,做了如下的讨论探究。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优化的困境

1.教学观念的固化

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需要培养审美能力,所以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然而,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一直很难调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行为起决定性作用,教学行为由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规划等方面组成,只有教学思想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审美性,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着教学思想严重僵化的问题,他们不仅过于依赖陈旧的教学经验和僵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过于强势、主观、独断,给学生一种单向接受的压迫感,学生只能被动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出现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回答问题,缺乏深度、多元和审美思考能力,导致语文学科听说读写能力普遍偏差的情况,学生在语文课上很难进行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和审美学习,从而很难提高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2.课程内容的广度不够

小学语文课程改编过程中,课程内容一直在进行调整,但是教学内容仍需要扩大,以保证课程与学情相匹配,并保持科学性和前沿性。这个内容的扩大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可以根据策略,进行文本迁移的扩容,一些语文老师不擅长拓展课堂内容,过分依靠课本,没有充分利用“设立学习任务群”和“开展大单元教学”来组织教学活动,很难集中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缺少多样性和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整体性思维,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

3.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语文教学手段单一。比如说在阅读方面,常见的传统方法即老师经常会利用示范阅读、分角色朗读、齐讀、默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课文,而不会借助当下的先进教学手段,比如引入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一些视频平台趣味的教学视频,还有情景式语境的创设,让教学手段丰富起来,跟时代进程联系起来,让学生的阅读和知识的摄取方式呈现多元化,这样学生回答问题就会积极起来。否则,学生会渐渐对单一的阅读教学方法失去期望,从而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课堂氛围沉闷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低下,难以内化和吸收语文基础知识,这将对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十分不利。

二、从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去突破语文教育教学的低效藩篱

1.优化语文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从现实出发,营造出不同的学习环境,设计出合理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激情,使其对语文学习的活动抱有期望,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有效的自学及合作学习,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习效率。

2.加强家校合育,营造读书环境

在“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师要根据“五项管理”的要求,促进家校合育,这样家长就可以帮助老师减轻负担,保证孩子们能够在家长的带领下读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经典文学作品,读生活百态,读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从而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目前,一些语文老师没有做好家校合作教育,主要是因为没有按照“五项管理”的要求,将“双减”政策贯彻到家校合作教育中,使得学生被束缚在背诵古诗、抄写生字等枯燥的语文作业中,从而对语文课程失去兴趣,对语文课堂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其核心素养的提高。

3.完善语文教学评价机制

语文教学评价有很多的作用,比如反馈学情、诊断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引导学生自学等。尽管教学评价也属于教学活动中的一环,但是却很容易被教师忽略掉。有些语文老师的教学评价很笼统,方式单一,目标不明,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学评价的功能性。完善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既不能太功利,也不能太随意,应从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方面建立评价机制。

比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课《秋天的雨》时,笔者立足于“听”和“说”两部分,先叫班上校级播音员小雨读第二段,让其他孩子在小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去感悟各种植物的叶子在秋雨秋风中的动态,一句句“扇哪扇哪”“飘哇飘哇”“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的菊花,一下子就感染了有点吵闹的学生,让他们安静了下来,体会到语言之美的穿透力;接着,笔者又用鼓励性语言,让学生去挑战小雨的朗读,果然很多孩子不服气,一段一段声情并茂地朗诵着《秋天的雨》,这样的效果是由点到面的,由浅入深的语文教化过程,让课堂里多了很多富有情感的读书声。

接着,我提问:谁能说出“秋天的雨”还把颜色分给了谁?一位孩子说:“秋天的雨把颜色除了给到人,还有大自然,还有土地,还有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这个总结归纳的表述能力,一下子震撼到了老师和同学们。

笔者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写一首小诗,以《秋天的雨》为题,充分发挥想象力,赞美我们岭南大地的“秋天的雨”。而后选出三首最优美的诗歌,让小雨录制朗读音频并发表在班级公众号上。最后,笔者让学生认真抄写课文第二段,开展写字比赛,选出前三名在班级公众号中表彰和展示。围绕《秋天的雨》的课后延伸有诗歌,有书法,有朗诵,有审美欣赏,这样的教学策略的优化,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同时,教师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加大教法变革的力度,扩大教学空间,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强化。比如在《将相和》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任务式教学+小组协作”的方法,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用他们自己的语文来总结这本书的大意”“说说廉颇、蔺相如的性格特征,并用书中的例子来说明”“说说《将相和》这篇课文讲的是哪一段历史,你还知道什么跟这段历史有关的东西”等。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在互相补充、纠正答案的过程中,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那些学生没有答对或者回答不完整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这样划分教学的主次不但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学、合作与探究,还可以保证学教一体,优化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优化和调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方向,也是当下语文老师的使命。传统的语文课堂存在着“死板”“低效”“课堂沉闷”等问题,可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语文教学优化策略进行改善和解决,从而让语文课堂变得灵性、有趣和高效,进而有效提升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恒云.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优化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003).

[2]袁长代.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作文:教研,2021(2).

[3]李祥春.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2(26).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