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跆拳道对青少年礼仪教育的比较与反思

2023-12-28 10:24谢玲玲
武术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武者跆拳道礼仪

谢玲玲

上海大学社区学院,上海 200444

自古以来,韩国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追溯跆拳道历史与中国武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跆拳道在其发展过程中深烙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印记。根植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中国武术,在改革与发展中部分脱离了社会发展需求,忽略了武术礼仪教育的发展规范,技术朝着“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两极分化的发展倾向,致使诸多优秀的传统拳种濒临失传,融于其中的民族文化内涵日益淡化,喜爱武术的青少年人群和习武人口逐渐下降,发展至今仍为加入奥运家庭而努力奔走。

反观韩国跆拳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礼仪教育上汲取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加强了礼仪教育规范,只要有与同伴接触的地方就融入礼仪教育,技术发展以简单易学的腿法为主,拳法为辅,模仿武术套路融入中国易学文化创编跆拳道品势,虽较中国武术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在不到30 年的时间内已成功进入奥运会表演赛,成为深受世人追捧的竞赛项目。近年来,以腿法为主的跆拳道更是“踢”开了中华武术的“国门”,与本土武术分庭抗衡,正在占领中国武术市场,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让我们感觉到“韩”气逼人[1]。更令人震惊的是,《佛山日报》竟然以“武术之城掀起跆拳道热”为题报道了跆拳道在该市开展的盛况,而题目中冠以“武术之城”,让人只能追忆武术昔日在佛山的辉煌[2]。而在我国大中小学校的校园里青睐跆拳道学生的数量远超喜好中国武术者,跆拳道的魅力何在[3]?值得我们反思,为何有如此多的国人“弃武从道”?中华武术的武德武礼该如何规范教育?面对如此尴尬的发展境地,中国武术改革与创新发展已迫在眉睫。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武术与跆拳道对青少年礼仪教育。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武术武德教育和跆拳道礼仪等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

(2)专家访谈法。为进一步了解专家对武术和跆拳道礼仪教育的看法,本研究选取两类专家及学者进行电话和面对面访谈:一是国家和上海市在武术与跆拳道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专家学者、武术和跆拳道一线的国家级教练员、武术和跆拳道的国际级裁判员;二是国家和上海市武术与跆拳道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层领导,将访谈内容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

2 武术与跆拳道对青少年礼仪教育对比分析

2.1 礼仪教育内容

武术和跆拳道均有规定的礼仪教育内容,并且礼仪教育内容的重点与规范度不一,存在诸多差异性。

中国武术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由表1 可知,现代武术礼仪内容有:徒手礼、器械礼、武术竞赛礼仪、武术教学及训练等礼仪;徒手礼有抱拳礼、注目礼、点首礼、鞠躬礼、合十礼;器械礼有持器械礼、递器械礼、接器械礼等。礼仪教育对习武者的武德修养的培养极具意义,“抱拳礼”是武术的常用礼节,广泛用于武术竞赛和武术活动中。武术要求习武者具备良好的礼仪道德修养,追求“文武双全”“德艺双馨”之境界。从传统的武术拜师礼来看,由“引师”递“拜师贴”到“磕师立誓”,具有一整套规范的“拜师”礼仪礼节,这也折射出传统武术注重规范的“恭师如父”武德礼仪教育。以往中国传统的武术拜师礼有:设香堂、递帖、磕头、宣读门规、入室弟子向师父敬酒等各种繁琐的环节,的确有陈规陋习的身影,但不能全盘否定,将其全部取消。现今常用具有代表性的武术抱拳礼,只有在武术比赛和重要活动场合才被运用,诸多习武之人当被问及抱拳礼的文化内涵,多数习武者说不清道不明,甚至以开馆教拳为生的“非学院派”武师,也极少能道出抱拳礼的文化内涵。综上说明,现代武术在实践中更多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训练与演练,武德礼仪文化教育内容却有所淡化和忽视。

