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乐谱版本与演奏版本分析

2023-12-28 09:49:07曾炎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8期
关键词:德彪西奏鸣曲小调

【摘 要】本文从德彪西的作品《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入手,进行乐谱版本与演奏版本的分析并提出见解。

【关键词】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乐谱版本;演奏版本

【中图分类号】J624.1;J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8—142—03

一、乐曲背景以及选择版本

(1)作品背景介绍:《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德彪西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当时德彪西正遭受着病痛的折磨,对生活的真实和幻想以及对当时人们的苦难感同身受。这首作品献给她的妻子,1917年由小提琴家波利特与德彪西本人首演于巴黎,作为他生命后期的一首室内乐作品,作曲家用了比他自己的其它作品更为简洁的作曲技法,更加精细的音乐语言安排,以灵气的气质表现出更为精炼的印象主义风格,是法国小提琴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优秀作品。

(2)版本选择:三个不同的版本选择,区别在于弓法的不同所导致的演奏方法以及音响效果的不同以及强弱处理的难易程度不同。

通过标记的功法可以看出版本一中,5—6小节是一弓(拉弓),7到8小节是一弓(推弓),那么第9小节作为弱起小节就需要用拉弓,这就会导致9,10小节的力度变化,渐弱加强到变弱会变得很难做。小提琴一般从弓根起都在正拍或强音上,而弓尖则是演奏弱音的最佳弓段。所以按常理说第8,9小节应用弓尖到弓根的推弓进行,才更易演奏出力度变化,符合逻辑思维和常用的弓段分配。所以可以看到我在7到8小节中本应该是推弓一弓演奏完的地方改成了8小节休止符后弱音变成了拉弓,才有了 9小节的弱起推弓。

这个版本由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教育家丁芷诺教授编订,个人觉得这是比较适合学生使用的一个版本,弓法标注分配更符合逻辑,更加清楚,并且更容易用弓段的运用做出谱例上力度速度变化的要求。5—6小节一弓(拉),7小节一弓(推),8小节一弓(拉),9到10小節推弓。小提琴演奏是讲究弓段分配的,弓的全弓,上中下弓分别可以带来不同的音乐处理和技巧发音等等。学生时期还是应多还原谱面要求,避免更多的个人情感抒发以及音乐处理自由,先掌握起音乐风格特征和音效表达才是最基础的,所以谱例选择十分重要。到后期,技巧,发音,思想以及演奏经验丰富熟练后可慢慢建立自己想要表达的音乐感觉,可以根据自身的演奏习惯,弓法弓段分配去诠释谱例,甚至二度创作出有个人思想情感的音乐。

版本三的谱例可以看出5—8小节是连弓(拉弓),9—10小节为推弓。虽然弓法弓段的分配没有问题,但是演奏难度却增大。用一弓想拉出带有朦胧,零碎的3拍子的切分音是很需要演奏者能完美驾驭弓段弓速度以及发音处理的。该谱例子中,第一句话即5—6小节的演奏是不同于常规曲目的演奏的,需要演奏者从弓根发音就轻柔且再运弓过程中弓像纸板偏斜。(一般曲目弓都是拉直,再纸板和琴码中间,但该曲不同,需要营造出轻柔朦胧模糊的感觉,慢慢从中间靠近纸板音色会变弱变模糊),而且再音与音之间需要短暂的停顿,不是连续的发音,需要有中零碎,转瞬即逝的音乐塑造。

二、曲式分析

这是一个g小调的三部曲式结构奏鸣曲。

A乐章中开头就是以切分音节奏奏出的g小调主和弦分解和弦构成了音乐的主题,演奏时需稍作停顿,发音轻巧,基本不用揉弦,9小节后渐强是才使用揉弦。64—83的第一连接部作为连接A与B的乐段沿用了A部分的调式并使用了主音g小调上的九和弦,这一有别于传统和声的使用更加表明出德彪西能在任何一音上轻松驾驭九和弦的能力,第一连接部也因此有着不可琢磨,恍惚不定的感觉。加上在力度速度上的密集且细致的变化,这种组合使音乐效果变得稀薄模糊且细密。

B部分的音乐转入了E大调上,88—99小节的加入了东方的五声音阶调式,有着东方音乐之美,再演奏中运弓也是从偏与纸板直到最高音的一串上行音节的时候运弓慢慢靠近琴码。给人的音响效果清秀飘逸,运弓要如毛笔写字般飘逸洒脱且不失韵味。从135—145还运用了西班牙音乐的元素以及半音阶的使用。到146—149有4个小节的分解九和弦组成的琶音形成了第二连接部再回到A1.尾声部分从216小节到255小节,里面运用了许多A部分的音乐元素展开变化,再速度上更加自由多变,再力度上更加激烈,与之前的轻柔形成对比,并成为全曲的高潮部分,又强到突强的分解以及柱式主和弦回到主音上结束了全曲。

