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君,张丽芸,李极菲
(丰城市人民医院 江西丰城 331100)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因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导致。据报道,子宫肌瘤发病率为20%~70%,多与患者内分泌失调、盆腔压迫等相关[1]。大多数患者发病期间无特异症状,主要表现为白带异常、子宫不规则出血和下腹疼痛等,若处理不当会对患者生殖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手术治疗为该病首选方案,但手术作为侵入性操作容易破坏患者生理平衡,引发患者手术应激,干扰遵医行为,降低自我管理能力[2-3]。另外,该病患者术后若未得到良好恢复可能存在复发风险,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促进患者健康行为方式的养成,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常规护理模式包括腹部手术护理、心理指导等,能够给予患者专业指导和服务,但是忽视患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准确度,使得护理质量较低。回授法护理模式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传后,要求患者根据自身理解说明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护理人员寻找患者认知漏洞和认知错误的节点,最终帮助患者全面掌握疾病及护理知识[4-5]。本研究将回授法护理模式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丰城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妇产科收治的12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9版)》[6]中子宫肌瘤诊断标准;且经院内B超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纳入标准:①年龄30~65岁的女性;②具有手术指征,肌瘤直径<10 cm,患者及家属均同意进行手术治疗;③视听功能正常、精神及思维逻辑正常,能正常进行沟通交流。排除标准:①哺乳及妊娠期女性;②子宫内膜病变及既往存在子宫恶性肿瘤切除病史;③合并心脏病及其他重要器官病变;④对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意见不统一。伦理审查:本研究已经通过本院伦理审核。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观察组年龄(41.37±6.43)岁; 肌瘤情况:单发肌瘤24例,多发肌瘤39例;肌瘤直径(5.24±1.09)cm;受教育年限(12.88±1.35)年。对照组年龄(41.28±6.52)岁; 肌瘤情况:单发肌瘤26例,多发肌瘤37例;肌瘤直径(5.17±1.16)cm;受教育年限(12.95±1.22)年。两组年龄、肌瘤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模式。①子宫肌瘤剔除术疾病知识健康教育:为患者形成正确的疾病知识认知,术后患者意识清醒后,选择安静环境下,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子宫肌瘤疾病知识普及,主要内容包括子宫肌瘤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术后注意事项、饮食作息准则、并发症预防及康复运动方式等。讲解时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情绪、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代替专业术语,且每天选择2~3个知识点对患者进行知识普及,单次讲解时间保持在30 min。对一些康复运动方式的知识讲解可以适当加入动作演示或者向患者推送专业视频等进行,增加患者疾病知识接受和理解程度。②心理健康教育:为纠正患者因自身错误思想或者道听途说中听信的错误言论而产生的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所表现的情绪、询问的问题等进行综合判断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类型,例如因疾病和手术问题担忧自身生殖健康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为其讲解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其经过一段时间良好的护理和修养对于子宫功能等各方面均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护理人员要重点提醒患者,术后恢复阶段至关重要,如果一直处于负性情绪会影响机体恢复和睡眠质量,最终导致恢复质量较差,便会影响女性生理功能。以此为节点,提醒患者不必担忧还未发生的问题,从而消除患者担忧等的情绪。另外对于紧张手术不当对子宫产生伤害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介绍麻醉师和主治医生的资历,手术方式的成功率和既往同类型疾病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当下的恢复状态,打消患者紧张、恐惧以及多疑等的心理。③饮食健康教育:为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保障营养均衡,促进转归。患者术后4 h护理人员指导商量饮水,间隔2 h饮用1次,6 h后进食米汤等流质饮食,并保持少量多餐原则,患者后续无不良反应后,可正常饮食,直至康复。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在恢复期间禁止食用的食物类型,如生冷、辛辣、油炸、烧烤、生腌等食品以及烟酒、碳酸饮料等。另外,着重为患者介绍健康食谱,如每日食物类型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肉类、乳制品类、油及食盐类等,谷薯类最好选择1/3的全谷类以及杂豆类食物,水果和蔬菜种类可多样化,肉类可以选择鲜鱼或者禽类,尽可能食用瘦肉,每日需要进食奶制品、并可适当食用坚果,每日清淡饮食,避免高油高盐。每日足量饮水7~8杯,如需摄入糖分,需低于25 g等。护理人员也可以为患者及家属推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根据自身调整食谱,并对应其中营养含量搭配食物。④康复运动健康教育:术后6 h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如抬高四肢等床上活动,每次5 min,2~3次/d,术后24 h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扶床站立1 min、扶墙慢走100 m、上下2层楼梯等活动,提醒患者运动时需结合自身身体情况,保持循序渐进原则,出现明显疼痛感后需要立即停止所有活动。⑤出院随访:出院后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近期身体和心理恢复情况,定期通过微信推送疾病相关知识,提醒患者复查时间。