表1 武术与跆拳道礼仪教育内容比较

礼仪也是跆拳道区别于其他武道的亮点与特色。修行精神的基本要素是:教养、礼貌、尊重、德性[5]。跆拳道秉持“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将“礼仪”放在精神修行的首位,作为入门训练的必修课程,强调“以礼始,以礼终”的修行过程。跆拳道尤为注重礼仪教育内容,规定进出道馆、训练和比赛的全过程,与长辈、教练及同伴接触,以及日常生活中均要给习练跆拳道者“作规矩”,要求严格遵守礼仪规范。如,规定出入道馆要行礼,训练前后也要以端正姿态依次向国旗、馆长、教练及前辈敬礼,训练中凡与教练或同伴接触均要行礼,比赛前后要求行礼,在比赛中犯规也要向裁判行礼。除此之外,跆拳道还对日常行为中的站姿、坐姿、握手、递接物品、系腰带和叠道服等进行规范性训练,以此约束和培养习练者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合来看,武术和跆拳道在礼仪教育内容上,两者相比存在差异,跆拳道礼仪教育内容明显比武术更加细化,因此,应重拾武术礼仪教育内容。

2.2 礼仪运用场合

武术和跆拳道都有规定礼仪运用场合,礼仪运用场合规定与规范也不尽相同。

由表2可知,中国武术自古就有“未曾习武先习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之古训,“递帖拜师”为武术入门前必行之礼,见面、告别、切磋均有武术礼仪与戒律规定等。中国武术特别是套路武术实践中武德教育的存在相对空泛[6]。令人感觉当代武术在实践中更有淡化礼仪之嫌。当今武坛,极少有武馆和武校在第一次课专门教授施礼之法与运用场合,就连武术常用的抱拳礼也仅用于武术比赛或训练的开始前与结束后,以及一些武术专门性活动中。对于进出武馆、面向国旗及生活中武友的见面与道别行武术抱拳礼的已极为鲜见。

表2 武术与跆拳道礼仪运用场合规定一览表

跆拳道十分注重礼仪,有着规范的礼仪运用场合。首先,跆拳道礼仪对练习者进入道场和比赛的要求颇为规范[7]。如:面向国旗、遇见教练、与同伴接触、握手等均有规定的施礼场合与规定要求。其次,跆拳道鞠躬礼简单,适用于任何场合,也易于让大众接受。跆拳道严格规定在道馆训练及比赛中遵循礼仪与行为规范,尤其强调将礼仪和行为规范融入日常生活中,平日里要求待人诚信,以理服人,以德服众。正是这种严格的精神礼仪教育模式,使得跆拳道习练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在礼仪运用场合方面,跆拳道相比武术更加规范,也正是因为这种礼仪教育规范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更易于让人接受,促进跆拳道传播与推广。武术礼仪体现了武术的精神,也被广泛用于武术活动中,但在武术正式活动之外的场合较少被规范运用,因此,武术礼仪运用场合也亟待反思改进。

2.3 礼仪文化内涵

武术和跆拳道发展的社会环境不同,在礼仪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也不同。由表3 可知,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美称,礼仪可谓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德武礼教育可促进青少年尚武崇德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武术重视武德教育的历史也由来已久。常用礼仪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具体礼仪内容上没有赋予相应的文化内涵。

表3 武术与跆拳道礼仪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跆拳道虽然是格斗的形式,不论比赛有多么激烈,始终把礼仪放在第一位[8]。跆拳道十分重视对练习者精神与礼仪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将“礼”作为入门的必修课和训练的重要内容。跆拳道要求入道馆前先向道馆行礼,表示对跆拳道的敬重。入馆后,以端正地姿态依次向国旗、馆长、教练和长辈敬礼。练习中,只要有与教练或同伴的接触,都要敬礼。练习后,还要再次向国旗、教练、家长行礼。面向国旗行礼,表达爱国情怀,寓意胸怀祖国,面对教练行礼表示尊师重道,对师长的敬重。配合练习和比赛前后,双方需互相敬礼,以示友好与相互尊重与谦让。比赛前后需向对手及教练行礼,比赛中受到裁判的判罚,也需行鞠躬礼以示服从[9]。诸多道馆还规定学员要向接送其训练的父母或长辈行礼,以表示感恩。跆拳道除了对常用鞠躬礼赋予内涵外,还对各项具体的礼仪赋予了相应的文化内涵。

综上可见,武术和跆拳道礼仪文化内涵均较深厚,但是跆拳道在文化内涵方面更加细化具体,让人感觉是一项重礼仪、有内涵,修身养性的奥林匹克武道文化,促进了跆拳道传播与发展。因此,中国武术在传承传统文化与加强文化内涵建设方面大有作为。

