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怡,潘玲敏,李金燕
(浙江省荣军医院 浙江嘉兴 314001)
胃肿瘤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前五位,临床通常采用手术结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常规护理干预虽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术后病情,但是护理措施单一、护理流程僵化[1]。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主要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并据此开展相应护理干预。在患者接受干预期间,从多角度(如心理、生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干预。本研究探讨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在胃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7月31日收治的40例胃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胃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2]中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与上述诊断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具有一致性,且经临床检查确诊者;经胃镜、消化道钡餐确诊者;意识清楚,能正常交流且理解能力正常者;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排除标准:自身血液系统疾病者;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减退(心、肝、肺、肾)者;依从性较差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5~78(58.88±5.21)岁;肿瘤部位:胃底及贲门肿瘤9例,胃窦及幽门部肿瘤4例,胃体部肿瘤7例;手术方式:全胃切除术6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0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4~79(59.03±5.16)岁;肿瘤部位:胃窦及幽门部肿瘤3例,胃体部肿瘤7例,胃底及贲门肿瘤10例;手术方式: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1例,全胃切除术6例。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浙江省荣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对此研究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情况实时监测,增加巡视病房的频率,评估患者腹部状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对应处理,同时护理人员需做好护理记录。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病情、合并症等进行量化评分,并以评分结果为依据,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干预。①动态评估:首先根据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职称及受教育程度对其进行等级划分,护理风险较高的患者由一、二级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护理风险中等的患者由二、三级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护理风险较低的患者则由三级护理人员及实习护士开展护理。在实施护理措施期间,需结合患者疾病情况及护理风险等级做出动态评估,并依据患者个体化的护理需求调整护理方案,以提高护理质量,巩固治疗效果。②心理干预:癌症患者机体受病变影响,易出现负性情绪,抗拒手术治疗,护理人员应分析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并进行相应心理疏导,向患者普及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介绍正面典型病例,增强治疗信心。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参与护理干预,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家人的关心,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③围术期干预:术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做好胃肠道准备;手术结束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密切观察患者腹部及手术切口处是否发生出血,记录排尿量,鼓励并协助患者早期活动。需保持患者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④健康教育:术后依据手术方式,遵医嘱予以患者2~3 d禁食,在患者胃肠功能得到一定恢复后,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注意少量多餐。两组护理终点均为出院。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胃肠功能:记录患者饮食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②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患者导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③生存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3]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包括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等维度,各项目总分均为20分,分数与患者生存质量呈正相关。④负性情绪: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评估工具,考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两个量表分值范围均为0~80分,患者心理状态与最终得分呈负相关。⑤护理满意度:问卷包含十分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患者填写完毕后对问卷进行回收并统计,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⑥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术后出血、吻合口瘘、腹胀,总发生率(%)=(吻合口瘘+肺部感染+术后出血+腹胀)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比较
2.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2.6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6。
表6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胃肿瘤指胃黏膜上皮组织由于多种原因转变为癌细胞,经过长期的刺激和扩散,渗透整个胃壁[4]。临床研究指出,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延缓行手术治疗胃肿瘤患者的病情发展,改善其预后[5-6]。
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并针对护理风险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个性化调整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饮食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胃肿瘤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消除负性情绪,与张志娜等[7]研究的结果相符。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基于科学的护理理念,对患者的负性心理进行分析,以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通过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患者与家属沟通交流,减轻患者孤独感和恐惧感,缓解焦躁、抑郁等负性心理,保持心情愉悦,更能接受护理及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饮食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提示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胃肿瘤术后患者的肠胃功能,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与沈洁等[8]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在胃肿瘤术后,予以患者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改善肠胃功能及心理状态,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