1.2.2 观察组 实施回授法护理模式。①健康教育:关于疾病知识教育、心理教育、饮食教育以及康复运动教育等内容的护理方法均同对照组。②回授法护理:回授指导项目内容和主要提问方式,详见表1。③再次指导:在患者回答完毕所有回授指导项目后,护理人员总结患者回答中错误地方和忽视的问题进行再次指导。④出院随访:与对照组护理内容和方法相同。
表1 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回授指导项目表
1.3 观察指标 ①自护能力:于护理前及护理后3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7],包括自我技能、自我概念、自护知识、自我责任4个维度,共43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0~4分,分值越高代表自护能力越强,该量表 Cronbach′s α为 0.880,效度为0.920。②心理弹性:于护理前及护理后3个月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8],包括坚韧、自强、乐观3个维度,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0~5分,分值越高代表心理弹性水平越好。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842~0.912,效度为0.615。③生活质量:于护理前及护理后3个月采用子宫肌瘤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问卷(UFS-HRQ)[9],包括子宫肌瘤症状程度和生活质量2个领域,共37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1~5分。症状程度反向计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正向计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861~0.907,效度为0.723。
2.1 两组护理前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CD-RISC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CD-RISC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前后UFS-HRQ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UFS-HRQ评分比较(分,
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治疗子宫肌瘤疾病具有确切治疗效果,但是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作为应激源无法避免地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生理疼痛和心理压力,导致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降低,影响术后恢复质量,对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10]。常规术后护理主要内容有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心理、饮食及康复运动方面的专业指导。但是有研究显示,接受临床健康教育后,50%~80%的患者出现遗忘信息等现象,并且记忆中信息有50%为错误的[11]。而常规护理模式中所使用的健康教育模式虽然具备多样化特征,但是忽视了患者受用情况和反馈情况,造成护理质量较低。故需发挥患者主动性寻找别样的健康教育模式,以提高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回授法护理模式也被称之为“后教学”,是一种通过医患疾病知识信息双向传递,在不断纠正中逐步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和自护水平。整个过程遵循人类遗忘规律,能够减轻记忆负担[12]。
本研究发现,护理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均提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回授法强调以直面问题为中心,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让患者参与其中,通过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患者主动探索,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加强自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得患者更加正确地认识到疾病本身和治疗方法,了解手术相关事宜和术后护理,强化自身能动性,患者护理思路清晰,同步医患治疗和护理进程[13]。护理后,两组心理弹性均提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常规护理模式下单一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知识层面选择性较大,患者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不同,会使得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甚至会加大患者信息分析难度,加重患者疾病治疗的恐惧心理和心理压力。回授法护理模式借助循环和问答式的健康教育过程弥补常规护理模式中的短板,护理人员以良好护理态度多次与患者交流互动,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从而加速患者术后康复[14]。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提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回授法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增加了循环问答和引导的过程,能够促使患者对疾病治疗有明确认知,并且最大限度弥补患者知识漏洞,从而更好地掌握自护知识,改善心理弹性,避免不良情绪影响生理恢复,在患者能够良好应对自身疾病和具备良好心态的时候,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故生活质量提高[15]。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用回授法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改善心理弹性、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