三、演奏版本分析

(1)(小提琴:张瑛钢琴:钱程)两位都是武汉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属于学院派,张瑛的演奏在技巧上和音乐处理上都是中规中矩,对谱例的还原度相对较高,再与钢琴声部的配合中默契还是略显不足,录音质量相对于其它几个版本也有待提高。

(2)(小提琴:高参钢琴:谭小棠)两位都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高参的演奏也是四人中节奏最为平稳,音准音质也很完美。但是对谱面的力度速度还原度相对较低,与钢琴声部的配合以及录音质量都适中。

(3)(小提琴:郑京和)郑京和是世界上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她对待音乐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对音乐中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也值得我们去细细聆听。郑京和是四人中对谱面的速度力度标记处理最为完美的,且在技巧上明显较于学院派处理更为细致,但录音版本与钢琴配合也不是最为完美的。

(4)(小提琴:奥古斯丁·杜梅钢琴:玛利亚·胡奥·皮尔斯)杜梅是法国著名的小提琴大师,其演奏技巧较其他三人来说更为精致完美,音乐处理浪漫自由,将法国音乐的浪漫,与的小提琴的凄美绝唱融入一体,但节奏方面并未完全遵循谱例,有着对音乐有更深理解的二度创作。最值得一提的是与钢琴的配合十分默契完美,呼吸的一致,强弱的对比,柔和而浪漫的钢琴和声烘托使杜梅的音乐表现力明显高于其它三个版本。同时也说明在小提琴奏鸣曲中钢琴声部的确是个能为你的演奏锦上添花的重要因素。玛利亚·胡奥·皮尔斯作为钢琴届凤毛麟角的女钢琴家,其精湛的技巧以及极美的音色和善于在节奏乐句上进行的精致细微的处理,使她和杜梅,王健(著名大提琴家)组成了最佳的室内乐搭档,其演奏的室内乐风格有种清新的美感,在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中完美体现出来。

1、2两张专辑可以说都是属于学院派,就个人感觉而言,在刚刚接触作品时可以多听听高参的演奏,熟练之后在处理上可以多听张瑛的处理。3、4两张专辑都是著名的小提琴大师演奏,个人觉得我们可以去倾听,但不要一昧的模仿,因为大师对音乐的细微处理可能是我们不一定能感同身受的,对于技巧和发音上我们都要慢慢的积累,学习,才能更加成熟完美的去演奏属于自己所想的音乐,因为德彪西的音乐从某一方面来讲就是个性与印象的结合。

该谱例为表格中四人所对比的一个小的片段,最后做个总的对比。

四、演奏心得

(1)德彪西《g小調小提琴奏鸣曲》作为法国印象主义室内乐作品较具代表性的曲目应该被更多专业演奏学生去了解,去演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曲目。

(2)通过演奏家版本的对比,可以看出每个人对该曲的诠释都是极具个性,望通过演奏版本分析为大家提供合适于自己版本以及从中领悟出自己所想表达的情绪和谱例版本选择及风格处理。

(3)演奏者通过对作曲家一度创作中的背景与术语表达甄选出合适自身演奏技巧的谱例版本,其次聆听分析不同演奏版本中的二度创作也是演奏者对乐曲进行诠释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杨白莹.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的音色特征及其风格意义[J].黄河之声,2020(9).

[2]裴仙美.德彪西《奏鸣曲——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第一乐章和声研究[J].北方音乐,2020(9).

[3]吴一凡.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品及钢琴演奏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20.

[4]欧阳璐.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力度特征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21.

[5]胡璟.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演奏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8.

作者简介:曾炎(1995—),男,湖北天门人,硕士研究生,武汉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小提琴演奏。

猜你喜欢
德彪西奏鸣曲小调
手机上的奏鸣曲
四 季 相 思
青年歌声(2019年6期)2019-06-26 09:17:18
春天的奏鸣曲
思 夫
青年歌声(2019年1期)2019-01-24 07:53:08
五河小调
北方音乐(2017年21期)2018-01-25 02:22:25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饥饿奏鸣曲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
民族音乐(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6
试析德彪西《格拉纳达之夜》音乐特色
音乐生活(2015年2期)2015-12-19 13: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