2.4 着装规定要求

武术礼仪是习武之人文明素养的一种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承载着文化,是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民族服装承载着各民族文化信息,蕴涵其自身特有的民族文化礼俗。武术服和跆拳道服均是近代因训练、表演与比赛的需要发展而来。

由表4 可知,中国武术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深厚,是中华民族祖先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代表项目。当下普及较广的武术套路服装,缺乏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做工复杂却不实用。而时下盛行的武术散打服装,更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沾边”,穿戴“西洋拳击式”的背心、短裤和拳套,被人误认为是“西洋搏击”,严重影响武术形象。因此,武术在服装、腰带、武术鞋及徽饰的规定方面值得深省改进。

表4 武术与跆拳道着装对比

跆拳道最为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训练或比赛中,在着装上穿戴着极具典型的白色道服和腰系代表不同等级水平的道带[10]。跆拳道对服装要求尤为讲究,在服装上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道服象征着天、地、人三才思想,上衣表示阳与天,道裤代表阴与地,道带象征着人[11]。道服还寓意为跆拳道人的身体,白色道服表示娴熟与纯洁。腰带是跆拳道服装的一部分,腰带内涵为练习者的跆拳道生命,也是跆拳道段位制中代表跆拳道训练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其不同颜色的腰带代表迥异的文化内涵,标志着练习者的等级水平。训练和比赛均规定选手统一身着洁白的道服,腰带代表各种不同等级水平的色带,在训练和比赛结束后,需清洁道服后叠好,其内涵表示对跆拳道的敬重,对教练的尊敬,也表现对训练者自我尊重。跆拳道尤为讲究服装礼仪严谨规范,运动中道服或腰带松开,要背向国旗、会旗和教练及同伴整理好道服,转身向教练行礼,得到允许后方可重新投入训练。跆拳道对服装、腰带的规范要求,穿上道服犹如一名真正的跆拳道运动员,进而对跆拳道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了跆拳道推广与普及。综上可见,武术和跆拳道在着装上,两者均有规定的服装、腰带及鞋子,两者相比较跆拳道着装更为严谨规范。因此,武术在着装上亟需改革。

3 武术礼仪教育的反思

3.1 改革武术礼仪教育内容

武术礼仪是习武者在习武过程中为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特定关系而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12]。古有武谚云:“练武先习礼,习武先修德”,武术界从古至今有着“武以德立”之说法。武术在传承过程中十分注重武德武礼,武谚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求习武者“恭师如父”。以往中国传统武术中入门时包含了诸多文化内涵的“递贴拜师”“宣读门规”之礼典,现如今已被全被取消。如:武术训练或比赛中服装不统一、未规定穿着武术服,取消入门时的拜师礼等,这些均表明当代武术礼仪有所“弱化”,淡化礼仪文化内涵,不利于武术礼仪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项目的发展。尊师重道是社会提倡的传统美德。拜师礼是武术中深具教育意义的一种礼仪,可适当恢复简易的拜师礼,增强拜师的仪式感。如:在拜师礼中先向师父行“抱拳鞠躬礼”,后为师父及见证的前辈敬茶等简易的礼节。此举更能体现出武术注重礼仪修养,更加彰显武术的“尊师重道”。而武术礼仪文化内涵丰富,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亟需加以研究改革强化与规范并大力弘扬,从而使之更为符合现今社会所需,更易被大众接受。

当下武术礼仪中最具代表性的抱拳礼,寓意:左手为文,右手为武,双手抱拳意为请五湖四海的朋友多指教,明显意在大众场合使用。,因而,武术礼仪形式亟需完善。鞠躬礼是中国自古以来常用的礼仪,在国际上也被通用,具有敬重的文化内涵。鞠躬礼较为简单易行实用,易于让人理解与接受。可尝试改革武术礼仪的形式,在抱拳礼的基础上加“鞠躬”,并规定该礼仪的使用场合。此规定彰显习武之人对前辈和长辈的敬重,从而使之更为符合现今社会所需,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同时,对于武术的推广和国际化传播也更为有利。

3.2 规范武术礼仪运用场合

武德蕴含着“诚敬、信义、智勇、正和”等内涵,具有重塑中华民族形象,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促进道德体系完善,培育武者道德人格的价值。[13]。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精髓在于“文武并进,德艺双修”。但现今的武术对礼仪礼节的重视程度,仅停留在“口头”上,在施礼场合与要求还不够严格。诸多习武之人不以为然,久而久之造成武术施礼场合失范。

传统武术教育是一种自我习得与行为习惯养成的运动项目。武术礼仪教育在实践中应有明确的规范场合与要求[14]。武术可学习跆拳道礼仪教育经验,严格规定在习武的第一堂课中,对武术拜师礼、抱拳礼和持器械礼等武术礼仪,以及站姿、坐姿、走姿等行为规范,进行讲解与训练。严格规定必须穿着武术服才能进武术馆训练,训练与比赛的前后须向国旗行礼宣誓,向师长、武友、对手及教练依次行礼,代表着爱国、感恩、尊重、情谊和谦让。还须对日常生活中的施礼场合加以严格规范。使习武者养成尊师重道、注重武德武礼的良好习惯。

3.3 提升武术礼仪文化内涵

第一,深化武礼文化内涵。中国武术各拳种中均有其流派传承下来的代表性文化底蕴,中国武术协会认定“流传有序、拳理明晰、自成体系、风格独特”的拳种有129 种[15]。抱拳礼为当今武术的常用礼节,其左掌意为文,象征和平,代表武德,拇指弯曲表示谦虚、不自大;右拳意为武,象征力量,代表武技,两手相合以掌盖拳提醒练武之人要遵纪守法,恪守“武不犯禁,勇不滋乱”之德规,两臂圆屈,环抱于胸前,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16]。武术礼仪本身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并要求贯彻落实。因此,武德武礼文化内涵亟待深化规范落地。第二,衡量习武者武术水平武术段位制可效仿跆拳道段位制,以国际上惯用的腰带颜色表示习武者技术水平, 腰带颜色更换寓意习武者由入门历经修炼逐步成长为德高望重的武林高手。初学者可被授予白带,给予习武者认定为“武术人”的归属感,用相应颜色的腰带标志段前级水平,并赋予级位和段位内涵:十级白带代表空白,表示无武术知识。九级白黄带代表武术种子发芽并向大地成长。同样,八级至一级以系“黄、黄绿、绿、绿蓝、蓝、蓝红、红”腰带、绣熊猫图案的红黑带表示,代表树木逐步长大成才,象征习武者由打基础逐渐成长为武林高手。入段后,以绣鹰、虎、龙等图案的黑带表示段位,象征已成为武林高手。习练武术的整个过程要求戒骄戒躁,加强武德和技术的修行,如此才能展现出武术段位制服装和腰带的文化内涵。此改革从武术腰带一眼就能区分习武者的武术造诣,使武术段位标志更加醒目、易于识别,增强百姓对武术段位制的认同感,有利于武术传播推广。

3.4 改进武术服装规定

首先,应考虑改革武术服装。武术可尝试规定习武者必须穿着武术服方可习武训练,代表对武术的热爱与尊重。跆拳道要求在比赛或训练中必须统一穿白色道服,腰带代表不同水平的色带,服装款式带有鲜明的朝鲜民族特色,着此服装便知是跆拳道。同样在中华传统武术中,每一拳种都有其自身门派流传下来的文化内涵。中国武术需要分拳种统一服装,每一种拳或流派统一款式和颜色,如,少林拳可用佛门弟子(和尚)平时穿的特色服装作为少林拳流派的练功比赛服;武当派可用传统道士服为样本风格作为其拳种服等[17]。规定在训练、比赛和考段时,需统一穿着该拳种服装。遵照此规只要一穿该拳种服装就可看出是何门何派,既体现了武术各门派文化内涵,也破解了武术难以统一着装的困局,有助于武术的普及与推广。其次,重点改革武术徽饰。当下各级武协均有“代表性”的徽标,再用徽标来区分武术造诣水平显然不妥当,可尝试加以改革。武术的徽标设计可考虑融合武术拳种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把武术流派、拳种和所处的水平完全体现出来。如,太极拳可用“阴阳”图,配上太极拳单鞭图,此举既有“本土”太极文化内涵,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地气”,必然受到太极爱好者的欢迎。因此,段位制徽标赋予“本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内涵,提升武术软实力,促进爱好者对武术的研习,进一步推动武术自身的传承与国际化传播与发展。

猜你喜欢
武者跆拳道礼仪
嘻哈跆拳道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